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20世纪80年代美国电视动画《特种部队》里的天气控制器,到更早的时候出现在科幻小说里的人造闪电,我们时常能在科幻作品中看到一些超出我们想象的气象武器。然而,随着军事科学和气象科学的快速发展,原本存在于科幻作品中的气象武器,也慢慢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或者说,人类将人造自然灾害转化为武器的技术已经得到很大提高。在未来战争中,气象武器有着不可小觑的力量。
从好莱坞大片《复仇者》谈起
那一天,风和日丽、碧空如洗,当所有人都跑到户外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享受着阳光的爱抚时,天空却骤然变脸了。冰雹忽至,如炮弹般砸穿了人们的屋顶;暴风雪狂卷而来,刹那间一片冰天雪地;平静的村庄上空,龙卷风卷走了房屋、牛羊、交通工具。如此恐怖的反常天气,令欧洲诸国人心惶惶,没有人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极端气象灾害突然降临,更不知道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人们被吓得不敢出门,国家陷入了恐慌。
英国情报局的首席特工约翰接到了命令,立即展开调查,他获得了气象学家艾玛的帮助,根据种种蛛丝马迹,最终找到了导致这些气象灾害侵袭欧洲的真相:原来,政府前部长奥古斯特先生创办了梦境天气公司,该公司利用高科技武器控制了天气。这种武器叫“普罗斯珀瑞”系统,利用改变空气离子成分来制造各种极端天气,在不到一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它可以制造微型暴雨、微型雷电、微型暴风雪、微型龙卷风等气象灾害。
奥古斯特先生过去曾将控制天气的方法提供给了英国政府,却在政治斗争中被排挤出去,他为了报复,先是通过给各大农场制造好天气大肆敛财,继而买下一个小岛,建立更强大的天气控制基地,然后开始制造恶劣天气,袭击伦敦。他用人工雷击毁坏建筑物,用龙卷风掀翻桥梁和车辆,用大雪覆盖了所有街道,用突降的寒流威胁英国政府,要求政府以国家财政收入的10%来换取好天气……
在这部1998年的好莱坞科幻大片《复仇者》里,人为制造的恶劣天气成为反派手中的武器。但在它上映之后不到20年,通过人工影响天气的方式改变战局,甚至为敌方制造气象灾害,已经变得越来越容易。这并非危言耸听。
那么,什么是气象武器呢?早在冷兵器时代,人们就已经懂得利用天气,在战场上增强己方优势的战例。中国人都知道“火烧赤壁”的故事,刘备与孙权的联军凭借东风,成功地使用火攻,烧毁了曹操的连环战船。
到了现代,军事家们意识到天气对军事行动和情报工作的影响,并开始有意识地通过人工技术影响天气,迟滞敌方的军事行动。比如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为了掩护军队渡过一条重要的河流,曾制造大量的浓雾形成一条雾带,有效地迷惑了敌军,顺利实现了强渡。
像这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人工影响局部天气,或者制造某种天气,以实现军事目的的手段,就被称为气象武器。一般来说,气象武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给自己创造有利条件的气象武器,比如制造迷雾蒙蔽对方,或者消除迷雾使敌军失去掩护(便于己方侦察和打击)。另一类是给敌方制造障碍的气象武器,比如人为制造降雨,乃至人工影响台风和控制雷电来袭击敌军。不论哪种气象武器,都有着巨大的威力。美国军方甚至认为,“气象控制比原子弹还重要”。
控制阳光、云雨和雷电
