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新开设小学三年级至部分地区初中三年级科学课程,其根本目的是克服分科教学中存在的知识体系分散、内容单一、思维局限、学生负担过重、评价体系封闭的弊端,以培养中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目标而开设的课程。在历史的长河中科学教育也在不断的演变与延伸,在这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科学课程的脚步虽然在缓慢前行但所走过的路程一直困难重重,步履艰辛,特别是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科学教育的步伐似乎仍在停滞不前,作为西部一隅的西宁地区也从未打破过这种沉寂的步调,这其中必然存在影响其发展的相关问题,研究并合理提出对解决策略将对我国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从而改善并提高青海省西宁地区科学教育发展现状。
1.科学教育在西宁地区小学课程中所处的地位
我国大范围地区科学教育所处的地位不容乐观,为了更全面有效真实的了解我国西部地区特别是我所研究的西宁地区科学教育发展的内容,我针对不同层次小学校舍,不同教师及学生做了一份涉及各项问题的调查报告。
通过我在西宁地区各小学校教师对开设教学科目地位排序所做的调查中显示:
图2.21 西宁地区小学教师对开设科目地位排序比例
我们的教师依然较为重视升学考试必考科目,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只是关注一直来开设的“熟悉”课,对于《科学》课程重视度并不高,我们的科学课程只占4.32%的位置。这不难让我们深思,教师对于科学课程的认识程度与接受程度达到了何种地步。
通过调查看出,44.12%的学生表示很有必要开设科学课程,很多同学都认为科学课程可以更多的丰富他们的知识,开拓他們的视野。但如今,全国大部分地区小学科学课成为了孩子们的玩耍课,在西宁市区同样如此,小学阶段每周设科学课平均为2课时,比我国科学课平均课时数还要偏少,更不必与国外相比较。许多教师都是非专业教师或者根本不具备科学教学经验的教师代理授课,从这些教师中我调查显示:36.17%的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开设科学课程,主要原因是不知道科学课程该如何教学。真正应该教会学生们怎样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处理问题的课程却成为了学生们自由消遣的玩耍课。甚至有很多学校科学课程一学期内只行满不到一周的课时,由于科学课程被认定为所谓的“副课”因而常常被“主课”语、数、外所代替。这样的课程地位无疑不严重阻碍科学教育发展的步伐,这不得不成为我们研究西宁地区科学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
2.科学教育在西宁地区中小学课堂中的发展现状
培养杰出人才必須重视教育。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他们最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科学事业的未来要靠他们。培养人才要从娃娃抓起,重视对中小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让他们既会动脑,又会动手。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保护他们的创造精神,使他们从小树立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远大志向。1996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随后教育部下达立项指南,要求申报有关课题,截至日期为2000年3月16日。2001年6月《发布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并召开全国基础教育会议。2001年6月8日会后公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9月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开始进行实验。2002年秋季进入全面试验阶段。2003年西宁市区的起始年级开始使用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教材。自2001年新课程实施后,西宁地区追随全国教育改革的号召,科学教育在一步步缓慢前行中,教师无论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设备等一些硬件及软件中都在效仿和摸索属于自己的方式并有所提高;青海省高校培养专业科学教育人才不断涌现;引进相关出版刊物、课题研究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种态势无疑让西宁地区科学教育的地位在不断提升。虽然科学浪潮扩展到西宁地区,但深入到具体地方,具体课堂当中,我发现西宁科学教育的发展仍处于不容乐观的阶段。
西宁地区的科学教育还处于萌芽探索时期。我国某些科学教育学科教学理论得到了发展但综合科学教育理论还处于摸索时期,西宁地区更为落后,西宁地区高校科学教育专业被设置但并没有涌现出比较有权威的教育理论。由于综合科学教育理论研究还未达到成熟时期,所以我国各地区中小学虽然全面施行新课程改革但没有真正的实效性,西宁地区更为如此。许多调查也不难发现,教师并没有领会新课改的真实目的,对于出现的科学课程仍如以往自然课程般进行浅显教学,根本没有渗透科学课程的实质。英国科学教育学者勒温也指出:“中国学校的科学课程有以下特点:1、分科教学,注重物质科学。2、学生的实际活动少,注重内容而忽视过程技能,教材的理论性强而不注重应用”。勒温先生的话不得不引起我对西宁地区科学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深深思考。1996年,美国学者迈耶在与我国科学教育学者合作的一篇论文里写道:“勒温的研究将近10年以后,中国的情况在大多数方面依然如故。” 我国在投入很少,时间急促和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进行科学教育改革,虽然在冲击原有一些不适应发展的教育理念,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上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但探究式科学教育无法真正落实,科学教育并未得到加强,同时标准引发很多学者的质疑,需要作较大的修改。科学课程在西宁地区小学课堂中的发展并没有理想上的从自然课转变为科学课。许多小学在课堂中依然以教师为主体,教学方法上依然以讲授式为主要教学手段,依然重视科学概念并未实行科学探究活动。
