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社会实践调查(以宁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为样本)得出统计数据分析,发现高校师范生实习实践与学习内容的衔接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并争对相关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从而为提升高校师范生实习成效及高校师范生的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 高校师范生 实习实践 学习内容
作者简介:林晓红,宁夏大学政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11-225-02
本论文通过发放师范生教育实习情况的调查问卷,面向2011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2)班的师范实习生,一共发放了60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回收率为100%。笔者对收集的资料和数据进行了调查问卷法、统计法、Excel软件法、文献研究法的综合分析,得出高校师范生学习内容与实习实践衔接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如下:
一、高校师范生实习实践与学习内容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高校师范生的培养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弊端
1.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脱节,资源整合尚未合理化。当前高校在师范生培养的课程设置上基本还局限于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这些课程的设置远远不能满足师范生作为未来专业教师发展的需要。更何况这些有限的教育课程不仅教学时间短,而且内容都只是涉及一般的教育学、心理学内容,没有与学科内容紧密结合。学科教学论教师对当前中学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到位,课程内容与中学教育教学实际相脱离,尤其是许多教学法教师没有中学教育经验,缺乏对中学教育最新动态的了解,直接影响到师范生从教技能训练的质量。这样,就使原本薄弱的教育课程很难发挥作用,高校师范生在实习时不能运用所学的相关教育知识去教学,将教育实习从整体的师范教育过程中剥离出来,认为教育实习是一个孤立的教学环节。这种与理论学习相脱离的教学实践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教育理论课是师范院校课程体系中重要的构成部分,笔者在问卷调查中发现,认为教育理论课程的编排不合理的高校师范生占65%,认为实践性知识缺乏,与现行的教学环节不符的人数大约占62%。高校师范生虽然记住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但在实践中并不能灵活使用,很难做到学与致用。
2.中学指导老师对实习师范生的实践教学管理力度薄弱。调查问卷中发现存在着中学指导老师对实习师范生教学实践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我校在大四第一学期安排了长达一学期的教育实习实践活动,但教育实习存在着流于形式的现象,表现为大多数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听一听课、帮导师批改作业、试卷、看一下自习课,上讲台讲课的实质性的教学实践并不多。这样从本质上提高实习师范生的教学水平就很难。在调查问卷中发现,虽然教育实习为一学期,但真正实习时间为5周左右,多数师范生登上讲台上课也就十次左右,1-15次上讲台人数大约为62%,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显得徒有虚名,所学理论不能转化成有效的实践能力,教学能力的培养以发展也就无从谈起。此外,有50%的师范生认为其中学实习指导老师对自己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有65%的实习师范生认为中学指导老师能帮助其完成教学计划,但效果不佳。这造成了实习师范生许多困惑,使师范实习生对实习实践工作产生了消极情绪。中学指导老师对实习师范生教学实践管理的不到位,体现了教育实习管理力度的薄弱。
(二)高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不足
1.知识储备有限。高校师范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太扎实,综合能力比较薄弱。在问卷调查中,实习至目前为止,有大约72%的实习师范生认为自身知识储备较充足,但需要不断补充,有大约26%的实习师范生认为自身知识储备有较大欠缺。
2.课堂驾驭能力欠缺。高校师范生普遍具有亲和力,缺少威严感,实践教学经验不足,在学生之中很难树立威信,因此学生表现为不太听从这些老师的安排,班级纪律较难控制,影响正常的教学进程。在实地实习过程中,我询问了一些青年教师,这些教师反映他们刚开始也无法投入到正常的教学中,当面对学生不听讲,乱成一团时,也无法应对,通过慢慢的实践与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经验,会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在调查问卷中,有45%的实习师范生基本能够机智地处理或平息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但也有将近27%的实习师范生处理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比较吃力。课堂驾驭、调控能力的欠缺,会从很大程度上降低课堂教学效果。
