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盛夏的意大利阳光明媚,风景宜人,这里既是各国旅游者云集的天堂,也是音乐爱好者向往的地方。各地的文化机构纷纷利用这段黄金时期举办各种规模的音乐文化活动,向世界展示优美动人的意大利音乐和当地独特的风土人情。今年8月中旬,在日本友人佐多宝彦先生的热情安排下,我来到意大利托斯卡尼地区的海滨小城托德拉格市(Torre del Lago,意即“湖畔之塔”),观摩每年7-8月间在这里举行的普契尼歌剧节。
风光绮丽的托德拉格市一面靠海,三面环山,中间是马萨乔克里湖,这里林木茂盛,气候宜人,宁静安逸。歌剧大师贾克莫·普契尼的故居就坐落在湖边。酷爱狩猎、快艇等休闲运动的普契尼生前在此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谱写了《蝴蝶夫人》、《托斯卡》、《曼侬·莱斯科》等传世绝唱。1924年大师不幸因病辞世,其独生子安东尼奥经过两年的精心改造,将大师的灵柩由米兰移回这座他生前挚爱的小镇,安葬在故居修建的墓室中。后来普契尼的夫人埃尔维拉、安东尼奥及夫人莉塔逝世后也一同葬在这里。
普契尼生前曾致信友人乔万基诺·佛赞诺(普契尼歌剧《修女安杰莉卡》和《贾尼斯基奇》的词作者),言道:“我总是在此荡舟狩猎,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在露天倾听我的歌剧……”。佛赞诺深受感动,决心实现大师的遗愿。1930年8月24日,佛赞诺和普契尼的同学、室友皮埃特罗·马斯卡尼(歌剧《乡村骑士》的作曲家)分别担任导演和指挥,在大师故居前的湖面上搭建起的临时舞台上,与一个巡回歌剧团共同演出了《波西米亚人》;次年,该剧团重返小镇,与吉利、帕潘尼尼等当时著名的歌唱家合作演出了《波西米亚人》和《蝴蝶夫人》,举世闻名的普契尼歌剧节由此诞生。70多年来,为期1个月的歌剧节共举办了51届,每年吸引4万多世界各地的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前来欣赏;声乐大师如男高音斯台方诺、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和波切利,男中音戈比、米尔内斯,女高音著名歌唱家卡巴耶、斯考托、埃瓦玛通、李恰莱里和蒂米特洛娃等都曾在这里用美妙的声音诠释普契尼的名作。
目前歌剧节由普契尼歌剧节基金会和当地政府主办,企业和一些文化基金会提供经济支持。从1961年开始,歌剧节在距故居不到100米的湖畔建造了永久性的环形露天剧场,可容纳约2000名观众。本届歌剧节共上演《西部女郎》、《蝴蝶夫人》、《图兰朵》、《波西米亚人》等4部歌剧。考虑到夏时制和旅游者及当地居民的夏季作息时间,演出通常安排在每周四至周六晚上9:30。
8月12日,我首先欣赏了歌剧舞台上较少上演的《西部女郎》。该剧根据贝拉斯科同名戏剧改编而成,由指挥家托斯卡尼尼执棒,于1910年12月10日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首演。故事叙述的是19世纪中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一座金矿附近的小镇上,美丽豪爽的乡村姑娘明妮(女高音)经营着一间酒吧。来这里消磨时光和寻欢作乐的人非常多,其中也有这一带闻名的强盗狄克-约翰逊(男高音)。该镇的警长(男中音)看上了明妮,明妮却偏偏爱上了狄克。因此,警长对狄克怀恨在心。一次狄克遭到追捕受伤,来到明妮家中躲避却被警长发现。警长借机要挟明妮以身相许,明妮提出要以纸牌赌博来决定并最终获胜。悻悻离开的警长并不罢休,仍带人在路上堵截,抓住狄克并要以偷盗罪将其处以绞刑。明妮及时赶到,为心上人辩护,取胜后俩人远走高飞,失意的警长也默默离去。
