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的创造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88903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居住区儿童活动场所的设计出发,根据儿童活动场所空间的形式、内容等因素,总结出居住区儿童游戏空间具体创造的途径。
  关键词: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空间形式;空间设计内容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residential area of the children activity places on the design, according to children's activity places space form, content and other factors, sums up the residential area children's game space created by the specific way.
  Keywords: residential area children activity space; The form of the space; Space design content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1 概要
  居住区儿童活动场所的设计,归根结底是一种环境设计。所谓“环境”是指儿童活动环境,它对儿童活动的生理、心理、行为等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人是创造环境和改造环境的主动者,儿童也不例外,儿童对活动场环境也具有创造和改造的倾向。因此,童趣所在与童心所爱应是设计师关注的焦点。
  
  1.2 儿童活动场所布设注意的问题
  布置儿童活动场所需结合考虑活动场的不同级别以及其所服务的对象、服务半径、场地规模等条件的限制,居住区中的儿童活动场所的布设应以集中式和分散式相结合。
  1.3 居住区儿童活动场所的位置选择
  儿童活动场所的限制性因素不是很多。在儿童看来,任何地方都可能成为他们的活动场所,他们有很强的好奇心与适应能力,他们能够接受任何环境,甚至是又脏又乱,并带有危险性的地方。而作为设计人员,有责任为儿童创造安全、舒适的活动场所,因此在确定活动场所的位置时候,需要考虑到一些影响因素。
  1.3.1居住区用地选择原则
  居住区儿童活动场所的用地选择,一般原则是:1.充足的阳光、良好的通风,适当的遮荫地块。
  2.适当的围护,避免游戏活动与外界其他活动相互干扰。
  3.儿童出入方便、安全。
  1.3.2居住区空间布局形式
  居住区内空间布局形式多样,活动场所在位置选择时可以与不同空间的特点结合考虑。大概分为以下几种空间类型:
  1.“院”空间
  由条型住宅加上转角单元成组布局而形成的院落式空间,通常一侧或双侧入口朝向院落,是居民进出住宅的必经空间,它与居民的生活关系最密切。
  2.“反院”空间
  此空间也是由条式住宅组成,但没有住宅出入口朝向它,而且其围合感也较差。其实,在现在集合住宅底层优化设计以后,此空间已成为许多一层住宅的另一出入口,与一层住宅的花园结合,绿化质量很高。
  3.山墙空间
  山墙空间是由住宅山墙围合而成的,它通常与组团道路结合。山墙空间也是受儿童欢迎的空间,因为那里总有大片的阴影,同时不受住宅窗口的监视。
  4.组团道路空间组团道路是一个动态空间,经常有人流、车流通过。人们喜欢在这里停留是因为这里有广阔的视野,同时可以获得较多的信息。
  
  1.4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形式
  空间是客观存在的,是需要人的视觉对空间的存在进行感知、认知的。承认空间的存在,并且判断空间的可适应性,就能够对空间的性质、空间形态、空间布局及空间组成要素、材料、尺度、色彩、质感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因此,在儿童活动场所设计中,空间的组织尤为重要。
  人们从形式上分析空间,往往会把空间简单地分成点、线、面等不同的空间形态,以加强空间的认知性,这也是观察事物的基本规律。居住区绿地系统根据规模大小、功能关系、位置、形状、在居住区中呈现点线面分布,儿童活动场地也必然呈现这种空间形态。
  呈点状布局的活动场所是指居住区外部环境中呈单一形态分布的环境,有相对独立性,功能比较单一,服务于周围的人们。
  呈线状布局的活动场所是指在居住区外部空间中呈线状连续分布的环境。是通过一条步行路线,把许多的点状布局的空间联系起来,形成一定规模呈线形分布的空间,作为人们在室外休息、散步、娱乐的主要活动空间。
  呈面状布局的活动场所是占地比较大,具有综合性功能的居住区外部环境,如居住区内的游乐园。
  上面是从活动场所的居住区布局方面论述了活动场所的空间形态。活动场所分布的广泛性也说明了它和人们之间的相互适应性、亲切性。
  
