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一段时间心血来潮,每晚都在家恶补历史。一口气看了不少纪录片,也买了几本关于近代史的书籍,在这些纪实资料中不乏描写汽车进入中国以及发展的场景。想想这些知识点其实是可以和大家分享的,权当作茶余饭后的消遣,这总比道听途说明星娱乐八卦要长见识吧。
前段时间呆在重庆做选题,于是我几乎隔三岔五就泡在西西弗书店。自从在这里发现了彼得·海斯勒的《江城》之后,我又在这里买到了他的中国三部曲之最后一本——《寻路中国》。这仍然是一本很有趣的书,海斯勒这一次用租车自驾游的方式游历了大半个中国,而内容同样是描述转型期的中国现状。不过出乎意料的是,在这本书里竟然还有对民国北洋政府时期汽车刊物的描述文字。在第13页,他写道:在中国,乘用轿车的数量一直维持在低水平——到1922年,北京大约有一千五百辆……中国的一些城市举办过汽车展,上海的《申报》也曾出版过每周一期的“汽车专刊”。如果按照时间轴来看,《申报》的“汽车专刊”可以算作是中国汽车类商业副刊真正的鼻祖了。
为此我还查了一下资料。根据史料记载,《申报》出现的第一个汽车广告是在1911年11月30日,当时来自美国的“施突的贝克尔”(Studebaker)刊登了他们的30型机器车广告。在当时,也就是20世纪初期,美国汽车的方向盘大多都设置在右侧,但来自欧洲的汽车方向盘又设置在左侧,这也导致在北洋政府时期,城市里的道路交通一度出现过混乱。随着美国车在30年代逐步也调整为左舵设置后,后来中国也紧跟这一步伐,也将道路行驶规则调整为靠右行驶。这在最近CCTV播放的电视连续剧《陈云》里也有描述。1948年11月,解放军在辽沈战役中取得胜利,沈阳解放,中共中央东北局常委陈云便带领4000名干部进入沈阳开展接收工作。在制定道路行驶规则时进行过激烈争论,早先东北解放区的汽车都靠左行驶,而国统区则正好相反;又因为中共在东北接收了大量的国民党物资,其中包括大量汽车,而这些车正好来自于美国。所以到后来,为了安全考量,陈云便宣布东北全境都实行靠右行驶,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实际上在民国时期,北伐的成功是汽车发展的分水岭。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之后,到1937年日本人全面侵华开始,不论是公交系统还是个人用车都有了销量上的增长,而这10年也被称为“黄金十年”——当时的汽车绝对是有钱人的消遣,买得起车的不是买办、大资本家就是靠政府发财的人。在公交行业,到1937年南京已有8条线路,最大的江南汽车公司拥有客车304辆。整个南京城万人拥有公共汽车2辆,几乎是当时的全国之最。再来看看“私家车”市场的状况。有人对于当时的车市这么描述过:由于没有国产汽车,一辆福特A型双座车定价银1160两,这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加装一条汽球胎(当时适合跑公路的轮胎)加银40两。而更夸张的是40年代在陪都重庆,大修一次车辆的费用等同于一根金条,汽车俨然上流社会的大玩具。
回过头来看现在,才发现原来一切还不至于那么糟糕……
前段时间呆在重庆做选题,于是我几乎隔三岔五就泡在西西弗书店。自从在这里发现了彼得·海斯勒的《江城》之后,我又在这里买到了他的中国三部曲之最后一本——《寻路中国》。这仍然是一本很有趣的书,海斯勒这一次用租车自驾游的方式游历了大半个中国,而内容同样是描述转型期的中国现状。不过出乎意料的是,在这本书里竟然还有对民国北洋政府时期汽车刊物的描述文字。在第13页,他写道:在中国,乘用轿车的数量一直维持在低水平——到1922年,北京大约有一千五百辆……中国的一些城市举办过汽车展,上海的《申报》也曾出版过每周一期的“汽车专刊”。如果按照时间轴来看,《申报》的“汽车专刊”可以算作是中国汽车类商业副刊真正的鼻祖了。
为此我还查了一下资料。根据史料记载,《申报》出现的第一个汽车广告是在1911年11月30日,当时来自美国的“施突的贝克尔”(Studebaker)刊登了他们的30型机器车广告。在当时,也就是20世纪初期,美国汽车的方向盘大多都设置在右侧,但来自欧洲的汽车方向盘又设置在左侧,这也导致在北洋政府时期,城市里的道路交通一度出现过混乱。随着美国车在30年代逐步也调整为左舵设置后,后来中国也紧跟这一步伐,也将道路行驶规则调整为靠右行驶。这在最近CCTV播放的电视连续剧《陈云》里也有描述。1948年11月,解放军在辽沈战役中取得胜利,沈阳解放,中共中央东北局常委陈云便带领4000名干部进入沈阳开展接收工作。在制定道路行驶规则时进行过激烈争论,早先东北解放区的汽车都靠左行驶,而国统区则正好相反;又因为中共在东北接收了大量的国民党物资,其中包括大量汽车,而这些车正好来自于美国。所以到后来,为了安全考量,陈云便宣布东北全境都实行靠右行驶,并一直延续到现在。
实际上在民国时期,北伐的成功是汽车发展的分水岭。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之后,到1937年日本人全面侵华开始,不论是公交系统还是个人用车都有了销量上的增长,而这10年也被称为“黄金十年”——当时的汽车绝对是有钱人的消遣,买得起车的不是买办、大资本家就是靠政府发财的人。在公交行业,到1937年南京已有8条线路,最大的江南汽车公司拥有客车304辆。整个南京城万人拥有公共汽车2辆,几乎是当时的全国之最。再来看看“私家车”市场的状况。有人对于当时的车市这么描述过:由于没有国产汽车,一辆福特A型双座车定价银1160两,这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加装一条汽球胎(当时适合跑公路的轮胎)加银40两。而更夸张的是40年代在陪都重庆,大修一次车辆的费用等同于一根金条,汽车俨然上流社会的大玩具。
回过头来看现在,才发现原来一切还不至于那么糟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