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败“回款门”,怎么办?

来源 :营销界·食品营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wb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之所以出现回款难,回款制度与措施不健全难辞其咎。很多经销商为了图省事、看面子,往往不签协议、不打白条,造成后期结账没有时间、地点、形式等具体执行标准或凭据。
  
  两天时间,接连三个“催命款”让华商刘总几乎陷入绝望与崩溃中。年终岁尾,企业“招魂掌”掌掌“要魂”、招招致命:
  汇源果汁将一纸通知摆上刘总的案头:春节前回款60万,否则取消县级经销权。娃哈哈更是牛气冲天:元月20日通知之日起一周内回款80万,春节后半月内回款150万,否则取消代理,关键是隔壁长城商贸觊觎娃哈哈代理权已久。倒是泸州老窖相对“温柔”,但厂家通知差点让他喷血:2月1日起,由原来的265元/箱上调到330元/箱,单箱涨价65元/箱。低于60万将执行上调后价格。这个霸王政策不是宰人吗?
  经常与强势企业合作的刘总此刻心如明镜,节前旺季,每个企业都在“火拼”,回款额成了诸多企业明年销售业绩的“晴雨表”,同样也成了诸多企业考核封疆大吏的“试金石”。各大区“封疆大吏”为不被节前“临阵换将”,往往会对各区域经销商下“生死令”、“招魂掌”。如果不能准时如数“回款”,他们“临死前”也要拉个垫背的,只能被“中途换马”,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江山,到头来“鸠占雀巢”。
  “回款之难”,难于上青天!是什么原因导致酒类经销商回款之难?
  
  回款之难,难于上青天
  
  经销商在企业面前兵败“回款门”,已是屡见不鲜。回款之难,其原因来自于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
  
  1.战线过长,经销商发展瓶颈难以突破
  公司迅速成长的现实。很多区域强势经销商都是从原来啤酒、方便面或者白酒分销商转化而来的,由于原来不和企业打交道,日子过得相对滋润,而企业为了渠道控制、市场份额等方面考虑,必然会加强对经销商的甄选。经销商随着实力不断增强,会逐步加大对品牌的代理。这样自然会出现资金紧张。
  产品线过长、过宽。到经销商仓库不难发现,很多厂家的产品在经销商的仓库里几乎都能看到。很多白酒有的已经在经销商的仓库里放了多年,占压大量资金。同时,一个经销商经营多个企业的啤酒或白酒,有的甚至还做方便面、水、饮料等各个行业,造成产品线过长、过宽,由于缺乏主推产品,导致大量的产品积压,造成资金紧张。
  鸠占鹊巢,新品牌导致资金紧张。很多经销商为了市场需要,每年都会在糖酒会上洽谈新产品,新产品下游渠道成员要有一个压货和接受的过程,因此需要挤占部分相当数量的资金。
  
  2.管理不善,应收账款过大
  管理不善是大部分经销商都存在的问题。
  服务不周。在营销工作中,往往存在“萝卜快了不洗泥”。产品的供不应求,往往会造成销售旺季时缺乏对终端的客情维护;送货不及时,促销、返利兑现拖延等现象时有发生,而啤酒回瓶慢自然造成终端客户的不满;可以想象,自然会造成结账难度加大。
  “无原则”赊销。企业为了打开市场或者首期铺货,往往会采用赊销方式先把市场做起来。但是无原则的赊销会造成大量的呆账、死账,为后来讨账带来麻烦,或浪费不必要的口舌,造成回款困难。
  
  3.客观现实,造成产品赊销
  品牌力与销售力不强。产品在终端缺乏认知度,终端或者分销商往往采取代销方式,从而出现“上打下”赊销的状况,结账周期无形拉长,为客户拖欠货款埋下隐患。
  遗留问题多。业务人员为了拿工资、挣提成,往往对终端会信口开河乱许诺。答应给客户返利、促销品,等等,待到结账时则难以兑现,客户不予结账,为回款带来难题。
  
