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态学是一门研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生态化”为我国教学改革以及适应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指出了新的方向。
【关键词】生态化 教育模式 互动
何谓生态化教学
生态学是一门研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倡导把生命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普遍联系与和谐发展”是生态学的精髓。生态化课堂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从生态学和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把教学看作一个整体,用生态的眼光来审视课堂教学,树立一种和谐理念,使课堂教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任何生态系统都是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课堂生态系统是教师,学生和课堂生态环境这些基本要素在特定空间的组合。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整体。任何一方的变化都会影响另一方。因此,课堂教学具有生态系统中的整体性、协变性、共生性、动态平衡性和有序性。
生态化课堂教学的构建理论基础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人为中心”的理论是人本主义教育观的核心和基础。其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教育者面对的学生,首先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具有独立的人格,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把学生当作“自主”的人,就要满足人对精神、情感、交往的需要。把学生当作“自主”的学习者,就必须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只有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教学活动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能力培养和突出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生态化课堂教学实践样式和生态化课堂教学环境。构建一个符合生命发展的生态环境是生态课堂的前提。生态化的外语课堂环境是一种动态和谐的自然和人工互补的生态系统,系统中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教师和学生,是系统中最主要的能动和主导因素,双方的良性互动决定着系统的发展水平。系统的非生物因素包括物质和精神两种。其中物质因素是课堂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它可分为自然因素包括光照,色彩,自然环境等自然因素;时空因素,包括课堂的空间大小,课堂活动展开的时间长短和在时间上的安排:设施因素包括教学设备,课桌图书等。精神因素包括教学信息、课堂文化、师生感情、课堂氛围和课堂舆论等,课堂精神因素是课堂质量高低的重要变量。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用生态课堂的环境观即用整体生态的观点,把以上诸因素全面考量,使其符合生命发展所需要的物理的、精神的要求,建构生命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
为此,首先改变课堂的物理环境,特别是教室的布置方式,变传统的课桌摆放方式为环形或活动式方式。环形布置不仅改变了教室的形态结构,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改变了师生活动的方式。其次要营造心理空间。心理空间的生态化需要具有能动因素的人,特别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作为教师在心理上要对每位学生抱有美好的期待,形成教育中的“皮格马利翁”效能;生态课堂的共生性、协变性、整体性告诉我们,生态课堂是和谐的课堂,是民主的课堂。愉快和谐的心理气氛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力求创造和谐、民主的情景,要带着微笑给学生上课,尽量做到音量适度语调优美,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体验一种美感。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适当的幽默,适当作些生动有趣的比喻,给学生带来欢笑,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建立多维互动的课堂生态
课堂生态的动态平衡性告诉我们:课堂是师生和环境等生态因子共同参与,交互作用、合作的活动过程。
师生互动。现代教学理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是学习共同体,教师以“平等中的首席”身份来引领学生。通过平等对话、提问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空间,敞开心扉,在新异的话题里驰骋思辩的语言,将教学过程变为师生积极主动交往的过程。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和“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主导”的师生互为主体关系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生生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创造教学环境,提供学生之间传授知识的机会,把学生的特长和爱好融入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构建彰显个性的课堂生态。实施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发展。作为生态个体的学生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尊重差异,追求个性,保护其自主性”,注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对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要承认并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不同需要进行多样化的教学。
创建整体课堂教学的课堂生态。整体教学即着眼于克服教学中肢解课文,按知识点、能力点进行专项训练等弊端,从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运用各种方法与手段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整体赏析,全面提高学生的包括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在内的综合外语素质,促进教学能力的整体发展。
教师应牢固树立课堂生态意识。我们的许多教师生态意识还比较薄弱,在教学中,往往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课堂上更多的时间是老师口若悬河,一讲到底,成为绝对的课堂权威和课堂学习的控制者;而学生保持极度的沉默,“虚心听讲”,不懂得更懒于反思和创新,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求知欲,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湮灭。所以,要建立生态化课堂,首先,教师要转变思想,树立生态意识。
限制班级人数。近几年来,各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教学班级的人数不断增多,个别班级人数达百人。班级规模的扩大,教师很难做到和学生间的互动。因此,解决班级人数过多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增加教学设备的投入。多媒体教室的使用,无疑能给我们教师教学提供真实、生动的语言环境,可是现实中的课堂教学,教学设备落后,多数情况下,还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很少能在多媒体教室使用课堂课件上,学生无法欣赏到真实的、地道的语言。所以,增加教学设备的投入,建立多媒体语音室,使学生能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也是构建生态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单位:吉林工商学院)
