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入学教育作为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课”,是学校为了让新生尽快适应中职院校生活而进行的准备性教育。中职新生在入学阶段自信心不足、自控能力低、人际关系差,因此,职业学校入学教育非常重要。 新生入学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课,起着成才发展的“导航”作用,是学院人才培养的源头工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手段。
关键词:中职院校;入学教育;思想工作
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发展和需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第一线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职业学习和生活是一个人确定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最关键的时期,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黄金时期。在职业院校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人从“学生”到“社会人”转变的过程。入学教育作为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课”,是学校为了让新生尽快适应中职院校生活而进行的准备性教育。入学教育对于培养中职新生的环境适应能力,缩短角色转换的适应期,使之尽早融入到新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因此,我们要做好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入学教育。面对职业中专学生毕业后直接走入社会这一事实,职业中专学生的道德素养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学校的文明水平,乃至影响学校发展前景。
中职新生在入学阶段自信心不足、自控能力低、人际关系差,受到学校处分的人数远远高于老生,因此,职业学校入学教育非常重要。新生入学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课,起着成才发展的“导航”作用,是学院人才培养的源头工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手段。学校要从职业中专新生入学时的思想状况以及如何采取具体教育措施两个方面去着手工作。
1 分析新生特点
职业中专新生主要来源是未考入普通高中的初三毕业学生。总体来说他们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基础薄弱。学生的基础底子薄,学习成绩差,学习习惯差,没有自信心,在成长和生活中缺少他人的关爱和关注。由于综合素质不高,即使存在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也因为对自己信心不足,在各种活动中缩手缩脚,优柔寡断,他们对父母、老师和社会的依附性依然很强。
第二,自信心差。这部分学生主要因为没考入高中,心情比较失落,情绪比较低调,带着自暴自弃的心态走入职业中专生活。在自我意识中,既有自我约束力差的弱点,这些学生普遍存有自私自立,心胸狭隘,不能正确处理自己与集体和他人关系。
第三,学习无动力。学生对专业知识感到陌生、枯燥、无味,把专业课当副课。他们已习惯初中的语、数、外3大主科的学习,同时,职业中专阶段学习更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实际操作能力,学生突然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学习,根本找不到学习压力,对学习更加放松。
第四,职业学校的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就业,大部分学生及学生家长怀疑他们未来工作的地位和方向,认为毕业后主要还是打工,到工作第一线做苦力。也正是因为对就业的悲观情绪,许多学生在校期间,是非观念薄弱,容易受各种外界因素的诱惑,自控能力差,造成冲动心理。他们学无动力、得过且过、虚度光阴,甚至染上一些恶习和不良癖好,严重影响他们的前途和学校的形象。
第五,大部分中职学生家庭状况普通,父母忙于谋生或文化水准低下,而忽略或无力对自己孩子的关注和教育,形成或多或少的学习和生活陋习,是家庭教育的“失败者”。面对这些学生教师应与学生多交流。
第六,渴望被肯定却因为应试教育阶段成绩欠佳成为被否定的一族,是单一教育评价体系的“失败者”。他们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充分,学习精神不饱满;敏感而自卑;自以为是却不自信;表面自主心却缺乏独立能力,仅有雄心和抱负,却显得懒惰。
因此,入学教育非常重要,要采取合适的方法和策略教育学生。
2 有效采取新生思想工作的措施
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现代化信息传播方式的出现,使人们受到了来自国内外各种信息、思潮和不同价值观的冲击和影响。对国内外的各种现实问题进行分析、比较、思考并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对一些社会的难点、热点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运用情感的力量和说理的方法来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否则,只能是“欲速则不达”
第一,以人为本,推进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转变教师对学生的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变管理为服务。学生是整个教育过程的主体,引导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学习、工作和生活,促进他们道德自觉自律意识的养成,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为以后的就业发展方向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对自己的行为真正负责;积极重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通过优秀学生事迹展示,优秀学长面对面交流,与社会成功人士、优秀教师座谈等形式,展示成功人士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成功欲望并为之而努力。