  寻求破解回款的路径
  
  面对企业的催命回款通知,企业应该结合自身实际“对症下药”,在舍得之间寻求破解回款的路径。
  
  1.加强管理,规范经营
  经销商要结合自身实力,给自己一个好的规划。规划好未来几年自己适合做什么,能够做多大,以及在资金、人员、管理上需要哪些支持。且不能用一分钱做万元的事。因为资金链断裂造成企业轰然坍塌的企业比比皆是,更不必说一个经销商企业。企业要想发展,就需要规范经营,防止“贪大”。
  
  2.优化产品结构,形成主推产品
  在产品线规划上,“儿子多了不是福”。对于非畅销产品,可以无情地处理掉。通过对产品结构的优化,经销商不仅在自己的市场上树立产品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又解决了库存,缓解了资金压力。
  
  3.提升营销力
  把营销做到位,产品畅销甚至长销,分销商和终端的积极性自然会大增,也就没有理由推迟结账。但是,提升营销力是个大课题。这里笔者只谈两点:
  一是政策“激励”。政策激励设计要考虑下属员工及分销系统,回款设计时也要兼顾两个层面。业务层面上考虑与薪酬直接挂钩。提成没有返利,原则上只算任务不予提成,待回款完成后再追加提成,刺激业务人员积极回款。分销政策设计凡是按约定时间回款的,可以给予一定点数奖励或实物奖励,不断地吊客户的胃口,促使他们更积极地回款。
  二是软硬兼施,健全制度与措施。之所以出现回款难,其回款制度与措施不健全难辞其咎。很多经销商为了图省事、看面子,往往不签协议、不打白条,时间长了不好意思要账,造成后期结帐没有时间、地点、形式等具体执行标准或凭据。因此,经销商初涉分销与终端系统时,一定要健全回款措施相关制度;
  ·完善回款流程。结算时间点、地点。结算方式要有明确的规定。
  ·月结客户要签署协议。对于不能及时结账造成经济损失者,协议中要发出要约。
  ·完善措施。如对经销商下属人员加强培训,提升回款技能。对分销商及终端建立终端风险评估体系,谨防呆账、赖账、坏账情况发生。
  
  4.贴身式客情服务
  经销商应该在对分销商和终端的服务上下足功夫,如规范对下属人员日工作流程、拜访步骤、巡访标准、洽谈内容等。强化服务意识,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与客情关系。改善服务,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经销商特别要注重对老板下属及相关财务、采购部门的关系,实之小惠,惠及民心:通过发放小礼品、促销品,为客户及其人员提供培训方式,提供增值服务;也可以通过逢年过节,举行联谊会、座谈会、组织旅游等方式,来加深与客户的情感交流,从而消除隔阂,让回款不再难。
  
