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理念

来源 :教师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ey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下新课改对高中语文课程总目标的要求可以通过“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词进行表述。它改变了以往按照语文知识、能力系统进行设计的思路,转而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设计。本着这样的设计思想,新的高中语文课程目标以学生为本,把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提高,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作为课程的根本目标。从教材构成来看,必修和选修教材的安排,体现了“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的根本理念。由此出发,《课标》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的实施建议侧重“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关键词】高中语文;新课改;学生素养
  新课改形势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要把课堂教学不重视个人学习,“重教轻学”,以分数为终极目标,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从而造成学生学习动机的缺失与学习兴趣的锐减,只能在教师的管束和分数的逼迫下被动地痛苦地学习等的情况改变过来,我认为可以通过“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词进行表述。它改变了以往按照语文知识、能力系统进行设计的思路,转而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进行设计。从而使高中语文课堂生动起来,让学生不在厌学,而是积极、乐观去主动学习。以新课标为引导,纵深观察课改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我们可以发现以下特点。
  一、积极培养学生全面的语文素养
  课标中明确指出,“坚持语文课程的文化教养功能”,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与感染,理解中华民族与世界的多样文化,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全面提高语文素养。通过对许多一线老师的课堂教学研究,我们发现,这一点在实践中得到了肯定和发扬。例如,高二选修篇目《合欢树》,老师从文本出发,设置问题,强调情感的实质和价值。具体做法是:提前布置预习作业,使学生通过自身对“母爱”的感受和理解,以文字的形式来表达,在课堂上师生就现实中的母爱、自己的感受进行对话和沟通。课堂上以文本中的言语事实引导学生回归文本,回归作者的思想,从而达到读懂作者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结合自身感受这个环节,使学生的情感受到震动和锤炼,在与作者通过对母爱进行对话的同时,又深刻剖析发掘了自身对母爱价值的认识。由此看,一个简单但充满思考的课堂教学环节会让师生都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同时,这样的教学也从不同层次实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二、高中语文课堂体现探究意识
  合作学习是语文课堂上体现出的一大亮点。合作学习其实不是新的方式,但是,如有持之以恒的做法确是难得的举措。这种方式较好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合作精神得以体现,探究在合作中进一步强化深度和广度。这样地形式运用得当,能充分发掘学生个体的潜力,分层教学也就能相应取得成果。总体来说,合作学习的形式,取得的成效虽有一定的差别,但或多或少地都让学生感受到自主学习的益处,课堂也不同程度地动了起来。例如,提前布置预习任务,分组执行;课堂上,由学生代表发言,或书写,或表达,或辩论。从语言层面到情感、价值层面,学生的思想都可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碰撞,从而达到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目的。
  三、教学主动性与学生个性思维的培养相结合
  新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两个部分,在体现基础性的同时,更应该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的发展。我们的语文教学在这一点上有所突破。首先是老师挖掘、研读教材,领会课文、单元、模块学习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处理教材方面具有了良好的创新意识。例如,教师讲解《林黛玉进贾府》。并不是按照以往的统一模式灌输给学生对于小说中人物的认识,而是先让学生展开大量课外阅读,联系电视台的“红楼选秀”节目,提前设置“如何理解贾宝玉的娘娘腔?如果把王熙凤和林黛玉放到现代社会你更喜欢谁?”等问题,让学生展开充分的阅读和个性解读。课堂中,学生们对人物的认识就发生了碰撞,个性化的见解虽有失客观,但思维的跃动却体现出最大的价值。此时,教师的适时引导则又起到了拨乱反正的作用,如大禹治水,是导而非堵,各种声音在老师高水平的引导下自然融合一体。即使再有质疑,也是属于更高层次的解读评价了。
