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大学生特殊群体面临的严峻形势,阐述了对大学生特殊群体进行家访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通过实践、总结和反思,探讨了家访的注意事项及其在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的独特作用。
关键词:家访 特殊群体 思想政治工作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价值”教育,是一种充满温情的、富有人性魅力的理性教育活动[1]。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复杂的形势,尤其是做好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迫在眉睫,任务艰巨。家访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探索,在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1.大学生特殊群体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
大学生特殊群体,是指由于自身、家庭、社会等各种原因,在学习、生活、纪律、心理等方面处于困难或较差境地的群体。这些特殊群体往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特殊群体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
(1)经济拮据群体。也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群体(简称贫困生)。经济的拮据使贫困生很难安心学习,心理负担较重,容易导致自卑、孤僻、不合群、偏激、焦虑,甚至诱发一些心理疾病。还有的学生不能正确面对家庭实际情况,学习不努力,攀比心严重。
(2)学习困难群体。他们多数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动力不足,缺乏进取精神,自我约束力差。有的经常逃课,严重者会自暴自弃,违反校规校纪,屡教不改。
(3)网络痴迷群体。这些学生晚上上网通宵达旦,白天上课无精打采,甚至索性旷课,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多科补考,严重者导致学业荒废、留级乃至退学[2]。因连续上网时间过长,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疾病突发、失去生命情况也时有发生。他们逃避责任、麻痹自我,趋向孤独、厌学、自私、冷漠,人际关系逐渐疏远,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甚至出现人格障碍[3]。
(4)特殊家庭群体。离异或不和谐的家庭给孩子带来极大危害和不良影响,尤其是单亲子女,由于家庭结构变化的强烈刺激发生心理失衡,甚至有的大学生因此而长期不能自拔[4]。主要表现为自卑、逆反、恐惧、敏感、多疑、孤僻、消极情绪明显。
(5)心理薄弱群体。近几年研究表明,大学生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存在心理不良反应和反映障碍,心理疾病发生率高达30%左右,并呈现上升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厌学、焦虑、恋家、抑郁、失眠、自闭、社交恐惧等。
2.家访在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传统高校教育过程中,学校是施教方,学生是受教方,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育。特别是高校学生基本离开了家庭在学校住宿,再加上学生已经成人,思想教育工作成为学校单方面对学生开展的工作似乎理所应当。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越来越发现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很难达到预期效果。那么,是什么让我们的教育失去了以往的功效呢?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教育缺少了一个必不可少的参与因素——家庭[5]。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西平先生曾说过:“学校教育如果不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就显得苍白无力。”家庭是学生最早的生活环境,对学生性格的形成、思维习惯的养成和行为方式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起着决定作用。很多特殊群体学生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直接的关联,要想真正解决大学生思想、心理上的问题,就必须促成学校、家庭和学生的良性互动。因此,对大学生特殊群体进行家访,让学生家长熟悉和了解大学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配合学校开展部分工作,并提供关于学生成长方面的合理化建议,是高校完善管理体制的一种较好方式。通过家访,更加深入分析学生产生特殊表现的根本原因,也是辅导员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3.家访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应该对大学生特殊群体进行大体分类,根据不同特殊群体确定不同的家访目标,然后制定较为详细的家访计划。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目的性和期望值。家访前,要认真细致地明确家访要达到什么目的,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对家访效果的期望值,并慎重考虑此期望值是否符合学生实际,同时制定谈话提纲。
(2)了解学生。家访前要对家访学生的在校表现了如指掌,以便家访时能信手拈来,拉近与家长、学生的距离,提升家访的效果。
