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再别康桥》是现代著名诗人徐志摩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作,作于1928年11月6日,后收入《猛虎集》(新月书店1931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把这首诗作为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诗的第一节是: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因为教学的需要,我把这首诗作了细细的研读,偶然发现,“我轻轻的招手”中的“招手”似乎不够妥当。
查阅手头几本诗歌选集或诗歌鉴赏辞典,《徐志摩诗全集》(顾永棣编注,学林出版社1992年第1版)《徐志摩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新诗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第1版)《新诗鉴赏辞典》(公木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年第1版)《20世纪中国新诗辞典》(辛笛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第1版)都收录徐志摩这首著名的《再别康桥》,而且都注明选自新月书店1931年出版的《猛虎集》。这些资料中无一例外都是“我轻轻的招手”,可见教材中的“招手”并不是印刷错误或异文问题。
再看一看词典中对“招手”和“挥手”是如何解释的。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招手”为:举起手来上下摇动,表示叫人来或跟人打招呼。~示意。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解释“招手”为:举起手来摇动,表示打招呼或让人来。如频频~、~示意。
《辞海》解释“招”为:举手示意人来。《楚辞招魂序》王逸注:“招者,召也;以手曰招,以言曰召。”
《汉语大词典》解释“招手”为:打手势呼人或向人问候、致意。《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却说小红正自出神,忽见袭人招手见他,只得走上前来。”曹禺《日出》第二幕:“他推开白露卧室门,和颜悦色的招手,诱出小东西。”
从这几本权威工具书的解释可以看出,“招手”是示意叫人来的意思。而《再别康桥》中“我轻轻的招手”下一句却是“作别西天的云彩”,很显然,作者把招手理解为和人告别的意思了。事实上,“招手”和“作别”不相联系,和作别相联系的应是“挥手”。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挥手”为:举手摆动:~告别。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解释“挥手”为:①举起手臂摇动。~致意。②指挥。~前进。
《汉语大词典》解释“招手”为:①挥动手臂。(1)表示告别。晋刘琨《扶风歌》:“挥手长相谢,哽咽不能言。”宋张耒《离黄州》诗:“扁舟发孤城,挥手送谢者。”清纳兰性德《摸鱼儿·送座主德清蔡先生》词:“酬知有愿频挥手,零雨凄其此日,休太息。”瞿秋白《饿乡记程》三:“我现在是万缘俱寂,一心有归向了,一挥手,决然就走!”(2)表示挥之使之去。巴金《灭亡》第二章:“‘去!去!我不认识你!’他向他挥手说。”茅盾《子夜》十四:“然后又对那站客厅门外候命令的高升挥手,暴躁地说:‘去罢!不用打了!’”②谓弹奏古琴。三国魏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宋书·隐逸传·戴顒》:“凡诸音律,皆能挥手。”唐李白《听蜀僧濬弹琴》诗:“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因此我们可以断定,这首诗中的“我轻轻的招手”应为“我轻轻的挥手”。
以下是“招手”和“挥手”的正确用法:
①挥手告别2006年的最后一天,向可能充满幸福浪漫的2007年憧憬、招手。
②只要以宽阔的胸襟、顽强的毅力对待告别,成功或许正向你招手。
③英特尔极限大师杯赛蒙特利尔站就此落下帷幕,其后IEM将挥别美利坚大陆,踏上前往亚洲的征程,那象征着海湾明珠迪拜的“阿拉伯之星”仿佛正在向我们招手致意!
④他挥手告别:“你们快点走吧,这里太危险。我的心情实在是太悲痛了,等我平静一些后,再自己出去吧。”
事实上,《再别康桥》的最后一节用的正是“挥(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首诗“首节和尾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新诗鉴赏辞典》第220页)。也许正是因为首节和尾节意思大致相同,作者为了避免重复,把“轻轻”换为“悄悄”,而把“轻轻的招手”换为“挥一挥衣袖”。岂不知“招手”并不是“告别”的意思,因而使这首名作留下一点小小的瑕疵。
在一些媒体中,误用“挥手”为“招手”的现象屡见不鲜,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①朱镕基总理三月十四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十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闭幕式,最后离场时向委员们招手告别。(2003年03月14日中国新闻网)
②昨日,警备区的官兵含泪与退伍老战士招手告别。当日,2007年青岛警备区首批复退老兵150人,从四方火车站踏上返乡列车。(2007年12月4日《青岛日报》)
③地面上的草儿也和他们告别了,草儿努力撑起虚弱的身体,扬起头对他和芽儿招手告别。(http://user. qzone.qq.com)
