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现代教育更加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呈现。与传统教育方式相比,广大教育工作者更为关注对激励手段的应用,以促进学生努力进取思维的优化。在小学班级管理活动中,有很多可以利用的激励方式,班主任教师要对这些方式加以综合利用和多元调度,以实现激励效果的最大化。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8-316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班级管理活动中以自我为核心,并未关注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少采用激励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正向影响。然而,此种教育方式已然无法符合现代教育的需求,如何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实现对各种激励制度的合理应用,值得深思。
一、情境激励触动学生自律思想
良好的教学情境需要师生共同营造,班级环境的美观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整洁的班级环境有助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律意识,提升学习效率。班级情境氛围的营造应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构建更适宜学生学习、成长的空间。创设班级情境应给予学生积极的舆论导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加强学生的自律意识。班主任通过情境引导,帮助学生产生积极、正面的精神动力。构建班级活动区,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鼓励和督促。以学生为本,增加情景设置的趣味性和知识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
班主任运用情境激励,激发学生自我提升,从而促进班级成长;班主任采取班级管理环境激励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空间。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生活。班主任设置多个区域,打造趣味性和实用性兼备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让学生在教室环境的熏陶下不断修正自身,产生进步的强烈念头。
二、竞争激励调动学生荣誉意识
班集体不仅是一个团结的集体,更是个体竞争的总和。竞争产生的荣誉意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中运用竞争激励方式。班级体内,一方面,班主任可以合理运用竞赛调动学生个人荣誉意识,学生群体间形成良性竞争模式;另一方面,班主任应完善竞赛评比制度,注意公平、公正、公开,推动学生竞争意识的发展。班级体外,班主任要做好思想动员,班级体内团结一致,为班级共同的荣誉奋勇拼搏,尤其是以班集体为单位的竞赛中,学生学会团结协作,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积极意义。竞争激励机制的构建,实现了学生个体和班集体的共同成长。
班主任合理运用竞争激励制度,提升学生的班级管理参与度,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班主任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将班级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采用分组竞争的形式。针对上课情况,第一小组的学生表现出色,遵守纪律的同时又能积极回答问题,班主任便及时为第一小组积分。班主任布置任务后,第三小组的学生能够团结一致,在互帮互助中完成任务,班主任表扬了该小组的集体意识并为该组加分。班主任将班干部权力下放,在小组成员中选出纪律委员、学习委员、卫生委员等,组内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班主任本着公平、公开的原则,负责监督、评价工作。分组竞争的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荣誉意识,学生都想为小组争光,帮助小组登上荣誉榜,这种竞争是良性的,是有助于班集体发展的。
分组竞争不仅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荣誉意识,更能提升学生的组织观念。班主任作为引导者,让学生意识到合作的力量,帮助学生通过小组竞争,实现个体的快速发展。
三、情感激励引起学生心理共鸣
情感激励是小学班级管理不可或缺的一环。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班主任尤其要关注学生心理上的变化,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情绪,培养积极情绪,通过情感激励,引起学生心理共鸣,让学生从内在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班主任在耐心观察学生的前提下,了解学生心理感受,通过情感促进师生间的交流,有助于增强教育效果。构建情感激励模式,班主任还要从自身出发,以自己的教育热情和行为表现感召、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引起学生心理共鸣。
持之以恒的情感激励能赢得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帮助学生奋进的效果。如有这样一个小女生,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地工作,跟随奶奶生活的她缺少部分家庭教育,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班主任观察到这一情况,深入了解了她的家庭情况,与小女生建立了平等友爱的朋友关系。班主任对她的生活、学习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时间久了,小女生放下了心里的戒备,拉近了与班主任的心理距离。班主任感到这是一个好现象,于是针对小女孩的不良习惯采取针对性措施。针对她爱迟到的问题,班主任借机送她一个闹钟,从此小女生再沒迟到过。对于个例,班主任采取针对性激励措施。对于班级整体,班主任对学生抱有积极的期待,用目光给予学生无声的鼓励,用微笑构成学生勇往直前的动力,用语言给予学生正面的引导、鼓励。
