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中学物理课堂越来越强调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而提出问题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条件,因此必须在物理课堂重视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能力.另外,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也明确强调要“通过观察物理现象或参与物理学习,形成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初中物理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本文针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这一问题,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多个不同角度提出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策略,希望能够对初中物理教师有一定的启示和帮助作用.
1充分发挥名人效应,使学生认识到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初中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强,他们具有提出问题的潜力,因而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挖掘学生内在的提出问题的潜力,并使学生逐渐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这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关键.事实上,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使人学会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那么如何在物理课堂上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教师可以利用物理学界的名人来帮助学生认识到培养提出问题能力的重要性.
如教师可以利用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名言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只不过是对某一已经发现的真理的利用,而提出问题却必须具备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出问题才是科学进步的标志.”学生对爱因斯坦普遍具有崇拜之情,因此爱因斯坦对提出问题的言论往往比教师的引导更有效.
再如,教师也可以利用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对提出问题的观点来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欲望:“遇事要敢于问个为什么,错了也没有关系,不要怕错,有错马上改,提不出问题最可怕”.另外,教师也要多向学生介绍一些物理名人的故事,每一名物理学家在取得巨大研究成果之前,往往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如牛顿根据树上落下的苹果提出苹果为什么会落在地上,而不是飞到天空中的问题,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提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2为学生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发现问题是提出问题的前提条件,因而要想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初中学生思维能力偏重于感性认识,尽管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可是他们的形象思维比较突出.因而教师可以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教师要善于将物理问题同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联系起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而去深入思考其中蕴含的物理问题,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抽象的物理问题往往更加形象化,同时为学生发现问题提供重要条件.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而且还要教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利用真实情境中的现象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投身于对问题的思考中,并发现其中的内在问题.
举例来说,教师可以向学生描述生活中的一个常见现象:为什么切菜刀钝了,在磨刀石上磨一磨就会变得很锋利?为什么穿高跟鞋留下的脚印很深,而穿平底鞋留下的脚印会很浅?学生对这两种现象非常熟悉,马上就会展开思考,分析之所以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教师要通过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现象与物理问题之间的关系,发现其中的问题.
3教学中故意留下问题,使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中,教师并不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解决学生问题的过程,因此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也被称之为“去问题教学”模式.在这样的课堂模式下,教师总是在课堂上为呈现各种问题,并且往往不给学生留出任何思考的时间,便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答案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一来,问题解决了,教学任务也算顺利完成了.这种教学模式之所以能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存在,说明它是有一定的可取之处的,可是将其与初中物理教学新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却发现,传统教学模式却暴露出许多不足.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以被动状态参与到学习中,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严重不足.
在笔者来看,教师没必要完全代替学生提出问题,更没有必要代替学生解决所有的问题.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的机会,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留一些学生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并创设有效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换句话说,初中物理课堂不仅仅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场所,它更应该是一个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场所,之所以引导学生独立提出问题,不是教师想要偷懒,而是使学生享有更多的自主探究的机会,帮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举例来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使用玻璃代替平面镜?如何确定虚像的位置?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确定虚像?在学习浮力这一节时,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浮力的概念、测量浮力以及计算浮力的大小,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会产生浮力呢?再有,既然导体能够导电,可是又为什么会产生电阻呢?当学习电学时,有的学生会发现几乎在每一道电学计算题中总会出现“电源电压不变”这一条件,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学生只要通过深入思考,完全可以发现物理课堂上更多的问题,有时候教师可能无法对学生的问题作出解释,教师不能刻意回避,而是要引导学生在课下对这一问题展开自主探究,使学生通过其他途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一来,物理课堂的教学价值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一定的物理知识,而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物理课堂的价值更加突出.
总之,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支持和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出问题,绝对不能打击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本文针对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这一问题,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从多个不同角度提出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策略,希望能够对初中物理教师有一定的启示和帮助作用.
1充分发挥名人效应,使学生认识到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初中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强,他们具有提出问题的潜力,因而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挖掘学生内在的提出问题的潜力,并使学生逐渐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这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关键.事实上,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使人学会提出问题和思考问题,那么如何在物理课堂上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呢?教师可以利用物理学界的名人来帮助学生认识到培养提出问题能力的重要性.
如教师可以利用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的名言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只不过是对某一已经发现的真理的利用,而提出问题却必须具备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出问题才是科学进步的标志.”学生对爱因斯坦普遍具有崇拜之情,因此爱因斯坦对提出问题的言论往往比教师的引导更有效.
再如,教师也可以利用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家李政道先生对提出问题的观点来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欲望:“遇事要敢于问个为什么,错了也没有关系,不要怕错,有错马上改,提不出问题最可怕”.另外,教师也要多向学生介绍一些物理名人的故事,每一名物理学家在取得巨大研究成果之前,往往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如牛顿根据树上落下的苹果提出苹果为什么会落在地上,而不是飞到天空中的问题,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提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
2为学生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提高发现问题的能力
发现问题是提出问题的前提条件,因而要想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初中学生思维能力偏重于感性认识,尽管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差,可是他们的形象思维比较突出.因而教师可以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教师要善于将物理问题同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联系起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而去深入思考其中蕴含的物理问题,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抽象的物理问题往往更加形象化,同时为学生发现问题提供重要条件.教师不仅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而且还要教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利用真实情境中的现象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积极投身于对问题的思考中,并发现其中的内在问题.
举例来说,教师可以向学生描述生活中的一个常见现象:为什么切菜刀钝了,在磨刀石上磨一磨就会变得很锋利?为什么穿高跟鞋留下的脚印很深,而穿平底鞋留下的脚印会很浅?学生对这两种现象非常熟悉,马上就会展开思考,分析之所以出现不同现象的原因.教师要通过向学生展示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引导学生发现生活现象与物理问题之间的关系,发现其中的问题.
3教学中故意留下问题,使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中,教师并不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解决学生问题的过程,因此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也被称之为“去问题教学”模式.在这样的课堂模式下,教师总是在课堂上为呈现各种问题,并且往往不给学生留出任何思考的时间,便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答案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一来,问题解决了,教学任务也算顺利完成了.这种教学模式之所以能够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一直存在,说明它是有一定的可取之处的,可是将其与初中物理教学新课程标准进行对比却发现,传统教学模式却暴露出许多不足.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以被动状态参与到学习中,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性严重不足.
在笔者来看,教师没必要完全代替学生提出问题,更没有必要代替学生解决所有的问题.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积极思考的机会,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留一些学生有能力解决的问题,并创设有效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换句话说,初中物理课堂不仅仅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场所,它更应该是一个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场所,之所以引导学生独立提出问题,不是教师想要偷懒,而是使学生享有更多的自主探究的机会,帮助学生树立问题意识,提高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举例来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提出如下问题:为什么在平面镜成像实验中使用玻璃代替平面镜?如何确定虚像的位置?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确定虚像?在学习浮力这一节时,教师与学生一起学习浮力的概念、测量浮力以及计算浮力的大小,可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为什么会产生浮力呢?再有,既然导体能够导电,可是又为什么会产生电阻呢?当学习电学时,有的学生会发现几乎在每一道电学计算题中总会出现“电源电压不变”这一条件,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学生只要通过深入思考,完全可以发现物理课堂上更多的问题,有时候教师可能无法对学生的问题作出解释,教师不能刻意回避,而是要引导学生在课下对这一问题展开自主探究,使学生通过其他途径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一来,物理课堂的教学价值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教给学生一定的物理知识,而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物理课堂的价值更加突出.
总之,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支持和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提出问题,绝对不能打击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