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按照园林技术岗位目标,制定“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课程建设目标,从课程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力法改革、实践条件建设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力面,总结和探讨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旨在促进精品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提升精品课程的建设质量,形成一整套符合现代中职教育理念、适合中职学校实际的建设思路,对中职学校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精品课程;课程建设
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是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课程设计理念,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并具有辐射推广作用,对学生就业与职业生涯发展有重要价值的示范性优秀课程。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加大学校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
我校“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课程于2009年7月申报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在三年的课程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真实工作情境为依托的课程内容体系开发建设任务。本文拟通过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进行总结,期望能够对中职学校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1 课程设计
1.1 课程目标定位
园林植物栽培养护是园林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立足现代中职教育和园林生产需要,为园林绿化企业及相关单位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学生的园林植物育苗,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与栽培应用能力以及栽植后的养护管理技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吃苦耐劳、实事求是、勇于创业和团结协作的职业索质,能够胜在园林企业岗位的能力要求。
1.2 课程设计原则
(1)教学情境与工作任务有机结合。根据园林栽培养护工作流程设计典型工作任务,充分利用校内外实验实训条件,依托真实工作情景开展教学,融“教、学、做”于一体。
(2)课程教学与生产密切联系。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方法重构课程,优化课程内容结构,结合工作项目实施教学,课程教学随园林植物生长的季节而变,与生产任务紧密结合。
(3)技能训练与职业能力提高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3 课程设计思路
引入了学习领域课程课程开发理念和方法,即根据园林绿化岗位的要求,按照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生产任务及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计学习情景。本课程根据实际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提炼、组合、选取设计4个学习情境,在每个学习情境中,按照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课业),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工作法完成每一学习情境的工作任务。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技能、养成态度的目的。
2 教学设计
2.1 教学模式设计
按照职业岗位的任职能力要求,设计项目任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学单元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采用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即以职业岗位需要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程教学。选取的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适用性、应用性较强的特点,理论知识在量上以“必需、够用”为度,高度重视实训、实习等,实践课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充分结合职业岗位的仿真环境和实际环境开展,形成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紧密围绕园林植物分类识别、繁殖、栽培、养护应用的典型工作任务来选择和组织设计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紧密联系生产企业和生产实际,每个任务都与生产中常用和实用性很高的先进技术相关联,使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覆盖性。
2.2 教学情境设计
在设计学习情境时,以园林植物生产整个过程为中心,强调过程性知识,并结合生产实际,在工作过程中设置若干个学习任务,主要解决“怎么做”和“怎么做更好”的问题。学生通过情境学习,能结合生产实际掌握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生产的共性,熟悉其特性,正确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2.3 教学组织与安排
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方法重构课程;采用模拟工作任务的课业方式组织课程内容。
2.3.1 理论教学。理论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按照岗位能力目标与课程知识目标,进行内容整合,删去了大量的与中职学校学生不相适应的知识,创建与职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相统一的理论教学模块和理论教学体系。
2.3.2 实验教学。为了使实践教学真正体现职业真实情境,把实践教学项目化,以园林生产过程为主线,将实践教学和生产项目紧密结合,实训项目的安排与园林植物生长季节相吻合,学生分组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独立完成整个生产项目的技能操作,体现职业真实情境的综合实训突出了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 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
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作用以课堂讲授为主转向以教学设计与提供实践条件、组织、引导及评估学生参加实践操作的学习活动为主。学生以个人及小组的形式通过自主式学习、角色式学习、协作式学习进行具体生产活动的学习、组织与实施。
3.1 通过项目教学法,融“教、学、做”一体化
