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人们告诉我的容易忘记,演示课本给我的将牢记,结论自己得出的我将终生牢记。”由此可见,知识的获得应是教师帮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创造性地支配材料,让学生自己有所思、有所悟、有所获,亲身去经历一个积极获取知识的全过程。围绕这一点,我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尝试,收到了很不错的效果。
一、稳抓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自己阅读课本的能力
语文学科特别要注重教师组织、指导和协调的作用。大家都知道,好的开端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要先通过简短而精彩的导语(或开场白)把本节知识信息“亮相”给学生,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激发起学生探求知识的需求。这样先吸住了学生的心,自然就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让学生带着迫切的心情有目的地去阅读课本,并在阅读过程中启发学生不断设置问题,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从一开始就让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积极状态,就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各环节中保持学习热情,形成良性循环。
二、巧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理解、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先把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系统处理,使问题形成“链条”,并向全班公布。然后留出一定时间给学生思考、讨论,以寻求创意,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接着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以己之长补人之短”,帮助提出问题的同学解答。这样,同学们的问题由同学们解答,能让同学们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并以此为乐,课堂气氛也就推向了自主学习的高潮,自然也就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发挥指导作用:正确的加以肯定表扬,错误的加以纠正,不全面的加以补充。
特别指出的是,教师对于那些共性的不易理解的问题可进行公开讲解。教师的讲解切忌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要像凸透镜似的聚集学生的关键点,提纲挈领、以点带面地讲给学生(对易混易错的知识点详细讲,对疑点难点重点讲,对书中的重点有针对性地讲)。这样,让学生把知识环环串联在自己的大脑里,就能做到闻一知十、融会贯通。
三、巩固延伸课堂知识,培养学生不断学习创新的能力
巩固新知,使知识系统化,灵活运用新知进而拓宽新知,这是各科教学的最终目标。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呢?以前传统教育坚持“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做法。笔者认为,与其教师下任务让学生去背、练、做,不如先在同学之间开播“点播台”,要求识记的内容,在课堂上可把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点播,“我来问,你来答”,并对各组成绩进行比较。学生们都有自我表现的心理,小组总评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另外,还可以通过反复实践操练,拓宽思路、总结经验、温故而知新,然后让学生总结发言,要求抓住重点谈收获谈心得、谈感想,这样,学生自己既巩固了知识,又做到了灵活运用。教师再提出几个悬念性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学无止境”的道理,并让学生产生一种“欲穷千里目”,须上“千层楼”的认识,这样课堂一下延伸开来,不断思维学习的教学这时也就水到渠成了,把总结课变成以收获为主、以再学习为辅,让课堂兴趣盎然,进一步实现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尝试,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变苦学为乐学)。学生不仅自己主动操作、收获了知识“果实”,而且现身掌握了收获的过程和方法,成了教学过程的收割手。从教学角度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诸方面的能力,也弘扬了学生好学奋进、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从而在我们的教学中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作者单位:053700河南省阜城县阜城镇三里铺完全小学)
一、稳抓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自己阅读课本的能力
语文学科特别要注重教师组织、指导和协调的作用。大家都知道,好的开端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因此,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教师要先通过简短而精彩的导语(或开场白)把本节知识信息“亮相”给学生,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激发起学生探求知识的需求。这样先吸住了学生的心,自然就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后,让学生带着迫切的心情有目的地去阅读课本,并在阅读过程中启发学生不断设置问题,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从一开始就让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积极状态,就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各环节中保持学习热情,形成良性循环。
二、巧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理解、自己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先把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系统处理,使问题形成“链条”,并向全班公布。然后留出一定时间给学生思考、讨论,以寻求创意,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接着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以己之长补人之短”,帮助提出问题的同学解答。这样,同学们的问题由同学们解答,能让同学们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并以此为乐,课堂气氛也就推向了自主学习的高潮,自然也就提高了学生获取知识和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发挥指导作用:正确的加以肯定表扬,错误的加以纠正,不全面的加以补充。
特别指出的是,教师对于那些共性的不易理解的问题可进行公开讲解。教师的讲解切忌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要像凸透镜似的聚集学生的关键点,提纲挈领、以点带面地讲给学生(对易混易错的知识点详细讲,对疑点难点重点讲,对书中的重点有针对性地讲)。这样,让学生把知识环环串联在自己的大脑里,就能做到闻一知十、融会贯通。
三、巩固延伸课堂知识,培养学生不断学习创新的能力
巩固新知,使知识系统化,灵活运用新知进而拓宽新知,这是各科教学的最终目标。如何达到这一目标呢?以前传统教育坚持“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做法。笔者认为,与其教师下任务让学生去背、练、做,不如先在同学之间开播“点播台”,要求识记的内容,在课堂上可把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点播,“我来问,你来答”,并对各组成绩进行比较。学生们都有自我表现的心理,小组总评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另外,还可以通过反复实践操练,拓宽思路、总结经验、温故而知新,然后让学生总结发言,要求抓住重点谈收获谈心得、谈感想,这样,学生自己既巩固了知识,又做到了灵活运用。教师再提出几个悬念性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学无止境”的道理,并让学生产生一种“欲穷千里目”,须上“千层楼”的认识,这样课堂一下延伸开来,不断思维学习的教学这时也就水到渠成了,把总结课变成以收获为主、以再学习为辅,让课堂兴趣盎然,进一步实现教学目标。
通过以上尝试,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变苦学为乐学)。学生不仅自己主动操作、收获了知识“果实”,而且现身掌握了收获的过程和方法,成了教学过程的收割手。从教学角度看,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诸方面的能力,也弘扬了学生好学奋进、勇于探索、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从而在我们的教学中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作者单位:053700河南省阜城县阜城镇三里铺完全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