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光创新的人文价值与趋向

来源 :收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neoneone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蒋春音,艺名佳依,1982年出生于陶都宜兴。青年紫砂艺术家、首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年度提名奖得主。祖上世袭承陶,师承紫砂艺术大师何道洪先生,现为江苏省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省紫砂器具收藏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江苏宜兴紫砂工艺厂工艺美术师、徐悲鸿陶瓷艺术委员会委员。
  多次参加京、广、沪等地的紫砂艺术展览,作品相继被新华社、《香港大公报》《新华日报》《解放日报》《河南日报》《福建日报》《天津日报》《新民晚报》《宜兴日报》等百余家国内外报纸、杂志、网站等媒体争相报道,多件紫砂艺术作品被中国现代文学馆、广东省博物馆、重庆博物馆、安徽省博物院等国内外各大艺术机构收藏,在纯学术的艺术评比中屡获名次。
  从宋人梅尧臣在《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中写到的:“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到明代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中所写的:“金沙寺僧,久而逸其名矣。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瓮者处,抟其细土,加以澄练,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从单纯的煮茶器具,到与诗文书画的结合,再到式样的千变万化,宜兴紫砂就这样在一代一代人的努力之下,由滴水而汇聚成了如今这浩瀚的艺术海洋。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到现在,紫砂壶无论在造型还是装饰上都达到了空前的繁荣阶段。朱可心、顾景舟、蒋蓉、裴石民、王寅春、任淦庭、吴云根等老一辈紫砂艺术大师更是为紫砂艺术的推陈出新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形成紫砂艺术如此繁荣局面的因素很多,创新,是不容忽略的一点。而笔者所说的创新不仅仅停留在造型的多变上,更重要的是内涵的创新和文化上的创新,从而使得紫砂更具人文价值。如此一来,就不得不提到影响紫砂人文价值发展及其趋向的两个重要因素:文人和文化。
  一 文人因素对紫砂人文价值的影响
  历史上,人对紫砂壶的影响是巨大的。这里的人不是普通大众,而是那些有话语权、能够直接导致某一文化变化发展的一小部分人。在紫砂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文人的影响占据主导地位,在某一历史时段甚至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文人们喜欢轻巧简洁的壶,于是最具实用性的、适合寻常百姓使用的大壶便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文人们想要将自己诗书画特长发挥于壶上,于是紫砂壶上便有了诗词歌赋,并由陈曼生将其推向顶峰,至今不衰。
  笔者所创作的“圆古壶”,就是书画与紫砂壶艺相结合的一个典型。此壶器型简洁、稳重,其上以四君子之一的兰加以装饰,清新淡雅,充分体现了文人士子之风,而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理念和情趣。又如一把“源之泉壶”,流转的嘴与把,与壶身上的山水画共同谱写了一曲高山流水的天籁之音,和一幅和谐秀美的水墨山水画。