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和校内综合实训场,教师现场演示工作过程,讲解实际生产要求及操作程序、方法,教学生“怎样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工作法完成每一学习情境的工作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检查结果,还要监督工作过程,纠正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通过教师的“讲、做、导和评”,学生的“听、看和做”,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3.2 采用现场教学方式,强化学生技能训练
在教学实习、综合实习、顶岗实习过程中,选定一些园林企业进行长期合作,利用校内外实训条件,开展现场教学,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使学生对园林生产技术过程有更多的了解和接触。
3.3 引入多媒体软件辅助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软件的可视性和直观性的特点,经常利用视频、PPT、教学光盘等提供主要生产技术等资料来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3.4 实践教学采取动态管理
按照试验必备知识和技能(基本技能)—单项技能—综合技能的三个层次,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反复强化培养,而且做到了全程跟踪和动态培养。
4 教学评价与考核方法的改革
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带来了课程评价方式的改变,按照典型工作任务及其任务制定评价目标与评价方式,评价方式也由过去的理论考试变为过程评价,通过过程考核实现评定和选拔功能、激励和导向功能、诊断和反馈功能。评定学生是否达到我们的培养目标,并选拔出佼佼者;激励和引导学生注重专业技能、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职业素养的养成;诊断和反馈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优化课程建设指明方向。因此,评分标准必须按培养目标制定,并能真正区分学生个体的优劣;课程考核要注重能力、知识和素养养成;在课程结束后,要对课程成绩进行分析,找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
技能考核采用分组与单人操作结合,操作方法与实践成果结合,既考查独立操作,又考查团队合作;既强调操作的规范,又注重实践的结果,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尽早进入职业角色。
经过三年的建设,本课程建设项目组还完成了《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课程标准的制定,改善了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立与完善了校外实训基地共同合作发展的长效合作机制,完成了实验实训条件建设计划,建设了一支“双师型”的教学团队,完成了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大部分工作。在今后的建设中,我们将继续加强课程建设,借助学校信息平台建设的机遇,继续完善和丰富课程教学资源,逐步实现精品课程资源网上共享,保证课程建设水准的先进性和示范性。
参考文献
1 张和平.关于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思考[J].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8(4)
2 许先锋,王健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课程开发[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3)
3 刘雪梅.基于工作过程的精品课程建设初探[J].辽宁高职学报,2010(9)
4 郑毅,刘存山,邹炽导.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与研究[J].广西轻工业, 2009(2)
5 胡殿宇,陶乃彬.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6 谭昌藩.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原则、内容及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2008(5)
(责任编辑 杜和)
关键词: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精品课程;课程建设
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是指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课程设计理念,符合科学性、先进性和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具有鲜明职业教育特色,能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显著并具有辐射推广作用,对学生就业与职业生涯发展有重要价值的示范性优秀课程。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精品课程建设,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是加大学校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推进中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
我校“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课程于2009年7月申报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在三年的课程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出发点,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真实工作情境为依托的课程内容体系开发建设任务。本文拟通过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进行总结,期望能够对中职学校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1 课程设计
1.1 课程目标定位
园林植物栽培养护是园林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立足现代中职教育和园林生产需要,为园林绿化企业及相关单位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学生的园林植物育苗,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与栽培应用能力以及栽植后的养护管理技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吃苦耐劳、实事求是、勇于创业和团结协作的职业索质,能够胜在园林企业岗位的能力要求。
1.2 课程设计原则
(1)教学情境与工作任务有机结合。根据园林栽培养护工作流程设计典型工作任务,充分利用校内外实验实训条件,依托真实工作情景开展教学,融“教、学、做”于一体。
(2)课程教学与生产密切联系。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方法重构课程,优化课程内容结构,结合工作项目实施教学,课程教学随园林植物生长的季节而变,与生产任务紧密结合。
(3)技能训练与职业能力提高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3 课程设计思路