3.教学口语技能匮乏。教学过程中,抑扬顿挫、激越、生动、幽默的口语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而教学口语技能的匮乏会使课堂教学变成教师的独角戏,这种自导自演的模式会使课堂教学变成一潭死水。在高校师范生的实习教学中,有大约48%的实习生课堂教学往往是跟着感觉走,缺乏一定的逻辑性和规律,不符合讲析用语、归纳用语、点拨用语、提问用语、举例用语、评析用语使用的情景、场合、规律与要求。这就会使学生出现不耐烦、甚至厌恶的情绪,从而对这门课程出现反感的心理,严重的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4.体态语使用欠佳。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和高校实习师范生的交流以及通过调查问卷发现,高校实习师范生在这方面存在不足是较为普遍的。有大约47%的高校实习师范生体态语使用一般,有大约28%的高校实习师范生体态语使用欠妥。主要表现在眼神交流不明显、站姿随意、表情呆板、紧张局促、手势用语不恰当,更有甚者抓耳挠腮,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形象,使学生产生了反感心理。不但没能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感染学生,传递知识,反而使课堂教学死气沉沉,难以令人满意。
二、解决高校师范生实习实践与学习内容衔接中问题的对策
针对调查问卷所反映的高校师范生学习内容与实习实践衔接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以及在问卷中实习师范生根据自身实习情况对涉及的问题的一些建议,笔者进行综合分析、高度概括与整合,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与自身体悟,找到了一些解决对策。
(一)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优化课程体系,实现教育实习与相关理论课程的有机结合。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不断拓宽知识面,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实践环节。不但要注重大学课程与中学课程的有机衔接,而且要通过增设必修课、选修课、指定选修课来改变大学里不同课程之间的封闭状态,实现多学科内容之间的糅合与渗透。必修课主要针对教育理论课程,要做到精益求精;选修课主要涉及人文艺术素养课程,要求知识面广;指定选修课主要面向教育技能课程、教育实践课程,具有实际操作性,使用效果强。通过以上课程的设置与实施,来培养高校师范生的独特性、创造性与实践能力。
(二)加强中学指导老师与实习师范生在教育实习期间的交流合作
在高校实习师范生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小组成员主要由几名固定的高校实习师范生和中学指导教师组成。小组的高校实习师范生共同进行课堂观摩、共同听取优质课、并互相听课评课。中学指导老师对高校实习师范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指导。教学设计的协商、教学方法的讨论、教案的修改、教学试讲的指正、教学实践后的评价与完善,每一环节都与中学指导老师密切相关。因此,担任中学的指导老师,应具有专业的指导能力和认真、负责的指导态度,在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对其全程参与、严格要求、科学管理。这有这样,才能使高校实习师范生的实践教学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
(三)提升高校师范生的教学素养
1.培养提高自身教学实践能力的意识。高校师范生面对社会压力,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等其他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之中。此外,公务员、考研大军也占很大比例,这些高校师范生大多数时间都埋头在繁杂的各类书籍中,很难有多余时间来加固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在这样的状况下,即使教师再优秀、教学条件再良好、教学资源再雄厚,也不能培养具有丰富教学实践能力、综合教学能力的高校师范生。所以,高校师范生应有危机意识与自觉性,应想尽办法来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
2.高校师范生基本功的培养。教育类课程奠定理论基础。教育课程应占总课时比例的25%左右,学习传统的教育类课程远远不够,还要增设基础教育改革、课程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系统设计等课程。与此同时,应把中学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新思想、观念、内容增加到教育学课程中;把心理学习、心理认知等方面的内容扩充到心理学课程中。此外,提倡高师院校的教师深入中学前线,切实了解中学基础教育新课改的具体要求与实施情况,并及时反馈给高师院校,从而引导高校师范生在校期间获得中学需要的能力与素养。
