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必修的艺术课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考虑如何更好满足未来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在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如何重视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摆在了重要位置,美术教育正以它特有的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起着发展和完善人格、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作用。美术教育不仅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挥,而且使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美术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所以构建一种全新的能力培养思路显得尤其迫切。依据学科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小学美术教学一些方面体现出中提高学生素质。
一、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首先在教学中,可以说在所有教材的安排中都包含有丰富的品德教育因素,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而忽视品德教育,应把两者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挖掘教材的德育和美育的因素,潜移默化的渗透德育和美育。比如小学美术课本教材中《小军号》一课中除了鼓励学生有选择性地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材料来体验做小军号的乐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革命年代有多少英雄儿女为了革命、为了人民、为了人民共和国而奋勇前进,当他们加入少先队站在队旗下宣誓的时候,小军号有吹响了号声,它昭示着新一代少年儿童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无疑是给学生上一堂革命传统思想教育与美术活动想联系的美术课。
美术教育不单纯是传授绘画技能,而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传授技能时,加强培养学生评价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行为习惯以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可见美术教育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部分,是与素质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说,传授美術知识,训练美术能力,培养审美情趣,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就是渗透德育的过程。
在绘画教学中,素描教学能培养学生朴实的品格,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优良品质。色彩教学除了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态度,培养其坚定的意志之外还能培养学生讲究卫生,互相关心,宽宏大量等思想品质。国画教学则能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优秀灿烂的传统文化,从而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克服焦躁的心理,陶冶情操。在工艺制作课中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
二、利于培养知识和能力素质
儿童智力的发展需要运用各种形式和手段去促进,美术教学便是通过对具体形象的观察、记忆、比较来发展认识能力的形式来完善和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的。例如在讲授《走进青铜》一课中,要使学生明确目的。青铜器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生活很少见,除非到博物馆参观。这一课就要带同学们“走近”青铜、观察青铜、熟悉青铜,了解4000多年前,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精巧的铸造工艺,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教学中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尽可能多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青铜器图片及史料,引导学生的探究。如何才能用画笔把学生感兴趣的青铜器画下来呢?这就需要培养学生有意注意和有意识记的能力,同时结合分析与比较使观察结果更深入具体。又如《戏剧脸谱》一课,除了教学生绘制脸谱画的基本方法和步骤,重点讲解中国戏曲脸谱的分类及其夸张的色彩和造型,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对吸取脸谱的欣赏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中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而且培养了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
三、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要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学生在美术课程中比在其他教育活动中能更大程度地张扬和战线自己的个性。因为美术课程是一种综合性、活动性强且活动结果无对错之分的课程。在这种以美的熏陶为主的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以全面自然地释放;性格、气质、情感得以自然流露;手、眼、脑得以协调发展,沟通了其物质层面与观念层面的关系,促进了个性的内化和健康发展,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智力、人生观和情感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美术教学的主阵地就是课堂,如何将课堂巧妙设计使教学充满活力,充分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就需要独特的教学智慧了。例如《泥公鸡》一课在学生欣赏民间艺术品——“泥公鸡”以后,运用揉、搓、捏、塑、黏接等多种方法做一个自己喜爱的泥公鸡。同学们用各自带的可塑性材料捏了一些生动作品,其中有一件让我印象最深。有一个调皮的男孩捏了一个人骑在一只肥大的公鸡背上。当我把这件作品展示给学生们看的时候,全班同学哄堂大小,接着那个男孩说出自己的创作意图,原来男孩家养了一只鸡,他希望有一天能与它一起飞上天去看看。我对这件作品赞赏不已,对所有同学说“这种想法很好啊!任何一件美术作品都离不开创意,这是一件与众不同的作品,我非常喜欢!”男孩高兴不已,沾沾自喜。从那以后我发现同学们都比以前更爱想象了,从他们的作品中我感到了他们个性的融入。
四、身心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始终