第三,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建立要贴近学生实际,依法治校,坚持精细化管理的理念。班级精细化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关键,而抓好班风是班级精细化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班集体的灵魂。良好的班风将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一种有效的动力和压力,使班级里具有和睦和互助的关系,形成勤奋进取、文明礼貌的氛围,具备遵守班集体行为规范和维护班集体荣誉的精神状态。
第四,进行校史教育。学生走入中职学校时,内心往往是比较茫然的。学生更好的了解所在学校及所学的专业,为身为学校的一员而感到骄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班主任可以介绍刚毕业的优秀学员的学习状态,教育他们从走进校园的那一刻就牢记自己的使命。
第五,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通过对大学生活的及早规划,使学生明确自己进校的目的和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正取运用自己所学知识为自己的未来着想。合理管理时间与精力,使之用于最具回报率的事情上,以获得更大的成功。
第六,开展各种班级活动。班级活动是创造性地建设班集体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最重要的内容,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促使学生提高认识能力。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从不同方面打开了视野。班级活动是在班级内有组织地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它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集体教育的经常性形式。活动和人的发展关系已为心理学所证明,开展多种形式的班级活动对促进学生发展,加强班集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七,学校领导要组织对全校学生的“三生教育”。身处转型时期的大中专学生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完全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可贵,根本不能体会自己生存的意义,进而随意编排自己本该丰富多彩的生活。实施“三生教育”有广泛的社会教育基础,有鲜明的时代教育特征,有深远的教育意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
总之,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在入学阶段对学生做好思想工作,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加强新生的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对新生进行引导、指导及适当的纪律约束,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具备自我调控、自我实现的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尚人格。作为教师这就要求我们多关心学生,多了解学生,既要给学生慈母般的关爱,又要让学生感受到慈父般的严厉,这样才会拥有一个积极、健康、有序的学校集体。要让学生珍惜三年的学习生活,珍惜自己青春的黄金时期,努力学习,奋力拼搏,在学习生活中锻炼自己、塑造自己、展示自己,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政治坚定、品德高尚、知识广博、作风过硬的优秀的新世纪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郑晓坡,张双.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认识与途径探讨[J].黑龙江
史志,2010(11)
2 刘鸿翔,王建平.关于高职高专新生入学教育问题的思考[J].大学教育
科学,2009(4)
(责任编辑 舒末蓝)
关键词:中职院校;入学教育;思想工作
职业教育是为社会发展和需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第一线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职业学习和生活是一个人确定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最关键的时期,也是人生中最重要的黄金时期。在职业院校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人从“学生”到“社会人”转变的过程。入学教育作为新生入学后的“第一课”,是学校为了让新生尽快适应中职院校生活而进行的准备性教育。入学教育对于培养中职新生的环境适应能力,缩短角色转换的适应期,使之尽早融入到新生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因此,我们要做好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入学教育。面对职业中专学生毕业后直接走入社会这一事实,职业中专学生的道德素养将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学校的文明水平,乃至影响学校发展前景。
中职新生在入学阶段自信心不足、自控能力低、人际关系差,受到学校处分的人数远远高于老生,因此,职业学校入学教育非常重要。新生入学教育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第一课,起着成才发展的“导航”作用,是学院人才培养的源头工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手段。学校要从职业中专新生入学时的思想状况以及如何采取具体教育措施两个方面去着手工作。
1 分析新生特点
职业中专新生主要来源是未考入普通高中的初三毕业学生。总体来说他们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基础薄弱。学生的基础底子薄,学习成绩差,学习习惯差,没有自信心,在成长和生活中缺少他人的关爱和关注。由于综合素质不高,即使存在某方面的特长或优势,也因为对自己信心不足,在各种活动中缩手缩脚,优柔寡断,他们对父母、老师和社会的依附性依然很强。
第二,自信心差。这部分学生主要因为没考入高中,心情比较失落,情绪比较低调,带着自暴自弃的心态走入职业中专生活。在自我意识中,既有自我约束力差的弱点,这些学生普遍存有自私自立,心胸狭隘,不能正确处理自己与集体和他人关系。
第三,学习无动力。学生对专业知识感到陌生、枯燥、无味,把专业课当副课。他们已习惯初中的语、数、外3大主科的学习,同时,职业中专阶段学习更注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实际操作能力,学生突然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怎么学习,根本找不到学习压力,对学习更加放松。