(3)加强沟通。由于大学生特殊群体大多是表现较差的学生,他们对老师家访多数有抵抗情绪。因此,要事先做通思想工作,端正他们对家访工作的认识,征得学生的赞同。家访前必须与家长提前约定好时间,并做好家访前与家长的电话沟通。
4.家访中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
(1)任务原则。家访中要根据预定的家访计划和谈话提纲,紧密围绕事先设定的目的和期望值来进行,通过家访向家长介绍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学习、生活条件,学校的管理方式,介绍学生在校期间各种表现及取得的成绩,等等;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要经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看法、对学生的认知、对孩子的教育情况的了解;通过地方政府了解学生家里经济困难状况;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出现的问题,与家长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制定下一阶段学生的教育计划,收集家长对学校的希望和建议等;注意家访纪律,不给家访家庭增加麻烦和负担。
(2)艺术原则。不同的学生家长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生活方式,尤其对于特殊群体学生的家庭,家庭特点更富个性,因此在家访时,谈话一定要讲究方法,也就是谈话要有方向、有目的、讲究艺术。在反映学生在校表现的时候,不要一味地告状、批评学生的不良行为,一定要从赞扬的角度切入话题,缺点要委婉地指出。这样,让学生能够接受,拉近师生的距离,也会使谈话气氛活跃,场面和谐。
(3)通话原则。如无特殊情况,多数时间的家访要三方通话,即家长、老师和学生三者都在场。这里老师一定要充当导演的角色,要讲究原则,让谈话气氛平等、轻松、愉快。消除消极因素,给学生讲话的机会,保证意见的准确和措施的切实可行[6]。
(4)和谐原则。在家访过程中,不论家长表现如何,绝不能指责家长。在沟通中产生的不同看法,要与家长友好协商,切忌与家长产生直接冲突,要始终保持不卑不亢的语气,陈述校方的立场和观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不要急于当场解决,给下一次沟通留下回旋余地。
5.家访结束后的总结与反思
家访结束后,需要对家访过程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反思是否达到预定的目的和期望值,有什么好的经验,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撰写家访小结,对学生的下一步教育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并予以实施。对于没能达到预定目的和期望值的家访,要通过电话与家长保持联系,如有需要可另选时间再次进行家访。对于家访过程比较好的案例,除及时总结外,要做好家访后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进一步巩固其效果。
家访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学生的日常教育和决策中,在沟通中挖掘学生负面表现产生的根源,在合作中寻求解决学生面临问题的最佳方式,做到了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将家校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重要的、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通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校学生李伟(化名),表面上属于学习困难型,了解情况后才知其除知识基础差外痴迷网络,经过多次教育帮助均无明显效果。通过家访,才了解到事实远没有那么简单,该同学家庭教育简单粗暴,家长从不与学生平等沟通,对学生期望值极高,久而久之造成学生有话不敢讲,自我封闭,压力很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负面表现增加,通过网络逃避现实。挖掘其根源后,在第二次家访中,教师注重谈话策略,将心比心,拉近老师与家长的距离,双方交换意见,共同寻找原因,探讨解决办法。经过长期共同努力,李伟同学不但戒掉了电玩,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了。可见家访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其目的不仅仅是推动思想教育工作向前发展,更重要的是让青年学生能够在我们的工作中受益终生[5]。
在上面的论述中我们看到,家访在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家访更多意义上仅是针对大学生特殊群体而言的。即使这样,它在实际操作中也面临各种实际困难,例如学生众多、学生家庭住址在全国各地过于分散、经费等条件限制,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家访新模式,将登门家访、电话、信件、飞信、电子邮件、QQ群等多种方式有机结合,进一步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唐道秀.关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真实的存在[J].继续教
育研究,2009(5).
[2]梅松丽,葛鲁嘉,寇长贵等.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生活事
件和适应性[J].心理卫生杂志,2008,22(3).
[3]Peter M.Yellowlees,Shayna Marks.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or Internet addiction[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07,23(3).
[4]曹建琴.单亲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干预策略[J].科技创
新导报,2009(18).
[5]凤帅.浅谈大学生家访促进学生、学校和家庭教育三维一
体化[J].科技创新导报,2008(18).