“两笔一话”(钢笔字、粉笔字、普通话)铸就基本功。“两笔一话”是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脱颖而出的能力强的骨干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学组织等技能外,更多的体现在他们把“两笔一话”的技能运用得恰到好处。而目前高校师范生的教学基本技能训练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建议加大培养力度,如应用网络资源,开发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主页,将普通话培训与板书讲座的视频资料放到网上,为学生提供基于网络的自主训练。
3.多样化的教育实习方式。全程参与式教育实习。这样就要求延长高校师范生实习实践的时间,才有助于高校实习师范生了解中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从而弥补自身教学实践能力的不足;在实习方式上采用全程参与式,从而使高校实习师范生在教学实践、班级管理、教务工作、教学科研、活动组织等方面得到锻炼;在管理模式上,把高校实习师范生纳入到中学部门的管理中,从而使高校实习师范生实习环节步入正轨,实习基地的管理工作更加完善。
多学科混合编队实习。多学科混合编队实习是指接受高校实习师范生的中学向高师院校提交所需要的各专业实习生的数量,由高师院校按需求数量把不同专业的师范生以一个组的形式派送到实习中学,并由一个总带队老师和各学科分带队老师共同带队和指导高校实习师范生。此实习模式既有利于中学安排高校实习师范生的工作,又可以使高校实习师范生得到更多的指导和更客观的评价,有效地提高了高校实习师范生的实习质量。
增加教育实习的内容。对于高校师范生的培养,应拓展高校实习师范生参与教育实践的领域,增加教育实习内容。在教学工作方面,高校实习师范生应向中学指导老师经常沟通与交流,在其指导下,做到课前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备课、细心编写教案。课中用心试教,与学生及互动。课后自我反思,总结经验,并听取听课者与指导老师的意见,积极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于班主任工作,学习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方法,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特点,学会教书育人。每个高校实习师范生必须开展3次以上的主题班会,经行一次家访活动,组织一次班级课外实践活动,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制定一份班主任计划并严格实施等。通过以上实习内容的落实,才能使高校实习师范的教学能力发生一个质的飞跃,成为具有高度师范性和专业性的未来优秀教师。
参考文献:
[1]周福雄.论高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不足及其培养.怀化学院中文系. 2011(15).
[2]黄翠红、李彬、方达伟.当代师范生教师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教育探索.2009(5).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 高校师范生 实习实践 学习内容
作者简介:林晓红,宁夏大学政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11-225-02
本论文通过发放师范生教育实习情况的调查问卷,面向2011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1)、(2)班的师范实习生,一共发放了60份,收回有效问卷60份,回收率为100%。笔者对收集的资料和数据进行了调查问卷法、统计法、Excel软件法、文献研究法的综合分析,得出高校师范生学习内容与实习实践衔接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如下:
一、高校师范生实习实践与学习内容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高校师范生的培养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弊端
1.理论学习与实践教学相脱节,资源整合尚未合理化。当前高校在师范生培养的课程设置上基本还局限于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这些课程的设置远远不能满足师范生作为未来专业教师发展的需要。更何况这些有限的教育课程不仅教学时间短,而且内容都只是涉及一般的教育学、心理学内容,没有与学科内容紧密结合。学科教学论教师对当前中学教育改革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到位,课程内容与中学教育教学实际相脱离,尤其是许多教学法教师没有中学教育经验,缺乏对中学教育最新动态的了解,直接影响到师范生从教技能训练的质量。这样,就使原本薄弱的教育课程很难发挥作用,高校师范生在实习时不能运用所学的相关教育知识去教学,将教育实习从整体的师范教育过程中剥离出来,认为教育实习是一个孤立的教学环节。这种与理论学习相脱离的教学实践很难取得好的效果。
