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世界杯”看中国制造
火热的六月,世界杯正如火如荼。在里约、圣保罗等地的街头巷尾,走进任何一家纪念品商店,你可能会发现,大部分商品都贴着“Made in China”的标签,甚至于海滩边那些卖围巾、手链的小贩,兜售的也都是“中国制造”。球场看台上充斥的各种国旗乃至贴画,大多来自义乌。世界杯官方用球“桑巴荣耀”广受好评,这款“史上最圆足球”的产地是中国。同样,官方加油工具“卡西罗拉”也是从中国运来的。
但“中国制造”已不仅仅是这些“小玩意”。世界杯的两座著名球场——巴西利亚的国家体育场和库亚巴的潘塔纳尔体育场,主导其改建工程施工的,是中国三一重工的起重机;由机场到市区,球迷们乘坐的是由湖南南车公司研制的油电混合新能源公交客车;而进入比赛场地前,球迷的安检设备,大部分是中国企业同方威视研制的。除了球员和球迷的装备,球场内的设施也都有“中国印”。
巴西利亚国家体育场内,4块户外全彩LED显示屏,就由一深圳企业承建,而为世界杯提供LED全彩显示产品的一家中国企业,承接的世界杯合同额达700万美元。夜幕降临,街头霓虹灯闪烁,这些灯的能源设备也是中国制造。中国能源企业英利为比赛所在地提供27套光伏系统、8至15个太阳能充电站。
尽管巴西世界杯上没有中国队,但你能说跟中国没有关系吗?透过世界杯这个窗口,我们看到,中国制造业正展现出其雄厚而全面的实力。当然,在这些中国企业承接的电子类工程里,PCB同样贡献着一份力量。可以预见,未来的“中国制造”,还将会更多地出现在世界杯以及各种国际性活动现场,并已深入全球人民的生活消费。
从“世界杯”看中国制造
可是,如果你问一个外国人,对中国制造的印象如何?那么无疑就是,“廉价”。就像德国制造给人以“质量好”,日本制造给人以“技术领先”一样,“廉价”是中国制造的一个标签。我们总是要说,物美价廉,事实上,真正能做到物美价廉的很少,中国制造在廉价的同时,也顶着一顶这样的帽子,那就是,质量有待提升、大路货、技术基础差。
中国制造已经遍布全球,但中国制造企业的生存环境却日益艰难,制造业利润低下、融资困难、成本上升,一系列压力就像几座大山,让国内制造业喘不过气来。处在产业链夹缝中生存的PCB制造行业,同样如此,甚至更为严重。
从全球产业转移的路径来看,制造业其实是一直在追逐劳动力成本洼地。以我们PCB产业而言,从欧美到日韩,再到港台地区,转进中国内陆,以及东南亚的步伐,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为制造业带来了区域经济的繁荣。然而,转移的大多数仍然是相对附加值低、利润少、技术要求不高的“加工制造”环节。从电子产品的整体价值来看,PCB产业所创造的的利润,其实只占很少一部分,在产业链上依然处于弱势地位。
首先,在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下,当经济下滑、出口需求急剧萎缩时,导致出口企业减产或停产,甚至倒闭,使经济发展速度快速下滑,失业率攀升,资源大量闲置。其次,由于PCB制造往往依据于客户提供的产品规格与制造规范进行生产与组装,不涉及或很少涉及产品概念、产品设计等,致使我国制造业在产品附加值方面严重缺失,并受制于世界品牌商。世界品牌商所看中的是我国低廉的市场成本。
为了获得品牌商的订单,我们的PCB制造商不断压缩生产成本,致使自身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小。另外,自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已从低成本时代转向高成本时代,能源、原材料和交通运输价格快速上扬、土地价格不断攀升导致企业用地成本上升;PCB企业环保准入条件逐渐严格导致企业环保成本上升;城市生存条件的涨价必导致发工资上涨;国际贸易领域的许多规定变相增加了PCB企业的生产成本,产品的成本优势不断丧失。
的确,在产品产量方面中国PCB制造在世界市场上都是首屈一指,而且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欣欣向荣,在制造业的各个层次上的表现也很是积极向好和快速迈进。但要说制造大国,或许中国还谈不上大更谈不上强,因为真正的产品设计、尖端制造技术、创新能力、终端用户影响等绝大部分都不在中国,而这部分,才是产业链利润的“大头”!