  俄国著名教育家契诃夫说:“儿童有一种交往的需要,他们很想把自己的想法拿来跟同学老师交谈。”课堂中学生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完成发现、质疑、探究、反思、形成个性见解的过程。任何一节语文课堂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取得实效是我们评价一节课优劣的重要标准。从这点来看,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还存在着以下几个突出问题。
  1、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待提高
  从学习必修教材看,老师组织的教学方式、方法比较丰富多样,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并没有取得最大的预期效果。有一部分方式还停留在重形式、轻效果的层次上。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小组探究这种形式。前面说过,这种形式在闪现教学亮点的同时,也体现出我们对于这种形式操作的不成熟的一面。表现:第一,小组讨论流于形式,教师布置的问题缺乏认真分析,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对于教材内容的把握分析并没有达到最佳程度。第二,小组成员分工不明,有些同学在小组活动的环节中不能有效参与,置身“事外”,既没有调动思维,也没有积累必要的知识,问题归结为教师在分布小组任务时细节考虑不周全。第三,代表发言的环节出现抄袭,照搬照抄教参教辅答案的现象。我们要开拓学生眼界,让学生自我学习,就不能拒绝教参和教辅,那么如何在这样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进行更有效的学习,这是语文教师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2、对于选修教材的处理能力和把握程度要加大研究力度
  选修教材共五个系列,是从不同的角度、侧重不同文本,对学生进行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它在突出选择性的同时,也没有忽视基础性,需要继续落实三维目标,继续将“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作为学习中的重要内容。基于此,对待选修教材必须严谨而有法。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有两点。第一,对教材的重视程度不够。第二,教师对课改精神领会得不到位,课改意识有待加强。具体表现是:以题目的讲解代替文章的鉴赏和思考领悟;学生认知的生发过程被取代,继之以教师的方法,而且是可以操作的具体方法。结果是,知其然,不知所以然,学生真的是“目无全牛”了。但方法不能代替规律,老师不能代替学生,理想的高考分数必然来源于学生的思考、思维和思想,而不是急功近利的“三板斧”。   3、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我们做得不够
  包括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知识能力的积累与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成绩,受到人口、生源、师资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学生的起点有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在一个班级内也同时存在,它还包括学生个性特点,认知水平方面的差距。学生的层次总会体现出参差不齐的特点。那么面对这种客观情况,如何做到各有所获,对教师的执教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不是新问题,而是一直在困扰我们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出现的问题就是,老师的水平会因为迁就大多数,迁就会考成绩,而出现缩水的情况。学生的水平会因为老师的“迁就”而不能发挥个人的最大潜力。不管是学优生还是学差生,都不会得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中等生呢?个性的东西同样不能得到展现。
  面对课改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以下三个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一、运用新教材面对高考
  这两者并不矛盾,反而是有机的统一。教学中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是,课时不够,内容繁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教师做起。即教师的认识得正确,观念得改变。教师们必须研读课标,领会课改的精神实质。其次,研读教材,认识教材内容的重要性及内在联系,如何将书读薄。最后还要寻找方法----组织课堂教学的方法。外出学习、请教专家固然重要,如何面对自己的学生特点找到方法和规律,则更加重要,我想,鲁迅的“拿来主义”对我们今天的教学仍能给以重要启示。
  二、认真考虑变与不变的内容
  认真分析后,我们会发现,教材变了,高考题型变了,学习目标变了。这样的变化需要我们有相应的改变。观念得变,方法得变,过程得变。我们改变了吗?我们的改变落实了吗?思想指导实践,我们的实践反映出我们的观念还需要进一步转变。
  三、教师的专业素质充分发挥达到满意的教学成绩
  如何使教师的业务水平能够充分发挥,这还需要我们努力去探索。科学发明最终的目的是转化为生产力,教师的水平也同样要转化为学生的成绩。我们在费尽心机地总结概括答题要领时,是否能深层地探究一下,怎样才能使我们自身进行转化?