教育理论课是师范院校课程体系中重要的构成部分,笔者在问卷调查中发现,认为教育理论课程的编排不合理的高校师范生占65%,认为实践性知识缺乏,与现行的教学环节不符的人数大约占62%。高校师范生虽然记住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但在实践中并不能灵活使用,很难做到学与致用。
2.中学指导老师对实习师范生的实践教学管理力度薄弱。调查问卷中发现存在着中学指导老师对实习师范生教学实践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我校在大四第一学期安排了长达一学期的教育实习实践活动,但教育实习存在着流于形式的现象,表现为大多数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听一听课、帮导师批改作业、试卷、看一下自习课,上讲台讲课的实质性的教学实践并不多。这样从本质上提高实习师范生的教学水平就很难。在调查问卷中发现,虽然教育实习为一学期,但真正实习时间为5周左右,多数师范生登上讲台上课也就十次左右,1-15次上讲台人数大约为62%,师范生的教育实习显得徒有虚名,所学理论不能转化成有效的实践能力,教学能力的培养以发展也就无从谈起。此外,有50%的师范生认为其中学实习指导老师对自己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有65%的实习师范生认为中学指导老师能帮助其完成教学计划,但效果不佳。这造成了实习师范生许多困惑,使师范实习生对实习实践工作产生了消极情绪。中学指导老师对实习师范生教学实践管理的不到位,体现了教育实习管理力度的薄弱。
(二)高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不足
1.知识储备有限。高校师范生基础知识掌握不太扎实,综合能力比较薄弱。在问卷调查中,实习至目前为止,有大约72%的实习师范生认为自身知识储备较充足,但需要不断补充,有大约26%的实习师范生认为自身知识储备有较大欠缺。
2.课堂驾驭能力欠缺。高校师范生普遍具有亲和力,缺少威严感,实践教学经验不足,在学生之中很难树立威信,因此学生表现为不太听从这些老师的安排,班级纪律较难控制,影响正常的教学进程。在实地实习过程中,我询问了一些青年教师,这些教师反映他们刚开始也无法投入到正常的教学中,当面对学生不听讲,乱成一团时,也无法应对,通过慢慢的实践与学习其他优秀教师的经验,会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在调查问卷中,有45%的实习师范生基本能够机智地处理或平息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但也有将近27%的实习师范生处理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比较吃力。课堂驾驭、调控能力的欠缺,会从很大程度上降低课堂教学效果。
3.教学口语技能匮乏。教学过程中,抑扬顿挫、激越、生动、幽默的口语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而教学口语技能的匮乏会使课堂教学变成教师的独角戏,这种自导自演的模式会使课堂教学变成一潭死水。在高校师范生的实习教学中,有大约48%的实习生课堂教学往往是跟着感觉走,缺乏一定的逻辑性和规律,不符合讲析用语、归纳用语、点拨用语、提问用语、举例用语、评析用语使用的情景、场合、规律与要求。这就会使学生出现不耐烦、甚至厌恶的情绪,从而对这门课程出现反感的心理,严重的影响了教学的效果。
4.体态语使用欠佳。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和高校实习师范生的交流以及通过调查问卷发现,高校实习师范生在这方面存在不足是较为普遍的。有大约47%的高校实习师范生体态语使用一般,有大约28%的高校实习师范生体态语使用欠妥。主要表现在眼神交流不明显、站姿随意、表情呆板、紧张局促、手势用语不恰当,更有甚者抓耳挠腮,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形象,使学生产生了反感心理。不但没能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感染学生,传递知识,反而使课堂教学死气沉沉,难以令人满意。
二、解决高校师范生实习实践与学习内容衔接中问题的对策
针对调查问卷所反映的高校师范生学习内容与实习实践衔接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以及在问卷中实习师范生根据自身实习情况对涉及的问题的一些建议,笔者进行综合分析、高度概括与整合,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与自身体悟,找到了一些解决对策。
(一)优化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优化课程体系,实现教育实习与相关理论课程的有机结合。在原有课程的基础上,不断拓宽知识面,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实践环节。不但要注重大学课程与中学课程的有机衔接,而且要通过增设必修课、选修课、指定选修课来改变大学里不同课程之间的封闭状态,实现多学科内容之间的糅合与渗透。必修课主要针对教育理论课程,要做到精益求精;选修课主要涉及人文艺术素养课程,要求知识面广;指定选修课主要面向教育技能课程、教育实践课程,具有实际操作性,使用效果强。通过以上课程的设置与实施,来培养高校师范生的独特性、创造性与实践能力。
(二)加强中学指导老师与实习师范生在教育实习期间的交流合作
