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红色文化记录了我国近现代发展历程中百折不挠的峥嵘岁月,是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新时代红色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爱国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深入挖掘、保护和宣传的同时,科学定位,积极谋划,探索出一条红色文化引领高校文化育人发展的创新之路势不容缓。京津冀红色文化作为全国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重要的政治品牌,又具有极其重大的教育意义。但是,面对现代生存方式的转变、多元文化的冲击以及文化传播媒介的变化,红色文化育人功能的发挥面临现实困境,本文以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为例,探索高校红色文化育人路径,提升红色文化育人效用,以期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关键词:红色文化;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育人功能
一、京津冀红色文化发展优劣势
京津冀作为“四个中心”战略引领,它将红色文化建设贯穿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之中,发挥着对全国文化建设的示范作用。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留下了丰富的革命斗争遗址和遗迹、革命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目前的红色旅游资源,主要以展览馆、纪念馆的红色基地作为表现形式,有北京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河北省博物馆、西柏坡纪念馆、潘家峪惨案纪念馆、唐山抗震纪念馆等等。这些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政治教育价值、经济发展价值、文明的传承价值与历史印证价值。
(一)红色文化宣传力度不足,且形式较为单一
近年来,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在逐渐减弱,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其宣传力度小且宣传形式单一枯燥,使得公众难以参与其中。与此同时,公众缺乏一定程度的红色文化教育致使人们越来越不重视红色文化。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京津冀区域的红色文化资源宣传形式较为单一,大都集中在主题演讲、讲座等形式上,导致公众对此兴趣不高,参与度较低,难以达到宣传的效果。同时,我们也发现京津冀各大纪念馆的教育受众多数都为中小学学生,其影响范围小。
(二)红色文化基础设施完备度差异大且旅游区展现形式单一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差异,政府与企业对红色文化投资方向有所侧重。除知名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以外,其它众多文化资源的基础设施不完备,周边配套设施配备较弱,形成了一强多弱和几强多弱的局面。且其众多教育基地的展现形式多为静态展示。例如本次实践活动中所参观的西柏坡革命旧址,其主要就是静态展示所保留下来的文物史料、建筑故居等,参观者的互动性、体验性及记忆度不能达到所预期的高度。很难真正给游客一种回到历史的感觉。
(三)红色文化资源与旅游业融合度低
以西柏坡为例,对比井冈山的红色旅游发展模式,西柏坡现存旅游模式较为单一,与所处历史阶段的特点和当地民俗文化联系较为疏远。井冈山模式定位于红色与生态融合的模式,彰显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红色文化游虽然已经相继开发了驼梁避暑度假旅游等生态旅游,但却没有形成明确的旅游发展模式和资源利用逻辑体系,“开拓进取、敢于胜利”的西柏坡精神未能得到充分彰显。因此,想要实现红色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發展,就需要充分挖掘红色文化所具有的旅游价值,创造出具有一定区域特色的文旅一体化产业链,实现产业之间的相互渗透,从而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
二、高校红色文化育人路径探索
(一)紧跟时代潮流,多种宣传方式相结合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播具有更丰富的传播渠道与多元化的信息呈现形式,为红色文化吸引力、影响力的提升带来了良好的机遇。构建多元传播的立体式信息发布平台,重视使用丰富的信息呈现形式来提升红色文化吸引力,重视使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来展现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重视发挥动画、游戏在红色文化信息展现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多种网络新媒体平台的运营,有效提升公众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对引导公众关注、讨论、构建良好的红色文化传播氛围具有重要意义,增加了红色文化传播的多样性、互动性、时效性。同时,借助高科技的前沿技术,将红色文化的传播与高科技紧密结合,使其达到效用最大化。例如,使用VR/AR技术,使受众身临其境的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强化红色文化的感染力以及受众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二)创新多种展现形式,增强吸引力
红色文化的发展除了要保存原建筑及物品,传承红色革命精神,也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创新多种展现形式,赋予其更多的活力与顽强的生命力。一些红色文化资源旅游地可以加强技术在其资源开发运用中的作用,运用科技创新多种展现形式。如专门区域可设置VR体验,帮助参观者更好体会体验,增强吸引力;也可设置短视频介绍大屏幕区域,既可以吸引参观者注意力,又可以帮助参观者快速准确了解红色文化信息。
(三)红色内容和旅游形式、旅游机制相结合
在京津冀三地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发展的前提下,将红色旅游资源与三地本地文化、历史发展相结合,展现其独特性。如河北西柏坡革命圣地、天津平津战役纪念馆都是当地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在其开发的过程中,可以与当地人文历史相结合,增加体验感、浸入感,打造相关主题的旅游。与此同时,三地也可以合作寻求红色旅游亮点,打造品牌,共建旅游环线机制,从而充分发挥合作单位的积极性、能动性。在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时候,不能仅仅局限于发开物质资源,如组织机构遗址、纪念展览馆、战争战役遗址等,还需要重视相关精神文化、文学艺术的配套开发。增加红色旅游内涵,建立丰富特色红色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例如革命老区的发展,除了需要社会各界支持,还需要内生动力。要把红色旅游与当地特色结合起来,比如很多革命老区位置偏远,发展相对落后,但是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传统建筑、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可以把这些资源与红色资源结合起来利用,以红色旅游为核心吸引物,打造综合旅游目的地。另外,红色文化遗产也要“活起来”,可以通过实景演出、革命后代讲述革命故事、现代技术应用等进行推广。
三、结论
