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盲童教育的难点亦是重点,由于盲童生理缺陷造成了行为习惯养成的特殊性。本文从盲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入手,提出了训练、评价等教育方法,操作性强,有实际意义。
关键词: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视力障碍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曾说:“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由此可见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指家庭、学校、社会通过对受教育者日常行为进行反复训练,使之养成稳定的行为习惯的一种培养方法。在盲校,低年级盲童由于视力的缺失,造成了行为习惯养成的特殊性。作为学生,低年级盲童同样处于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也是盲童德育的重点。因此,必须培养盲童的行为习惯,加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
视力障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是根据视力障碍的生理特点,根据教育目的和中小学德育目标及任务,以及年龄特征确定。既有与普通中小学生的共性特征,又有其特殊性,其养成教育重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学生学会走路。走路对于普通学生来讲,非常简单的事情,对于盲童学生非常关键。其一,走路关系到盲童的安全。安全对于视力障碍学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其二,正确的走路关系到学生正常生活,熟悉校园环境是盲童必须面对的问题。低年级教师要指导盲童走好第一步,利用定向行走的方法,熟悉学校环境、设施,了解盲道通向,让盲童适应学校的道路,及时适应学校生活。班主任就要每天认真观察、指导其分组在校园行走、边指导边介绍、指导家长陪孩子熟悉新环境、取得生活老师帮助、特殊关照能力弱的学生。通过反复练习,熟悉校园环境,安全行走。
2.培养学生文明礼貌。文明礼貌能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行为风貌和道德水准。根据视力障碍学生特点和认知水平,主要内容包括言语、行为举止及交往礼仪等。在世俗的社会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弱势群体存在偏见,存在歧视,作为视力障碍学生在洁身自好的同时,文明礼仪也是消除健全人偏见的“见面礼”。从小处着眼,养成文明礼貌行为。“小处”往往被生活中的人们忽视,而往往又是教育学生的好时机。小到什么程度?小到当生活老师把他们领到教室后要离开教室,带学生一起说声“老师再见”;小到当孩子们离开电梯间,领学生一同说声谢谢阿姨;小到有学生不小心碰到别人,马上告诉他说声对不起;小到有孩子无意间拿他人的东西,班主任及时了解原因和教导等等。这样在日常学习生活的涓涓细流中,他们能够正确运用礼貌用语,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文明修养,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3.培养学生爱劳动爱卫生。盲童学生由于看不见,对自身卫生状况缺乏认知,对什么情况下是干净卫生没有认识或认识不清。因此,教师要提前介入盲童的个人卫生,督查其勤剪指甲、勤洗澡、勤理发、洗脸洗干净等,不按要求做时,班主任不厌其烦,手把手教。同时,培养盲童爱劳动的好习惯,及时打扫教室卫生和宿舍卫生,杜绝管理死角,保持环境清洁。
4.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视力障碍学生只能靠听去理解知识,存在缺陷,不全面。最好办法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从课前、课中、课后规范要求做起。一是遵守上课时间,低年级孩子处于懵懂时期,或上课意识空白或记不清楚。告诉学生,迟到了就会打扰老师讲课和同学们听课,是不尊重老师和同学的表现。孩子们理解了,很快自觉遵守作息时间。二是课中的规范行为,做好课中准备工作。在上课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表扬,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当有学生精彩发言时,不仅老师及时表扬,同学也要鼓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是长期、细致、艰苦的工作。教师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从学生的认知规律人手,采用科学的方法,达到养成教育的目标。
1.训练法。教育家洛克曾说:“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这些练习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这样可以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初入学的孩子犹如一张白纸,教师需要制定一日常规养成教育方案,加强训练。做过小学低年级的老师,都有过给盲孩子找书本、找盲笔、盲板的事情,甚至到中高年级也不乏此类事情。培养孩子们的条理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需要培养学生条理性,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不能乱放,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通过随时指导,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这样盲童能够很快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当内化为习惯后,目的就达到了。
2.评价法。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及时对小学生养成教育进行评价是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因此,在养成教育的评价中树立典型,以奖励为主,平时经常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学生的表现,对出现的好人好事要及时进行表扬,并要求全体同学向这位同学学习,使学生学有榜样,起到了带动整体的作用。惩罚是通过否定学生的某种行为,禁止他的不良行为。二者适度使用,奖励时候是严肃认真,实事求是,不言过其辞,因人而异,惩罚时候,多用肯定、启发、开导、幽默的语言和语气,口气多温和少训斥,多以理服人。
盲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多策并举,不仅仅是上述两种方法,应多种方法并举,共同完成。当然,我们更要讲求奉献与爱心,去帮助他们,支持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一天天成长起来,花儿将开得更加灿烂。
