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舞蹈的衔接美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以人体自身为表现方式的舞蹈艺术,因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群。舞蹈的魅力重在“美”,这个“美”是多方面综合形成的,其中有动作之间的“衔接”,即“衔接美”,便是表演中不可忽视的一面。
  【关键词】:舞蹈;美;衔接
  一、舞蹈之美
  现如今,舞蹈呈现出越来越受大众喜爱的趋势,除去专业院校的学习,无论是少年儿童的艺术培训,还是中老年人的业余生活,舞蹈课程都在火热开展。能强身健体、又能塑造气质,同时又给予艺术的熏陶,正是这多重的作用,让舞蹈艺术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
  对于“舞蹈”的定义,说到了“经美化过的人体动作”,这“美化”二字便定义了舞蹈的呈现必然是美观好看、给人以美的享受的。我们观看舞蹈表演,通常会不禁地说到“这舞跳得美”,那么这个“美”究竟是什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以经典古典舞蹈作品《扇舞丹青》为例,不难发现,舞者肢体的相互配合“自然默契”,看起来没有所谓的“别扭”、“磕绊”,给人一种如行云流水般自然而然的感觉, 那么这就做到了“协调美”和“流畅美”;舞者的肢体经常处于一种扩展延伸的状态、而且张弛有度不拘泥,那这就是舞蹈的“舒展美”;舞者手中拿的荷叶扇,好比一支画笔,此时是刚劲有力的笔触,霎那间峰回路转变成了柔美含蓄的走势,这一刚一柔的变换,随之而来的就是舞动节奏、空间的不拘一格、造成跌宕起伏的效果,给人以视觉的冲击,让舞蹈的韵味体现的更加饱满充实,这就可谓是“韵律美”;作品中有一个动作是腿部在没有任何辅助的情况下,直接抬到与地面垂直的180度,这一形态的完美呈现,必须有着台下长时间的严格练习,正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写照,通过练习让肢体达到常人无法企及的状态,也就是软开度的训练,从而为舞蹈表演增添更多、更精致的美,这就是“柔美”的体现。
  以上提到的几个“美”,便是舞蹈肢体美的主要方面。在舞蹈表演中,作为演员或指导老师并不难发现这些现象,如有不足通常会加以修正,但对于纠正的细腻、准确无误性,就不一定能完全做到了,尤其对于业余从事者。前面提到的“流畅美”和“协调美”在一些舞蹈老师和学生看来,就是动作要连贯不脱节,腿和腳的动势协调一致,他们更多在意的是多个流动动作之后的亮相造型,而且会认真的习练基本功,让自己的身体更柔韧,如此,经过反复多遍的练习后,呈现出的看似已经达到了“流畅”、“协调”等舞蹈该具备的“美”,但还是没完全做到应有的表现效果,通常他们自己也能感觉到,就是不太明确问题究竟出在哪。其实,再仔细的琢磨分析,舞姿要做到流畅协调,更多的是一种过程中呈现出的效果,过程再进一步说就是动作与动作间的衔接,也就是这个看似细小的连接处,这个地方也能很好的演绎的话,就是真正的流畅协调,即做到了“衔接美”。
  二、舞蹈之衔接美
  记得大学上舞蹈专业课时,老师不止一次的强调“舞蹈的美贵在连接”,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处能够准备到位的表现,就提升了整个舞蹈的水平档次,所以其对舞蹈表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然,这不是否定其他方面的“美”就不重要了,因为舞蹈训练中,很多人往往忽略了这个“衔接美”,总是很在意衔接前后的舞姿动作是否達到了极致优美,是否有表现力,这些固然也正确,但把更多的注意放在了像这样开始和结果的地方,却不顾过程应该如何更好的表现。事情发生总是起承转合的,没有中间良好的承接,哪来合意的结果呢?其实,专业与业余舞蹈演员相比,很大的区别就是对于动作之间的处理不同,专业演员知道所有动作都应该尽善尽美,而由于业余从事者毕竟不是经常接触,就不太清楚这其中的缘由了。之前提到的感觉做到了应有的“美”,但还没达到预期效果,其实就是对于衔接处的处理还不够,没有做到位,总是匆匆一带而过,潜意识认为只是一个很短促的过程,没必要太在意纠结,只要动作做得顺畅不别扭,胳膊腿能正确的伸展弯曲就行了,可殊不知,精彩的东西在于细小之处也要“精美”的处理,也要“一视同仁”的把它演绎好。由此,尤其提醒舞蹈业余爱好者们,在训练中一定也要注意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处,同样要想到造型舞姿做到自己的最大极限,做到最美、最应该达到的境界。例如一个古典舞中,需要经过吐气含胸,之后是一个亮相的造型,那这个吐气含胸,就一定要完全把气息沉下来,后背放松,把一招一式、每一个点都做清楚,然后再接下面的动作,这样以来整个表演就显得游刃有余、精准极致,体现了舞蹈的美。当然,好的舞蹈表演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时间刻苦耐心的训练才得以完成,才能呈现令人赏心悦目的舞蹈艺术。
  结语
  舞蹈不仅是视觉美,也是一种文化的象征,要想把文化思想传播出去,首先就要把肢体表现力修炼出来,也就是把这所有方面的“美”都训练出来,逐个解决,平等对待,反复练习,每一面都应该尽量做到极限,尤其不能轻视动作之间的“衔接美”。
  [1]李正一、唐满城、黄嘉敏,中国古典舞身韵[M].浙江:浙江美术出版社,1990.6
  [4]平心,舞蹈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
其他文献
【摘要】:素描在绘画当中属于最基础的一种表达方式,应用范围非常广泛。文章主要从素描的表现手法入手,分析其主要的表现手法和一些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造型能力和分析能力以及空间表达能力,使我们准确地描绘物体的特征,为更好的进行绘画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素描表现技法,是我们学生都要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很多学生在素描表现的方法认识上还有所欠缺。当然,要画好素描仅僅知道它的一些表现手法还是远远不够
