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学习语言是在交际实践中对外部语言的逐步内化,阅读教学是让学生在自主的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内化、积累语言,同时提高文化素养。低年级是学生学习阅读的开始阶段,教师应从基础开始,逐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一、注重情趣,激发阅读的热情
对于刚进入小学的儿童来说,他们的书面阅读困难很多,所以起初不能要求过高,否则学生会失去读书的兴趣。教师要采取多种手段,让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读书,逐步让学生感觉读书是一种乐趣和享受。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用好导入,激发兴趣,精心设计每篇课文的导入,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如《冰花》一课导入时,可设计这样问题:“同学们,你们见过玻璃窗上开花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冰花的课文。”另外,还可进行表演,激发兴趣。爱表演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在读读演演中就可以轻松地突破教学难点。如教学《北风和小鱼》一课,让学生表演北风得意的样子,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读的语气也随之到位。当然,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因为低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一个好的课件可以化静为动,形象生动,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二、感情诵读,诠释对课文的理解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学生入学前便已具备一定的汉语基础。对低年级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而言,诠释对课文的理解,如果要说出富有教育意义的令成人满意的答案,对一年级学生难度很大,我认为有感情地诵读是诠释对课文理解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北风和小鱼》是一上的一篇课文,课文用了“得意”、“气极了”、“非常得意”等词形容北风的神态,我抓住这几个关键的词语,指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词语意思,并表演“得意”、“气极了”的神态。有了这些铺设,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便水到渠成,学生学得轻松、高兴,读得兴致盎然。《小河与青草》一课,通过看图,学生初步感受到小河与青草相处融洽、关系友好,再让学生同位间分角色互相夸赞、互相感谢,最后班级交流,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地通过阅读、表演展现出来。
三、质疑解疑,心灵与文本的对话
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是开展思维活动的重要手段,好的问题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提问,使提问富有启发性,看题思文,读题质疑,便是很好地阅读文本前的阅读预计,能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带着疑问读书,读由心发。《美丽的丹顶鹤》揭示课题后,提问:看了题目,想知道关于丹顶鹤的什么?学生的问题涉及各个方面:“丹顶鹤长什么样子?”“丹顶鹤在哪儿生活?”“丹顶鹤喜欢吃什么?”“丹顶鹤会唱歌吗?”……形成了良好的阅读期待,学生读书的兴趣当然就高涨。《狐狸和乌鸦》一课,揭题后让生猜课文会告诉我们什么?学生大胆猜测:“课文讲了狐狸和乌鸦之间发生的一件事”“狐狸怎么骗乌鸦的?”“狐狸和乌鸦合作完成了一项任务”……学生的思维插上翅膀,摆脱束缚,飞越文本。
四、课文填白,深化文章的主旨
课文受入选课本篇幅的限制,常常会对一些细节进行省略,老师细心地挖掘一下,就会为课堂教学创造精彩的新天地,同时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深化文章主旨。所以我常常抓住文中一些关键的省略进行课文填白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秋游》一课,我设计了这样的填白训练:小朋友还会在草地上做什么?学生打开了话匣子:“小朋友会在草地上玩老鹰抓小鸡。”“小朋友会在草地上练倒立。”“小朋友会躺在草地上休息。”“小朋友会围坐在老师身边听老师讲故事。”……这时我趁机问:“小朋友开心吗?”(开心)“是谁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游戏天地?”(大自然)“所以我们应该——”(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文章的主旨自然得到深化。
五、迁移拓展,升华阅读的感悟
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进行迁移拓展的训练,让学生在具体的形象感知中进行深入体会,从而达到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这样的过程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对阅读感悟的升华。《秋姑娘的信》一课,学文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迁移训练:“如果你是秋姑娘,你会给谁写信,去关心关心他。”学生答道:“我想给××写信,让他把字写好。”“我想给××写信,让他认真听讲。”“我想给妈妈写信,让她别太辛苦。”“我想给老师写信,让他保护好嗓子,别把嗓子累哑了。”……这些“信件”,不正是阅读感悟的升华吗?