引入了学习领域课程课程开发理念和方法,即根据园林绿化岗位的要求,按照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生产任务及典型工作任务确定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计学习情景。本课程根据实际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提炼、组合、选取设计4个学习情境,在每个学习情境中,按照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课业),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工作法完成每一学习情境的工作任务。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技能、养成态度的目的。
2 教学设计
2.1 教学模式设计
按照职业岗位的任职能力要求,设计项目任务,根据典型工作任务设计教学单元与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采用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即以职业岗位需要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程教学。选取的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适用性、应用性较强的特点,理论知识在量上以“必需、够用”为度,高度重视实训、实习等,实践课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充分结合职业岗位的仿真环境和实际环境开展,形成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紧密围绕园林植物分类识别、繁殖、栽培、养护应用的典型工作任务来选择和组织设计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紧密联系生产企业和生产实际,每个任务都与生产中常用和实用性很高的先进技术相关联,使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覆盖性。
2.2 教学情境设计
在设计学习情境时,以园林植物生产整个过程为中心,强调过程性知识,并结合生产实际,在工作过程中设置若干个学习任务,主要解决“怎么做”和“怎么做更好”的问题。学生通过情境学习,能结合生产实际掌握园林植物栽培养护生产的共性,熟悉其特性,正确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2.3 教学组织与安排
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方法重构课程;采用模拟工作任务的课业方式组织课程内容。
2.3.1 理论教学。理论教学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度,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按照岗位能力目标与课程知识目标,进行内容整合,删去了大量的与中职学校学生不相适应的知识,创建与职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相统一的理论教学模块和理论教学体系。
2.3.2 实验教学。为了使实践教学真正体现职业真实情境,把实践教学项目化,以园林生产过程为主线,将实践教学和生产项目紧密结合,实训项目的安排与园林植物生长季节相吻合,学生分组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独立完成整个生产项目的技能操作,体现职业真实情境的综合实训突出了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 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
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作用以课堂讲授为主转向以教学设计与提供实践条件、组织、引导及评估学生参加实践操作的学习活动为主。学生以个人及小组的形式通过自主式学习、角色式学习、协作式学习进行具体生产活动的学习、组织与实施。
3.1 通过项目教学法,融“教、学、做”一体化
充分利用校内实训室和校内综合实训场,教师现场演示工作过程,讲解实际生产要求及操作程序、方法,教学生“怎样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照“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六步工作法完成每一学习情境的工作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检查结果,还要监督工作过程,纠正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通过教师的“讲、做、导和评”,学生的“听、看和做”,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3.2 采用现场教学方式,强化学生技能训练
在教学实习、综合实习、顶岗实习过程中,选定一些园林企业进行长期合作,利用校内外实训条件,开展现场教学,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使学生对园林生产技术过程有更多的了解和接触。
3.3 引入多媒体软件辅助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软件的可视性和直观性的特点,经常利用视频、PPT、教学光盘等提供主要生产技术等资料来辅助教学,以提高教学效果。
3.4 实践教学采取动态管理
按照试验必备知识和技能(基本技能)—单项技能—综合技能的三个层次,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分阶段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反复强化培养,而且做到了全程跟踪和动态培养。
4 教学评价与考核方法的改革
教学模式的改革也带来了课程评价方式的改变,按照典型工作任务及其任务制定评价目标与评价方式,评价方式也由过去的理论考试变为过程评价,通过过程考核实现评定和选拔功能、激励和导向功能、诊断和反馈功能。评定学生是否达到我们的培养目标,并选拔出佼佼者;激励和引导学生注重专业技能、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等职业素养的养成;诊断和反馈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优化课程建设指明方向。因此,评分标准必须按培养目标制定,并能真正区分学生个体的优劣;课程考核要注重能力、知识和素养养成;在课程结束后,要对课程成绩进行分析,找出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
技能考核采用分组与单人操作结合,操作方法与实践成果结合,既考查独立操作,又考查团队合作;既强调操作的规范,又注重实践的结果,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学生尽早进入职业角色。
经过三年的建设,本课程建设项目组还完成了《园林植物栽培养护》课程标准的制定,改善了校内实验实训条件,建立与完善了校外实训基地共同合作发展的长效合作机制,完成了实验实训条件建设计划,建设了一支“双师型”的教学团队,完成了课程教学资源库的大部分工作。在今后的建设中,我们将继续加强课程建设,借助学校信息平台建设的机遇,继续完善和丰富课程教学资源,逐步实现精品课程资源网上共享,保证课程建设水准的先进性和示范性。
参考文献
1 张和平.关于高职院校课程建设的思考[J].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8(4)
2 许先锋,王健健.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课程开发[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3)
3 刘雪梅.基于工作过程的精品课程建设初探[J].辽宁高职学报,2010(9)
4 郑毅,刘存山,邹炽导.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与研究[J].广西轻工业, 2009(2)
5 胡殿宇,陶乃彬.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
6 谭昌藩.中等职业学校精品课程建设原则、内容及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2008(5)
(责任编辑 杜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