就像多云和下雨天气在日常生活中相对常见一样,尝试人工控制云层和降水,也是气象武器研发最为直观的思路。
在中国,有不少以控制云层和降水,实现气候条件改造(变沙漠为绿洲)题材的科幻作品,刘兴诗的《北方的云》和刘慈欣的《圆圆的肥皂泡》皆是如此。而刘慈欣的另一篇气象题材科幻作品《混沌蝴蝶》,其内容则是控制云层以迟滞敌军的进攻。在这篇以1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为背景的小说里,两位南联盟科学家使用一台放置在俄罗斯杜布纳(苏联时期的核武器研究中心)的美制超级计算机,寻找所谓的“敏感点”,并前往这些地点人为制造扰动,使南联盟上空始终阴云密布,以降低北约空中力量精确打击武器的威力。但由于美俄之间的政治角力,美国撤回了这台超级计算机,使两位科学家的计划归于失败。
虽然刘慈欣在《混沌蝴蝶》前的说明中表示,小说中的内容是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因为“从大自然的物理和数学本质上不可能”。但小说中两位科学家的思路,却反映出控制云层和降水可能带给战局的改变。而这也是现实生活中,一些军事大国气象武器研发的方向;一些早期的尝试,甚至比科幻作品还要超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军就使用一种名为“斐多”的加热消雾装置,成功地保障了2500架次飞机在大雾中安全着陆,减少了英军的伤亡和损失。而人工制造降水的尝试,或许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美国麦金莱气象实验室曾进行过一项实验,在大气温度为-10℃到-25℃的条件下进行人工降水,让云层里的水滴变成冰状物落入海中,使一片长达两千米的乌云消失。有鉴于此,在越战期间,美军将人工降雨技术变成了武器,出动飞机26000架次,在作战区上空播撒了成吨的碘化银进行人工降雨,导致暴雨连连,洪水泛滥,摧毁了越南境内的大量桥梁、水坝、道路和村庄,同时也切断了前线越军与后方之间的补给线。如今,利用降雨剂(催雨弹)操控敌军上方的云层造成暴雨,或者清除己方上空的不利云团,正在变成一项实用的技术。
用人工控制的雷电作为武器,也是一种常见的科幻设定。无论是童恩正的科幻小说《珊瑚岛上的死光》里击落飞机的人工闪电,还是科幻电影《X战警》和游戏《星际争霸》里凭借意念制造闪电的角色,都是利用雷电蕴含的能量来进行战斗。而在现实中,雷电武器研究也已有成果。
早在200多年前,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就已经通过著名的“风筝实验”,将雷电引到了地面。20世纪60和70年代,基于类似原理,拖带细金属丝上天的引雷火箭,逐渐成为气象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最终实现了人对雷电打击位置的控制。不过,想要让雷电成为武器,还需要更为精密和灵活的手段。早在20世纪70年代,科技界就已经发现激光可以引发放电,这成为运用激光照射云层“触发”雷电,或者说以激光进行引雷的技术基础。如今,激光引雷技术仍处于探索阶段,但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军方已经看到了这项研究转化为武器的价值。 除了云雨和雷电,阳光也是气象武器的候选成员。在欧洲,人们传说阿基米德曾经制造了一种聚焦阳光的透镜组,并以它对罗马的军舰发动火攻。2002年的“007”系列电影《择日而亡》里,也出现了收集太阳光并发射到指定地点的光学卫星,号称“第二个太阳”的“伊卡洛斯”,并成为巨大的威胁。而在现实生活中,与之类似而且威力同样惊人的“太阳能武器”,也正在成为引人关注的全新的武器研发构想。
限制气象武器,保障人类生存
