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文学批评的来路与去处

来源 :语文建设·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xiong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就像是车的两个轮子、鸟的两只翅膀,关系密切、相辅相成。我国二十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造就了新文学,而新文学要继续前行,就必须注重理论建设和批评传统的建设。英美文学批评成为我国新文学借鉴的重要资源。四川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英美文学批评在现代中国的传播与变异》正是一部研究英美文学批评对中国现代文学影响的专著。
  全书分为六章:第一章从新文学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其对英美文学批评原理的需求,并详述了英美文学批评的输入过程;第二章从理论高度论述了英美文学批评原理在现代中国的整体传播状况;第三章以“英美近世文学批评在现代中国”为核心,选取了十九世纪英国文学批评的两位代表人物马修·阿诺德和瓦尔特·佩特进行解读;第四章着重介绍了美国文学批评,阐述了美国新人文主义与表现主义批评在现代中国的传播;第五章对另一个重要思潮——美国左翼文学批评理论进行论述,特别分析了辛克莱的“艺术即宣传”和卡尔佛登的社会心理学批评;第六章针对二十世纪文学批评理论的另一重镇——英美新批评及其两个代表人物瑞恰兹和托马斯·艾略特的批评理论进行阐释。
  本书的章节和内容编排也是颇具匠心的。第一,它对英美文学批评的传入既有历史背景的介绍,又有对其理论的精准概括,还有对具体流派和代表人物思想的阐述。第二,它选取的是对中国现代文学(1912年到1949年)产生影响的英美文学批评理论,定位准确。第三,它选择的文学批评理论既在英美本国的地位很重要,又在现代中国产生了较大影响,具有代表性。
  顾名思义,英美文学批评在现代中国的传播与变异是本书的两大主题。传播研究,一方面研究的是实然状态,这要求作者追踪英美文学批评文献在中国的传播路径和过程;另一方面研究的是理论,需要深入了解英美文学批评如何影響现代中国作家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从书中的内容来看,作者在这两方面下的功夫相当扎实。在实然研究方面,作者充分利用了已有的各大数据库、书目文献,摸清了英美文学批评文献情况以及在现代中国的实际传播;在理论研究方面,他对论及的几个派别的文学批评理论把握精准,在它们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的影响方面也展现了不凡的眼光。文学批评传播过程中的变异是指接受者接收到的思想与其原意的歧义、差别,或已经产生的扭曲。变异研究,要求既熟悉相关文学批评理论的原意,又熟悉现代中国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由此可见作者理论体系的广博以及研究工作的细致。
  中国现代文学是基于现代中国特殊背景的产物,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到了外国文学和文学批评的广泛影响。今天我们在学习现代文学时,不可忽略这些影响的存在。本书的研究,对于了解和探究英美文学批评理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颇具借鉴和启示价值。

其他文献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做到“有趣、有效、得法、得能”,探求低年级识字、写字有效教学策略,是目前识字、写字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以语文出版社小学语文教材为例,谈谈小学低年级如何有效开展识字、写字教学。  一、整合“三维目标”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标和实验教材,整合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力求抓住儿童身心发展特点,顺应儿童认知水平,用词串、儿歌、对联、故事等激发
我和孩子到南京江宁图书大厦看书,在教育专柜,我发现了《致青年教师》这本书,再看作者是吴非,我一下子来了精神。吴非老师是我敬仰之人,我也读过他的多部作品。在2005年南京市暑期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上,我第一次见到吴非老师。那天是7月16日,他给我们作了一个报告,题目是“做一个‘站着教书’的语文教师”。他娓娓道来,我听得如醉如痴。培训结束后,我马上到书店去买了他的新作《不跪着教书》,一口气读完,获益匪浅
书名:科技哲学十五讲  作者:林德宏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2月  ISBN:9787301081112  定价:35.00元  林德宏著的《科技哲学十五讲》讨论了科学是否能够获得真理,科學为何时而能够对社会、历史发展起到推动作用,时而又产生负面影响;还从哲学的角度探讨了科学的发展规律和历史,以及科学技术的价值。  本书共有十五讲。第一讲主要介绍了科学技术哲学概论,包括研
刚学了几天文言文,文言文故事就能读出趣味来,听起来有些玄。  假如先不这么想,拿起来就读,一篇一篇看下去,也会觉得有点意思。  一篇小故事,读起来不费事,但就是有的地方模糊,总是看得不够真切。那就再读一遍,在模糊的地方多用点心。多读一遍,模糊点就会少一些,但有的地方你读多少遍,意思疙里疙瘩的,还是参不透,那就得查工具书了。  读一篇小文章,不停地翻工具书,早晚会让人厌倦。那就只有简化头绪了。  怎
党的十九大报告和相应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是党的发展历史上划时代的重要政治宣言。深入研读这两个重要政治文献,我们会发现其中一系列鲜活新颖、充满思想魅力的标志性话语,并获得重要的思想启迪。  一、内涵丰富深邃的新话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开篇就发出庄重宣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种崭新的“中国时间”,构成了一系列新话语诞生的特殊语境,深刻地表征着源自改革
古诗文对于现代基础教育的价值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思考与争论的问题,“文白之争”也是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一个热点话题。古诗文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变化往往通过高考得以体现,其在高考中的命题取向与比重反映了不同时期国家文化与教育政策的价值导向。高考作为国家级的考试,既反映国家意志与需要,又体现社会个体的需要,对于人才培育和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影响与导向意义。总结和研究新中国70年高考古诗文命题特点与经验,可以为基础语
《孔乙己》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名篇,其叙述者与叙述语言的建构及选择,是众多学者热衷探讨的经典案例之一。  一、谁在叙述  在作为第一人称回忆叙述的《孔乙己》中,有两个“我”:一个是二十年前的小伙计,一个是二十年后回忆的“我”。那么,哪一个才是真正的叙述主体呢?毫无疑问,二十年后成年的“我”才是叙述主体。首先,从叙述时间来看,文章开篇“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而后“所以至今还记得”,最后“我到现
书名:二语动机:理论综述与案例分析  作者:徐智鑫,张黎黎  出版单位:中国出版集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4年  ISBN:97875 10077623  定价:46元  认知与情感是影响语言学习的两大重要因素,学习者个体的认知、心理情感因素已成为二语习得领域的重点研究问题。动机作为维持语言学习者学习热情的重要情感因素,是激发二语学习的重要源动力与驱动力,也是决定二语学习成败与否的关
在中国教育史上,游学曾经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活动。先秦以降,从诸子百家、名士大师以至历代儒生,从孔孟的“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到司马迁的“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和郑玄的“游学周秦之都,往来幽并兖豫之地”,从稷下学宫、太学、书院、义塾到海外异邦,从“百家争鸣”到“鹅湖之会”,从身体的游历到精神的游历,负笈追师、游历四方的游学传统绵延不绝。游学以其独特的知识互动方式,开阔了士人的视野,丰富
书名:日本文学史  作者:高鹏飞 平山崇  出版社:蘇州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年  ISBN:9787811376876  定价:48元  高鹏飞和平山崇共同撰写的《日本文学史》注重从日语教育和教学的实际出发,编选系统的、难度适宜的日本文学史相关理论知识,精选典型的作家、作品及评论。笔者在开展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课题“基于日语《国标》的本硕贯通式专业口译人才培养模式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