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学研究表明:非智力因素参与智力活动中,智力才会有积极性。在物理教学中,必须重视引入非智力因素,才能把学生的智力和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如果我们只注意调动学生思维的作用,而忽略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不仅会影响学生全面发展,甚至连智力本身也不能很好地发挥。
什么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理论表明,诸如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与认识过程本身有关的心理因素称为智力因素;而兴趣、情感、品格、意志、动机、信念等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心理因素称为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主要起着侦察、巩固等功能,而非智力因素却起着动力、定向、强化等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非智力因素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活动的效果、价值和成败。因此,物理教学中要重视把非智力教育寓于物理教学中。在实施的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物理教学中要有情感
如何实现情感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施非智力因素的重要一环。
1.先教师要有兴趣教,乐于教,才能激发学生乐意学;其次教师要对学生满腔热情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热爱并了解学生,理解他们的心理,尊重他们的人格,循循善诱,以情感人,并善于运用启发、引导、激励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内在动机,使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有所感受,有所领悟。
2.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创造出一种情境,做到以境促情
物理教学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实验,特别是他们比较熟悉而又不引起注意的物理事件或现象。例如讲动量定理时,可以用实物创设情境,把一个鸡蛋悬空,准备让鸡蛋做自由落体运动。这时,学生担心的是鸡蛋落下会摔破。但他们不知道老师已经在桌面上放好了松软的泡沫塑料垫层。我们也可以用语言创造情境,例如,讲共振时,可以用“庙里的古琴不击自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总之,创造情境要坚持“新”、“奇”、“疑”,其作用是让学生能够从“知”的情境中发现“未知”,使他们原有的知识结构与面临的现实产生矛盾,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产生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愿望。
二、物理教学中的德育
物理教学是自然教学,物理中的德育主要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并自然的融入情感、意志、品德等个性心理素质的教育。
1.唯物主义教育
在教学中,通寓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于物理知识中,使学生在接受物理知识的同时,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树立科学世界观。其内容包括(1)世界是运动物质组成的唯物论观点;(2)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3)事物发展中量变转变为质变的观点;(4)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5)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观点等等。结合物理规律、定律的发现史,分析说明事物规律的客观性以及被发现的必要性。
2.爱国主义和品德个性心理素质教育
在教学中,通过介绍我国科学史上的辉煌成就以及对世界文明史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物理规律、定律的发现往往是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经过科学家认真严肃、一丝不苟的探索和多次实验的结果。结合教学介绍科学家的事迹引导学生相信科学、热爱科学、尊重科学,逐步形成办事认真,实事求是,按科学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要寓物理知识教育于一体,要讲究“渗透”,防止贴“标签”,注意德育的长期性,注意德育内容的科学性。
三、物理教学要有意识的实施科学方法的教育
目前我国现行教材中,通过对知识点的逻辑与关系采用显处理。而对物理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物理方法(特别是对物理方法)采用隐处理,即不在课文中写明,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去领会。所以必须强调教师对教材要深入专钻研,要对教材中的科学方法甄别显化,这是引导学生领悟的前提。
科学方法虽具有相对性,但它往往又与科学知识难以分辨,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物理学特有的知识体系,要想真正掌握科学方法,就要求学生必须亲身经历科学方法探索的过程,否则就难以发现科学方法的关键所在,更无法体会那只可意会,难于言传的奥妙之处。
具体的科学方法多种多样,有摈弃无关因素,略去次要因素,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抽象模型法”;有提出假设,按假设理论预见可能出现的现象,最后用实验证明的“假说法”;还有“逻辑推理”的方法、“等效”的方法、“统计”的方法、“分解”的方法等等。只要我们重视深入的钻研教材,长期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就能够使学生养成爱思考、少说空话、尊重事实的良好学风,这也正是我们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
四、寓美育于物理教学中
物理学也体现了美学特征,“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认为,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规律与秩序的科学,它探索物质的和谐的存在与运动的根源。物理学具有物理现象之美,理论论述之美,结构和谐之美。其特征表现为多样统一美,和谐奇异美,简洁明快美。而物理教学中所体现的简单性、对称性、和谐性是学生美育教育最直接的内容。
1.简单性
物质世界的构成和运动客观地展现了其“简单”风采。如,一切物质都是由最简单的“粒子”组成,光沿着最简单的直线传播,卫星绕着地球运动按最简单的几何曲线作椭圆运动。其实,真实的世界是相当复杂的,而复杂的世界又是由最简单的基元组成的。物理问题是复杂的,但研究问题时把研究对象分割研究,抽象出最简单的物理模型。
2.对称性
对称性是美学中的一种表现形式,物理学中到处存在着对称性。例如,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正电与负电,凸透镜与凹透镜,实像与虚像等等。著名的物理学家麦克斯韦还根据电磁运动规律的对称性,首先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
3.和谐性
和谐性是美学的一个重要法则。物理学中的物质、能量、动量三大守恒定律的存在是物质世界和谐性的最完美的体现,而物理规律的统一、对立也是宇宙和谐的反映。
物理学庞大的知识体系,既遵循各种内在的规律性,又互相联系,构成一个统一体,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把天上与地下的力学统一起来,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把电、磁、光统一为一家。这是自然界的和谐美的必然反映,物理学具有自身的科学美,体现了美学原理,诚如罗丹所说,“生物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物理学中也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揭示。倘若物理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赏析教材中的科学美,诱导学生去发现和体会物理学中显见的或隐含的科学美,启发学生将自然美与物理规律美对照和联系起来,就能达到提高审美能力和学习动机的目的。