  但是,与以往不同的是,如今的紫砂壶与诗书画的结合已不仅仅靠文人的参与才得以实现,现在的紫砂人已经挣脱了匠人的枷锁和禁锢,而是更加主动地参与到紫砂壶设计的方方面面,能制擅绘,诗书画皆通的全才也是越来越多,甚至更多高学历、高素质,以及留学归来的年轻一代也加入到了紫砂壶的设计与制作中来,壮大了紫砂壶的创作队伍,整体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
  如此一来,在不久的将来,定会给紫砂艺界带来新一轮的文化变革,提升紫砂的人文价值,对紫砂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 文化因素对紫砂人文价值的影响
  每种艺术都有自己特定的文化和风格,它们历经千百年风雨却愈发浓厚与根深蒂固,紫砂文化也不例外。徐秀棠大师曾经说过:“紫砂陶的发展历史,就是紫砂文化的传薪过程。紫砂陶工艺品之所以有魅力,主要也在于它与陶文化、壶文化、茶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由此可见,紫砂的文化是多么的独特与复杂。
  也正鉴于紫砂艺术的独特与复杂,所以对于紫砂文化的研究至今也没有形成权威的、系统的、专门的学说。因此,对于紫砂文化的理解也是各不相同,尤其是紫砂艺术的创作者,更是因为文化程度、个人修养等因素的影响而人人心中各有一本不一样的紫砂书。但是不管怎样,要想让自己创作出来的作品更加适应市场,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需求,就不得不对社会的大众文化作一个研究,即使是再具个人风格的作品也不能离开大文化环境的土壤而独自存活。因此,创新就成为了必然,此番创新是指文化上的创新,文化上的与时俱进,是更加趋向精神层面的东西,这是促使紫砂艺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原因。
  促使紫砂艺术必须走创新之路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紫砂文化由地域文化到大众文化,再到高雅文化,直至殿堂文化这一大趋势的影响。如今的紫砂艺术不仅仅属于宜兴,属于有着悠久茶文化历史的南方城市,我国的北方地区也逐渐加入到了紫砂壶的消费大军中来,而外国人对紫砂陶的喜爱也越来越明显。由于喜爱紫砂壶的人数的增加,也在快速地推动着紫砂事业的发展。现在的紫砂壶做工更精致,装饰更丰富,材质更考究,感觉更愉悦,也更加有投资收藏价值。笔者所创作的“翔”、“六方钟亭”、“春晖”等创新作品,均符合上述人们的审美需求与收藏价值,时常供不应求。
  因此,任何一位成功的艺术家,唯有在所处的历史时期使其所创作的作品更符合时代的需求,顺应大文化的潮流,同时又不失艺术性,方能久远流传,长盛不衰。
  结 尾
  艺域无疆,以人为本最重要。我们如此悠久而深厚的中国文化的形成,离不开人的思维活动、人的主观能动的参与,也正因为如此,艺术文化才如此的生动,如此的立体,这也正是人文价值的另一种体现方式。
  对于完全凭借手工操作完成的紫砂壶而言,人的重要性尤为突出,这就是紫砂艺术的最为吸引人,最为可贵,也最具人文价值的地方。
其他文献
2014年9月26日上午,陕西省民间博物馆协会成立五周年暨西安雅观陶瓷艺术博物馆开馆庆典在西安晶海酒店隆重举行。陕西省民间博物馆协会名誉会长、原陕西省政府副省长巩德顺,陕西省文物局原副局长、陕西省博物馆协会理事长刘云辉,西安市文物局邰亚秦巡视员,西安市文物局博物馆处郭治华处长,全国民办博物馆协作体主席、陕西省民间博物馆协会会长、西安大唐西市文化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吕建中,西安大明宫实业集团董
期刊
珍珠地划花罐  珍珠地划花瓷器系模仿金银器錾胎工艺烧造而成,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这一品种在河北、河南、山西的一些瓷窑中可见。  这件珍珠地划花罐高30厘米,上施白釉,底胎外露,是北宋时期密县窑产品。内外满釉,光泽圆润,整体造型简洁,显示出古代瓷器装饰朴实的风格,但其图样不失精致。罐身图纹由两圈留白自然分成三部分:上端肩部有数朵并排周云纹,中部主饰三朵绽放缠枝菊花,姿态高贵,四周配以绵延枝叶,自
期刊
