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多元的文化相互交融的背景下,农村中学生责任感的缺失,导致农村中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学校、对社会的不负责任。责任感的教育也已经成为农村中学德育教育最薄弱的地方。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期,如何将责任感内化为农村中学生全面成长的人格元素,是当下班级德育工作所面临的紧迫任务。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 责任感 培养途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多数农村初中生被“留守”了,不是跟着自己的祖父母辈生活,就是自己独立一人生活。家庭教育的放任,使得大多数农村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被无限迁就和放纵,缺乏纪律和约束,缺乏组织和集体的观念,娇气、感情脆弱、缺乏心理承受力、不愿意接受批评等等。
一、现状
现在的农村中学生抓住家长弥补的心态,责任感的缺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吗。
如对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不负责任,通宵上网打游戏、看电影、网聊;不良的卫生习惯,乱扔纸屑、出口成脏、三心二意、养尊处优;答应别人的事情不能完成等。
2、对他人的不負责任。
在家以自我为中心,不愿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洗碗、扫地、整理房间等;其次表现在认为父母长辈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是自愿的。秉持“有事家长服其劳”;再次有些学生不考虑自己的家庭经济条件,爱与他人攀比,向父母提出了过分的要求。很多农村中学生只知索取,不知感恩。
3、对学校的不负责任。
在学校无视校规校纪,打架斗殴、对科任教师的不尊重,“顶嘴”、“挑衅”等都作为炫耀的事情;佩带首饰、穿奇装异服、画眉描眼,携带通讯工具进入校园等。
4、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如不能自觉遵守、维护社会规范和社会公德。随意破坏公共设施,如将灭火器当玩具,随意刻划,破坏环境。只知追求物质利益,追求个人享乐的风气。
责任感教育已经成为农村中学生德育教育中最薄弱的地方,无论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农村中学生自身的发展的角度考虑,都要对农村中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因此,对于一个农村中学的班主任而言,培养农村初中生责任感是必不可少的功课。
二、对农村中学生进行责任感培养的途径
(一)、落实职责,增强农村中学生主体意识。
1、就家庭而言。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责任感教育是家庭情感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孩子的责任心是父母责任心的折射。对于缺乏家长监管力度的农村中学生,家长更应明确孩子的责任,让孩子在独立生活的同时,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
家长应培养学生和自己交流的习惯,让学生逐渐参与到家庭决策,如管理家庭的部分经济收入、支出,如买菜、缴费等。使孩子从小认识到自己生活的意义,看到自己的行为能为他人带来影响,感到自己是有用的,从而产生自豪感和责任心。
2、就学校而言。
发挥集体的自我教育功能是增强学生责任心的可行手段。良好的集体和班级氛围对学生各方面的培养都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中学生正处于可塑性极强的时期,有很强的从众心理,因此,班主任尤其要重视良好班风学风的建设,以强烈的集体责任心去感染每一个学生。
在班级日常管理,实行班干部负责制,采用值日班长轮换制,给每一个学生创造管理班级的机会。每次轮换结束,还要进行“最负责值日班长”“最有活力值日班长”“最耐心值日班长”等评选。在落实个人责任的同时,提高学生做事情的积极性。
在班级事务管理中落实责任制。班级区域内的窗户、地板、卫生角、讲台都要责任到人,即使不是扫除时间,也随时要保持那里的整洁。责任制的实行,使每名学生肩上都有了自己的任务,在自己承担责任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责任意识。
班级中的每个学生肩上都有责任,把管理班级的“大权”放给更多的学生后,不但使整个班级更具凝聚力,而且大大增强了每个同学的责任意识,自发的成为“集体”的主人。
(二)、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看到过这样的一句话:“命令只能指挥人,榜样却能吸引人”。因此,教师在责任教育上要学会树立典型,这种典型首先是自己。工作上以身作则,是最有说服力的教育方法。早上,我要求孩子7:15到教室,7:20放下手中的一切开始早读,为此班主任也要在学生进教室早读的时候到学校,陪着学生早读。