转向产业链竞争
国内的制造业工厂,对外有拖欠的原料和组件货款,对内有超长的劳动时间等等,真可谓千辛万苦、千方百计,然而放在全球产业链的视角下,只不过是只针对“加工制造”这部分做文章,这种死拼完全忽视了产业链竞争的特点。实际上,任何行业的产业链,除了加工制造,还有六大环节: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
正是这六大环节创造出了更可观的价值,这六大环节就是整条产业链里面最有价值能够创造出最多盈余的一环。不过在现在的全球竞争格局下,这些环节中最关键最赚钱的环节,几乎都不是我们中国企业所控制的;少数中国企业意识到了并为之改变,继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大多数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还没有能力达到或取得优势。
以我们国内PCB制造业而言,利润率逐年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30年前PCB制造有可能达到百分之百以上,10年前已经不到百分之二十,现在稍有风吹草动,企业利润就被侵蚀完,还要负债。我们制造业的困难不是我们不勤劳,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一开始就定位在整条产业链结构中价值较低的一部分。我们中国还有廉价劳动力优势么?过去,你可以这么想,但是今天就不能这么想。因为劳动力的优势对个别工厂而言可能有优势,但是,在整条产业链的竞争下,我们的优势已快要消失殆尽。
如今,不确定的国际经济局势将长期存在,一轮又一轮的“意外”因素冲击着中国的经济发展环境。农产品、生活消费品价格的上涨,使CPI接连蹿出新高;国际大宗原材料价格持续高烧毫不留情地向中国输送着通货膨胀;在国际因素的影响下,再加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动能源价格的紧张局面一直无法缓解,PPI以10多年的新高对CPI虎视眈眈。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中国的企业家们一个又一个地高喊:冬天来了。 “冬天来了”是一种客观的事实,面对这种事实,我们需要的不仅仅只是做好一种心理准备:准备吃苦、准备困难降临,更重要的是要找到一种办法,来抵御寒冬。这种办法就是有效转向产业链竞争,有效提高市场的话语权。
协作紧密的上下游
PCB制造所在的电子产业链的特征是上下游产业环节联系密切,具有鲜明的产业链信息传递效应以及产业链间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值效应。构成产业链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存,上下游环节之间存在大量信息、资金方面的交换关系,呈现多层次的网络结构。拥有上中下游整个产业链优势,将有助于企业获得新的增长点,利润逐年增长成为可能。
PCB产业链上游的原料市场,无论是全面竞争型的,还是技术、资源垄断型的,其自然垄断程度都比较高,仅仅依靠企业自身力量难以驾驭。产业链下游竞争虽然也非常激烈,但主要是一些市场因素和技术因素,企业可以发挥的空间很大。企业在自然垄断程度较高的原料市场进行大规模整合难度很大,而在中下游却有很大潜力可挖。
对于资金充裕、影响力强大的国际化企业,可以努力打造全产业链的商业组织。但这样一条长链条的组织结构,必须要保证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短板,都会导致整个产业链失去竞争力。
此外,向下游延伸,向市场靠近,需要有尖端技术做支撑,如在PCB产业链条中的特种PCB,它们处于价值链后端位置,具有专用性强、功能性强、技术密集、附加价值高和经济效益好的特点。市场在下游,利润来自市场,垂直整合应偏重于产业链下端,向市场靠近。
或许,产业链的概念相对于当前大多数PCB制造厂商的现状来说还有些迷茫,因为很多PCB制造厂商并没有从产业链的角度和高度来实施企业行为,匆忙上马项目以分得市场一杯羹的急功近利的思想较为普遍。但事实证明,这种发展路径,对其上规模、上水平造成了直接的障碍。只有始终围绕做大做强整个产业和行业、振兴民族品牌进行着脚踏实地的努力,坚持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时刻关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PCB制造厂商才能够找准定位,获得机遇。作为产业链中游的PCB供应商将始终随着国内终端电子制造行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国内消费市场的壮大而壮大,反过来又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形成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产业链升级:摆脱被动地位