剧中女高音、男高音和男中音之三角关系,延续了意大利歌剧传统;爱情冲突、异国情调和民族旋律的使用也屡见不鲜。歌剧的音乐变化丰富、复杂,虽然使用许多美国音乐元素,但是却没有象《图兰朵》一样有较明显的主导旋律;这使得本剧明显有别于普契尼的其他作品。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达尼埃拉.迪西的出色表现是本剧、乃至本届歌剧节的突出亮点。她的声音宽厚有力,音色圆润,穿透力强,加上纯熟的意大利美声技法和自然的舞台表演,使她能够近乎完美地诠释各类戏剧女高音角色。她主演的明妮率真动人,具有相当的感召力。
在以后几天内,我陆续观看了观众熟悉的《蝴蝶夫人》、《波西米亚人》和《图兰朵》。这几组演员的水平参差不齐,但是观众的热情和修养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每场演出基本上都是95%以上的上座率。
同《西部女郎》一样,这几部戏也非常重视舞美布景设计,力求新颖出奇,这也许是当今世界歌剧界的一种时尚趋势。《蝴蝶夫人》通过设置在舞台后方一个长长的斜坡和舞台中部的倾斜的高台来增加空间感,情节上的时间跨度也更加明显。《波西米亚人》固定布景较为简洁,服装趋向传统,但是灯光效果突出;随着剧情的变化,灯光在背景上映出变幻多端、带有表现主义等现代派风格的绘画图形。不知是巧合还是刻意安排,正当第一幕鲁道夫和咪咪对唱时,一轮明月升起在露天舞台的侧前方,为优美的音乐意境增添了自然浪漫的色彩。
在东道主的安排下,我还参观了位于大师故居内的普契尼博物馆。在这座林木花草簇拥的古旧小楼中收藏了大师生前使用过的钢琴、家具、书籍和衣物,以及作品的草稿、生前照片、各种收藏和喜爱的车船用品等。看着一群又一群的参观者轻轻地走过大师生活工作过的地方,聆听着70多年前大师作品的录音,不知他们是否也和我一样在想着同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造就了普契尼和他不朽的音乐?我们的日本朋友佐多老先生是一位少见的普契尼爱好者,他常年为普及和发展意大利歌剧做着无私的贡献。1994年中央歌剧院在北京首次以意大利语演出《图兰朵》,就是得益于他的大力支持。得知我是佐多先生的客人,博物馆馆长、普契尼的孙女西蒙涅塔·普契尼女士亲自迎接并陪同我们参观。普契尼女士虽已76岁高龄,但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得知我曾主演多部普契尼歌剧,老人非常高兴,临别时同我合影并赠书留念。我的意大利之行到此画上了一个圆满的休止符。
风光绮丽的托德拉格市一面靠海,三面环山,中间是马萨乔克里湖,这里林木茂盛,气候宜人,宁静安逸。歌剧大师贾克莫·普契尼的故居就坐落在湖边。酷爱狩猎、快艇等休闲运动的普契尼生前在此度过了许多美好时光,谱写了《蝴蝶夫人》、《托斯卡》、《曼侬·莱斯科》等传世绝唱。1924年大师不幸因病辞世,其独生子安东尼奥经过两年的精心改造,将大师的灵柩由米兰移回这座他生前挚爱的小镇,安葬在故居修建的墓室中。后来普契尼的夫人埃尔维拉、安东尼奥及夫人莉塔逝世后也一同葬在这里。
普契尼生前曾致信友人乔万基诺·佛赞诺(普契尼歌剧《修女安杰莉卡》和《贾尼斯基奇》的词作者),言道:“我总是在此荡舟狩猎,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在露天倾听我的歌剧……”。佛赞诺深受感动,决心实现大师的遗愿。1930年8月24日,佛赞诺和普契尼的同学、室友皮埃特罗·马斯卡尼(歌剧《乡村骑士》的作曲家)分别担任导演和指挥,在大师故居前的湖面上搭建起的临时舞台上,与一个巡回歌剧团共同演出了《波西米亚人》;次年,该剧团重返小镇,与吉利、帕潘尼尼等当时著名的歌唱家合作演出了《波西米亚人》和《蝴蝶夫人》,举世闻名的普契尼歌剧节由此诞生。70多年来,为期1个月的歌剧节共举办了51届,每年吸引4万多世界各地的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前来欣赏;声乐大师如男高音斯台方诺、帕瓦罗蒂、多明戈、卡雷拉斯和波切利,男中音戈比、米尔内斯,女高音著名歌唱家卡巴耶、斯考托、埃瓦玛通、李恰莱里和蒂米特洛娃等都曾在这里用美妙的声音诠释普契尼的名作。
