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假期,笔者细细品读了由凤凰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影响教师一生的100个好习惯》一书,受益匪浅。对书好习惯之21《每天反思一下自己》、好习惯之49《经常梳理你的课堂》、好习惯之57《做一个善于思考的人》感悟尤深。
这三个“好习惯”之所以被作者提升到“影响教师一生”的高度,笔者归纳:职业教师首先应“学”会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次之才能解决如何“教”的实际问题。
所谓“教学反思”(也有称“反思教学”),是指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许多教师往往会比较注重教学中的“备课”与“授课”两个环节,相对忽视了“教学反思”。诚然,在授课之前,做好详尽的课前准备,认真仔细的做好备课笔记,是我们顺利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但是,许多教师都会发现,尽管在课前作了充分的授课准备工作,也设想过教学中可能会发生的种种情况。但是,由于我们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位思维活跃的学生,而且每个学生的性格与学习习惯不尽相同,所以在课堂授课过程中依旧屡有突发情况会发生,仍然要求我们的教师从容应对这些突发情况。这一特点告诉我们,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应对技能,也就是要学会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对已经做好的备课笔记进行相应调整、及时修改的本领。
有很多时候,我们也会遇到这样两种情况:一种是设计教案时预想的效果与课堂里学生现场的反应并不完全一致;另一种是在教学的环节中,突然有了新的灵感,而且在教学实践后也获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这两种情况都说明,我们在完成本教案内容的教学后,坚持做好教学内容的“教学反思”工作,必将为今后的教学取得更大成果夯实基础。
先人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教师而言,教而不思则罔,思而不教则殆。如果我们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站在讲台上,以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来应对个性不同的学生与日新月异的时代,而忽视课后进行“教学反思”,那么,即便是废寝忘食、孜孜不倦地备课、授课,其结果也将无法在教学工作中有所进步,更为糟糕的是因为受停滞不前的思维方式与陈旧教学方法的拖累,所以导致被学生所排斥,甚至被社会所淘汰。
一名优秀教师必须是一个善于思考的智者。他(她)能及时地进行“教学反思”,在反思过程中认真做好教学笔记,修正原有的教学方式方法。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梳理课本上的知识要点,而且能为我们今后在开展同一主题的教学,制订出更为准确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设计出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法和营造出更为有利的教学环境,为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积累下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样,不断实践后的“教学反思”对每一位教师的成长都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她能引领我们去收获教学能力、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的硕果。
那么,我们教师平时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教学反思”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反思。一堂课结束后应该及时对本节课内容重点、难点设置的合理性进行反思,对知识内容的涵盖量进行反思;一个单元结束后,应该对整个单元的内容浅易程度进行很好的梳理,对本单元各课时数的安排进行总的反思。
第二,对课堂教学方式的反思。每堂课结束后,应该对各知识点不同教学手段运用的优缺点进行反思。如在哪个知识点的教学上需要采用视听相结合的效果更好?在哪个知识点的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手段更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此外,还应该对课堂中各种教学活动设置的利弊进行及时的反思,比如哪些环节需要添加某种活动以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哪些地方的教学活动应该删除?当然,我们还不应忽视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思考,比如为何会发生这样的突发情况?它的发生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以最佳方案来加以解决?
第三,对课堂教与学的反思。这主要是针对学生在课中的情绪反应,如学生的思想集中与否、与教师之间的疏密、课堂学习气氛的浓淡、学生掌握知识优劣的反思。比如,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班级学生中表现出的态度有哪些不同之处?这种不同的表现造成的原因是什么?分析每节课内容中,哪些知识学生特别感兴趣,哪些内容学生反映平淡?认真反思每堂课中学生处于什么样的学习状态?是被迫的接受还是自主的探索?分析一堂课中教师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像是高高在上的指挥官,还是平易近人的融入了学生之中?根据教学目标的需求仔细反思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利弊各在哪里?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到底对知识能掌握到什么程度?是否都能达到教学大纲设定的目标要求?
最后,对经验借鉴的反思。网络化高科技的不断发展,为我们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开辟了更便捷的途径。我们要在平时更多地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和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案,分析名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各个环节设计上意图及巧妙之处,对比自己的教学设计,反思并寻找存在的不足,合理加以借鉴与运用。值得引起注意的是,绝不能照本宣科别人的优秀案例,那样是毫无意义的,甚至反而弄巧成拙。我们一定要从成功的经验中,借鉴适合于你的部分,让其“本土化”,通过课堂实践,再反思其运用后的成败之处。明白哪种情况下运用能让自己的教学锦上添花,哪种情况下可能会多此一举?哪种情况下使用能让结构更紧凑,哪种情况下反而使内容结构松散了?