任何企业的发展,最终都要追求利润。但在中国,社会的背景文化及考核方法造成了急功近利的现实。整个PCB行业表现出重制造,轻研发,尤其是关键高端产品的研发。而大部分企业的创新都停留在制程工艺的实用性改进上,重要的生产工艺无法完善。
同时,为了及时填补市场空缺,企业纷纷扩展产能,行业中新增企业数量很多,并且急于获取利润。新增企业在不具有制造优势、产品质量优势、品牌优势、行业知名度等条件下,为了尽快占领市场,只好以价格战来获取市场。当市场处于卖方市场时,通过价格战可以获取市场份额,但同时,产品在客户心目中也被定位在更低端的位置上,起步阶段已是微利了;当市场出现零部件及原材料价格波动时,必将进入无利或亏损状态。
有些企业为了生存,未能反省企业实行的低价竞争行为所导致的后果,采取向上游企业转嫁压力的做法,造成其供货商无利或微利运营,长此以往,企业无力更新设备,无法保证产品质量。企业的同质发展、数量扩张,引导了企业重复投资,资源浪费,加入到价格战的混乱局面中。而在同时,对于发展高档产品所需的一些优秀产品开发的企业很少,整机生产企业找不到配套企业。
当今全球制造业的竞争已不再是企业或者产品的竞争,而是产业链的竞争。在产业链的全球竞争环境下,我国PCB制造业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如劳动力成本上升,因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的贸易摩擦不断,等等。要摆脱在全球竞争中的被动地位,我国制造业就必须进行产业链升级。
我们应该看到,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是一个正在快速成长、收入逐步提高的人口大国,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中国的消费者足以支撑起各个领域的制造企业,关键是我们的企业是否真正关注到中国的消费者,他们的时尚趣味,他们的文化诉求,他们的心理需要,他们的产品要求。全心全意地真正来满足国内的消费者,而不是让他们充满了失望,应该是中国制造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只要能够真正得到中国消费者的赞同和认可,同时在积极的国际竞争中虚心向卓越企业学习,不断地进行创新,我们就能够从局部市场获得优势,逐步走向世界。这样就能够一点一点地在产业链的竞争上获得主动,最后获得世界性的竞争力。
火热的六月,世界杯正如火如荼。在里约、圣保罗等地的街头巷尾,走进任何一家纪念品商店,你可能会发现,大部分商品都贴着“Made in China”的标签,甚至于海滩边那些卖围巾、手链的小贩,兜售的也都是“中国制造”。球场看台上充斥的各种国旗乃至贴画,大多来自义乌。世界杯官方用球“桑巴荣耀”广受好评,这款“史上最圆足球”的产地是中国。同样,官方加油工具“卡西罗拉”也是从中国运来的。
但“中国制造”已不仅仅是这些“小玩意”。世界杯的两座著名球场——巴西利亚的国家体育场和库亚巴的潘塔纳尔体育场,主导其改建工程施工的,是中国三一重工的起重机;由机场到市区,球迷们乘坐的是由湖南南车公司研制的油电混合新能源公交客车;而进入比赛场地前,球迷的安检设备,大部分是中国企业同方威视研制的。除了球员和球迷的装备,球场内的设施也都有“中国印”。
巴西利亚国家体育场内,4块户外全彩LED显示屏,就由一深圳企业承建,而为世界杯提供LED全彩显示产品的一家中国企业,承接的世界杯合同额达700万美元。夜幕降临,街头霓虹灯闪烁,这些灯的能源设备也是中国制造。中国能源企业英利为比赛所在地提供27套光伏系统、8至15个太阳能充电站。
尽管巴西世界杯上没有中国队,但你能说跟中国没有关系吗?透过世界杯这个窗口,我们看到,中国制造业正展现出其雄厚而全面的实力。当然,在这些中国企业承接的电子类工程里,PCB同样贡献着一份力量。可以预见,未来的“中国制造”,还将会更多地出现在世界杯以及各种国际性活动现场,并已深入全球人民的生活消费。
从“世界杯”看中国制造
可是,如果你问一个外国人,对中国制造的印象如何?那么无疑就是,“廉价”。就像德国制造给人以“质量好”,日本制造给人以“技术领先”一样,“廉价”是中国制造的一个标签。我们总是要说,物美价廉,事实上,真正能做到物美价廉的很少,中国制造在廉价的同时,也顶着一顶这样的帽子,那就是,质量有待提升、大路货、技术基础差。