第四,职业学校的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就业,大部分学生及学生家长怀疑他们未来工作的地位和方向,认为毕业后主要还是打工,到工作第一线做苦力。也正是因为对就业的悲观情绪,许多学生在校期间,是非观念薄弱,容易受各种外界因素的诱惑,自控能力差,造成冲动心理。他们学无动力、得过且过、虚度光阴,甚至染上一些恶习和不良癖好,严重影响他们的前途和学校的形象。
第五,大部分中职学生家庭状况普通,父母忙于谋生或文化水准低下,而忽略或无力对自己孩子的关注和教育,形成或多或少的学习和生活陋习,是家庭教育的“失败者”。面对这些学生教师应与学生多交流。
第六,渴望被肯定却因为应试教育阶段成绩欠佳成为被否定的一族,是单一教育评价体系的“失败者”。他们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充分,学习精神不饱满;敏感而自卑;自以为是却不自信;表面自主心却缺乏独立能力,仅有雄心和抱负,却显得懒惰。
因此,入学教育非常重要,要采取合适的方法和策略教育学生。
2 有效采取新生思想工作的措施
学校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现代化信息传播方式的出现,使人们受到了来自国内外各种信息、思潮和不同价值观的冲击和影响。对国内外的各种现实问题进行分析、比较、思考并做出自己独立的判断,对一些社会的难点、热点问题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运用情感的力量和说理的方法来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否则,只能是“欲速则不达”
第一,以人为本,推进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转变教师对学生的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变管理为服务。学生是整个教育过程的主体,引导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学习、工作和生活,促进他们道德自觉自律意识的养成,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潜能,为以后的就业发展方向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对自己的行为真正负责;积极重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通过优秀学生事迹展示,优秀学长面对面交流,与社会成功人士、优秀教师座谈等形式,展示成功人士的魅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成功欲望并为之而努力。
第三,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的建立要贴近学生实际,依法治校,坚持精细化管理的理念。班级精细化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关键,而抓好班风是班级精细化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是班集体的灵魂。良好的班风将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一种有效的动力和压力,使班级里具有和睦和互助的关系,形成勤奋进取、文明礼貌的氛围,具备遵守班集体行为规范和维护班集体荣誉的精神状态。
第四,进行校史教育。学生走入中职学校时,内心往往是比较茫然的。学生更好的了解所在学校及所学的专业,为身为学校的一员而感到骄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班主任可以介绍刚毕业的优秀学员的学习状态,教育他们从走进校园的那一刻就牢记自己的使命。
第五,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指导。通过对大学生活的及早规划,使学生明确自己进校的目的和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正取运用自己所学知识为自己的未来着想。合理管理时间与精力,使之用于最具回报率的事情上,以获得更大的成功。
第六,开展各种班级活动。班级活动是创造性地建设班集体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最重要的内容,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促使学生提高认识能力。学生参加各种活动,从不同方面打开了视野。班级活动是在班级内有组织地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它是学校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班级集体教育的经常性形式。活动和人的发展关系已为心理学所证明,开展多种形式的班级活动对促进学生发展,加强班集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第七,学校领导要组织对全校学生的“三生教育”。身处转型时期的大中专学生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完全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可贵,根本不能体会自己生存的意义,进而随意编排自己本该丰富多彩的生活。实施“三生教育”有广泛的社会教育基础,有鲜明的时代教育特征,有深远的教育意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
总之,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在入学阶段对学生做好思想工作,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加强新生的基础文明养成教育。对新生进行引导、指导及适当的纪律约束,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具备自我调控、自我实现的能力,具有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高尚人格。作为教师这就要求我们多关心学生,多了解学生,既要给学生慈母般的关爱,又要让学生感受到慈父般的严厉,这样才会拥有一个积极、健康、有序的学校集体。要让学生珍惜三年的学习生活,珍惜自己青春的黄金时期,努力学习,奋力拼搏,在学习生活中锻炼自己、塑造自己、展示自己,把自己培养成为一名政治坚定、品德高尚、知识广博、作风过硬的优秀的新世纪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郑晓坡,张双.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工作的认识与途径探讨[J].黑龙江
史志,2010(11)
2 刘鸿翔,王建平.关于高职高专新生入学教育问题的思考[J].大学教育
科学,2009(4)
(责任编辑 舒末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