目前歌剧节由普契尼歌剧节基金会和当地政府主办,企业和一些文化基金会提供经济支持。从1961年开始,歌剧节在距故居不到100米的湖畔建造了永久性的环形露天剧场,可容纳约2000名观众。本届歌剧节共上演《西部女郎》、《蝴蝶夫人》、《图兰朵》、《波西米亚人》等4部歌剧。考虑到夏时制和旅游者及当地居民的夏季作息时间,演出通常安排在每周四至周六晚上9:30。
8月12日,我首先欣赏了歌剧舞台上较少上演的《西部女郎》。该剧根据贝拉斯科同名戏剧改编而成,由指挥家托斯卡尼尼执棒,于1910年12月10日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首演。故事叙述的是19世纪中叶,在美国加利福尼亚一座金矿附近的小镇上,美丽豪爽的乡村姑娘明妮(女高音)经营着一间酒吧。来这里消磨时光和寻欢作乐的人非常多,其中也有这一带闻名的强盗狄克-约翰逊(男高音)。该镇的警长(男中音)看上了明妮,明妮却偏偏爱上了狄克。因此,警长对狄克怀恨在心。一次狄克遭到追捕受伤,来到明妮家中躲避却被警长发现。警长借机要挟明妮以身相许,明妮提出要以纸牌赌博来决定并最终获胜。悻悻离开的警长并不罢休,仍带人在路上堵截,抓住狄克并要以偷盗罪将其处以绞刑。明妮及时赶到,为心上人辩护,取胜后俩人远走高飞,失意的警长也默默离去。
剧中女高音、男高音和男中音之三角关系,延续了意大利歌剧传统;爱情冲突、异国情调和民族旋律的使用也屡见不鲜。歌剧的音乐变化丰富、复杂,虽然使用许多美国音乐元素,但是却没有象《图兰朵》一样有较明显的主导旋律;这使得本剧明显有别于普契尼的其他作品。意大利女高音歌唱家达尼埃拉.迪西的出色表现是本剧、乃至本届歌剧节的突出亮点。她的声音宽厚有力,音色圆润,穿透力强,加上纯熟的意大利美声技法和自然的舞台表演,使她能够近乎完美地诠释各类戏剧女高音角色。她主演的明妮率真动人,具有相当的感召力。
在以后几天内,我陆续观看了观众熟悉的《蝴蝶夫人》、《波西米亚人》和《图兰朵》。这几组演员的水平参差不齐,但是观众的热情和修养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每场演出基本上都是95%以上的上座率。
同《西部女郎》一样,这几部戏也非常重视舞美布景设计,力求新颖出奇,这也许是当今世界歌剧界的一种时尚趋势。《蝴蝶夫人》通过设置在舞台后方一个长长的斜坡和舞台中部的倾斜的高台来增加空间感,情节上的时间跨度也更加明显。《波西米亚人》固定布景较为简洁,服装趋向传统,但是灯光效果突出;随着剧情的变化,灯光在背景上映出变幻多端、带有表现主义等现代派风格的绘画图形。不知是巧合还是刻意安排,正当第一幕鲁道夫和咪咪对唱时,一轮明月升起在露天舞台的侧前方,为优美的音乐意境增添了自然浪漫的色彩。
在东道主的安排下,我还参观了位于大师故居内的普契尼博物馆。在这座林木花草簇拥的古旧小楼中收藏了大师生前使用过的钢琴、家具、书籍和衣物,以及作品的草稿、生前照片、各种收藏和喜爱的车船用品等。看着一群又一群的参观者轻轻地走过大师生活工作过的地方,聆听着70多年前大师作品的录音,不知他们是否也和我一样在想着同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造就了普契尼和他不朽的音乐?我们的日本朋友佐多老先生是一位少见的普契尼爱好者,他常年为普及和发展意大利歌剧做着无私的贡献。1994年中央歌剧院在北京首次以意大利语演出《图兰朵》,就是得益于他的大力支持。得知我是佐多先生的客人,博物馆馆长、普契尼的孙女西蒙涅塔·普契尼女士亲自迎接并陪同我们参观。普契尼女士虽已76岁高龄,但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得知我曾主演多部普契尼歌剧,老人非常高兴,临别时同我合影并赠书留念。我的意大利之行到此画上了一个圆满的休止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