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语是中华文库的瑰宝。苏教版小语教材从一年级下学期起,几乎在每个单元的读读背背板块里,均安排了“熟记成语”的练习。但低年级学生平常的课堂交流或是写话时很少主动恰当运用成语,更有好些学生还常常在检测运用时出错,不知道该使用哪个。
原因究竟在哪儿呢?我一方面与学生交流,另一方面深入课堂,发现很多老师常常只是就成语教成语。有的仅仅是照本宣科,简单教读练背,学生囫囵吞枣而不知其味;有的则让学生读读词典意思,然后背诵默写。看来,成语教学远离了学生的认知体验,学生不能理解短小精悍的成语所承载的丰富内涵,才导致没有真正内化啊。
怎样让成语自然而然地走进学生的生活,不再让低年级学生“望而却步”,不再让他们在检测时不知“何去何从”呢?我觉得老师在教学时要有“融会贯通”的思想,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有效起来。
一、一组求“通”解
古语云:通,达也。“通解”,即通晓,透彻地理解。能达到通解的程度是学生能够内化知识的重要前提。因而,我们在进行成语教学时,不能仅止于让学生模糊感知,熟读成诵,而是要达到通解。这里的“通”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每个成语要理解通透,二是一组成语要融会贯通起来理解。但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很多成语言简意赅,理解起来的确有一定的难度,那么,把握每组成语编排的内在联系点,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自身的丰富体验来建构新的经验,会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教学方法。
苏教版教材编排的低年级要积累的成语,总是表达着相同或相近的主题。例如二年级上册《练习1》中有一组描写秋天的成语:金风送爽、 雁过留声、 秋色宜人、 天朗气清。我在教学时做了这样的尝试。
第一步:整体感知,联想画面
教学时教师先出示这四个成语,让学生自由朗读,读准,读顺。然后,引导学生边读成语,边联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经过多名学生的描述、补充,一幅秋天的美景图展现在学生的眼前:金秋十月,天空湛蓝湛蓝的,那么晴朗。风姑娘抚摸着大地,让人觉得那么凉爽,那么清新。雁儿排着整齐的队伍往南方飞去,边飞边向大家告别。庄稼和果实都成熟了,红的、黄的、紫的……都在向秋姑娘点头微笑……多美的景象呀!
然后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成语,背诵成语。此时,学生对于成语的意思还只能说是有了初步的感知。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步,显然是不够的。
第二步:自读自悟,自主建构
接下来,我趁热打铁,设计了一个小活动:给句子“减肥”——请学生用成语来表达句子的意思:
(1) 秋天的景色好美呀!让人看了很高兴。(秋色宜人)
(2) 秋天天气晴朗,空气清爽。(天朗气清)
(3) 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飞过,边飞边鸣。(雁过留声)
(4)丰收时节,秋风送来了凉意。(金风送爽)
学生很喜欢这样的学习记忆方式,大都能给句子成功“减肥”。我再引导学生发现,你觉得句子“减肥”前后有什么不一样?在学生发言后,我小结:看,多么神奇呀,短短几个字就能概括出一句或几句话所表达的意思,难怪人们那么喜欢它们,千百年来一直使用它们。以此让学生体会用成语表达的简洁明快,并激发他们的使用热情。
第三步:活学活用,选择填空
理解了成语的意思,就来小试牛刀,强化巩固。于是,我设计了下面一个练习。
一个小朋友写了一段话,他想把今天学的几个成语用进去,你能帮帮他吗?
( ),我发现秋姑娘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于是,我走出家门,来到了田野。哇,( )( ),好一派( )的景象啊!
学生阅读以上文字,稍加思考就有了丰富的答案。在辨析运用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除了景象前面只能填“秋色宜人”以外,其他几个词可以随便更换,而且更换后会表达出不同的意境来。一方面更进一步明晰了意思,理解了用法,另一方面又感觉很奇妙,更加喜欢这些成语了。
第四步:适当补充,拓展积累
学习完这组成语后,我又补充了金秋十月、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等成语,让孩子了解到描写秋天的其他成语,使学生的积累高效扩容,又增强了学习成语的趣味。
经过多种方法的训练,学生已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摄取,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师生的一种生命活动。
二、单元讲“通”联
所谓“通联”,就是接连而又相通。教材中每个练习的四个成语不但各自相关,而且和本单元的课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应该说这些成语与本单元的一些课文是接连而又相通的。那么我们就应该注意这种联系,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成语。
例如,第三册练习4中的成语: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一往无前。这四个成语的教学,我并没有在教学练习时才讲解,而是安排在本单元的《小鹰学飞》这篇课文中教学的。
《小鹰学飞》这篇课文叙述了小鹰在学飞行的过程中,老鹰不断地向小鹰提出新的目标,从而使小鹰知道学习没有止境、应该不断进取的道理。在小结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教学的:
师:学了课文,你们懂得了什么道理?
