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往天国的信

来源 :莫愁·小作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peopl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性之至
  小小说《杭州路10号》是作家于德北颇有代表性的作品,通篇看似随性,但内在的意蕴让人动容,归纳起来是八个字:随性之至,匠心独具。
  先说随性。首先是体现在语言上。当代东北作家中,阿成是一个极具个性的作家,平民化的幽默能让人笑出泪来。或许,这也是东北这块黑土地上,人们天性的幽默使然。于德北同样具有这种让人在不经意的随性中笑出泪来的能力。这篇作品开头就充分发挥了东北人敞亮和随性的阔达感。
  开篇第一句话:“我讲一个我的故事。”八个字,简单直接,开门见山,也奠定了主人公的性格和生活方式,为后文奇崛的故事情节做了铺垫。所以我们说,好的作品,先要有好的开头,千万别小看开头,开头一句话往往奠定了全篇的风格、气场和故事的眼。此外,这八个字中出现了两个“我”,有两层作用,一是用第一人称,更能增加故事的可信度,把读者自然地带进来,增强代入感;二是多次出现“我”,是在强化主人公的自我意识,进一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第二句话:“今年的夏天对我来说很重要。”这句话有点像作家汪曾祺惯用的闲笔写法。闲笔不闲,闲笔里藏着重重意象,闲笔里铺垫着大量暗含的情节。这种写法,于德北在这篇作品里进行了淋漓尽致的使用。比如,第三段交代“我”的现状时,突然一再回到“从前”,而且突然冒出一句“我母亲给我讲的故事无法诉诸数字”。如果不去联系全篇来理解这段话,就会大感突兀,母亲到底讲了什么样的故事?对我又会有什么样的影响?作者并不去说明,而是让读者自己去体会。很多信息量都藏在短短一句话里,半睡半醒、欲说还休,这种朦胧美,这种随性美,恰恰是用闲笔来表现的重要技法。
  第四段,再次用极其简洁的句法来表达,“所以,我说改变一个人不容易。”这句话既是对前面三句话的总结,也是对后面切入正题的一个引子。这也是高手写作时经常可以用到的连贯性写法。它起着上下衔接、贯通闲笔和正题的作用,是全篇的一把钥匙。为什么不容易?其实,作者真正想表达的东西不在开头这三段话里,而是藏在后文的故事里。在这方面,汪曾祺的小小说《陈小手》将这种闲笔铺垫和贯穿性的写法发挥到了极致,一篇不足2000字的小说,三分之二处都用闲笔,直到结尾两句话才真正切入正题。
  于德北对闲笔写法驾轻就熟,所以在切入正题后,笔锋依然“不老实”,在写故事的缘起时,没有像常规写法那样平铺直叙,而是继续发挥主人公随性的特点,一忽儿“棋战”,一忽儿“吃饭”,一忽儿“闭上眼睛”,一忽儿“诉说”——甚至直接冒出三个字“我激动”。后面又接连冒出了“乌--拉--”和“万岁”这样极其口语化的词汇。这种随心所欲的调侃式写法,也是于德北富有地域文化特点的语言风格。
  匠心独具
  从写信开始,后半段的文风突然一转,主人公一下子安静下来。但这是作者为即将要出场的人物铺垫气场,也是为作品一直暗藏的意蕴做铺垫。如果细心品读全篇就会发现,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的语言风格乃至人物气场有很大反差。可以说前半部分,作者想到哪写到哪,如汪洋恣肆的河水,后半部分则精细谨慎、小心翼翼。这种文风的转变,也是节奏上的变化,通过这种变化,形成疏密有致、张弛相间的艺术效果。
  这也是作者的匠心所在,越往后看,越能深刻地感受到。如作者把信寄出去后的那一句话很精彩:“生活中竟有这么巧的事,巧得让人害怕。”这句话是小小说情节转折和冲突演进的启动器。既能达到提醒读者,让读者紧张起来,增强作品的戏剧性和现场感,又能为后面故事的变化提前准备气氛,达到预热的效果。作者在写接到回信后的场景时,同样用了类似这种垫笔写法。如“我不相信是因为从来没有人给我写信”“仿佛有无数只小手在信封里捣鬼”“人都有良心。我也有良心”等等。