④要离开故城了,和我们在城里跑了一圈的小朋友涌到我们的汽车前向我们招手道别。(西部旅行网)
⑤入关之前,李玮锋对着身后送别他的人群招手告别。(2009年01月15日新浪网)
这几个例子中的“招手”和《再别康桥》第一节中的“招手”一样,都应该改为“挥手”。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南市教育局教研室)
诗的第一节是: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因为教学的需要,我把这首诗作了细细的研读,偶然发现,“我轻轻的招手”中的“招手”似乎不够妥当。
查阅手头几本诗歌选集或诗歌鉴赏辞典,《徐志摩诗全集》(顾永棣编注,学林出版社1992年第1版)《徐志摩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新诗选》(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年第1版)《新诗鉴赏辞典》(公木编,上海辞书出版社1991年第1版)《20世纪中国新诗辞典》(辛笛主编,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7年第1版)都收录徐志摩这首著名的《再别康桥》,而且都注明选自新月书店1931年出版的《猛虎集》。这些资料中无一例外都是“我轻轻的招手”,可见教材中的“招手”并不是印刷错误或异文问题。
再看一看词典中对“招手”和“挥手”是如何解释的。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招手”为:举起手来上下摇动,表示叫人来或跟人打招呼。~示意。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解释“招手”为:举起手来摇动,表示打招呼或让人来。如频频~、~示意。
《辞海》解释“招”为:举手示意人来。《楚辞招魂序》王逸注:“招者,召也;以手曰招,以言曰召。”
《汉语大词典》解释“招手”为:打手势呼人或向人问候、致意。《红楼梦》第二十五回:“却说小红正自出神,忽见袭人招手见他,只得走上前来。”曹禺《日出》第二幕:“他推开白露卧室门,和颜悦色的招手,诱出小东西。”
从这几本权威工具书的解释可以看出,“招手”是示意叫人来的意思。而《再别康桥》中“我轻轻的招手”下一句却是“作别西天的云彩”,很显然,作者把招手理解为和人告别的意思了。事实上,“招手”和“作别”不相联系,和作别相联系的应是“挥手”。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挥手”为:举手摆动:~告别。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解释“挥手”为:①举起手臂摇动。~致意。②指挥。~前进。
《汉语大词典》解释“招手”为:①挥动手臂。(1)表示告别。晋刘琨《扶风歌》:“挥手长相谢,哽咽不能言。”宋张耒《离黄州》诗:“扁舟发孤城,挥手送谢者。”清纳兰性德《摸鱼儿·送座主德清蔡先生》词:“酬知有愿频挥手,零雨凄其此日,休太息。”瞿秋白《饿乡记程》三:“我现在是万缘俱寂,一心有归向了,一挥手,决然就走!”(2)表示挥之使之去。巴金《灭亡》第二章:“‘去!去!我不认识你!’他向他挥手说。”茅盾《子夜》十四:“然后又对那站客厅门外候命令的高升挥手,暴躁地说:‘去罢!不用打了!’”②谓弹奏古琴。三国魏嵇康《琴赋》:“伯牙挥手,钟期听声。”《宋书·隐逸传·戴顒》:“凡诸音律,皆能挥手。”唐李白《听蜀僧濬弹琴》诗:“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因此我们可以断定,这首诗中的“我轻轻的招手”应为“我轻轻的挥手”。
以下是“招手”和“挥手”的正确用法:
①挥手告别2006年的最后一天,向可能充满幸福浪漫的2007年憧憬、招手。
②只要以宽阔的胸襟、顽强的毅力对待告别,成功或许正向你招手。
③英特尔极限大师杯赛蒙特利尔站就此落下帷幕,其后IEM将挥别美利坚大陆,踏上前往亚洲的征程,那象征着海湾明珠迪拜的“阿拉伯之星”仿佛正在向我们招手致意!
④他挥手告别:“你们快点走吧,这里太危险。我的心情实在是太悲痛了,等我平静一些后,再自己出去吧。”
事实上,《再别康桥》的最后一节用的正是“挥(手)”: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首诗“首节和尾节句式相似,遥相呼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新诗鉴赏辞典》第220页)。也许正是因为首节和尾节意思大致相同,作者为了避免重复,把“轻轻”换为“悄悄”,而把“轻轻的招手”换为“挥一挥衣袖”。岂不知“招手”并不是“告别”的意思,因而使这首名作留下一点小小的瑕疵。
在一些媒体中,误用“挥手”为“招手”的现象屡见不鲜,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①朱镕基总理三月十四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十届全国政协一次会议闭幕式,最后离场时向委员们招手告别。(2003年03月14日中国新闻网)
②昨日,警备区的官兵含泪与退伍老战士招手告别。当日,2007年青岛警备区首批复退老兵150人,从四方火车站踏上返乡列车。(2007年12月4日《青岛日报》)
③地面上的草儿也和他们告别了,草儿努力撑起虚弱的身体,扬起头对他和芽儿招手告别。(http://user. qzone.qq.com)
④要离开故城了,和我们在城里跑了一圈的小朋友涌到我们的汽车前向我们招手道别。(西部旅行网)
⑤入关之前,李玮锋对着身后送别他的人群招手告别。(2009年01月15日新浪网)
这几个例子中的“招手”和《再别康桥》第一节中的“招手”一样,都应该改为“挥手”。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南市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