期刊
【摘要】:羌笛是我国羌族具有代表性的乐器,有这个浓郁的地方特色,随着这几年流行音乐与民族音乐的不断结合发展,少数民族乐器越来越收到流行音乐的重视,在越来越多的流行音乐中开始融入民族乐器作为演奏的特色乐器,也使民族乐器早日走向国际化,不断的推进与发展,本文主要是针对羌族羌笛在流行音乐的应用作为分析。  【关键词】:羌笛;流行音乐;钢琴;吉他;贝斯;爵士鼓  一、羌笛  羌笛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中羌族的最
期刊
【摘要】:在当前全球科技文化不断走向趋同的世界文化大背景下,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传统地域文化凸显出巨大的优势,寻求个性表达、寻求异质文化的呼声成为时代潮流。油画艺术经过不同的历史发展,在世界各地形成了不同的艺术特色。当代中国随着政治经济的富强,加速建设一个经济强国和文化强国,已成为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必然。四川油画有着非常独特的地域和历史传统文化特色。尤其是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四川(包括重庆地区)
期刊
【摘要】:分析艺术设计与艺术和文化之间的关系,指出了在艺术设计的发展过程中,艺术和文化对艺术设计的审美体验、视觉美学、表现形式、设计思想和思维模式的影响作用,对艺术设计的实现形式、结构组成、材料应用等的流程制作方面的促进作用和古今中外优秀文化对艺术设计的促进推动作用。  关键词 :艺术设计;科学技术;科技理论;文化  1、艺术设计的内涵  艺术设计是人类为了满足生活中各方面的实际需要,在进行施工制
期刊
柴静在这本书的序言中写到“这本书中,我没有刻意选择标志性事件,也没有描绘历史的雄心,在大量的新闻报道里,我只选择了留给我强烈生命印象的人,因为工作原因,我恰好与这些人相遇。”同样,在读完这本书后,我也选择表达一些留给我深刻印象事件的感受,重新品味这些事件在经过柴静的笔下后新添的“韵味”。或许,她并没有新添什么,只是以另一种角度还原事件本来的样子。  最初对柴静的印象停留在去年她亲自制作的雾霾调查的
期刊
《美的历程》一书是我国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先生于20世纪八十年代创作的一部美学著作。该书从不同以往的崭新美学视角出发,在中西文化差异的对比下,以时间为轴,将中华几千年的美学、历史、文化、文明梳理出清晰的脉络呈现在世人面前。易中天先生如此评价:“这样的著作能有多少呢?凤毛麟角吧,以十几万字的篇幅来完成这样一个‘美的历程’,高屋建瓴,势如破竹,且能做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该细密处细密,该留连处留连,丝
期刊
【摘要】:近几年,随着声乐艺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钢琴艺术指导对声乐艺术的重要性。钢琴艺术指导是一门被广泛运用的钢琴表演艺术,本文论述钢琴艺术指导与声乐演唱的合作如何做到和谐统一,使二者成为鱼水共存,和协统一的整体。  【关键词】:钢琴艺术指导;声乐演唱;和谐统一  钢琴艺术指导与声乐演唱者二者是相互配合、相互辅助对方的,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由于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二者在进行合作的时候,艺术
期刊
【摘要】:拉斐尔前派这一青年艺术团体诞生于十九世纪中叶那个变革中的维多利亚社会,那时的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鼎盛时期,随着科学理念的深入,上帝的存在和宗教的可信度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各种宗教派别纷争不断、社会价值观日趋混乱。于是这个年轻的画派把目光投向虔诚的中世纪去寻求正确的宗教理念。  【关键词】:拉斐尔前派;中世纪;宗教信仰;维多利亚社会  中世纪的宗教气息对拉斐尔前派的画风有着深远影响,其中最明
期刊
【摘要】:产品设计,具体地说是设计师基于自身的本土文化底蕴,运用已有的工具和工艺,根据美学要求,用创造性的手法將材料加工成具有一定造型艺术的实体,使之成为具有使用价值和欣赏价值合一的产品。产品的艺术造型是否成功取决于消费者的购买,其中最关键的是产品的造型设计是否立足于本土文化。  【关键词】:本土化;民族元素;文化底蕴  尽管人人都说模仿是设计创新的天敌,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模仿却又是中国不少企业根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注重对艺术的追求,学习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学生也日益增多。但是很多人都不清楚二者之間的相同之处,以及差异,不能够清楚认知二者演唱的特色。本文从共鸣技术的介绍出发,进一步分析出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在共鸣技术上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加深大家对声乐艺术的理解和兴趣。  【关键词】:民族唱法;美声唱法;共鸣技术;对比  前言:  随着近年来我国声乐艺术的发展和完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