  作者在构思整个故事情节时,如何从普通的平民化生活里,造出匪夷所思的奇崛来,如何从一点点的渗透性情节推进中,很自然地到达作者藏了很久要表达的思想,这是作者下功夫反复酝酿的地方。看似天马行空的叙述,其实作者一直小心翼翼地在一层层剥开作品的外衣。不能剥得太快,读者容易产生惯性;不能剥得太直接,读者容易产生惰性;还不能剥得太粗犷,读者容易产生对作品的厌倦感。
  在情节的推进上,作者是如何让意旨一点点沙漏似的浮出水面?从写信到收到回信,再到决定去拜访,作者穿插了一段主人公的“自省”。从“渐渐自省”到“渐渐不安”,再到“无法再忍受”,这种内心独白层层递进的心理活动描写,在情节演进上达到了三个作用:一是通过内心活动,烘托人物思想的演变,为后文营造的震撼设伏;二是通过这段心理活动,制造故事演化的理性逻辑,让作品更自然;三是通过这段心理刻画,暗示作品想要表达的意旨,有隐喻的效果。
  构思独特
  通篇作品,在看似机巧的语言和结构里,暗藏了作者独特的构思。比如结尾写老爷爷的死,写得很精致,很克制,很内敛。“照片是新的”而人已经死了;“照片上的人的微笑很健康很慈祥”,可照片下的人却得了“骨癌”;寫信人的名字叫小雪,身份却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这种巨大反差性的写法,正是作者刻意为之的地方。通过这种反差,反复震撼读者的心灵。
  《杭州路10号》之所以经久不衰,成为当代小小说中为数不多的经典作品,最重要的一点正是作者将随性写法和匠心构思完美结合,从而赋予作品文本之外更多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于德北:吉林省小小说创作委员会主任,长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长篇小说《情魅北漂》、小小说集《杭州路10号》《秋夜》等40部,获第三届小小说金麻雀奖、冰心图书奖。
  许正文: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全国小小说高研班辅导老师,获得2018年度“世界华语微型小说十佳新锐作家”奖。
  编辑 张秀格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一座座匠心獨运的小院子显示了一个个家庭的文明风貌,一方方规整美观的小菜园则彰显了一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成效。宜兴“三山两水五分田”,数量众多的农家庭院、菜园分布其间,这里是人们安居乐业的栖息所在,也是通往幸福生活的起点。为有效助力“美丽宜兴”建设,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今年以来,宜兴市妇联因地制宜、整合资源、探索创新,全力实施“创建美丽庭院,共建美好家园”项目,着力提升宜兴人居环境,助
期刊
特色工作創意赛“领头雁”训练营学员在上课  为有效落实“基层妇联领头雁培训计划”“基层妇联领头雁行动计划”的具体要求,2020年7月,无锡市妇联协同社会组织力量开展妇联干部培训,以项目化形式推动妇联干部赋能,聚焦妇联改革中“人”的核心关键,以骨干人员的优能为主要突破口,充分发挥“头雁效应”,通过“一个人带动一批人,影响一个地区”,循序渐进地发挥指导基层、带动基层、活跃基层的作用,激活基层妇联改革。
期刊
“白天属于自己的时间太少了,晚上不熬夜的话不甘心。”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想法?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可能有报复性睡前拖延症。  明明又困又累,为什么拖着不睡?  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睡眠调查报告显示,当下我国有逾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其中有超过四分之三的人在晚上11点以后入睡,而近三分之一的人要熬到凌晨1点以后才能入睡。  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处理完家务后,意识到该睡觉了,但