关键词: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 视力障碍学生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曾说:“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种命运。”由此可见行为习惯的重要性。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指家庭、学校、社会通过对受教育者日常行为进行反复训练,使之养成稳定的行为习惯的一种培养方法。在盲校,低年级盲童由于视力的缺失,造成了行为习惯养成的特殊性。作为学生,低年级盲童同样处于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也是盲童德育的重点。因此,必须培养盲童的行为习惯,加强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
视力障碍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内容是根据视力障碍的生理特点,根据教育目的和中小学德育目标及任务,以及年龄特征确定。既有与普通中小学生的共性特征,又有其特殊性,其养成教育重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指导学生学会走路。走路对于普通学生来讲,非常简单的事情,对于盲童学生非常关键。其一,走路关系到盲童的安全。安全对于视力障碍学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其二,正确的走路关系到学生正常生活,熟悉校园环境是盲童必须面对的问题。低年级教师要指导盲童走好第一步,利用定向行走的方法,熟悉学校环境、设施,了解盲道通向,让盲童适应学校的道路,及时适应学校生活。班主任就要每天认真观察、指导其分组在校园行走、边指导边介绍、指导家长陪孩子熟悉新环境、取得生活老师帮助、特殊关照能力弱的学生。通过反复练习,熟悉校园环境,安全行走。
2.培养学生文明礼貌。文明礼貌能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行为风貌和道德水准。根据视力障碍学生特点和认知水平,主要内容包括言语、行为举止及交往礼仪等。在世俗的社会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弱势群体存在偏见,存在歧视,作为视力障碍学生在洁身自好的同时,文明礼仪也是消除健全人偏见的“见面礼”。从小处着眼,养成文明礼貌行为。“小处”往往被生活中的人们忽视,而往往又是教育学生的好时机。小到什么程度?小到当生活老师把他们领到教室后要离开教室,带学生一起说声“老师再见”;小到当孩子们离开电梯间,领学生一同说声谢谢阿姨;小到有学生不小心碰到别人,马上告诉他说声对不起;小到有孩子无意间拿他人的东西,班主任及时了解原因和教导等等。这样在日常学习生活的涓涓细流中,他们能够正确运用礼貌用语,从自己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提高文明修养,做一个“讲文明、懂礼貌”的好孩子。
3.培养学生爱劳动爱卫生。盲童学生由于看不见,对自身卫生状况缺乏认知,对什么情况下是干净卫生没有认识或认识不清。因此,教师要提前介入盲童的个人卫生,督查其勤剪指甲、勤洗澡、勤理发、洗脸洗干净等,不按要求做时,班主任不厌其烦,手把手教。同时,培养盲童爱劳动的好习惯,及时打扫教室卫生和宿舍卫生,杜绝管理死角,保持环境清洁。
4.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日常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内容,视力障碍学生只能靠听去理解知识,存在缺陷,不全面。最好办法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风气,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从课前、课中、课后规范要求做起。一是遵守上课时间,低年级孩子处于懵懂时期,或上课意识空白或记不清楚。告诉学生,迟到了就会打扰老师讲课和同学们听课,是不尊重老师和同学的表现。孩子们理解了,很快自觉遵守作息时间。二是课中的规范行为,做好课中准备工作。在上课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表扬,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当有学生精彩发言时,不仅老师及时表扬,同学也要鼓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是长期、细致、艰苦的工作。教师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从学生的认知规律人手,采用科学的方法,达到养成教育的目标。
1.训练法。教育家洛克曾说:“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这些练习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这样可以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初入学的孩子犹如一张白纸,教师需要制定一日常规养成教育方案,加强训练。做过小学低年级的老师,都有过给盲孩子找书本、找盲笔、盲板的事情,甚至到中高年级也不乏此类事情。培养孩子们的条理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需要培养学生条理性,什么东西放在什么地方,不能乱放,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通过随时指导,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这样盲童能够很快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当内化为习惯后,目的就达到了。
2.评价法。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及时对小学生养成教育进行评价是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因此,在养成教育的评价中树立典型,以奖励为主,平时经常在生活中细心观察学生的表现,对出现的好人好事要及时进行表扬,并要求全体同学向这位同学学习,使学生学有榜样,起到了带动整体的作用。惩罚是通过否定学生的某种行为,禁止他的不良行为。二者适度使用,奖励时候是严肃认真,实事求是,不言过其辞,因人而异,惩罚时候,多用肯定、启发、开导、幽默的语言和语气,口气多温和少训斥,多以理服人。
盲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多策并举,不仅仅是上述两种方法,应多种方法并举,共同完成。当然,我们更要讲求奉献与爱心,去帮助他们,支持他们,鼓励他们,让他们一天天成长起来,花儿将开得更加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