此外,我们还要善于用好文中的精美词句,发挥学生的想象,激起他们对美好情境的向往。如在教学《梅兰芳学艺》后,我总结:“梅兰芳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接下来运用知识迁移的能力,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有通过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的例子,尽可能地让学生用上“终于”一词。学生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的成功经历:“我原来不会滑冰,通过勤学苦练,我终于学会了。”“我原来不会背课文,经过练习,现在我终于会背了。”……学生的例子可大可小,最后我带领学生总结:成功是勤学苦练换来的。“三维目标”之一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便在这样的迁移训练中得到体现和落实。
总之,“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体验,尊重学生阅读的趣味,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那么,阅读教学应“以人为本”,关注人的阅读能力的增强,让学生扎扎实实地读书,在读中自读自得,在读中感知体验,在读中浸染熏陶,在读中培养语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阅读能力的培养应从低年级开始。
一、注重情趣,激发阅读的热情
对于刚进入小学的儿童来说,他们的书面阅读困难很多,所以起初不能要求过高,否则学生会失去读书的兴趣。教师要采取多种手段,让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读书,逐步让学生感觉读书是一种乐趣和享受。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用好导入,激发兴趣,精心设计每篇课文的导入,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如《冰花》一课导入时,可设计这样问题:“同学们,你们见过玻璃窗上开花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冰花的课文。”另外,还可进行表演,激发兴趣。爱表演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在读读演演中就可以轻松地突破教学难点。如教学《北风和小鱼》一课,让学生表演北风得意的样子,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读的语气也随之到位。当然,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因为低年级的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一个好的课件可以化静为动,形象生动,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二、感情诵读,诠释对课文的理解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学生入学前便已具备一定的汉语基础。对低年级学生特别是一年级学生而言,诠释对课文的理解,如果要说出富有教育意义的令成人满意的答案,对一年级学生难度很大,我认为有感情地诵读是诠释对课文理解的一种很好的方式。《北风和小鱼》是一上的一篇课文,课文用了“得意”、“气极了”、“非常得意”等词形容北风的神态,我抓住这几个关键的词语,指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词语意思,并表演“得意”、“气极了”的神态。有了这些铺设,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便水到渠成,学生学得轻松、高兴,读得兴致盎然。《小河与青草》一课,通过看图,学生初步感受到小河与青草相处融洽、关系友好,再让学生同位间分角色互相夸赞、互相感谢,最后班级交流,分角色朗读,分角色表演,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地通过阅读、表演展现出来。
三、质疑解疑,心灵与文本的对话
阅读教学中的提问是开展思维活动的重要手段,好的问题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的有效对话。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提问,使提问富有启发性,看题思文,读题质疑,便是很好地阅读文本前的阅读预计,能促使学生形成积极的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带着疑问读书,读由心发。《美丽的丹顶鹤》揭示课题后,提问:看了题目,想知道关于丹顶鹤的什么?学生的问题涉及各个方面:“丹顶鹤长什么样子?”“丹顶鹤在哪儿生活?”“丹顶鹤喜欢吃什么?”“丹顶鹤会唱歌吗?”……形成了良好的阅读期待,学生读书的兴趣当然就高涨。《狐狸和乌鸦》一课,揭题后让生猜课文会告诉我们什么?学生大胆猜测:“课文讲了狐狸和乌鸦之间发生的一件事”“狐狸怎么骗乌鸦的?”“狐狸和乌鸦合作完成了一项任务”……学生的思维插上翅膀,摆脱束缚,飞越文本。
四、课文填白,深化文章的主旨
课文受入选课本篇幅的限制,常常会对一些细节进行省略,老师细心地挖掘一下,就会为课堂教学创造精彩的新天地,同时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深化文章主旨。所以我常常抓住文中一些关键的省略进行课文填白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秋游》一课,我设计了这样的填白训练:小朋友还会在草地上做什么?学生打开了话匣子:“小朋友会在草地上玩老鹰抓小鸡。”“小朋友会在草地上练倒立。”“小朋友会躺在草地上休息。”“小朋友会围坐在老师身边听老师讲故事。”……这时我趁机问:“小朋友开心吗?”(开心)“是谁给了我们这么好的游戏天地?”(大自然)“所以我们应该——”(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文章的主旨自然得到深化。
五、迁移拓展,升华阅读的感悟
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进行迁移拓展的训练,让学生在具体的形象感知中进行深入体会,从而达到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这样的过程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对阅读感悟的升华。《秋姑娘的信》一课,学文后我设计了这样的迁移训练:“如果你是秋姑娘,你会给谁写信,去关心关心他。”学生答道:“我想给××写信,让他把字写好。”“我想给××写信,让他认真听讲。”“我想给妈妈写信,让她别太辛苦。”“我想给老师写信,让他保护好嗓子,别把嗓子累哑了。”……这些“信件”,不正是阅读感悟的升华吗?
此外,我们还要善于用好文中的精美词句,发挥学生的想象,激起他们对美好情境的向往。如在教学《梅兰芳学艺》后,我总结:“梅兰芳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接下来运用知识迁移的能力,让学生说说自己在生活中哪些地方也有通过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的例子,尽可能地让学生用上“终于”一词。学生争先恐后地说着自己的成功经历:“我原来不会滑冰,通过勤学苦练,我终于学会了。”“我原来不会背课文,经过练习,现在我终于会背了。”……学生的例子可大可小,最后我带领学生总结:成功是勤学苦练换来的。“三维目标”之一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便在这样的迁移训练中得到体现和落实。
总之,“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体验,尊重学生阅读的趣味,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那么,阅读教学应“以人为本”,关注人的阅读能力的增强,让学生扎扎实实地读书,在读中自读自得,在读中感知体验,在读中浸染熏陶,在读中培养语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阅读能力的培养应从低年级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