总的来说,西宁地区的科学教育基础薄弱、起步较晚,其中又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不必要的曲折,发展科学教育迫切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1.科学教育在西宁地区小学课程中所处的地位
我国大范围地区科学教育所处的地位不容乐观,为了更全面有效真实的了解我国西部地区特别是我所研究的西宁地区科学教育发展的内容,我针对不同层次小学校舍,不同教师及学生做了一份涉及各项问题的调查报告。
通过我在西宁地区各小学校教师对开设教学科目地位排序所做的调查中显示:
图2.21 西宁地区小学教师对开设科目地位排序比例
我们的教师依然较为重视升学考试必考科目,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也只是关注一直来开设的“熟悉”课,对于《科学》课程重视度并不高,我们的科学课程只占4.32%的位置。这不难让我们深思,教师对于科学课程的认识程度与接受程度达到了何种地步。
通过调查看出,44.12%的学生表示很有必要开设科学课程,很多同学都认为科学课程可以更多的丰富他们的知识,开拓他們的视野。但如今,全国大部分地区小学科学课成为了孩子们的玩耍课,在西宁市区同样如此,小学阶段每周设科学课平均为2课时,比我国科学课平均课时数还要偏少,更不必与国外相比较。许多教师都是非专业教师或者根本不具备科学教学经验的教师代理授课,从这些教师中我调查显示:36.17%的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开设科学课程,主要原因是不知道科学课程该如何教学。真正应该教会学生们怎样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处理问题的课程却成为了学生们自由消遣的玩耍课。甚至有很多学校科学课程一学期内只行满不到一周的课时,由于科学课程被认定为所谓的“副课”因而常常被“主课”语、数、外所代替。这样的课程地位无疑不严重阻碍科学教育发展的步伐,这不得不成为我们研究西宁地区科学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
2.科学教育在西宁地区中小学课堂中的发展现状
培养杰出人才必須重视教育。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他们最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科学事业的未来要靠他们。培养人才要从娃娃抓起,重视对中小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让他们既会动脑,又会动手。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保护他们的创造精神,使他们从小树立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远大志向。1996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颁布.随后教育部下达立项指南,要求申报有关课题,截至日期为2000年3月16日。2001年6月《发布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并召开全国基础教育会议。2001年6月8日会后公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9月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开始进行实验。2002年秋季进入全面试验阶段。2003年西宁市区的起始年级开始使用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科学教材。自2001年新课程实施后,西宁地区追随全国教育改革的号召,科学教育在一步步缓慢前行中,教师无论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设备等一些硬件及软件中都在效仿和摸索属于自己的方式并有所提高;青海省高校培养专业科学教育人才不断涌现;引进相关出版刊物、课题研究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种态势无疑让西宁地区科学教育的地位在不断提升。虽然科学浪潮扩展到西宁地区,但深入到具体地方,具体课堂当中,我发现西宁科学教育的发展仍处于不容乐观的阶段。
西宁地区的科学教育还处于萌芽探索时期。我国某些科学教育学科教学理论得到了发展但综合科学教育理论还处于摸索时期,西宁地区更为落后,西宁地区高校科学教育专业被设置但并没有涌现出比较有权威的教育理论。由于综合科学教育理论研究还未达到成熟时期,所以我国各地区中小学虽然全面施行新课程改革但没有真正的实效性,西宁地区更为如此。许多调查也不难发现,教师并没有领会新课改的真实目的,对于出现的科学课程仍如以往自然课程般进行浅显教学,根本没有渗透科学课程的实质。英国科学教育学者勒温也指出:“中国学校的科学课程有以下特点:1、分科教学,注重物质科学。2、学生的实际活动少,注重内容而忽视过程技能,教材的理论性强而不注重应用”。勒温先生的话不得不引起我对西宁地区科学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深深思考。1996年,美国学者迈耶在与我国科学教育学者合作的一篇论文里写道:“勒温的研究将近10年以后,中国的情况在大多数方面依然如故。” 我国在投入很少,时间急促和准备不足的情况下进行科学教育改革,虽然在冲击原有一些不适应发展的教育理念,推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上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但探究式科学教育无法真正落实,科学教育并未得到加强,同时标准引发很多学者的质疑,需要作较大的修改。科学课程在西宁地区小学课堂中的发展并没有理想上的从自然课转变为科学课。许多小学在课堂中依然以教师为主体,教学方法上依然以讲授式为主要教学手段,依然重视科学概念并未实行科学探究活动。
总的来说,西宁地区的科学教育基础薄弱、起步较晚,其中又由于种种原因,造成不必要的曲折,发展科学教育迫切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