[6]马莉.要用好家访这把“钥匙”[J].教育科学论坛,2008(5).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学生工作),项目来源:辅导员专项,项目编号:1155xs308。
关键词:家访 特殊群体 思想政治工作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价值”教育,是一种充满温情的、富有人性魅力的理性教育活动[1]。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复杂的形势,尤其是做好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迫在眉睫,任务艰巨。家访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探索,在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1.大学生特殊群体当前面临的严峻形势。
大学生特殊群体,是指由于自身、家庭、社会等各种原因,在学习、生活、纪律、心理等方面处于困难或较差境地的群体。这些特殊群体往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关注对象。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特殊群体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势:
(1)经济拮据群体。也称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群体(简称贫困生)。经济的拮据使贫困生很难安心学习,心理负担较重,容易导致自卑、孤僻、不合群、偏激、焦虑,甚至诱发一些心理疾病。还有的学生不能正确面对家庭实际情况,学习不努力,攀比心严重。
(2)学习困难群体。他们多数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动力不足,缺乏进取精神,自我约束力差。有的经常逃课,严重者会自暴自弃,违反校规校纪,屡教不改。
(3)网络痴迷群体。这些学生晚上上网通宵达旦,白天上课无精打采,甚至索性旷课,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多科补考,严重者导致学业荒废、留级乃至退学[2]。因连续上网时间过长,严重损害身体健康,疾病突发、失去生命情况也时有发生。他们逃避责任、麻痹自我,趋向孤独、厌学、自私、冷漠,人际关系逐渐疏远,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甚至出现人格障碍[3]。
(4)特殊家庭群体。离异或不和谐的家庭给孩子带来极大危害和不良影响,尤其是单亲子女,由于家庭结构变化的强烈刺激发生心理失衡,甚至有的大学生因此而长期不能自拔[4]。主要表现为自卑、逆反、恐惧、敏感、多疑、孤僻、消极情绪明显。
(5)心理薄弱群体。近几年研究表明,大学生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存在心理不良反应和反映障碍,心理疾病发生率高达30%左右,并呈现上升的趋势。主要表现为厌学、焦虑、恋家、抑郁、失眠、自闭、社交恐惧等。
2.家访在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传统高校教育过程中,学校是施教方,学生是受教方,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育。特别是高校学生基本离开了家庭在学校住宿,再加上学生已经成人,思想教育工作成为学校单方面对学生开展的工作似乎理所应当。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越来越发现仅靠学校单方面的教育很难达到预期效果。那么,是什么让我们的教育失去了以往的功效呢?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教育缺少了一个必不可少的参与因素——家庭[5]。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西平先生曾说过:“学校教育如果不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就显得苍白无力。”家庭是学生最早的生活环境,对学生性格的形成、思维习惯的养成和行为方式的塑造,在很大程度上起着决定作用。很多特殊群体学生与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有直接的关联,要想真正解决大学生思想、心理上的问题,就必须促成学校、家庭和学生的良性互动。因此,对大学生特殊群体进行家访,让学生家长熟悉和了解大学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关注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配合学校开展部分工作,并提供关于学生成长方面的合理化建议,是高校完善管理体制的一种较好方式。通过家访,更加深入分析学生产生特殊表现的根本原因,也是辅导员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式,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3.家访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应该对大学生特殊群体进行大体分类,根据不同特殊群体确定不同的家访目标,然后制定较为详细的家访计划。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目的性和期望值。家访前,要认真细致地明确家访要达到什么目的,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对家访效果的期望值,并慎重考虑此期望值是否符合学生实际,同时制定谈话提纲。
(2)了解学生。家访前要对家访学生的在校表现了如指掌,以便家访时能信手拈来,拉近与家长、学生的距离,提升家访的效果。
(3)加强沟通。由于大学生特殊群体大多是表现较差的学生,他们对老师家访多数有抵抗情绪。因此,要事先做通思想工作,端正他们对家访工作的认识,征得学生的赞同。家访前必须与家长提前约定好时间,并做好家访前与家长的电话沟通。
4.家访中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