【关键词】生态化 教育模式 互动
何谓生态化教学
生态学是一门研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倡导把生命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普遍联系与和谐发展”是生态学的精髓。生态化课堂教学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从生态学和系统论的观点出发,把教学看作一个整体,用生态的眼光来审视课堂教学,树立一种和谐理念,使课堂教学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任何生态系统都是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在特定空间的组合。课堂生态系统是教师,学生和课堂生态环境这些基本要素在特定空间的组合。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整体。任何一方的变化都会影响另一方。因此,课堂教学具有生态系统中的整体性、协变性、共生性、动态平衡性和有序性。
生态化课堂教学的构建理论基础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以人为中心”的理论是人本主义教育观的核心和基础。其代表人物罗杰斯认为教育者面对的学生,首先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他们具有独立的人格,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把学生当作“自主”的人,就要满足人对精神、情感、交往的需要。把学生当作“自主”的学习者,就必须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只有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教学活动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获得的。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能力培养和突出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生态化课堂教学实践样式和生态化课堂教学环境。构建一个符合生命发展的生态环境是生态课堂的前提。生态化的外语课堂环境是一种动态和谐的自然和人工互补的生态系统,系统中的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教师和学生,是系统中最主要的能动和主导因素,双方的良性互动决定着系统的发展水平。系统的非生物因素包括物质和精神两种。其中物质因素是课堂活动得以开展的基础,它可分为自然因素包括光照,色彩,自然环境等自然因素;时空因素,包括课堂的空间大小,课堂活动展开的时间长短和在时间上的安排:设施因素包括教学设备,课桌图书等。精神因素包括教学信息、课堂文化、师生感情、课堂氛围和课堂舆论等,课堂精神因素是课堂质量高低的重要变量。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用生态课堂的环境观即用整体生态的观点,把以上诸因素全面考量,使其符合生命发展所需要的物理的、精神的要求,建构生命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生态。
为此,首先改变课堂的物理环境,特别是教室的布置方式,变传统的课桌摆放方式为环形或活动式方式。环形布置不仅改变了教室的形态结构,也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改变了师生活动的方式。其次要营造心理空间。心理空间的生态化需要具有能动因素的人,特别是教师发挥主导作用。作为教师在心理上要对每位学生抱有美好的期待,形成教育中的“皮格马利翁”效能;生态课堂的共生性、协变性、整体性告诉我们,生态课堂是和谐的课堂,是民主的课堂。愉快和谐的心理气氛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力求创造和谐、民主的情景,要带着微笑给学生上课,尽量做到音量适度语调优美,使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体验一种美感。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适当的幽默,适当作些生动有趣的比喻,给学生带来欢笑,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长。
建立多维互动的课堂生态
课堂生态的动态平衡性告诉我们:课堂是师生和环境等生态因子共同参与,交互作用、合作的活动过程。
师生互动。现代教学理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是学习共同体,教师以“平等中的首席”身份来引领学生。通过平等对话、提问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空间,敞开心扉,在新异的话题里驰骋思辩的语言,将教学过程变为师生积极主动交往的过程。建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和“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主导”的师生互为主体关系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
生生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应创造教学环境,提供学生之间传授知识的机会,把学生的特长和爱好融入学习过程,让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构建彰显个性的课堂生态。实施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收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发展。作为生态个体的学生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树立“尊重差异,追求个性,保护其自主性”,注重考察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对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和方法,尤其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积极的评价。要承认并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不同需要进行多样化的教学。
创建整体课堂教学的课堂生态。整体教学即着眼于克服教学中肢解课文,按知识点、能力点进行专项训练等弊端,从整体的角度进行教学,通过大量的阅读实践,运用各种方法与手段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整体赏析,全面提高学生的包括听说读写等基本能力在内的综合外语素质,促进教学能力的整体发展。
教师应牢固树立课堂生态意识。我们的许多教师生态意识还比较薄弱,在教学中,往往忽略学生的主动性和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课堂上更多的时间是老师口若悬河,一讲到底,成为绝对的课堂权威和课堂学习的控制者;而学生保持极度的沉默,“虚心听讲”,不懂得更懒于反思和创新,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求知欲,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湮灭。所以,要建立生态化课堂,首先,教师要转变思想,树立生态意识。
限制班级人数。近几年来,各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教学班级的人数不断增多,个别班级人数达百人。班级规模的扩大,教师很难做到和学生间的互动。因此,解决班级人数过多是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增加教学设备的投入。多媒体教室的使用,无疑能给我们教师教学提供真实、生动的语言环境,可是现实中的课堂教学,教学设备落后,多数情况下,还是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很少能在多媒体教室使用课堂课件上,学生无法欣赏到真实的、地道的语言。所以,增加教学设备的投入,建立多媒体语音室,使学生能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也是构建生态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作者单位:吉林工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