  1.5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设计的内容
  活动场空间是以满足儿童游戏需要为功能的空间,与儿童游戏活动关系最密切,影响也最大,它应当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具有美的形式,以滿足儿童精神感受及审美的培养。上文从形式和功能方面对儿童活动场所的空间进行了分析,而在具体设计的时候,常常是按照“边界—领域—中心”这一主线顺序进行的。
  1.边界
  边界设置遵循以下原则:
  (1)使用材料的物质形式丰富多彩、追求简易、自然。
  (2)出入口设置突出、醒目。
  单一空间的边界形式表现上具有多一样性和随意性的特点,可以是简单的植物种植,可以是金属栏杆、砖、石墙、花墙,或者是废旧轮胎等,但在设计上仍需精心斟酌。
  图01 围合的儿童游乐场
  复合空间边界形象强烈,首先在选材上突出个性、连续性。植物材料选择浓密连续效果好的,砌筑物墙体遮挡儿童视线。
  
  2.领域
  (1)活动场所的单一空间公共性强,要做适当的游戏分区,才能使空间不空、不散、井井有条。归纳起来有三种方式:
  ①开敞空间:四周均设出入口,边界连续较弱,设计时以边界围合为依托,相对出入口位置和数量周边布置适当的游戏区。
  ②半开敞空间:两个方面设出入口,边界连续性增强,设计时沿长边配合空间的方向性布置,动与静等不同性质游戏分开设置,尽量减少可能的穿越交通的干扰。
  ③半封闭空间:一个方向开放,方向胜极强,游戏分区配合空间的方向性周边布置,尽量形成环形游戏,边界连续性较好,空间具有内向险格,对内、对外约束力增强半封闭的活动空间。
  (2)活动场所的复合空间还可以按儿童年龄特点及运动内容结合的方式进行进一步的游戏分区。具体分为:幼儿活动区、学龄儿童活动区、
  中心草坪、安静休息区。
  ①幼儿活动区。游具外形以动物形象为主,按运动类型不同分别设置,分散布置在草坪和树丛间,这类游具小巧、逼真,对幼儿很有吸引力,并且运动量小,安全,便于使用管理。
  ②学龄儿童活动区。以激烈活动草坪为主,边缘布置攀登架,设低护拦作为该区与其它用地的分界线,避免随处穿行,造成对其它用地活动的干扰。该区游戏内容简单,适合学龄儿童自然奔跑及游戏活动。
  ③中心草坪。位于幼儿和学龄儿童活动区之间,起到缓冲地带的作用,是一个开阔的绿色场地。
  ④安静休息区。主要供成人看护儿童休息、读书、讲故事等活动,要求有遮荫的铺装硬地,场内设有固定的长椅,并保证儿童在游戏中有安全保护和良好的视野。以上各分区通过道路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秩序井然的游戏空间。
  图02 休息与活动相结合的空间
  3.中心
  活动场空间的合理划分形成了中心活动景观的特色一有序性强,突出人工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心活动景观,在设计上首先表现为空间的秩序性。设计的合理布局、调节、修改和强调,为儿童游戏提供特定的经验,以便创造一个完整的空间序列,这样的空间才能满足儿童来游戏的欣喜。因此空间的秩序性是创造中心游戏景观的内在因素。
  中心活动景观还表现为外在的物质因素的塑造上。一般根据儿童的特点,常常在游具的色彩和造型上有特殊的设计追求,以便使儿童接受的感觉和反映更为强烈,并且能左右着他们的情绪和行为。
  活动场中心的活动景观更表现在儿童的游戏活动上。这正是儿童活动场区别于其它场地,其它景观的特点。沙坑游戏,嬉水游戏,在蓝天、阳光下、草坪上游戏,独处的与结伴的都形成了活动场一道到风景线。特别要强调的是儿童的游戏活动是可以创造的,设计师由此来创造突出的游戏景观。它的基础就在于设计师对儿童游戏特点的了解,在游戏空间的秩序设计和游具布局上来把握儿童的活动,从而创造出有生命力、理想的游戏空间。
  