生1:老鹰对小鹰的要求真严格,让小鹰一次比一次飞得高。
生2:小鹰也很努力,在妈妈的要求下,一次比一次进步。
师:是呀,老鹰一次又一次地向小鹰提出新的要求,是希望小鹰虚心学习,永不止步,不断攀登新的高峰。有两个成语就表达了这个意思。请看——(出示:学无止境、一往无前)请学生自己读一读这两个成语,完成填空:我学习了《小鹰学飞》这篇课文后,明白了 的道理。(学生一下子就把“学无止境、一往无前”填了进去。)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还知道了什么呢?
生3:我们要学习小鹰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
生4:小鹰已经飞到了白云的下面,但是白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盘旋呢!它们飞得真高啊!
师:说的一点不错,这就是古人说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出示这两个成语)。你能结合课文说说这两个成语的意思吗?
生5:小鹰已经飞得很高了,但还有比小鹰飞得更高的。
师:对。你能联系生活来说说你的理解吗?
生6:比如这次单元考试,我考了98分,已经很好了,但班长考了99分,比我厉害,这就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生7:我一分钟跳绳205个,但2班的体育委员一分钟能跳220个,这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学生七嘴八舌,都说出了自己的理解。这样,课文、成语,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课文帮助学生理解了成语,成语精练了学生的语文。
三、序列善“通”观
“通观”就是全面观察,总的来看。苏教版练习中的成语不但和本单元的课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前后练习中的成语之间也有着一定的关联,我们教者在教学时应及时地复习、巩固,从而达到让学生融会贯通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第三册练习1中四个有关秋天的成语,金风送爽、 雁过留声、 秋色宜人、 天朗气清时,我就让学生回忆第二册中的有关描写春天的成语,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意盎然。
同样,在教学练习5中的四个有关冬天的成语,滴水成冰、地冻天寒、鹅毛大雪、雪兆丰年时,我就让学生把四季的成语进行综合,让学生进行朗读、梳理和积累。
在教学第四册练习2的成语,百花盛开、争奇斗艳、五彩缤纷、色色俱全时,我又让学生和一年级下册学过的描写春天的成语,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意盎然联系起来学习。
这样前后通观,学生将成语前后联系起来学习,就能很好地巩固和积累。
作者简介:江苏省无锡市安镇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责任编辑:郭根福)
原因究竟在哪儿呢?我一方面与学生交流,另一方面深入课堂,发现很多老师常常只是就成语教成语。有的仅仅是照本宣科,简单教读练背,学生囫囵吞枣而不知其味;有的则让学生读读词典意思,然后背诵默写。看来,成语教学远离了学生的认知体验,学生不能理解短小精悍的成语所承载的丰富内涵,才导致没有真正内化啊。
怎样让成语自然而然地走进学生的生活,不再让低年级学生“望而却步”,不再让他们在检测时不知“何去何从”呢?我觉得老师在教学时要有“融会贯通”的思想,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课堂有效起来。
一、一组求“通”解
古语云:通,达也。“通解”,即通晓,透彻地理解。能达到通解的程度是学生能够内化知识的重要前提。因而,我们在进行成语教学时,不能仅止于让学生模糊感知,熟读成诵,而是要达到通解。这里的“通”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每个成语要理解通透,二是一组成语要融会贯通起来理解。但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很多成语言简意赅,理解起来的确有一定的难度,那么,把握每组成语编排的内在联系点,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自身的丰富体验来建构新的经验,会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教学方法。
苏教版教材编排的低年级要积累的成语,总是表达着相同或相近的主题。例如二年级上册《练习1》中有一组描写秋天的成语:金风送爽、 雁过留声、 秋色宜人、 天朗气清。我在教学时做了这样的尝试。
第一步:整体感知,联想画面
教学时教师先出示这四个成语,让学生自由朗读,读准,读顺。然后,引导学生边读成语,边联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经过多名学生的描述、补充,一幅秋天的美景图展现在学生的眼前:金秋十月,天空湛蓝湛蓝的,那么晴朗。风姑娘抚摸着大地,让人觉得那么凉爽,那么清新。雁儿排着整齐的队伍往南方飞去,边飞边向大家告别。庄稼和果实都成熟了,红的、黄的、紫的……都在向秋姑娘点头微笑……多美的景象呀!
