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拨导练”促学生写好英语作文

来源 :北京教育·普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hmygod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写作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写作过程中,用词是否贴切,文法是否正确,句式是否多变,文采是否有生气,与写作者的语言功底和水平密切相关。因此,教师的“点拨导练”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重要意义。以下,我借助两个片段来阐述自己是怎样运用“点拨导练”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的,希望对英语写作教学的探索有参考价值。
  
  教学回放
  [片段一]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This is my sister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写作的:首先,我给学生展示了一张全家福,画面中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叔叔等人物。在进行写作训练前,我并没有提出让学生写一段话的要求,那样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而是先让学生说出简单的一句话。随后,我引导学生加入一两句介绍人物个性特色的句子,如兴趣爱好、职业等,从而形成丰富的段落语句。学生们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说出了很多精彩的句子。最后,我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将自己梳理好的句子连贯地口述,并书写出来。很快,一篇篇语句连贯通顺,富有情趣的文章就呈现在了大家的面前。
  [片段二]在教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What does he look like时,我让学生写My father。人物描写是本单元的一个重点,但从以往学生的文章来看,学生表达的内容常常散而乱,层次感差。究其原因是他们不会为文章构建一个好的框架,即拟定提纲。基于这种状况,我首先从学生最熟悉的人My father为切入口引导学生:“I know you love your father. 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your father?”(我知道你们喜欢自己的父亲,你能谈谈你的父亲吗?)面对这样一个熟悉的话题,学生们想表达的内容很多,我首先让学生分组口头描述。我发现学生所提到的内容杂乱无章,没有头绪。在这些描述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归纳自己着重想说父亲的哪些方面。在点拨引导、讨论总结中,我板书了描写人物的基本框架。课堂的教学步骤也顺利转入下一个环节——如何让文章丰满起来?通过师生互动形式的讨论,我根据其中的一点,如父亲的job方面再加以展开,让学生列举一些描写人物工作的句型。有了这一环节的示范,学生们根据自己选择的不同角度再次进行分组,就自己所选人物的某一方面展开讨论。学生经历了小组的思维碰撞与口头表达后,我再让学生进入书写环节。
  最后,作文的讲评也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我挑选了两份投影出来给予比较和讲评。在讲评完基本的句式后,我要求学生找出文章的中心句。同时,观察有没有好词好句。学生边说我边用红笔加以勾勒,师生共同探讨文章的框架与句式。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渐渐有了自己的思路,当他们重新修改自己的作文时,不再无从下手。
  
  教学反思
   以说促写巧点拨。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学生害怕英语写作,缺乏自信心。我避重就轻,有意识地把学生的口头表达与书面作文挂钩,经常从学生熟悉的场景入手,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产生一种想把自己意思表达出来的愿望。此时,我巧妙点拨,让学生围绕题意造句,培养他们的口头作文能力。最后,我引导学生把口头语言转化为书面语言。“由说到写,以说促写”的学习过程,消除了学生表达的紧张感,充分的讨论环节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让学生的作文言之有物。
  句段成篇分层次。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构建写作提纲的意识,无论写任何主题的文章,都应该构建一个写作提纲。同时,教师更要注重引导学生明确写文章要围绕中心句,要有层次,要用一些好句型使文章更丰满,要用连接词来使自己的作文更有条理。
  讲评修改讲时效。选择有典型讲评意义的一篇或几篇习作集体分析,然后师生共同就其形式和内容等几个方面进行评讲,改正不妥之处。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书面表达的基本方法,又能使学生及时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再加工,逐步完善自己的作文,达到主题明确、内容翔实、层次分明的要求。
  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科学安排教学环节,采用多样化训练方法,遵守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努力创设写作环境,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点拨导练训练”,放手让学生去实践,使写练活动取得理想的效果,较快地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
  □编辑 王宇华
其他文献
尉小珑校长虽已年过五旬,却是一个活力四射、极富感染力的人。他由一名英语教师到副校长,再到校长,始终痴情教育。担任西城外国语学校的校长后,他构建以"和谐·发展——爱阳光
这款游戏起初是一个愚人节玩笑. 谷歌当时发布了一个搞笑视频,融合了谷歌地图和精灵宝可梦的元素. 视频发布于2014年4月1日,犹如病毒一样传播开来,总共吸引了1800多万次观看.
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提出“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道理,即师生的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从教时间越长,我越悟出“教学相长”的深刻含义。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在三尺讲台上度过近20载光阴,年逾不惑,启功先生题写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母校校训渐渐从校园里的一座石碑转化成我心中的一座丰碑,进而成为引领我继续前行的路标。  在我的从教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武术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融合发展进程中形成发展的文化体系。作
教师研究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师职业的文化品位,促进教育教学的改进和教育质量的提高,进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的研究不同于专业教育研究者的研究,目的不在于形成学术成果,建立学术流派,而在于解决教育实践问题,不是创造知识、创造成果的研究,而是一种基于课堂教学现实的研究活动。  近年来,在实践中兴起的、被中小学教师广泛接受的这种教育科研方式,被实践工作者统称为小课题研究,它成为基层学校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式
在新课程的探索之路上,我们以小课题引路,走以校本教研促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式发展之路,课题研究丰富了我们的工作方式,改变了我们的思维角度,让我们的科研管理找到了兴奋点。经过几年来的深入探索和实践,我校的课题研究真正发挥了作用,带动了整个学校的工作,促进了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发展,真正成为了育人强校之本。    在工作中强化研究价值认同   “从研究身边的小事情、小问题入手,引领我们的教师在研究中进步与成
本文给出了一种以ALE描述N-S方程为基础的,求解具有自由液面流体大晃动的有限元方法.文中首先给了ALE描述的N-S方程、自由液面边界条件和相应的有限元方程;然后分别采用经典G
2009年,我校开始进行小课题研究。两年来,全校教师经历了理念认同、全面铺开、经验积累、初步形成成果的几个阶段。目前,我校把小课题的研究方式作为学校教科研的主导方式,初
数十年来,科学家一直呼吁加强生命科学与物理学的融合. 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创建一个新的国家研究策略——我们称之为“会聚科研”——旨在将工程学、物理学、计算科学、数理学
小课题研究从教研起步  一次做课任务的不期而至,让我真正有了了解小课题、小草根的机会。虽然为师之日不是很长,但已经有了几次做课的经历,而这次任务可谓是一道难关,因为这次所讲授的内容是古诗《别董大》,这可是很有难度的授课内容。接受任务的那天是周二,正好是我们六年级组的教研时间。  这次教研活动开篇就是我们小课题的主题拟定,大家热烈地谈论着。每个人发言都结合着自己的教学经历,没有多长时间就定位在了“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