  1.6 小结
  居住区儿童活动场所从空间形态上来看,属于居住区外环境的一部分,当然也包含了少量必要的内部空间。这样的外部空间设计,既然归结为环境设计之中,自然有其相应的设计原则。如果说,活动场所中融合了儿童的因素是在感性方面的认识的话,那么在以环境及建筑设计理论为前提的同时,深入剖析他们实实在在的空间特点及组织模式,则是在理性方面的强化。儿童活动场所从来就是一种“人性”的空间,这里需要阳光、阴影、空气的流动……
  参考文献
  [1]孔敬.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2]李岚.论居住区儿童活动空间设计[J].建筑知识,2012年12
  [3]张守仪.儿童和居住环境[J]] .建筑学报;1990年08期
其他文献
摘要 :城市绿地生态网络是由廊道和斑块组成的网络结构体系,其中城市生态廊道是城市绿地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在总结城市绿色廊道的作用、分类及其在城市生态规划中应用发展的前提下,探讨如何有效的利用绿色廊道网络优化发展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建设。  关键词:城镇化;绿地系统;生态廊道;规划发展  Abstract: urban green land ecological network is by the
期刊
【摘要】在路桥工程建设中,预应力技术以其具有良好的抗裂能力、高抗渗性以及具有高刚度、高强度等特点而得以广泛的运用,在现代路桥工程建设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我国的路桥工程的使用期限以及承载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预应力技术, 路桥施工, 应用  【 abstract 】 in bridge construction, with its good prestressed technique t
期刊
摘要:本文就历史街区更新中物质环境改善与居民心理失落两者间矛盾,提出应从居民的行为心理需求出发,以人为本,实现人性化更新改造。在此思路下,本文解析归纳居民的四大心理需求分别为安全感、私密性、舒适性及社会交往,以此四大需求为目标提出了具体的更新措施。  关键词:心理需求 ,历史街区, 更新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the historical block in the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智能化社区的需求日益增高,星级、A级社区日益增多。如何将居民的生活与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相融合,在社区智能化、多网融合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宽带一网通”数字社区。“宽带一网通”解决方案站在用户的角度,遵循“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将社区的智能化系统与通信网络相结合,突出通信网络的优势,将“信息化”的方针贯穿始终,在提高社区建设品质的同时,提高居民生活的
期刊
摘要: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基本上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工程,但是在这些工程项目中,造价的管理工作却总是不尽如人意。主要阐述了现行政府投资工程项目在造价管理方面的缺陷,并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  关键词:政府投资工程项目;造价控制;改革建议  Abstract: the government investment project basically all the people's livelihood i
期刊
摘要:本文指出了房建工程中常见的裂缝、渗漏部位,对比了注浆技术与处理这类问题的优缺点,讲述了常用注浆材料的选择,着重论述房建工程中部分裂缝、渗漏部位注浆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房建工程,裂缝渗漏 , 注浆技术  Abstract: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fittest of common engineering crack, leakage site, co
期刊
摘要:本文对中小城市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现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在中小城市高层建筑中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探讨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问题;对策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y high building fire control safety situation analysis, found in
期刊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公路技术等级的提高, 各级公路部门对加强质量检测与施工质量控制予以高度重视。工程实践证明: 不重视施工试验检测质量控制工作, 而仅靠经验评估是造成工程早期破坏的重要原因。因此,要确实提高公路工程施工质量、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投资, 必须加强试验检测工作。试验检测主要包括: 理清试验检测工作与施工过程的关系; 分析试验检测控制重点; 确定检测项目、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个人参与的建筑电气设备安装施工案例,对电气施工程安装施工进行了阐述和探讨。  关键词: 电气安装,施工技术 , 质量控制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personal participa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electrical equipment installation construction case, the ele
期刊
摘要:在本文中,主要分析论述了市政道路工程的几个常见质量问题,如“路基、沟槽回填土沉陷;沥青路面早期破损;路面开裂、起砂、蜂窝麻面”等,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以期能保证市政道路工程的质量,确保行车安全、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市政道路工程;质量通病;预防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main analysis discusses the municipal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