京城十月,适逢金秋,由今日美术馆主办、著名策展人杨建国先生策划、《诗书画》杂志提供学术支持的“三山——陈智安、方勇、徐钢山水画展”,于2014年10月11日在今日美术馆3号馆隆重开幕。  三位均为七零后的艺术家,同是出身于南派水墨重镇,又经受过系统的学院训练,三人的画风及面貌已非常清晰,而相异之处又总是更令人兴奋。  方勇的画,初略看去清淑雅正,但仔细审视,却是刚毅奇崛。说清雅,是就他的墨色而言,
期刊
(接上期)  2、实用器:西周主要有玉簋、玉等盛食器,玉束发器、玉掏耳勺、玉、玉、玉搅拌器以及玉斧、玉铲、玉匕首等实用工具。但馆藏实用器较少。  玉:《说文》释曰:“锐端可解结”,西周玉形似牙角状,也用于项饰中。长安县花园村出土的长尾玉鸟当为玉。  玉铲、玉锛:玉铲直接脱胎于石铲,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良渚文化、齐家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中均有发现,商代以后较少发现,1987年长安县出土的玉铲﹙图29﹚应是
期刊
白文中(原名白文忠),出生于1973年11月28日  祖籍山西省原平市段家堡乡角川村。  1989.09考入中央美院附中  1993.09考入中央美院  1996.02留学法国,巴黎  1998获法兰西学院“维勒”大奖  考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校  1999参加“五月沙龙” 巴黎  2000参加伦敦艺术节 英国  2001参加“秋季沙龙” 巴黎  2002“project Galerie”个展德国
期刊
对于浅绛彩的收藏和研究,都是改革开放以来从草根作起来的。而关于浅绛彩历史地位的讨论,则伴随了浅绛彩收藏和研究的全过程。其总的趋势,是随着浅绛彩瓷精品面世的数量不断增加,浅绛彩瓷绘艺术作品体系日趋丰满,对浅绛彩的认识越来越客观,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认可的范围越来越大,对它的历史地位的评价也就越来越重要。  这是一个大趋势,这一趋势不可逆转。  那么,是哪些因素决定浅绛彩瓷绘艺术的历史地位呢?  个人认
期刊
顾绍培  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陶瓷协会会员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会员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顾绍培,男,1945年出生于宜兴陶业世家。1958年进宜兴紫砂中学读书学艺,启蒙老师潘春芳教授,转入紫砂工艺厂后,师承著名老艺人陈福渊,后得当代壶艺泰斗顾景舟长期悉心指导提携。从业紫砂已50余载,深研诸名师技法,集各派之精华,融艺术个性于一体。创作新品100余个,曾获德国莱比锡国
期刊
在即将召开的上海世界华人收藏家大会之际,我采访了注明收藏家何飞先生。何先生从事收藏20多年,他的收藏经历、经验及对收藏人生的感悟,值得每个收藏爱好者借鉴。  采访者:何老师,你好。大象陶瓷博物馆里如此丰富的馆藏是你20多年收藏的积累。你说收藏是一种缘份,从一名转业军人到现在的知名收藏家,你的收藏之路是如何开启的?  何:我的家乡邓州并没有博物馆,在我17岁当兵之前从来就没见过博物馆,更不知道博物馆
期刊
我与白文中相识是在2005年,那时他刚从法国巴黎美术学院留学回国,准备在中央美术学院办一个展览。给我的第一印象他不像其他那些欧洲学习归来的艺术家那样“洋气十足,满嘴的外语”,而是特别像《我的法兰西岁月》中那些青年志士,眼神中透着激情和坚定,话语不多,学生味浓。几年过去了,一日他来到中央美术学院找我,给我看了他这几年的一些作品,提出想再做一个展览的计划并邀我写点文字。时光荏苒,时过境迁之后,不变的还
期刊
到目前为止,根据现有的考古资料,生产三彩陶瓷器的唐代窑址在四川、河南、河北、陕西、江西、浙江、安徽、湖南、广东都有发现。考古学界把四川唐、宋时期,邛窑生产的三彩器叫做“邛三彩”,所以,就有了“北有唐三彩,南有邛三彩”之说。  四川三彩器有瓷胎,也有陶胎,唐代瓷胎较多,宋代陶胎较多。四川三彩陶瓷器是用铜、铁、锰、钴等色料在釉上和釉下绘画或点染,色料交错和间隔施用,以高温或低温一次或多次烧制成型后,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