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让学生智慧地成长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rb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智慧的课堂是唤醒的课堂
  1. 品味课题,唤醒兴趣。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质疑,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对学生内心世界是一种唤醒。许多课文的课题极易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探究,这样,学生既乐于参与,又能较好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如一位教师执教《青海高原一株柳》一课,开始接触课文,教师就从课题入手。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
  生:为什么要写“青海高原”的柳树,不写其他地方的柳树?
  师:带着你的疑问,再读一读课题。
  生:读课题时,我强调了“青海高原”一词。
  师:你还有什么疑问?
  生:为什么要写柳树,这株柳有什么独特之处?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们看到了此时的“读”课题,已经是有思考地在读。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题,就是在引导学生抓住文本的灵魂、文本的眼睛,文本的主旨。在教学过程中,无论从提炼文章主题,还是分析形象,教师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唤醒学生的思维;而学生在提出问题时,也正是激起思维火花之时,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主动探究,课堂就像磁铁一样吸引人人参与、个个思考,从而开启思维之门。
  2. 品词品句,唤醒思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是语言的核心。关注课文的言语表达形式,比较、揣摩、品味、鉴赏课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句子、段落,领悟如此言说的精妙、传神之处,是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唤醒学生思维的一个有效途径。尤其是那些含义丰富、隽永贴切而又富有表现张力的“点睛之笔”,更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去推敲、体会。
  如执教《天鹅的故事》一课,为了让学生感悟老天鹅形象,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文中关键的词句进行品析、揣摩、感悟,想象画面,品味出内涵的滋味,感受文字背后的语文教学,精彩。课文第5自然段中值得品味的语言点很多,例如“腾空而起、石头似的、重重的、沉重的一击”,包括标点符号“……”。如果在教学中零零碎碎的品析,不仅不利于学生对老天鹅形象的整体把握,就连思维的方式也是零散的、无序的。在诸多的词语中,哪个是“词眼”,哪个词能起到“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用智慧读出教材中蕴含的智慧,合理重组、优化教材,用智慧设计出问题,带领学生进行智慧的旅程。经过反复品味,我抓住“沉重的一击”为突破口,进行一连串的追问。
  [问题一] 这“沉重的一击”是怎样的“一击”?学生通过读描写老天鹅撞击冰面的语句,体会“腾空而起、石头似的、重重的”等几个词语,进而在脑海中呈现了画面,这是奋不顾身的一击、这是竭尽全力的一击、这是勇敢顽强的一击。
  [问题二] 老天鹅为什么要“沉重的一击”?学生通过联系前文,知道了“沉重的一击”背景,冰封湖面,没有食物,面临绝境,为了生存、为了整个天鹅群,老天鹅奋不顾身。
  [问题三] 这“沉重的一击”给你带来怎样的震撼?
  这样的追问,一环扣一环,“穷追不舍”,趁热打铁,顺势一问,问题由易到难、由文字到画面、由形象到内涵的挖掘、到主题的升华。抓住“沉重的一击”这一词语品味点,促进学生多角度、多方位、深层次地思考,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性,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走向深入。同时,开阔了思维的广度,拓展了思维的深度,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更深刻。在课堂中,师生之间情感交流,思维碰撞,学生的心智之门开启了,智慧之芽萌发了,沐浴在言语智慧之中的课堂教学达到了高潮。
  二、 智慧的课堂是提升的课堂
  智慧和能力联系在一起,有能力是有智慧的表现,因此,智慧的课堂教学应把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智慧生长的重要内容、途径和标志。
  开展批注式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法,是一种积极主动、极富创新性的阅读方法。它张扬的是个性,流露的是感情,体现的是交流。但提倡批注式阅读,把自主权还给学生,并不是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天马行空。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批注方法,尽可能运用符号和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文章用得准确精彩的字、词、句进行圈、点、画。如教学《天鹅的故事》一文第5自然段,教师就让学生展开了批注式阅读,让学生找出令人震撼的句子,并写下自己的体会。这样的读书方式,教师若不加以指导,学生有可能就泛泛而谈,诸如“奋不顾身、率先垂范、勇于奉献”这样大而空的词语就会出现在批注中,而问起具体的细节,却不能详尽地描述,貌似热闹的表象背后,掩饰不住阅读思考与积累的苍白。所以,在教学时,教师首先向学生示范自己阅读的思考过程,教师边示范边说,“老师在阅读时,圈画了‘腾空而起’这个词语。这时,老师眼前出现了一幅画面:一只老天鹅扑扇着翅膀奋力地向上飞,竭尽全力。于是老师接着想:老天鹅呀,你为什么要这样飞,摔下来时,难道你不疼吗?”接着,老师在“腾空而起”旁边写下“飞得高、冲得猛,难道你不怕摔疼吗”这样的批注。最后,老师介绍批注方法:“老师就是这样通过‘画一画、圈一圈、想一想、写一写’,把‘腾空而起’这个词读透了,品出了味道,看到了文字背后的意蕴。”有了示范,再让学生做批注,成果不能不让教师惊叹:
  “读到‘石头似的’这个词,颠覆了我对天鹅的印象,它们不顾自己优雅柔软的身躯,勇敢地向坚硬的冰面撞击。”
  “读到‘颤动’这个词,不仅是冰面在颤动,我的心也在颤动,老天鹅你不疼吗?”