新时代尤其要坚定红色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积极践行红色文化自信,不断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文化。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历史机遇下,传承红色文化,彰显文化自信,建立相应的体制机制,提升京津冀区域内的文化凝聚力、影响力和竞争力,这是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必然趋势,也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深层次动力支撑和智力支持。大环境的协同发展给高校红色文化育人提供了正确的方向,高校要领悟红色文化精神、汲取红色营养、促进红色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升红色文化育人效用。
关键词:红色文化;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育人功能
一、京津冀红色文化发展优劣势
京津冀作为“四个中心”战略引领,它将红色文化建设贯穿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之中,发挥着对全国文化建设的示范作用。党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留下了丰富的革命斗争遗址和遗迹、革命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目前的红色旅游资源,主要以展览馆、纪念馆的红色基地作为表现形式,有北京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河北省博物馆、西柏坡纪念馆、潘家峪惨案纪念馆、唐山抗震纪念馆等等。这些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政治教育价值、经济发展价值、文明的传承价值与历史印证价值。
(一)红色文化宣传力度不足,且形式较为单一
近年来,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在逐渐减弱,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其宣传力度小且宣传形式单一枯燥,使得公众难以参与其中。与此同时,公众缺乏一定程度的红色文化教育致使人们越来越不重视红色文化。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京津冀区域的红色文化资源宣传形式较为单一,大都集中在主题演讲、讲座等形式上,导致公众对此兴趣不高,参与度较低,难以达到宣传的效果。同时,我们也发现京津冀各大纪念馆的教育受众多数都为中小学学生,其影响范围小。
(二)红色文化基础设施完备度差异大且旅游区展现形式单一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经济发展速度有所差异,政府与企业对红色文化投资方向有所侧重。除知名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以外,其它众多文化资源的基础设施不完备,周边配套设施配备较弱,形成了一强多弱和几强多弱的局面。且其众多教育基地的展现形式多为静态展示。例如本次实践活动中所参观的西柏坡革命旧址,其主要就是静态展示所保留下来的文物史料、建筑故居等,参观者的互动性、体验性及记忆度不能达到所预期的高度。很难真正给游客一种回到历史的感觉。
(三)红色文化资源与旅游业融合度低
以西柏坡为例,对比井冈山的红色旅游发展模式,西柏坡现存旅游模式较为单一,与所处历史阶段的特点和当地民俗文化联系较为疏远。井冈山模式定位于红色与生态融合的模式,彰显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红色文化游虽然已经相继开发了驼梁避暑度假旅游等生态旅游,但却没有形成明确的旅游发展模式和资源利用逻辑体系,“开拓进取、敢于胜利”的西柏坡精神未能得到充分彰显。因此,想要实现红色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發展,就需要充分挖掘红色文化所具有的旅游价值,创造出具有一定区域特色的文旅一体化产业链,实现产业之间的相互渗透,从而提高旅游业的经济效益。
二、高校红色文化育人路径探索
(一)紧跟时代潮流,多种宣传方式相结合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播具有更丰富的传播渠道与多元化的信息呈现形式,为红色文化吸引力、影响力的提升带来了良好的机遇。构建多元传播的立体式信息发布平台,重视使用丰富的信息呈现形式来提升红色文化吸引力,重视使用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来展现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重视发挥动画、游戏在红色文化信息展现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多种网络新媒体平台的运营,有效提升公众对红色文化的认同,对引导公众关注、讨论、构建良好的红色文化传播氛围具有重要意义,增加了红色文化传播的多样性、互动性、时效性。同时,借助高科技的前沿技术,将红色文化的传播与高科技紧密结合,使其达到效用最大化。例如,使用VR/AR技术,使受众身临其境的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强化红色文化的感染力以及受众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二)创新多种展现形式,增强吸引力
红色文化的发展除了要保存原建筑及物品,传承红色革命精神,也要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创新多种展现形式,赋予其更多的活力与顽强的生命力。一些红色文化资源旅游地可以加强技术在其资源开发运用中的作用,运用科技创新多种展现形式。如专门区域可设置VR体验,帮助参观者更好体会体验,增强吸引力;也可设置短视频介绍大屏幕区域,既可以吸引参观者注意力,又可以帮助参观者快速准确了解红色文化信息。
(三)红色内容和旅游形式、旅游机制相结合
在京津冀三地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发展的前提下,将红色旅游资源与三地本地文化、历史发展相结合,展现其独特性。如河北西柏坡革命圣地、天津平津战役纪念馆都是当地独特的红色旅游资源,在其开发的过程中,可以与当地人文历史相结合,增加体验感、浸入感,打造相关主题的旅游。与此同时,三地也可以合作寻求红色旅游亮点,打造品牌,共建旅游环线机制,从而充分发挥合作单位的积极性、能动性。在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的时候,不能仅仅局限于发开物质资源,如组织机构遗址、纪念展览馆、战争战役遗址等,还需要重视相关精神文化、文学艺术的配套开发。增加红色旅游内涵,建立丰富特色红色文化旅游产品体系。例如革命老区的发展,除了需要社会各界支持,还需要内生动力。要把红色旅游与当地特色结合起来,比如很多革命老区位置偏远,发展相对落后,但是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保存较好的传统建筑、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可以把这些资源与红色资源结合起来利用,以红色旅游为核心吸引物,打造综合旅游目的地。另外,红色文化遗产也要“活起来”,可以通过实景演出、革命后代讲述革命故事、现代技术应用等进行推广。
三、结论
新时代尤其要坚定红色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信的底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积极践行红色文化自信,不断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文化。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历史机遇下,传承红色文化,彰显文化自信,建立相应的体制机制,提升京津冀区域内的文化凝聚力、影响力和竞争力,这是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的必然趋势,也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深层次动力支撑和智力支持。大环境的协同发展给高校红色文化育人提供了正确的方向,高校要领悟红色文化精神、汲取红色营养、促进红色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升红色文化育人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