  总之,认真冷静的观察我们新课改形势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我们既能看到优点,也能发现不足。历史证明,任何闭关锁国、闭门造车、固步自封的做法都是违背事物发展规律的。由此可证,我们的教学,更应该站位高、视野宽,目标远。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好我们已有的资源,敞开心胸,学会共享,实现共同进步的目的。在教学实践中开辟出语文课堂教学的新天地!
其他文献
【摘要】 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根据自身的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实施创新教育,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美术;创新教育;研究;实践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
期刊
【摘要】 舞蹈是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表达情感的途径之一,在高师的舞蹈教学中通过加强基本功训练,掌握舞蹈的风格和美感特征。坚持课堂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努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关键词】 舞蹈;美感特征;审美教育    舞蹈是一种体现人体美的艺术,它的动作来自于生活,是通过加工、提炼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更是一门具有特殊表现性和抒情性的艺术种类,舞蹈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适合舞蹈特殊性的合格
期刊
【摘要】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续和补充,是巩固、掌握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必不可少的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作业不仅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而且也是搭建高效课堂的桥梁。  【关键词】作业改革;课堂效率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教学活动不应该仅限于课堂教学,而要延伸到课堂之外的学习和生活之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续和
期刊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很多的教学方法。如自主探究、小组讨论、交流、合作、讲授、提问。但是提问法从古至今最具有代表 性的教学方法,各科教学都要运用它,要正确理解和运用它,是至关重要。  【关键词】提问法的意义;正确运用  提问法,也称作问答法,它是以师生的对话形式进行教学的方法。谈话法有其古老历史,古代的孔子,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都曾用提问法进行教学。从现代教育观点看,它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的
期刊
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阅读不仅是父母帮助孩子认识世界的手段,也是增进亲子沟通、锻炼语言能力的良好工具,而且将对孩子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来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呢?  一坚持在孩子上小学前给孩子讲睡前故事  坚持给孩子讲睡前故事,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和增强孩子的记忆力。为以后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打下基础。  启发智力早教专家于春林表示,别小看
期刊
听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形成良好语文素养的基础。苏格拉底说:“人有两耳双目,只有一舌,因此应多听多看少说。”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的说明了“听”的重要性。语文课标将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听,说,读,写”中的“听”,“说”纳入了“口语交际”的子目标以内,更突显了听说能力的语言交互性,实践性,更体现出听说训练的交际意识,对象意识,更能有效地整合听说能力训练。但小学语文教学中听力训练一直以来尚
期刊
【摘要】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的总要求。  【关键词】朗读;兴趣;意境;语感;思维; 审美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言简意赅,却道出真谛。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坚实的语文基础。  一、朗读训练,可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有读的兴趣、读的欲望。激起兴趣才能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一直是语文教师苦苦寻觅的方法。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赏识教育来到了教师队伍的中间。我把赏识教育运用在自己作文的批阅、评语、讲评等过程中,学生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作文教学让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心态,找回了自信,有了成功的体验。我相信赏识教育一定会在教师队伍中广泛应用起来。  【关键词】作文教学;赏识教育  一棵树,如果花不鲜艳,也许叶子会绿得青
期刊
【摘要】习作教学历来是个难点,不仅老师难教,而且学生也觉得难写,如何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转变习作教学的观念,改进习作教学的方法,从而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性。本文紧密结合作者的教学实际,阐述了从媒体资源、文本资源、现实生活、学科课堂、组织活动五个方面拓宽习作素材获取渠道,解决习作无内容的障碍。  【关键词】引导 ;获取 ;习作素材  作文教学历来是个难点,尤其小学生更是如
期刊
教师是写作中的决定因素,对写作教学问题中内部因素的任何思考,不可能不涉及到教师,因此,作文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很重要。  传统的作文教学认为,作文教学中老师的作用——命题、批改。把这一点视为教师的“天命”,认为一个合格的语言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必须做到“全批全改”、“精批细改”。这种传统的习惯,使语文教师整天陷入埋头批改之中,导致大部分语文教师讨厌自己所教学科,认为付出的代价很多,得到的效果甚少,而所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