  “读到省略号,我想到老天鹅在无数次地撞击冰面,同时也是在向命运抗击、向命运挑战!”
  学生的思绪在文字间跳跃飞扬,他们看着自己的批注,就像看到了自己思考的轨迹,而且在交流的时候更能做到有的放矢;看着学生们的批注,我的心里也会涌上莫名的欣喜和满足——学生们会读书了,读书的潜能已经逐渐被发掘。这样,学生在自主的状态下会与文本进行创造性的对话,通过动笔圈画会留下自己分析思考、情感疑惑的痕迹,进行深度地阅读,书的精髓自然被内化,而阅读也不至于如蜻蜓点水,浅尝辄止。长此以往地训练下去,学生的思路就会被打开,笔下自是滔滔不绝。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加,能力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批注式阅读中找到了读书的乐趣,得到了健全的心智,形成了独立的思想,拥有了自主的精神,他们的个性也才得以神采飞扬。
  三、 智慧的课堂是发展的课堂
  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构建充满活力的、开放的课堂教学,教师的教育观念必须更新,把“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因此,智慧的课堂应该是开放的课堂、发展的课堂。
  寻找课文内容与生活的最佳契合点,发掘语文教材的隐性资源,深化与拓展教材内容,使语文走进学生的生活,使生活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沃土。教科书中每一篇课文都应当作为一种学习凭借,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确立“语文的生长点”,带着课堂学习体验走向各自的课外生活,在生活中深化课内学习经验,为学生打开饱览远方无限旖旎风光的窗口。如学习了《小草和大树》一课,我推荐学生阅读《简·爱》《呼啸山庄》《艾格尼斯·格雷》等文学作品,从经典中使学生对三姐妹在逆境中成长有更深体会,从而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学习了《走,我们去植树》一文,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植树造林更多的好处,拓展了课外知识;学习了《老师,您好!》一文,学生搜集有关赞美老师的名言、诗歌,开诗歌朗诵会。学生既在语文课堂中学到知识和能力,也在实践运用中得到锻炼,课内的学习在课外得到延伸。
  (作者单位:徐州市鼓楼小学)
其他文献
中国近20年的经济高速发展历程中,居民储蓄率居高,消费需求低迷是不争的事实,在受到养老制度、子女教育及住房医疗等不确定因素的制约下,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成为了影响我国居民
中图分类号:H31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在全部的教育活动和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它包括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和能力,科学观念和精神态度,科学行为和习惯,而科学素养的培养不能依赖空洞的说教,更不能依赖学生的死记硬背,而只能从实际中去感知、领悟,
摘要:文学是一种心灵文化。因而,文学阅读便是生命穿越文本并获得心灵升华与精神增长的过程。阅读主体作为独立的精神个体,他在“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中,思悟感动着自身的生命体验;文学创作是一种精神劳动,是生命修炼的基本范式。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文学阅读与文学写作必须从“人的建设”、“人的发展”这一高度来认识和实施。不断充实学生精神生活,使其不断地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这是本体论意义上的育人路向。 
一、 插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插图不但有趣,且亦有益。”这就在不经意间点明了插图在文本中的重要性。插图是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视觉传达形式,它以直观的形象性,真实的生活感和美的感染力,牢牢地吸引着读者的视线,帮助说明文字内容。  1. 插图于教材。助读系统是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本中的插图又是助读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它以艳丽的色彩、栩栩如生的画面,为语文课本营
中图分类号:G623.41  随着高效课堂的不断深入和开展,课堂教学在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质疑能力的思想主导下,学生的展示、探究等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然而在短短的45分钟课堂内,教师由于忙于关注学生的探究、展示、点评环节而对学生在识记历史概念的方法上的指导和督促略有欠缺。论从史出,史实的掌握量逐渐成为学生在做历史试题时限制学生成绩提高的障碍。那么如何有效的引导学生加强历史概念的识记呢。  构成历
内容摘要:构建高效课堂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征。传统教学方式让学生的学习被动而低效。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方式;主动性;独立性  中图分类号:G642.421  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征。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独立性则是保证课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