总之,物理教学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通过情感教育、科学方法教育、德育和美育来实现,这既能提高物理课教学效果,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什么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理论表明,诸如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与认识过程本身有关的心理因素称为智力因素;而兴趣、情感、品格、意志、动机、信念等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的心理因素称为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主要起着侦察、巩固等功能,而非智力因素却起着动力、定向、强化等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非智力因素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活动的效果、价值和成败。因此,物理教学中要重视把非智力教育寓于物理教学中。在实施的过程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物理教学中要有情感
如何实现情感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施非智力因素的重要一环。
1.先教师要有兴趣教,乐于教,才能激发学生乐意学;其次教师要对学生满腔热情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热爱并了解学生,理解他们的心理,尊重他们的人格,循循善诱,以情感人,并善于运用启发、引导、激励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内在动机,使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有所感受,有所领悟。
2.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创造出一种情境,做到以境促情
物理教学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实验,特别是他们比较熟悉而又不引起注意的物理事件或现象。例如讲动量定理时,可以用实物创设情境,把一个鸡蛋悬空,准备让鸡蛋做自由落体运动。这时,学生担心的是鸡蛋落下会摔破。但他们不知道老师已经在桌面上放好了松软的泡沫塑料垫层。我们也可以用语言创造情境,例如,讲共振时,可以用“庙里的古琴不击自鸣”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总之,创造情境要坚持“新”、“奇”、“疑”,其作用是让学生能够从“知”的情境中发现“未知”,使他们原有的知识结构与面临的现实产生矛盾,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产生探求新知识的强烈愿望。
二、物理教学中的德育
物理教学是自然教学,物理中的德育主要是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并自然的融入情感、意志、品德等个性心理素质的教育。
1.唯物主义教育
在教学中,通寓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于物理知识中,使学生在接受物理知识的同时,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树立科学世界观。其内容包括(1)世界是运动物质组成的唯物论观点;(2)矛盾的对立统一观点;(3)事物发展中量变转变为质变的观点;(4)实践是认识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5)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观点等等。结合物理规律、定律的发现史,分析说明事物规律的客观性以及被发现的必要性。
2.爱国主义和品德个性心理素质教育
在教学中,通过介绍我国科学史上的辉煌成就以及对世界文明史的巨大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物理规律、定律的发现往往是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经过科学家认真严肃、一丝不苟的探索和多次实验的结果。结合教学介绍科学家的事迹引导学生相信科学、热爱科学、尊重科学,逐步形成办事认真,实事求是,按科学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要寓物理知识教育于一体,要讲究“渗透”,防止贴“标签”,注意德育的长期性,注意德育内容的科学性。
三、物理教学要有意识的实施科学方法的教育
目前我国现行教材中,通过对知识点的逻辑与关系采用显处理。而对物理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物理方法(特别是对物理方法)采用隐处理,即不在课文中写明,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去领会。所以必须强调教师对教材要深入专钻研,要对教材中的科学方法甄别显化,这是引导学生领悟的前提。
科学方法虽具有相对性,但它往往又与科学知识难以分辨,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物理学特有的知识体系,要想真正掌握科学方法,就要求学生必须亲身经历科学方法探索的过程,否则就难以发现科学方法的关键所在,更无法体会那只可意会,难于言传的奥妙之处。
具体的科学方法多种多样,有摈弃无关因素,略去次要因素,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抽象模型法”;有提出假设,按假设理论预见可能出现的现象,最后用实验证明的“假说法”;还有“逻辑推理”的方法、“等效”的方法、“统计”的方法、“分解”的方法等等。只要我们重视深入的钻研教材,长期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就能够使学生养成爱思考、少说空话、尊重事实的良好学风,这也正是我们物理教学的目的之一。
四、寓美育于物理教学中
物理学也体现了美学特征,“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认为,物理学“是一门研究自然规律与秩序的科学,它探索物质的和谐的存在与运动的根源。物理学具有物理现象之美,理论论述之美,结构和谐之美。其特征表现为多样统一美,和谐奇异美,简洁明快美。而物理教学中所体现的简单性、对称性、和谐性是学生美育教育最直接的内容。
1.简单性
物质世界的构成和运动客观地展现了其“简单”风采。如,一切物质都是由最简单的“粒子”组成,光沿着最简单的直线传播,卫星绕着地球运动按最简单的几何曲线作椭圆运动。其实,真实的世界是相当复杂的,而复杂的世界又是由最简单的基元组成的。物理问题是复杂的,但研究问题时把研究对象分割研究,抽象出最简单的物理模型。
2.对称性
对称性是美学中的一种表现形式,物理学中到处存在着对称性。例如,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正电与负电,凸透镜与凹透镜,实像与虚像等等。著名的物理学家麦克斯韦还根据电磁运动规律的对称性,首先从理论上预言了电磁波。
3.和谐性
和谐性是美学的一个重要法则。物理学中的物质、能量、动量三大守恒定律的存在是物质世界和谐性的最完美的体现,而物理规律的统一、对立也是宇宙和谐的反映。
物理学庞大的知识体系,既遵循各种内在的规律性,又互相联系,构成一个统一体,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把天上与地下的力学统一起来,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把电、磁、光统一为一家。这是自然界的和谐美的必然反映,物理学具有自身的科学美,体现了美学原理,诚如罗丹所说,“生物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物理学中也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揭示。倘若物理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赏析教材中的科学美,诱导学生去发现和体会物理学中显见的或隐含的科学美,启发学生将自然美与物理规律美对照和联系起来,就能达到提高审美能力和学习动机的目的。
总之,物理教学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通过情感教育、科学方法教育、德育和美育来实现,这既能提高物理课教学效果,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