班主任的情感激励如春风般滋养学生心灵,仅凭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温暖的话语,便瞬间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
四、表彰激励提升学生向心聚力
班主任通过表彰激励激发学生向上动力,促使学生形成集体目标意识,提升学生向心聚力。首先,班主任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表彰形式有很多,通过表彰激励,使学生获得自我认同感,促进学生为集体贡献力量。其次,班主任若决定采取物质的表彰奖励方法,一定要遵循适度原则。表彰的物品要以公开的方式奖励学生,可以准备笔记本、经典名著等作为物质奖励。再次,班主任可以通过言语对学生进行精神激励。言语表彰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时机,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班主任要及时表扬并总结班级表现,促进班集体进步。最后,班主任要鼓励学生制定个人目标,师生共同制定班级目标,定期对目标完成情况予以公示,并对完成任务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表彰。
班主任把表彰激励制度贯穿于班级管理的始终,学生在不断地激励、肯定中实现进步。如班主任定期进行小组表彰活动,针对这一时期各个小组的综合表现,评选出“最优小组”,在小组中评选出“最优组员”。在良性竞争下,班主任通过表彰激励,激活了学生的进取心,提升了小组的向心聚力。班主任采用多种激励方式,将分组对抗结果展示于“榜样的力量”区域,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做到更好的自己。除表彰团体外,班主任定期举行个人表彰大会,对学习、劳动、艺术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授予奖励并为该组积分。久而久之,班级内形成了积极向上、共同进步的班风,班集体进步明显,在个人、小组的共同努力下,班集体在全校排名稳步上升。
表彰激励促进优秀班风的形成,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不断提升自己,班级凝聚力也随之提升。
综上所述,小学班级管理激励制度的多元调度,对于提升教学效果以及提高学生综合素养都有着推动作用。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引入激励制度,以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切入点,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改善激励制度,确保激励制度长久作用于班级管理中。
参考文献
[1]杨涛.小学教育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学周刊,2019(36):165. [2]胡荟英.关于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分析[J].学周刊,2019(23):163.
关键词:小学;班级管理;激励机制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28-316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班级管理活动中以自我为核心,并未关注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很少采用激励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正向影响。然而,此种教育方式已然无法符合现代教育的需求,如何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实现对各种激励制度的合理应用,值得深思。
一、情境激励触动学生自律思想
良好的教学情境需要师生共同营造,班级环境的美观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整洁的班级环境有助于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自律意识,提升学习效率。班级情境氛围的营造应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构建更适宜学生学习、成长的空间。创设班级情境应给予学生积极的舆论导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加强学生的自律意识。班主任通过情境引导,帮助学生产生积极、正面的精神动力。构建班级活动区,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鼓励和督促。以学生为本,增加情景设置的趣味性和知识性,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提升。
班主任运用情境激励,激发学生自我提升,从而促进班级成长;班主任采取班级管理环境激励方法,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空间。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生活。班主任设置多个区域,打造趣味性和实用性兼备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健康成长,让学生在教室环境的熏陶下不断修正自身,产生进步的强烈念头。
二、竞争激励调动学生荣誉意识
班集体不仅是一个团结的集体,更是个体竞争的总和。竞争产生的荣誉意识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班主任要在班级管理中运用竞争激励方式。班级体内,一方面,班主任可以合理运用竞赛调动学生个人荣誉意识,学生群体间形成良性竞争模式;另一方面,班主任应完善竞赛评比制度,注意公平、公正、公开,推动学生竞争意识的发展。班级体外,班主任要做好思想动员,班级体内团结一致,为班级共同的荣誉奋勇拼搏,尤其是以班集体为单位的竞赛中,学生学会团结协作,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积极意义。竞争激励机制的构建,实现了学生个体和班集体的共同成长。