(1)任务原则。家访中要根据预定的家访计划和谈话提纲,紧密围绕事先设定的目的和期望值来进行,通过家访向家长介绍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学习、生活条件,学校的管理方式,介绍学生在校期间各种表现及取得的成绩,等等;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主要经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看法、对学生的认知、对孩子的教育情况的了解;通过地方政府了解学生家里经济困难状况;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和出现的问题,与家长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思路,制定下一阶段学生的教育计划,收集家长对学校的希望和建议等;注意家访纪律,不给家访家庭增加麻烦和负担。
(2)艺术原则。不同的学生家长具有不同的性格特点、生活方式,尤其对于特殊群体学生的家庭,家庭特点更富个性,因此在家访时,谈话一定要讲究方法,也就是谈话要有方向、有目的、讲究艺术。在反映学生在校表现的时候,不要一味地告状、批评学生的不良行为,一定要从赞扬的角度切入话题,缺点要委婉地指出。这样,让学生能够接受,拉近师生的距离,也会使谈话气氛活跃,场面和谐。
(3)通话原则。如无特殊情况,多数时间的家访要三方通话,即家长、老师和学生三者都在场。这里老师一定要充当导演的角色,要讲究原则,让谈话气氛平等、轻松、愉快。消除消极因素,给学生讲话的机会,保证意见的准确和措施的切实可行[6]。
(4)和谐原则。在家访过程中,不论家长表现如何,绝不能指责家长。在沟通中产生的不同看法,要与家长友好协商,切忌与家长产生直接冲突,要始终保持不卑不亢的语气,陈述校方的立场和观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不要急于当场解决,给下一次沟通留下回旋余地。
5.家访结束后的总结与反思
家访结束后,需要对家访过程进行认真分析总结,反思是否达到预定的目的和期望值,有什么好的经验,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撰写家访小结,对学生的下一步教育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并予以实施。对于没能达到预定目的和期望值的家访,要通过电话与家长保持联系,如有需要可另选时间再次进行家访。对于家访过程比较好的案例,除及时总结外,要做好家访后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进一步巩固其效果。
家访让家长更多地参与到学生的日常教育和决策中,在沟通中挖掘学生负面表现产生的根源,在合作中寻求解决学生面临问题的最佳方式,做到了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将家校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重要的、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通过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校学生李伟(化名),表面上属于学习困难型,了解情况后才知其除知识基础差外痴迷网络,经过多次教育帮助均无明显效果。通过家访,才了解到事实远没有那么简单,该同学家庭教育简单粗暴,家长从不与学生平等沟通,对学生期望值极高,久而久之造成学生有话不敢讲,自我封闭,压力很大,随着时间的推移负面表现增加,通过网络逃避现实。挖掘其根源后,在第二次家访中,教师注重谈话策略,将心比心,拉近老师与家长的距离,双方交换意见,共同寻找原因,探讨解决办法。经过长期共同努力,李伟同学不但戒掉了电玩,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性格也变得活泼开朗了。可见家访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其目的不仅仅是推动思想教育工作向前发展,更重要的是让青年学生能够在我们的工作中受益终生[5]。
在上面的论述中我们看到,家访在大学生特殊群体思想政治工作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但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今天,家访更多意义上仅是针对大学生特殊群体而言的。即使这样,它在实际操作中也面临各种实际困难,例如学生众多、学生家庭住址在全国各地过于分散、经费等条件限制,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家访新模式,将登门家访、电话、信件、飞信、电子邮件、QQ群等多种方式有机结合,进一步实践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唐道秀.关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真实的存在[J].继续教
育研究,2009(5).
[2]梅松丽,葛鲁嘉,寇长贵等.大学生网络成瘾者的生活事
件和适应性[J].心理卫生杂志,2008,22(3).
[3]Peter M.Yellowlees,Shayna Marks.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 or Internet addiction[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07,23(3).
[4]曹建琴.单亲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干预策略[J].科技创
新导报,2009(18).
[5]凤帅.浅谈大学生家访促进学生、学校和家庭教育三维一
体化[J].科技创新导报,2008(18).
[6]马莉.要用好家访这把“钥匙”[J].教育科学论坛,2008(5).
注: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高校学生工作),项目来源:辅导员专项,项目编号:1155xs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