在高校实习师范生的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小组成员主要由几名固定的高校实习师范生和中学指导教师组成。小组的高校实习师范生共同进行课堂观摩、共同听取优质课、并互相听课评课。中学指导老师对高校实习师范生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指导。教学设计的协商、教学方法的讨论、教案的修改、教学试讲的指正、教学实践后的评价与完善,每一环节都与中学指导老师密切相关。因此,担任中学的指导老师,应具有专业的指导能力和认真、负责的指导态度,在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对其全程参与、严格要求、科学管理。这有这样,才能使高校实习师范生的实践教学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
(三)提升高校师范生的教学素养
1.培养提高自身教学实践能力的意识。高校师范生面对社会压力,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等其他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之中。此外,公务员、考研大军也占很大比例,这些高校师范生大多数时间都埋头在繁杂的各类书籍中,很难有多余时间来加固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在这样的状况下,即使教师再优秀、教学条件再良好、教学资源再雄厚,也不能培养具有丰富教学实践能力、综合教学能力的高校师范生。所以,高校师范生应有危机意识与自觉性,应想尽办法来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
2.高校师范生基本功的培养。教育类课程奠定理论基础。教育课程应占总课时比例的25%左右,学习传统的教育类课程远远不够,还要增设基础教育改革、课程论、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教学系统设计等课程。与此同时,应把中学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新思想、观念、内容增加到教育学课程中;把心理学习、心理认知等方面的内容扩充到心理学课程中。此外,提倡高师院校的教师深入中学前线,切实了解中学基础教育新课改的具体要求与实施情况,并及时反馈给高师院校,从而引导高校师范生在校期间获得中学需要的能力与素养。
“两笔一话”(钢笔字、粉笔字、普通话)铸就基本功。“两笔一话”是提高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脱颖而出的能力强的骨干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学组织等技能外,更多的体现在他们把“两笔一话”的技能运用得恰到好处。而目前高校师范生的教学基本技能训练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建议加大培养力度,如应用网络资源,开发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主页,将普通话培训与板书讲座的视频资料放到网上,为学生提供基于网络的自主训练。
3.多样化的教育实习方式。全程参与式教育实习。这样就要求延长高校师范生实习实践的时间,才有助于高校实习师范生了解中学教学的实际情况,从而弥补自身教学实践能力的不足;在实习方式上采用全程参与式,从而使高校实习师范生在教学实践、班级管理、教务工作、教学科研、活动组织等方面得到锻炼;在管理模式上,把高校实习师范生纳入到中学部门的管理中,从而使高校实习师范生实习环节步入正轨,实习基地的管理工作更加完善。
多学科混合编队实习。多学科混合编队实习是指接受高校实习师范生的中学向高师院校提交所需要的各专业实习生的数量,由高师院校按需求数量把不同专业的师范生以一个组的形式派送到实习中学,并由一个总带队老师和各学科分带队老师共同带队和指导高校实习师范生。此实习模式既有利于中学安排高校实习师范生的工作,又可以使高校实习师范生得到更多的指导和更客观的评价,有效地提高了高校实习师范生的实习质量。
增加教育实习的内容。对于高校师范生的培养,应拓展高校实习师范生参与教育实践的领域,增加教育实习内容。在教学工作方面,高校实习师范生应向中学指导老师经常沟通与交流,在其指导下,做到课前认真钻研教材、仔细备课、细心编写教案。课中用心试教,与学生及互动。课后自我反思,总结经验,并听取听课者与指导老师的意见,积极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于班主任工作,学习班主任工作的基本方法,掌握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内容、特点,学会教书育人。每个高校实习师范生必须开展3次以上的主题班会,经行一次家访活动,组织一次班级课外实践活动,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制定一份班主任计划并严格实施等。通过以上实习内容的落实,才能使高校实习师范的教学能力发生一个质的飞跃,成为具有高度师范性和专业性的未来优秀教师。
参考文献:
[1]周福雄.论高校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不足及其培养.怀化学院中文系. 2011(15).
[2]黄翠红、李彬、方达伟.当代师范生教师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教育探索.2009(5).
[3]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