人工控制云雨和雷电,只是影响局部地区的气象环境;而在一些科幻作品里,反派使用的气象武器,则有可能在很大的尺度上改变气象条件乃至气候,给许许多多的人带来灭顶之灾。
还记得1997年上映的《蝙蝠侠与罗宾》吗?在这部超级英雄题材的科幻电影里,美国好莱坞男演员阿诺德·施瓦辛格饰演的“急冻人”利用速冻枪,不但将人冷冻成冰,更差点儿将整个城市都变为冰冻之城。而另一部超级英雄题材的科幻美剧《闪电侠》里,大反派“冰冻队长”的武器,同样是冷冻光束枪。这一武器能让任何人或物瞬间冷冻成冰,就连闪电侠都屡次中招,足见其可怕之处。
而在现实生活中,急速冷冻某一区域以制造“冰冻之城”的研究也在进行之中。有一些军史学家认为,1941年入侵苏联的德军在莫斯科城外不敌寒潮而失败,是因为苏联在此前几个月进行了有计划的人工降水,使那一年的冬天提前到来,从而便于苏军发挥出擅长严冬作战的“主场优势”。现代的“制寒”思路,则是将大量的干冰或固态甲烷发射到大气层中,利用它们相变(从固体变为气体)时急剧吸热的特点,在某一区域里制造低温。但这样的设想如果付诸实施,会给地球带来怎样的影响还尚未可知。
与制寒武器一样,破坏臭氧层的武器也可能给地球气候带来深远的影响。中国科幻作家郑军的《决战同温层》里,极端组织用以威胁世界各国的手段,便是人为制造臭氧层空洞。而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破坏臭氧层的武器的研发计划。众所周知,臭氧层在距离地球表面14~25千米的高空,能够有效地防止紫外线直接辐射地球,被称为生存的保护伞。一旦臭氧层被破坏,过强的紫外线就会直接照射到地球,将会使人类患皮肤癌的概率增加。有鉴于此,有人提议将可以吸收臭氧,或者能将臭氧转化为其他气体的物质发射到敌国上空的臭氧层中,使敌国暴露于更强的紫外辐射之中。
如今,关于气象武器,乃至对环境有更深远影响的环境(气候)武器的概念,已经模糊了科幻与现实的界限。在一些研发构想中,人造海啸、巨浪、洪水等灾难,都有可能成为武器。这带来了一种危险的可能性,那就是不宣而战变得非常容易,因为战争行为可以被伪装成气象或地质灾害,甚至隐藏在真实的自然灾害里,从而消灭对手于无形中。很显然,如果任由这类技术发展,那么气象战争很可能导致地球环境的严重恶化和人类文明的末日。如今,国际公约已经禁止作战双方使用“气象武器”,这在限制战争烈度的同时,也会有助于保障人类的未来。
从好莱坞大片《复仇者》谈起
那一天,风和日丽、碧空如洗,当所有人都跑到户外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享受着阳光的爱抚时,天空却骤然变脸了。冰雹忽至,如炮弹般砸穿了人们的屋顶;暴风雪狂卷而来,刹那间一片冰天雪地;平静的村庄上空,龙卷风卷走了房屋、牛羊、交通工具。如此恐怖的反常天气,令欧洲诸国人心惶惶,没有人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极端气象灾害突然降临,更不知道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人们被吓得不敢出门,国家陷入了恐慌。
英国情报局的首席特工约翰接到了命令,立即展开调查,他获得了气象学家艾玛的帮助,根据种种蛛丝马迹,最终找到了导致这些气象灾害侵袭欧洲的真相:原来,政府前部长奥古斯特先生创办了梦境天气公司,该公司利用高科技武器控制了天气。这种武器叫“普罗斯珀瑞”系统,利用改变空气离子成分来制造各种极端天气,在不到一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它可以制造微型暴雨、微型雷电、微型暴风雪、微型龙卷风等气象灾害。
奥古斯特先生过去曾将控制天气的方法提供给了英国政府,却在政治斗争中被排挤出去,他为了报复,先是通过给各大农场制造好天气大肆敛财,继而买下一个小岛,建立更强大的天气控制基地,然后开始制造恶劣天气,袭击伦敦。他用人工雷击毁坏建筑物,用龙卷风掀翻桥梁和车辆,用大雪覆盖了所有街道,用突降的寒流威胁英国政府,要求政府以国家财政收入的10%来换取好天气……
