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让德育美丽如诗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nadd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民族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育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德育渗透 语文教材
  
  语文是一门充满美、再现美、创造美的魅力学科。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做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民族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育的和谐发展。
  一、正确把握教材,找准德育切入点
  语文学科,不仅集工具、知识、能力、文学欣赏于一体,更重要的也是一门思想教育学科。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拓宽,它不仅是人的交际、思维、生活的工具,还是人们认知世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工具,同时又有着强烈的人文因素,对学生人格的熏陶、情感的潜移默化、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等,都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文章,或是对真善美的颂扬,或是对假恶丑的鞭笞,或是作者高洁品性、高尚人格魅力的写照,或是对祖国大好河山、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的热情洋溢的赞美……无一不是作者某种思想感情的宣泄,其间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内容,这些都是语文学科得天独厚的教书育人的有利条件。我们应该充分把握好语文学科的优越性,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找准德育切入点,加强德育渗透。
  1.注意激发学生的真挚情感
  情感,是导之以行的基础。让受教育者获得真挚的情感,是教育成功的关键之所在,是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的保证。语文教材中,所选的作品大都是内容精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它们本身就是一块块情感的天地,我们要充分利用其中的情感因素,通过情感式的教学,采用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深层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到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不断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如学习《难忘的一课》,是要学生感受这一节所蕴含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感情,让学生认识到,台湾从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激发他们为统一祖国、振兴中华而奋发学习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只有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而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的目标,并决心为之而奋斗。
  2.注意引导学生的朗读热情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以读为本”。学生通过朗读,才能身临其境,才能受到文章中人物思想的感染与熏陶,从而受到德育教育。所以,引导学生养成朗读的习惯,有利于他们体验祖国语言文字的音韵美,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品味,并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如《白杨》一文,语言就充满感情色彩。我引导学生反复朗读重点句、重点段,从多次反复的朗读中激发他们的感情,使他们产生共鸣,从而让学生领悟到:“在那茫茫的大戈壁滩上,高大挺秀、直而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的,不单单是白杨树,还有那些像白杨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们。”本文中真正使学生震撼的是结尾一句:“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这种“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无私奉献精神,唤起了学生的激情和理想,使学生受到了崇高精神的熏陶和伟大人格的感染。
  3.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景兴趣
  小学生正处在好奇爱发问的阶段,他们有很强的可塑性,我们要善于创设各种有趣、有探索价值的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景兴趣,使其迅速进入课文预定的情景,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在寻求正确答案的同时,也进行了思想品德的渗透。如教《小英雄雨来》一课时,我们设计了以下问题:①雨来的家乡有什么特点?②雨来的家乡美在哪里?③为什么课文一开头要描写雨来生活的环境呢?④雨来掩护李大叔与他生活的环境有一定的联系吗?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课文开头用大篇幅描写芦花村的美丽是有用意的,说明正是美丽的家乡、伟大的祖国培育了雨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产生了在敌人的诱骗、威胁、毒打面前不屈服的英雄行为。这就使学生从思考探究中受到了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文章的思想,往往是作者情感的流向,而这又往往通过情节表现出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从情节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全过程进行剖析,在理解文脉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感情发展,从而以情激情,掀起学生情感上的波澜,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
  二、正确研究教材,处理好二者关系
  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最基本的语文素养,而且要让学生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这是语文的性质与地位所决定的。语文教学的主旋律毕竟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德育仅仅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也绝不能少的衍生品。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只有正确地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不至于喧宾夺主、流于形式。因此,我们除了要正确把握好教材,找准德育的切入点,还要认真研究教材,处理好德育与语文教学二者之间的关系,不能主次不分,本末倒置,更不能“贴膏药”,走过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既不能把德育看作归纳文章观点的程式,轻描淡写地带过,又不能像分析文章一样,深入细致地讲析。正确的做法是:抓住关键之处,画龙点睛地引导学生,分析文章最能感动自己、震撼自己的语言文字,从中加深体会,产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学生、影响学生、塑造学生。突出文章中的闪光点,使学生发现其光辉,且深切地感悟到其道理的正确或精神的可贵,让大家把这些精神的种子撒播到自己的心田。
  三、正确分析学生,深化德育的效果
  品德素质陶冶,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我们的宣教代替学生的德育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与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体验德育魅力。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珍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德育渗透工作才能被学生愉悦地接受,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教育培养的目标。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深得父母的宠爱,生活条件优越,习惯了养尊处优,缺乏对他人的关爱、给予、奉献与感恩的品质,意志力和抗挫折能力薄弱,他们知识面广,叛逆,容易与教师唱反调,等等,这些都给我们的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我们能够认真地去分析研究学生,进而区别对待,并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成功的,就达到了培养人才的目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并没有固有的模式,重要的是我们要有一种强烈的既教书又育人的使命感。所以,我们应当积极探索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使之成为学生求知、成长的动力。
其他文献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日益普及,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教育教学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它拓展了小学语文知识教学的广度,而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整合给课堂带来新的活力与生机,语文教育模式由此向纵深发展,在着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提升教育的实效。  关键词: 小学语文 信息技术 阅读教学    1.小学生语文阅读的思维特点。  小学生的思维
摘 要: 语文能力的核心是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不是靠简单的传播和简单的模仿所能获得的,而是在长期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慢慢地领悟、一点点地积累而习得的。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各篇课文,各种语文活动,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辨别,对人类、自然、宇宙的关怀,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并由此焕发出内在外在的激情、生命的活力、坚强不屈的意志力、永不停息的探索精神,使他们以后无论遇到怎样的艰难曲折都能从容应对,始
该论文摘要集共收入论文摘要58篇,主要内容有:厅堂音质评价研究的进展;AUTOCAD绘图软件包与声线跟踪程序的链接;亚洲剧场的声学设计;多功能电影院的声学设计;电视演播室的音质设计;山西广播电
备课是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教师的基本功。备课是一项细致、艰苦而又富有创造性的劳动。随着课改的推进,我越来越认识到: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没有精心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的课堂
一、教材分析  在当前,环境破坏成为了世界性难题,美丽的地球已经承载了过多的压力,保护环境成为了重要的内容,本文编写的目的意义正在于此。《特殊的葬礼》一文主要讲述了巴西总统及大批热爱自然的人为塞特凯达斯瀑布举办葬礼的内容,课文描绘了塞特凯达斯大瀑布历史的壮观美丽,以及现在的景象凄凉,以对比的方式唤起人们环境保护的意识,教育人类应当维护生态的平衡。课文主要分三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以
学校档案是学校教育活动中形成的具有重要价值的资料,学校档案管理关系到学校自身的形象塑造和学校统计评估工作的完成,对于学校的发展有重要作用.本文就针对目前学校档案管
植物学特征 山黧豆是豆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根系较浅,茎半直立或匍匐,草丛高70至90厘米左右,茎扁平,光滑呈四棱形,其中两棱延伸成翼状。山黧豆的分蘖力较强,侧枝生长往往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