然后让学生带着这样的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成语,背诵成语。此时,学生对于成语的意思还只能说是有了初步的感知。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步,显然是不够的。
第二步:自读自悟,自主建构
接下来,我趁热打铁,设计了一个小活动:给句子“减肥”——请学生用成语来表达句子的意思:
(1) 秋天的景色好美呀!让人看了很高兴。(秋色宜人)
(2) 秋天天气晴朗,空气清爽。(天朗气清)
(3) 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飞过,边飞边鸣。(雁过留声)
(4)丰收时节,秋风送来了凉意。(金风送爽)
学生很喜欢这样的学习记忆方式,大都能给句子成功“减肥”。我再引导学生发现,你觉得句子“减肥”前后有什么不一样?在学生发言后,我小结:看,多么神奇呀,短短几个字就能概括出一句或几句话所表达的意思,难怪人们那么喜欢它们,千百年来一直使用它们。以此让学生体会用成语表达的简洁明快,并激发他们的使用热情。
第三步:活学活用,选择填空
理解了成语的意思,就来小试牛刀,强化巩固。于是,我设计了下面一个练习。
一个小朋友写了一段话,他想把今天学的几个成语用进去,你能帮帮他吗?
( ),我发现秋姑娘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于是,我走出家门,来到了田野。哇,( )( ),好一派( )的景象啊!
学生阅读以上文字,稍加思考就有了丰富的答案。在辨析运用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除了景象前面只能填“秋色宜人”以外,其他几个词可以随便更换,而且更换后会表达出不同的意境来。一方面更进一步明晰了意思,理解了用法,另一方面又感觉很奇妙,更加喜欢这些成语了。
第四步:适当补充,拓展积累
学习完这组成语后,我又补充了金秋十月、秋高气爽、丹桂飘香等成语,让孩子了解到描写秋天的其他成语,使学生的积累高效扩容,又增强了学习成语的趣味。
经过多种方法的训练,学生已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摄取,使语文学习真正成为师生的一种生命活动。
二、单元讲“通”联
所谓“通联”,就是接连而又相通。教材中每个练习的四个成语不但各自相关,而且和本单元的课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应该说这些成语与本单元的一些课文是接连而又相通的。那么我们就应该注意这种联系,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成语。
例如,第三册练习4中的成语: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学无止境、一往无前。这四个成语的教学,我并没有在教学练习时才讲解,而是安排在本单元的《小鹰学飞》这篇课文中教学的。
《小鹰学飞》这篇课文叙述了小鹰在学飞行的过程中,老鹰不断地向小鹰提出新的目标,从而使小鹰知道学习没有止境、应该不断进取的道理。在小结这篇课文时,我是这样教学的:
师:学了课文,你们懂得了什么道理?
生1:老鹰对小鹰的要求真严格,让小鹰一次比一次飞得高。
生2:小鹰也很努力,在妈妈的要求下,一次比一次进步。
师:是呀,老鹰一次又一次地向小鹰提出新的要求,是希望小鹰虚心学习,永不止步,不断攀登新的高峰。有两个成语就表达了这个意思。请看——(出示:学无止境、一往无前)请学生自己读一读这两个成语,完成填空:我学习了《小鹰学飞》这篇课文后,明白了 的道理。(学生一下子就把“学无止境、一往无前”填了进去。)
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还知道了什么呢?
生3:我们要学习小鹰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
生4:小鹰已经飞到了白云的下面,但是白云上面还有几只鹰在盘旋呢!它们飞得真高啊!
师:说的一点不错,这就是古人说的“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出示这两个成语)。你能结合课文说说这两个成语的意思吗?
生5:小鹰已经飞得很高了,但还有比小鹰飞得更高的。
师:对。你能联系生活来说说你的理解吗?
生6:比如这次单元考试,我考了98分,已经很好了,但班长考了99分,比我厉害,这就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生7:我一分钟跳绳205个,但2班的体育委员一分钟能跳220个,这也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学生七嘴八舌,都说出了自己的理解。这样,课文、成语,有机地结合在了一起,课文帮助学生理解了成语,成语精练了学生的语文。
三、序列善“通”观
“通观”就是全面观察,总的来看。苏教版练习中的成语不但和本单元的课文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前后练习中的成语之间也有着一定的关联,我们教者在教学时应及时地复习、巩固,从而达到让学生融会贯通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第三册练习1中四个有关秋天的成语,金风送爽、 雁过留声、 秋色宜人、 天朗气清时,我就让学生回忆第二册中的有关描写春天的成语,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意盎然。
同样,在教学练习5中的四个有关冬天的成语,滴水成冰、地冻天寒、鹅毛大雪、雪兆丰年时,我就让学生把四季的成语进行综合,让学生进行朗读、梳理和积累。
在教学第四册练习2的成语,百花盛开、争奇斗艳、五彩缤纷、色色俱全时,我又让学生和一年级下册学过的描写春天的成语,春暖花开、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意盎然联系起来学习。
这样前后通观,学生将成语前后联系起来学习,就能很好地巩固和积累。
作者简介:江苏省无锡市安镇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责任编辑:郭根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