在这部1998年的好莱坞科幻大片《复仇者》里,人为制造的恶劣天气成为反派手中的武器。但在它上映之后不到20年,通过人工影响天气的方式改变战局,甚至为敌方制造气象灾害,已经变得越来越容易。这并非危言耸听。
那么,什么是气象武器呢?早在冷兵器时代,人们就已经懂得利用天气,在战场上增强己方优势的战例。中国人都知道“火烧赤壁”的故事,刘备与孙权的联军凭借东风,成功地使用火攻,烧毁了曹操的连环战船。
到了现代,军事家们意识到天气对军事行动和情报工作的影响,并开始有意识地通过人工技术影响天气,迟滞敌方的军事行动。比如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为了掩护军队渡过一条重要的河流,曾制造大量的浓雾形成一条雾带,有效地迷惑了敌军,顺利实现了强渡。
像这种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人工影响局部天气,或者制造某种天气,以实现军事目的的手段,就被称为气象武器。一般来说,气象武器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给自己创造有利条件的气象武器,比如制造迷雾蒙蔽对方,或者消除迷雾使敌军失去掩护(便于己方侦察和打击)。另一类是给敌方制造障碍的气象武器,比如人为制造降雨,乃至人工影响台风和控制雷电来袭击敌军。不论哪种气象武器,都有着巨大的威力。美国军方甚至认为,“气象控制比原子弹还重要”。
控制阳光、云雨和雷电
就像多云和下雨天气在日常生活中相对常见一样,尝试人工控制云层和降水,也是气象武器研发最为直观的思路。
在中国,有不少以控制云层和降水,实现气候条件改造(变沙漠为绿洲)题材的科幻作品,刘兴诗的《北方的云》和刘慈欣的《圆圆的肥皂泡》皆是如此。而刘慈欣的另一篇气象题材科幻作品《混沌蝴蝶》,其内容则是控制云层以迟滞敌军的进攻。在这篇以1999年北约轰炸南联盟为背景的小说里,两位南联盟科学家使用一台放置在俄罗斯杜布纳(苏联时期的核武器研究中心)的美制超级计算机,寻找所谓的“敏感点”,并前往这些地点人为制造扰动,使南联盟上空始终阴云密布,以降低北约空中力量精确打击武器的威力。但由于美俄之间的政治角力,美国撤回了这台超级计算机,使两位科学家的计划归于失败。
虽然刘慈欣在《混沌蝴蝶》前的说明中表示,小说中的内容是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因为“从大自然的物理和数学本质上不可能”。但小说中两位科学家的思路,却反映出控制云层和降水可能带给战局的改变。而这也是现实生活中,一些军事大国气象武器研发的方向;一些早期的尝试,甚至比科幻作品还要超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军就使用一种名为“斐多”的加热消雾装置,成功地保障了2500架次飞机在大雾中安全着陆,减少了英军的伤亡和损失。而人工制造降水的尝试,或许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末和50年代。美国麦金莱气象实验室曾进行过一项实验,在大气温度为-10℃到-25℃的条件下进行人工降水,让云层里的水滴变成冰状物落入海中,使一片长达两千米的乌云消失。有鉴于此,在越战期间,美军将人工降雨技术变成了武器,出动飞机26000架次,在作战区上空播撒了成吨的碘化银进行人工降雨,导致暴雨连连,洪水泛滥,摧毁了越南境内的大量桥梁、水坝、道路和村庄,同时也切断了前线越军与后方之间的补给线。如今,利用降雨剂(催雨弹)操控敌军上方的云层造成暴雨,或者清除己方上空的不利云团,正在变成一项实用的技术。