中国制造已经遍布全球,但中国制造企业的生存环境却日益艰难,制造业利润低下、融资困难、成本上升,一系列压力就像几座大山,让国内制造业喘不过气来。处在产业链夹缝中生存的PCB制造行业,同样如此,甚至更为严重。
从全球产业转移的路径来看,制造业其实是一直在追逐劳动力成本洼地。以我们PCB产业而言,从欧美到日韩,再到港台地区,转进中国内陆,以及东南亚的步伐,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为制造业带来了区域经济的繁荣。然而,转移的大多数仍然是相对附加值低、利润少、技术要求不高的“加工制造”环节。从电子产品的整体价值来看,PCB产业所创造的的利润,其实只占很少一部分,在产业链上依然处于弱势地位。
首先,在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下,当经济下滑、出口需求急剧萎缩时,导致出口企业减产或停产,甚至倒闭,使经济发展速度快速下滑,失业率攀升,资源大量闲置。其次,由于PCB制造往往依据于客户提供的产品规格与制造规范进行生产与组装,不涉及或很少涉及产品概念、产品设计等,致使我国制造业在产品附加值方面严重缺失,并受制于世界品牌商。世界品牌商所看中的是我国低廉的市场成本。
为了获得品牌商的订单,我们的PCB制造商不断压缩生产成本,致使自身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小。另外,自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已从低成本时代转向高成本时代,能源、原材料和交通运输价格快速上扬、土地价格不断攀升导致企业用地成本上升;PCB企业环保准入条件逐渐严格导致企业环保成本上升;城市生存条件的涨价必导致发工资上涨;国际贸易领域的许多规定变相增加了PCB企业的生产成本,产品的成本优势不断丧失。
的确,在产品产量方面中国PCB制造在世界市场上都是首屈一指,而且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欣欣向荣,在制造业的各个层次上的表现也很是积极向好和快速迈进。但要说制造大国,或许中国还谈不上大更谈不上强,因为真正的产品设计、尖端制造技术、创新能力、终端用户影响等绝大部分都不在中国,而这部分,才是产业链利润的“大头”!
转向产业链竞争
国内的制造业工厂,对外有拖欠的原料和组件货款,对内有超长的劳动时间等等,真可谓千辛万苦、千方百计,然而放在全球产业链的视角下,只不过是只针对“加工制造”这部分做文章,这种死拼完全忽视了产业链竞争的特点。实际上,任何行业的产业链,除了加工制造,还有六大环节:产品设计、原料采购、物流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
正是这六大环节创造出了更可观的价值,这六大环节就是整条产业链里面最有价值能够创造出最多盈余的一环。不过在现在的全球竞争格局下,这些环节中最关键最赚钱的环节,几乎都不是我们中国企业所控制的;少数中国企业意识到了并为之改变,继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大多数中国企业和中国企业家还没有能力达到或取得优势。
以我们国内PCB制造业而言,利润率逐年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30年前PCB制造有可能达到百分之百以上,10年前已经不到百分之二十,现在稍有风吹草动,企业利润就被侵蚀完,还要负债。我们制造业的困难不是我们不勤劳,不是我们不努力,而是一开始就定位在整条产业链结构中价值较低的一部分。我们中国还有廉价劳动力优势么?过去,你可以这么想,但是今天就不能这么想。因为劳动力的优势对个别工厂而言可能有优势,但是,在整条产业链的竞争下,我们的优势已快要消失殆尽。
如今,不确定的国际经济局势将长期存在,一轮又一轮的“意外”因素冲击着中国的经济发展环境。农产品、生活消费品价格的上涨,使CPI接连蹿出新高;国际大宗原材料价格持续高烧毫不留情地向中国输送着通货膨胀;在国际因素的影响下,再加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带动能源价格的紧张局面一直无法缓解,PPI以10多年的新高对CPI虎视眈眈。在这样一种情况下,中国的企业家们一个又一个地高喊:冬天来了。 “冬天来了”是一种客观的事实,面对这种事实,我们需要的不仅仅只是做好一种心理准备:准备吃苦、准备困难降临,更重要的是要找到一种办法,来抵御寒冬。这种办法就是有效转向产业链竞争,有效提高市场的话语权。
协作紧密的上下游