榜样还可以是班级里热情积极的学生,让他们起到表率的作用。班主任要学会在进教室上课第一件事情,表扬班级里管理到位的同学,如“我从走廊过来,发现我们班级的是最干净的,今天的值日组长毛珍珍负责的很到位”。“教室的扫把很整齐,施建鹏你把他们照顾的很好。”这些表扬一方面是对他们的鼓励,一方面能在班级里形成良好的影响,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引导。
榜样就是旗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所以在学生中树立榜样更是关键。
(三)、让农村中学生体验到自己过失的后果,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马卡连柯说: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孩子的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孩子责任感,能锻炼孩子的意志和人格,能培养孩子抵制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
农村中学生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不是在说教中长大的。教师和家长应坚持: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大人就不要替他去做。
班级里有个学生,常在月中的时候把一个月的生活费用完了。家长也不急着把钱汇给学生,让孩子饿几顿肚子以后,家长再汇钱,并表示那是下个月的生活费。这种惩罚的方法,因为给孩子饿了肚子,自然记住了要合理去安排自己生活费。
(四)、给农村中学生信任与尊重。
责任心不能强迫养成,而是一种自觉行为。所以教师、家长一定要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表达意见,让学生自己作决定,给学生选择的机会。比如班级中的物品管理,都是在学生自己提出要求后分配的,对于热门的岗位还采用了竞聘的方式。这是培养农村中学生责任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让农村中学生在教师、家长的信任和尊重中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总之,农村中学生的成才离不开责任感,教师有必要教会农村中学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从而使学生确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康国进,《对中学德育工作的反思——一也谈中学生责任感的培养》[J],《德育园地》.
[2]潘华英,《中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教育》[J],《德育》,2009,11.
[3]刘芝花:《中学生责任感培养及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2年第2期.
[4]张允照,《培养中学生责任感的途径和方法》[J],《新课程》,2008,10.
[关键词]农村中学生 责任感 培养途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多数农村初中生被“留守”了,不是跟着自己的祖父母辈生活,就是自己独立一人生活。家庭教育的放任,使得大多数农村初中生在成长过程中被无限迁就和放纵,缺乏纪律和约束,缺乏组织和集体的观念,娇气、感情脆弱、缺乏心理承受力、不愿意接受批评等等。
一、现状
现在的农村中学生抓住家长弥补的心态,责任感的缺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吗。
如对自己的生命和健康不负责任,通宵上网打游戏、看电影、网聊;不良的卫生习惯,乱扔纸屑、出口成脏、三心二意、养尊处优;答应别人的事情不能完成等。
2、对他人的不負责任。
在家以自我为中心,不愿主动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洗碗、扫地、整理房间等;其次表现在认为父母长辈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是自愿的。秉持“有事家长服其劳”;再次有些学生不考虑自己的家庭经济条件,爱与他人攀比,向父母提出了过分的要求。很多农村中学生只知索取,不知感恩。
3、对学校的不负责任。
在学校无视校规校纪,打架斗殴、对科任教师的不尊重,“顶嘴”、“挑衅”等都作为炫耀的事情;佩带首饰、穿奇装异服、画眉描眼,携带通讯工具进入校园等。
4、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如不能自觉遵守、维护社会规范和社会公德。随意破坏公共设施,如将灭火器当玩具,随意刻划,破坏环境。只知追求物质利益,追求个人享乐的风气。
责任感教育已经成为农村中学生德育教育中最薄弱的地方,无论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农村中学生自身的发展的角度考虑,都要对农村中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因此,对于一个农村中学的班主任而言,培养农村初中生责任感是必不可少的功课。
二、对农村中学生进行责任感培养的途径
(一)、落实职责,增强农村中学生主体意识。