小学生天性活泼,兴趣广泛,好奇心强,他们喜欢绘画,更爱读带有画面的书,他们渴望从中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和表现美,抒发自己的情感,丰富自己的生活,然而他们分辨善恶、美、丑,自觉地加强抵制或吸收能力还很差。针对这些现象,我利用美术课,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观察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并展开讨论,然后把自己的观察所得用画笔表现出来,使学生爱憎分明,把情感高尚的事物吸取出来,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念,从而有利于抵制那些低级趣味的东西。对于改造不良影响,保护他们心灵健康的成长,提高其自身素质,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应予以高度重视。在行为习惯方面,应该严格要求学生按具体规定去做。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常规习惯。人们常说: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美术教学中首先便提到了这一点,坐立姿势要端正,否则会影响作画效果、健康发育及精神面貌。坐姿直接影响到手的活动,眼睛与画面的距离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素质教育渗透是一个广阔的空间,只要你做一个有心人,细心发现,逐步探索,就一定会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使我深有感触,美术教材的课题中蕴涵着有许多素质教育的成分。这些成分可以说是学生素质中鲜活的细胞,要想让学生达到潜移默化的吸取,单凭老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是达不到的,只有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才能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一、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首先在教学中,可以说在所有教材的安排中都包含有丰富的品德教育因素,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而忽视品德教育,应把两者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挖掘教材的德育和美育的因素,潜移默化的渗透德育和美育。比如小学美术课本教材中《小军号》一课中除了鼓励学生有选择性地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材料来体验做小军号的乐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革命年代有多少英雄儿女为了革命、为了人民、为了人民共和国而奋勇前进,当他们加入少先队站在队旗下宣誓的时候,小军号有吹响了号声,它昭示着新一代少年儿童要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无疑是给学生上一堂革命传统思想教育与美术活动想联系的美术课。
美术教育不单纯是传授绘画技能,而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在传授技能时,加强培养学生评价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行为习惯以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可见美术教育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部分,是与素质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所以说,传授美術知识,训练美术能力,培养审美情趣,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就是渗透德育的过程。
在绘画教学中,素描教学能培养学生朴实的品格,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坚持不懈的优良品质。色彩教学除了培养学生做事认真的态度,培养其坚定的意志之外还能培养学生讲究卫生,互相关心,宽宏大量等思想品质。国画教学则能培养学生热爱我国优秀灿烂的传统文化,从而热爱祖国,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克服焦躁的心理,陶冶情操。在工艺制作课中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
二、利于培养知识和能力素质
儿童智力的发展需要运用各种形式和手段去促进,美术教学便是通过对具体形象的观察、记忆、比较来发展认识能力的形式来完善和促进儿童的智力发展的。例如在讲授《走进青铜》一课中,要使学生明确目的。青铜器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生活很少见,除非到博物馆参观。这一课就要带同学们“走近”青铜、观察青铜、熟悉青铜,了解4000多年前,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精巧的铸造工艺,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教学中我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尽可能多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青铜器图片及史料,引导学生的探究。如何才能用画笔把学生感兴趣的青铜器画下来呢?这就需要培养学生有意注意和有意识记的能力,同时结合分析与比较使观察结果更深入具体。又如《戏剧脸谱》一课,除了教学生绘制脸谱画的基本方法和步骤,重点讲解中国戏曲脸谱的分类及其夸张的色彩和造型,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提高对吸取脸谱的欣赏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中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而且培养了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
三、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提出美术课程要努力保护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美术课程是最尊重学生个性的课程之一,学生在美术课程中比在其他教育活动中能更大程度地张扬和战线自己的个性。因为美术课程是一种综合性、活动性强且活动结果无对错之分的课程。在这种以美的熏陶为主的活动中,学生的个性得以全面自然地释放;性格、气质、情感得以自然流露;手、眼、脑得以协调发展,沟通了其物质层面与观念层面的关系,促进了个性的内化和健康发展,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智力、人生观和情感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美术教学的主阵地就是课堂,如何将课堂巧妙设计使教学充满活力,充分的发展学生的个性,就需要独特的教学智慧了。例如《泥公鸡》一课在学生欣赏民间艺术品——“泥公鸡”以后,运用揉、搓、捏、塑、黏接等多种方法做一个自己喜爱的泥公鸡。同学们用各自带的可塑性材料捏了一些生动作品,其中有一件让我印象最深。有一个调皮的男孩捏了一个人骑在一只肥大的公鸡背上。当我把这件作品展示给学生们看的时候,全班同学哄堂大小,接着那个男孩说出自己的创作意图,原来男孩家养了一只鸡,他希望有一天能与它一起飞上天去看看。我对这件作品赞赏不已,对所有同学说“这种想法很好啊!任何一件美术作品都离不开创意,这是一件与众不同的作品,我非常喜欢!”男孩高兴不已,沾沾自喜。从那以后我发现同学们都比以前更爱想象了,从他们的作品中我感到了他们个性的融入。
四、身心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始终
小学生天性活泼,兴趣广泛,好奇心强,他们喜欢绘画,更爱读带有画面的书,他们渴望从中感受美、体验美、欣赏美和表现美,抒发自己的情感,丰富自己的生活,然而他们分辨善恶、美、丑,自觉地加强抵制或吸收能力还很差。针对这些现象,我利用美术课,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社会,观察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并展开讨论,然后把自己的观察所得用画笔表现出来,使学生爱憎分明,把情感高尚的事物吸取出来,培养良好的审美观念,从而有利于抵制那些低级趣味的东西。对于改造不良影响,保护他们心灵健康的成长,提高其自身素质,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的过程中应予以高度重视。在行为习惯方面,应该严格要求学生按具体规定去做。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常规习惯。人们常说:站要有站相,坐要有坐相。美术教学中首先便提到了这一点,坐立姿势要端正,否则会影响作画效果、健康发育及精神面貌。坐姿直接影响到手的活动,眼睛与画面的距离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素质教育渗透是一个广阔的空间,只要你做一个有心人,细心发现,逐步探索,就一定会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使我深有感触,美术教材的课题中蕴涵着有许多素质教育的成分。这些成分可以说是学生素质中鲜活的细胞,要想让学生达到潜移默化的吸取,单凭老师在讲台上唱独角戏是达不到的,只有在美术教学中渗透,才能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