PCB制造所在的电子产业链的特征是上下游产业环节联系密切,具有鲜明的产业链信息传递效应以及产业链间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值效应。构成产业链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存,上下游环节之间存在大量信息、资金方面的交换关系,呈现多层次的网络结构。拥有上中下游整个产业链优势,将有助于企业获得新的增长点,利润逐年增长成为可能。
PCB产业链上游的原料市场,无论是全面竞争型的,还是技术、资源垄断型的,其自然垄断程度都比较高,仅仅依靠企业自身力量难以驾驭。产业链下游竞争虽然也非常激烈,但主要是一些市场因素和技术因素,企业可以发挥的空间很大。企业在自然垄断程度较高的原料市场进行大规模整合难度很大,而在中下游却有很大潜力可挖。
对于资金充裕、影响力强大的国际化企业,可以努力打造全产业链的商业组织。但这样一条长链条的组织结构,必须要保证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短板,都会导致整个产业链失去竞争力。
此外,向下游延伸,向市场靠近,需要有尖端技术做支撑,如在PCB产业链条中的特种PCB,它们处于价值链后端位置,具有专用性强、功能性强、技术密集、附加价值高和经济效益好的特点。市场在下游,利润来自市场,垂直整合应偏重于产业链下端,向市场靠近。
或许,产业链的概念相对于当前大多数PCB制造厂商的现状来说还有些迷茫,因为很多PCB制造厂商并没有从产业链的角度和高度来实施企业行为,匆忙上马项目以分得市场一杯羹的急功近利的思想较为普遍。但事实证明,这种发展路径,对其上规模、上水平造成了直接的障碍。只有始终围绕做大做强整个产业和行业、振兴民族品牌进行着脚踏实地的努力,坚持合作共赢的经营理念,时刻关注上下游产业的发展,PCB制造厂商才能够找准定位,获得机遇。作为产业链中游的PCB供应商将始终随着国内终端电子制造行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国内消费市场的壮大而壮大,反过来又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形成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产业链升级:摆脱被动地位
任何企业的发展,最终都要追求利润。但在中国,社会的背景文化及考核方法造成了急功近利的现实。整个PCB行业表现出重制造,轻研发,尤其是关键高端产品的研发。而大部分企业的创新都停留在制程工艺的实用性改进上,重要的生产工艺无法完善。
同时,为了及时填补市场空缺,企业纷纷扩展产能,行业中新增企业数量很多,并且急于获取利润。新增企业在不具有制造优势、产品质量优势、品牌优势、行业知名度等条件下,为了尽快占领市场,只好以价格战来获取市场。当市场处于卖方市场时,通过价格战可以获取市场份额,但同时,产品在客户心目中也被定位在更低端的位置上,起步阶段已是微利了;当市场出现零部件及原材料价格波动时,必将进入无利或亏损状态。
有些企业为了生存,未能反省企业实行的低价竞争行为所导致的后果,采取向上游企业转嫁压力的做法,造成其供货商无利或微利运营,长此以往,企业无力更新设备,无法保证产品质量。企业的同质发展、数量扩张,引导了企业重复投资,资源浪费,加入到价格战的混乱局面中。而在同时,对于发展高档产品所需的一些优秀产品开发的企业很少,整机生产企业找不到配套企业。
当今全球制造业的竞争已不再是企业或者产品的竞争,而是产业链的竞争。在产业链的全球竞争环境下,我国PCB制造业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如劳动力成本上升,因产品质量问题引起的贸易摩擦不断,等等。要摆脱在全球竞争中的被动地位,我国制造业就必须进行产业链升级。
我们应该看到,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是一个正在快速成长、收入逐步提高的人口大国,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中国的消费者足以支撑起各个领域的制造企业,关键是我们的企业是否真正关注到中国的消费者,他们的时尚趣味,他们的文化诉求,他们的心理需要,他们的产品要求。全心全意地真正来满足国内的消费者,而不是让他们充满了失望,应该是中国制造企业必须面对的课题。
只要能够真正得到中国消费者的赞同和认可,同时在积极的国际竞争中虚心向卓越企业学习,不断地进行创新,我们就能够从局部市场获得优势,逐步走向世界。这样就能够一点一点地在产业链的竞争上获得主动,最后获得世界性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