  编辑:姜含笑
其他文献
白酒企业要站在全球化的高度,充分挖掘中国白酒文化的本质,以中国思路推动白酒发展。    在同质化泛滥的白酒行业,寻找创新的突破口已是难上加难。况且,很多企业并不愿放开手脚,去冒毫无边际的创新风险。  几年前,在鲁酒掀起的“芝麻香运动”中,山东扳倒井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率先走在了创新的前沿,并且构建了独具竞每力的战略价值体系,荣获“中国芝麻香型白酒领军企业”称号,成为“中国白酒芝麻香型领袖”,令业界
期刊
相对于大白兔的一尘不变,雅客、金冠们却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一颗糖的情结与困惑  在中国,只要你一提及奶糖,人们便脱口而出“大白兔”。一只惹人喜爱的小白兔乖乖地静卧在草丛中一动不动;一颗几十年不变的蓝白红色蜡纸扭角包装的奶糖倾倒众生(如图1)。  图1:大白兔的经典包装  从知名度和形象来看,“大白兔”在40岁以上消费群体中有着相当高的口碑,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从健康考虑,他们对糖果的消费越来越少,取
期刊
环境变,一切都得变    主持人:请各位老师从你们的角度来判断目前的营销环境是怎样的?  张辉:我个人的感觉,这几年白酒的竞争跟前几年不一样,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小型酒厂迅速消失,大型酒厂占据整个市场。第二是由原先的价格竞争逐步提升到品牌竞争,下一步品牌的竞争,品牌的打造,品牌的机制,品牌的改革,在这种大的环境下,形成这种机制将迅速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  刘悦坦:我觉得今天的市场竞争肯定是
期刊
尽管调查结果在逻辑上尚无法完整地自圆其说,但蒙牛“诽谤门”事件仍然在蒙牛“自罚三杯”式的认错中急匆匆拉下帷幕。“诽谤门纯系产品经理安勇等人个人行为,我们是不知情的”,蒙牛高层给出的这种说法不是一般的滑稽,让人不由自主想起曹操杀粮官以安军心的故事。  伊利作为被诽谤的一方,居然不为己甚,并不要求彻查到底,其之大肚能容,堪比弥勒。  再回看近年来的乳业,其表现可谓叫人痛心,在行业形象亟待重塑的当口,又
期刊
酱油需要根本性的革新。而创新能否给消费者带来价值的变化,这是非常关键的。    酱油,作为调味品中的第一大产品,在市场对调味品需求日趋旺盛的背景下,已走上了高速发展轨道,外资巨头携资本和实力大举入侵,本土强势品牌各据一方拼市场,就是最有力的佐证。  无疑,这为调味品企业释放出了一定的市场空间,从而为其生产扩张创造了条件。  但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看,酱油仍处于相对传统而粗放的阶段,行业发展仍不规范,产
期刊
当前的山茶油在规模上还是星星之火,还不足以成就一个大品牌。因此,一致对外、共拓江山才是生存发展之道,而非大家挤在一个小空间里死掐。    我国山茶油品牌有30多个,主要集中在两湖和广西地区。不仅有金龙鱼等综合性大品牌,还包括众多的地方性品牌,可谓是鱼龙混杂,竞争无序。大多数厂家都采取了“隔岸观火”的策略,大品牌并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山茶油的市场培育上,而是等待时机乘势而上,小品牌则想跟风而上得渔翁之
期刊
资料显示,近几年我国食用醋年人均消费量为1.7公斤左右,而在美国人均年消费量一直保持在6.5公斤左右,日本人均年消费量更是达到7.9公斤,欧盟国家略少,人均也在5.9公斤左右。可见,我国食用醋消费潜力仍待挖掘。  作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食用醋给消费者的印象始终是低档消费品——价格低,品位低,无个性化产品,不能满足消费需求。因此,大多厂家低调处理市场营销问题,市场格局四平八稳。  “双歧因子”——
期刊
有机食品和普通产品摆放在一起,即便是再好的包装、再多的广告宣传,那卖相只能让消费者敬而远之。  有机食品的概念,可以说让人又爱又恨。  爱,是因为这个有机食品可以避免以往产品的化肥和毒药;恨,却是那些“没良心”的厂商以次充好,假冒伪劣,鱼目混珠。  正是这些“老鼠屎”搅黄了满锅汤,使得整个有机食品的行业发展面临空前的信任危机,以至于那些致力于有机食品的企业都举步维艰。  大环境如此,你怎么才能打消
期刊
消费者的观念正在发生转移,即正从吃饱向吃好转变。对于企业来说,抓住转型的机遇,把握现实的消费需求,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正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第一要务。    如果说非油炸是曾经的黑马——五谷道场教育出来的概念,令中国方便面行业震荡一时,那么非油炸方便食品的大旗,有谁愿意继续扛下去?  “没有一个行业老大来推动非油炸,行业是没有希望的。我们希望通过特色产品来推动非油炸的趋势,做非油炸方便食品的专家。”浙
期刊
消费者喝不喝黄酒,关键在于认知和消费习惯。黄酒品牌的推广,要考虑怎样解决消费者的认知问题,如何培养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黄酒是中国最古老的酒种之一,但黄酒产业发展依然处于初级阶段,市场规模也一直没有突破性增长。即使一些黄酒品牌努力走出“家门口”,但市场却一直不温不火。  为什么黄酒离开“家门口”就会产生“市场不适应症”?黄酒企业如何摆脱进退两难的境地?    黄酒的致命缺陷    1.过于强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