用人工控制的雷电作为武器,也是一种常见的科幻设定。无论是童恩正的科幻小说《珊瑚岛上的死光》里击落飞机的人工闪电,还是科幻电影《X战警》和游戏《星际争霸》里凭借意念制造闪电的角色,都是利用雷电蕴含的能量来进行战斗。而在现实中,雷电武器研究也已有成果。
早在200多年前,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就已经通过著名的“风筝实验”,将雷电引到了地面。20世纪60和70年代,基于类似原理,拖带细金属丝上天的引雷火箭,逐渐成为气象学研究的重要工具,最终实现了人对雷电打击位置的控制。不过,想要让雷电成为武器,还需要更为精密和灵活的手段。早在20世纪70年代,科技界就已经发现激光可以引发放电,这成为运用激光照射云层“触发”雷电,或者说以激光进行引雷的技术基础。如今,激光引雷技术仍处于探索阶段,但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军方已经看到了这项研究转化为武器的价值。 除了云雨和雷电,阳光也是气象武器的候选成员。在欧洲,人们传说阿基米德曾经制造了一种聚焦阳光的透镜组,并以它对罗马的军舰发动火攻。2002年的“007”系列电影《择日而亡》里,也出现了收集太阳光并发射到指定地点的光学卫星,号称“第二个太阳”的“伊卡洛斯”,并成为巨大的威胁。而在现实生活中,与之类似而且威力同样惊人的“太阳能武器”,也正在成为引人关注的全新的武器研发构想。
限制气象武器,保障人类生存
人工控制云雨和雷电,只是影响局部地区的气象环境;而在一些科幻作品里,反派使用的气象武器,则有可能在很大的尺度上改变气象条件乃至气候,给许许多多的人带来灭顶之灾。
还记得1997年上映的《蝙蝠侠与罗宾》吗?在这部超级英雄题材的科幻电影里,美国好莱坞男演员阿诺德·施瓦辛格饰演的“急冻人”利用速冻枪,不但将人冷冻成冰,更差点儿将整个城市都变为冰冻之城。而另一部超级英雄题材的科幻美剧《闪电侠》里,大反派“冰冻队长”的武器,同样是冷冻光束枪。这一武器能让任何人或物瞬间冷冻成冰,就连闪电侠都屡次中招,足见其可怕之处。
而在现实生活中,急速冷冻某一区域以制造“冰冻之城”的研究也在进行之中。有一些军史学家认为,1941年入侵苏联的德军在莫斯科城外不敌寒潮而失败,是因为苏联在此前几个月进行了有计划的人工降水,使那一年的冬天提前到来,从而便于苏军发挥出擅长严冬作战的“主场优势”。现代的“制寒”思路,则是将大量的干冰或固态甲烷发射到大气层中,利用它们相变(从固体变为气体)时急剧吸热的特点,在某一区域里制造低温。但这样的设想如果付诸实施,会给地球带来怎样的影响还尚未可知。
与制寒武器一样,破坏臭氧层的武器也可能给地球气候带来深远的影响。中国科幻作家郑军的《决战同温层》里,极端组织用以威胁世界各国的手段,便是人为制造臭氧层空洞。而在现实生活中,也有破坏臭氧层的武器的研发计划。众所周知,臭氧层在距离地球表面14~25千米的高空,能够有效地防止紫外线直接辐射地球,被称为生存的保护伞。一旦臭氧层被破坏,过强的紫外线就会直接照射到地球,将会使人类患皮肤癌的概率增加。有鉴于此,有人提议将可以吸收臭氧,或者能将臭氧转化为其他气体的物质发射到敌国上空的臭氧层中,使敌国暴露于更强的紫外辐射之中。
如今,关于气象武器,乃至对环境有更深远影响的环境(气候)武器的概念,已经模糊了科幻与现实的界限。在一些研发构想中,人造海啸、巨浪、洪水等灾难,都有可能成为武器。这带来了一种危险的可能性,那就是不宣而战变得非常容易,因为战争行为可以被伪装成气象或地质灾害,甚至隐藏在真实的自然灾害里,从而消灭对手于无形中。很显然,如果任由这类技术发展,那么气象战争很可能导致地球环境的严重恶化和人类文明的末日。如今,国际公约已经禁止作战双方使用“气象武器”,这在限制战争烈度的同时,也会有助于保障人类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