期刊
一直喜欢简短的句子,比如雪落黄河静无声、白菜顶着雪等。这些句子明了普通,全部的意思就在字面上,但回味无穷。我也难以了解自己喜欢它们的原因。  多数时候,我们可以解读别人的言谈举止,对于自己简单的一些喜好,却难以找到说辞。  这可能就是生活最大的禅意。所有的因和果,是为需要答案的人准备的,对于没有答案需求的人而言,千朵万朵的花,也会熟视无睹。  上班的地方,离江不远。如果愿意,可以在午间休息时,步行
期刊
“喜迎国庆、欢度中秋”亲子活动“我心中的友好社区”颁奖典礼  九月的苏州,暑意还未褪去。在苏州工业园区,与金星苑社区居民委员会隔街相望的斜塘街道为民服务中心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位于其中的儿童友好社区主题馆将成为辖区孩子们活动的重要阵地。  “主题馆将设有幼儿游戏、儿童体验、主题展示、服务共享等空间,为孩子和家长们提供幼儿托育托管、艺术科技培训、家庭教育指导、青少年职场体验等服务,满足0~18岁全年
期刊
盼望着,盼望着,终于盼到了解禁、复工的通知,可以走出家门拥抱春天了。  曾几何时,我们心中都有一个梦,春节假期太短了,若能延长到正月十五就好了。每年的春运,都被称作人类史上规模最大的迁徙,那么多人费劲劳神、千里奔波,无论走多远的路,坐多久的车,经受多“囧”的旅程,都要赶回家团圆。可相聚的日子匆匆又匆匆,亲情还没来得及畅叙,乡愁还没来得及回味,又要像候鸟一样往回赶。  有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延长
期刊
教育家的事业,是那样的艰辛和厚重,甚至是那样的寂寞和枯燥,一般的感动和多情也不由自主要在最后收藏起来,害怕那赞美都是太轻的东西。  林玉体先生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中,讲了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人文教育家维多利诺的故事。“宫廷学校”的创办人是一位侯爵,他延请维氏去主持学校,维氏答应之后补充说:“我接受此种职位,但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我才同意,即:你不能要求我去做任何对你我二人皆不值得做的事情;并且,当你个人
期刊
“好妈妈”走进宿城蔡集中心小学“好妈妈”公益课堂  今年以来,宿迁市妇联在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发现,全市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定位有待提高、认识差异较大、缺乏教育方法技巧等问题,加强家庭教育知识普及成为广大家长最迫切的需求。为切实解决广大家庭的家教需求,同时解决社区的家长学校“没家长听”,学校的家长学校“没专业老师教”的问题,宿迁市妇联联合市教育局在全省率先启动、创新实施“好妈妈公益
期刊
正月初三,去乡下看望老舅。远远地,我看到了三舅的老屋,老屋侧边有一株树,依然站立。  那是一株棕树。  少年时的每一次回乡,我总喜欢擎一柄棕叶,在手中乱舞,摹仿《西游记》牛魔王的宝器——芭蕉扇。棕叶是制扇的原材。乡间农人就地取材,把棕叶砍下,剪成圆形,用土布包上边,一把简单的蒲扇就成了。用久了,青翠不再,成了枯黄色,树的清香却犹在。  曾经,蒲扇是村民们最为密切的器物之一。一到夏天,酷热难耐,有一
期刊
成都三天两雨。今天去草堂朝圣,天气预报说无雨,却还是淅淅沥沥。  天上浓浓淡淡,都是灰灰湿湿的云,仿佛古旧墙体满布着的斑驳霉迹。那细雨便是从这霉迹处渗出,成点成线,绵绵不绝。仿佛有意营造一种氛围,创设一种意境,以契合诗圣苦雨凄风的人生。  通往杜甫草堂纪念馆的路上有一座牌楼,离纪念馆正门约500米。设计很特别,与其他地方所见的大小牌楼都不同,看一眼便能记住。牌楼下通道的每块石板上都镌刻着诗歌,相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