以上仅是笔者对《影响教师一生的100好习惯》一书的一点感悟。笔者多年教学工作的实践证明,“教学反思”不仅是连接教师自身经验与教学行为的桥梁,而且也是引领教师前行的一盏明灯,是促进教师成长的一剂良药。笔者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将坚持自觉地、习惯地、经常地开展自我“教学反思”,同时,也真诚地建议各位同仁,在从事教学工作中不妨试一试。
这三个“好习惯”之所以被作者提升到“影响教师一生”的高度,笔者归纳:职业教师首先应“学”会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次之才能解决如何“教”的实际问题。
所谓“教学反思”(也有称“反思教学”),是指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许多教师往往会比较注重教学中的“备课”与“授课”两个环节,相对忽视了“教学反思”。诚然,在授课之前,做好详尽的课前准备,认真仔细的做好备课笔记,是我们顺利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但是,许多教师都会发现,尽管在课前作了充分的授课准备工作,也设想过教学中可能会发生的种种情况。但是,由于我们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位思维活跃的学生,而且每个学生的性格与学习习惯不尽相同,所以在课堂授课过程中依旧屡有突发情况会发生,仍然要求我们的教师从容应对这些突发情况。这一特点告诉我们,教师必须熟练掌握应对技能,也就是要学会根据课堂实际情况,对已经做好的备课笔记进行相应调整、及时修改的本领。
有很多时候,我们也会遇到这样两种情况:一种是设计教案时预想的效果与课堂里学生现场的反应并不完全一致;另一种是在教学的环节中,突然有了新的灵感,而且在教学实践后也获得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这两种情况都说明,我们在完成本教案内容的教学后,坚持做好教学内容的“教学反思”工作,必将为今后的教学取得更大成果夯实基础。
先人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对教师而言,教而不思则罔,思而不教则殆。如果我们只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站在讲台上,以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来应对个性不同的学生与日新月异的时代,而忽视课后进行“教学反思”,那么,即便是废寝忘食、孜孜不倦地备课、授课,其结果也将无法在教学工作中有所进步,更为糟糕的是因为受停滞不前的思维方式与陈旧教学方法的拖累,所以导致被学生所排斥,甚至被社会所淘汰。
一名优秀教师必须是一个善于思考的智者。他(她)能及时地进行“教学反思”,在反思过程中认真做好教学笔记,修正原有的教学方式方法。这不仅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梳理课本上的知识要点,而且能为我们今后在开展同一主题的教学,制订出更为准确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计划;设计出更为合理的教学方法和营造出更为有利的教学环境,为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积累下丰富的教学经验。同样,不断实践后的“教学反思”对每一位教师的成长都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她能引领我们去收获教学能力、教学水平不断提升的硕果。
那么,我们教师平时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教学反思”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反思。一堂课结束后应该及时对本节课内容重点、难点设置的合理性进行反思,对知识内容的涵盖量进行反思;一个单元结束后,应该对整个单元的内容浅易程度进行很好的梳理,对本单元各课时数的安排进行总的反思。
第二,对课堂教学方式的反思。每堂课结束后,应该对各知识点不同教学手段运用的优缺点进行反思。如在哪个知识点的教学上需要采用视听相结合的效果更好?在哪个知识点的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手段更便于学生理解掌握?此外,还应该对课堂中各种教学活动设置的利弊进行及时的反思,比如哪些环节需要添加某种活动以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哪些地方的教学活动应该删除?当然,我们还不应忽视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思考,比如为何会发生这样的突发情况?它的发生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以最佳方案来加以解决?
第三,对课堂教与学的反思。这主要是针对学生在课中的情绪反应,如学生的思想集中与否、与教师之间的疏密、课堂学习气氛的浓淡、学生掌握知识优劣的反思。比如,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班级学生中表现出的态度有哪些不同之处?这种不同的表现造成的原因是什么?分析每节课内容中,哪些知识学生特别感兴趣,哪些内容学生反映平淡?认真反思每堂课中学生处于什么样的学习状态?是被迫的接受还是自主的探索?分析一堂课中教师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像是高高在上的指挥官,还是平易近人的融入了学生之中?根据教学目标的需求仔细反思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利弊各在哪里?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里,到底对知识能掌握到什么程度?是否都能达到教学大纲设定的目标要求?
最后,对经验借鉴的反思。网络化高科技的不断发展,为我们教学资源的开发和有效利用开辟了更便捷的途径。我们要在平时更多地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和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设计方案,分析名师们在课堂教学中各个环节设计上意图及巧妙之处,对比自己的教学设计,反思并寻找存在的不足,合理加以借鉴与运用。值得引起注意的是,绝不能照本宣科别人的优秀案例,那样是毫无意义的,甚至反而弄巧成拙。我们一定要从成功的经验中,借鉴适合于你的部分,让其“本土化”,通过课堂实践,再反思其运用后的成败之处。明白哪种情况下运用能让自己的教学锦上添花,哪种情况下可能会多此一举?哪种情况下使用能让结构更紧凑,哪种情况下反而使内容结构松散了?
以上仅是笔者对《影响教师一生的100好习惯》一书的一点感悟。笔者多年教学工作的实践证明,“教学反思”不仅是连接教师自身经验与教学行为的桥梁,而且也是引领教师前行的一盏明灯,是促进教师成长的一剂良药。笔者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将坚持自觉地、习惯地、经常地开展自我“教学反思”,同时,也真诚地建议各位同仁,在从事教学工作中不妨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