1、就家庭而言。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责任感教育是家庭情感教育的一个很好的切入口。孩子的责任心是父母责任心的折射。对于缺乏家长监管力度的农村中学生,家长更应明确孩子的责任,让孩子在独立生活的同时,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
家长应培养学生和自己交流的习惯,让学生逐渐参与到家庭决策,如管理家庭的部分经济收入、支出,如买菜、缴费等。使孩子从小认识到自己生活的意义,看到自己的行为能为他人带来影响,感到自己是有用的,从而产生自豪感和责任心。
2、就学校而言。
发挥集体的自我教育功能是增强学生责任心的可行手段。良好的集体和班级氛围对学生各方面的培养都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中学生正处于可塑性极强的时期,有很强的从众心理,因此,班主任尤其要重视良好班风学风的建设,以强烈的集体责任心去感染每一个学生。
在班级日常管理,实行班干部负责制,采用值日班长轮换制,给每一个学生创造管理班级的机会。每次轮换结束,还要进行“最负责值日班长”“最有活力值日班长”“最耐心值日班长”等评选。在落实个人责任的同时,提高学生做事情的积极性。
在班级事务管理中落实责任制。班级区域内的窗户、地板、卫生角、讲台都要责任到人,即使不是扫除时间,也随时要保持那里的整洁。责任制的实行,使每名学生肩上都有了自己的任务,在自己承担责任的同时,提高了自己的责任意识。
班级中的每个学生肩上都有责任,把管理班级的“大权”放给更多的学生后,不但使整个班级更具凝聚力,而且大大增强了每个同学的责任意识,自发的成为“集体”的主人。
(二)、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
看到过这样的一句话:“命令只能指挥人,榜样却能吸引人”。因此,教师在责任教育上要学会树立典型,这种典型首先是自己。工作上以身作则,是最有说服力的教育方法。早上,我要求孩子7:15到教室,7:20放下手中的一切开始早读,为此班主任也要在学生进教室早读的时候到学校,陪着学生早读。
榜样还可以是班级里热情积极的学生,让他们起到表率的作用。班主任要学会在进教室上课第一件事情,表扬班级里管理到位的同学,如“我从走廊过来,发现我们班级的是最干净的,今天的值日组长毛珍珍负责的很到位”。“教室的扫把很整齐,施建鹏你把他们照顾的很好。”这些表扬一方面是对他们的鼓励,一方面能在班级里形成良好的影响,对学生产生良好的引导。
榜样就是旗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具有很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所以在学生中树立榜样更是关键。
(三)、让农村中学生体验到自己过失的后果,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马卡连柯说: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孩子的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孩子责任感,能锻炼孩子的意志和人格,能培养孩子抵制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
农村中学生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不是在说教中长大的。教师和家长应坚持: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大人就不要替他去做。
班级里有个学生,常在月中的时候把一个月的生活费用完了。家长也不急着把钱汇给学生,让孩子饿几顿肚子以后,家长再汇钱,并表示那是下个月的生活费。这种惩罚的方法,因为给孩子饿了肚子,自然记住了要合理去安排自己生活费。
(四)、给农村中学生信任与尊重。
责任心不能强迫养成,而是一种自觉行为。所以教师、家长一定要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表达意见,让学生自己作决定,给学生选择的机会。比如班级中的物品管理,都是在学生自己提出要求后分配的,对于热门的岗位还采用了竞聘的方式。这是培养农村中学生责任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让农村中学生在教师、家长的信任和尊重中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总之,农村中学生的成才离不开责任感,教师有必要教会农村中学生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学校负责、对社会负责,从而使学生确立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1]康国进,《对中学德育工作的反思——一也谈中学生责任感的培养》[J],《德育园地》.
[2]潘华英,《中学生责任感的培养教育》[J],《德育》,2009,11.
[3]刘芝花:《中学生责任感培养及策略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2年第2期.
[4]张允照,《培养中学生责任感的途径和方法》[J],《新课程》,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