班主任合理运用竞争激励制度,提升学生的班级管理参与度,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如班主任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将班级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采用分组竞争的形式。针对上课情况,第一小组的学生表现出色,遵守纪律的同时又能积极回答问题,班主任便及时为第一小组积分。班主任布置任务后,第三小组的学生能够团结一致,在互帮互助中完成任务,班主任表扬了该小组的集体意识并为该组加分。班主任将班干部权力下放,在小组成员中选出纪律委员、学习委员、卫生委员等,组内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班主任本着公平、公开的原则,负责监督、评价工作。分组竞争的形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荣誉意识,学生都想为小组争光,帮助小组登上荣誉榜,这种竞争是良性的,是有助于班集体发展的。
分组竞争不仅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荣誉意识,更能提升学生的组织观念。班主任作为引导者,让学生意识到合作的力量,帮助学生通过小组竞争,实现个体的快速发展。
三、情感激励引起学生心理共鸣
情感激励是小学班级管理不可或缺的一环。小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班主任尤其要关注学生心理上的变化,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情绪,培养积极情绪,通过情感激励,引起学生心理共鸣,让学生从内在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班主任在耐心观察学生的前提下,了解学生心理感受,通过情感促进师生间的交流,有助于增强教育效果。构建情感激励模式,班主任还要从自身出发,以自己的教育热情和行为表现感召、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排忧解难,引起学生心理共鸣。
持之以恒的情感激励能赢得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帮助学生奋进的效果。如有这样一个小女生,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地工作,跟随奶奶生活的她缺少部分家庭教育,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班主任观察到这一情况,深入了解了她的家庭情况,与小女生建立了平等友爱的朋友关系。班主任对她的生活、学习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时间久了,小女生放下了心里的戒备,拉近了与班主任的心理距离。班主任感到这是一个好现象,于是针对小女孩的不良习惯采取针对性措施。针对她爱迟到的问题,班主任借机送她一个闹钟,从此小女生再沒迟到过。对于个例,班主任采取针对性激励措施。对于班级整体,班主任对学生抱有积极的期待,用目光给予学生无声的鼓励,用微笑构成学生勇往直前的动力,用语言给予学生正面的引导、鼓励。
班主任的情感激励如春风般滋养学生心灵,仅凭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温暖的话语,便瞬间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
四、表彰激励提升学生向心聚力
班主任通过表彰激励激发学生向上动力,促使学生形成集体目标意识,提升学生向心聚力。首先,班主任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表彰形式有很多,通过表彰激励,使学生获得自我认同感,促进学生为集体贡献力量。其次,班主任若决定采取物质的表彰奖励方法,一定要遵循适度原则。表彰的物品要以公开的方式奖励学生,可以准备笔记本、经典名著等作为物质奖励。再次,班主任可以通过言语对学生进行精神激励。言语表彰要注意选择恰当的时机,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班主任要及时表扬并总结班级表现,促进班集体进步。最后,班主任要鼓励学生制定个人目标,师生共同制定班级目标,定期对目标完成情况予以公示,并对完成任务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予以表彰。
班主任把表彰激励制度贯穿于班级管理的始终,学生在不断地激励、肯定中实现进步。如班主任定期进行小组表彰活动,针对这一时期各个小组的综合表现,评选出“最优小组”,在小组中评选出“最优组员”。在良性竞争下,班主任通过表彰激励,激活了学生的进取心,提升了小组的向心聚力。班主任采用多种激励方式,将分组对抗结果展示于“榜样的力量”区域,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做到更好的自己。除表彰团体外,班主任定期举行个人表彰大会,对学习、劳动、艺术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授予奖励并为该组积分。久而久之,班级内形成了积极向上、共同进步的班风,班集体进步明显,在个人、小组的共同努力下,班集体在全校排名稳步上升。
表彰激励促进优秀班风的形成,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不断提升自己,班级凝聚力也随之提升。
综上所述,小学班级管理激励制度的多元调度,对于提升教学效果以及提高学生综合素养都有着推动作用。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引入激励制度,以培养小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切入点,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改善激励制度,确保激励制度长久作用于班级管理中。
参考文献
[1]杨涛.小学教育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学周刊,2019(36):165. [2]胡荟英.关于小学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构建分析[J].学周刊,2019(23):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