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是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毛主席语录》
可我常常觉得,我不属于这个世界,更别说它属不属于我。我的太阳很久不再升起,而在漫长的黑暗中,我一点一点再也不觉得黎明会到来。你们拽我、推我,我眼睁睁看着你们拉扯着我,但爸爸妈妈,我多想你们明白,我比任何人都想起来,可我怎么就办不到?
也许对你们来说,一切的起源是在某个清晨,怎么叫我都不醒,我吵嚷着肚子痛,我不想去学校了。又或者是你们像往常一样,多说了我几句,而我却不像往常一样拖一拖就乖巧地去做,而是和你们吵起来,甚至比你们情绪还要激动。最开始你们说我青春期叛逆,说我越大越不懂事儿,我也能反驳几句,难道你们就做得十全十美吗?到后来,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我开始不愿意和任何人说任何事,我关上房门,戴上耳机,幻想着总有一天我要离开,彻底地离开这个世界。但我怕疼,我也不敢想如果我真的不怕疼的那一天来了,我会不会就真的走了,那时候你们一定会很伤心吧,或者会感到解脱。
有人说“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我能感觉到自己的裂痕很早就已经埋下,光却迟迟没见到,裂痕一天比一天大。但我起初也没当回事儿,权当上学太累了。同学们也都很辛苦,老师告诉我们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看到你们下班回家也是满面愁容,尤其是说不上几句话,你们就会吵起来,我也就没有说什么,摊开手边的数学模拟试卷,硬着头皮计算,但注意力好难集中。注意力不集中很要命,我上课走神的时间越来越多,回过神的时候,黑板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方程式,我忽然想哭,但是忍了回去。
写作业的时候才是人间炼狱,我真的写不进去,越想到自己写不进去,就越是着急,你们坐在客厅,时不时送来水果,我知道实际上是在监督我。于是我忽然一股火儿上来,谁在就发泄给谁。大战之后,我面对没有写完的作业,想到明天课上讲作业更加不可能听进去,我真的希望有外星人可以把我带走。接下来,我一天比一天累,一天比一天听不进去你们的声音—“你怎么还不起来”“不就是穿个衣服吗”“你再这样下去,你就完了”“你看看你的成绩单”“没有人给你压力,只有你自己”;一天比一天不想去学校、无法完成作业、听不进去课、不想见同学—我觉得我没有脸面见任何人,羞愧到觉得自己不配活在世上。我也有不甘心,我曾经是“别人家的孩子”,这更加让我无可奈何。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停刷着手机,于是你们又给我起了个新的名字“网络成瘾患者”。
我像是陷入了一个泥沼,越是挣扎就越是下沉,我无法逃脱,困在其中。我有时觉得自己完全没有任何问题,明天就能够立刻上学,成绩名列前茅。但第二天醒来,我发现世界依然是灰色的,我依然一事无成。对不起,我又让你们失望了,我在心里对自己说着无法对你们说出口的话,然后听到外面你们吵了起来,都是我的错。起初只是一场小雪,后来下起了暴风雪,再后来雪越积越厚,接下来或许就是一场雪崩……而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因为“孩子厌学、不上学”的问题出现在心理咨询室,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才能逐渐恢复,有些情况下孩子甚至再也无法回到学校。而这类问题在国外也早有发生,儿童青少年厌学或不上学在临床上被称为“学校恐惧症”,在国外这类儿童被称为“拒绝上学儿童”,是儿童对学校特定环境异常恐惧、强烈地拒绝上学的一种情绪障碍。
国外报道学龄儿童中约有5%的发病率,我国学者曾对260例儿童情绪障碍进行分析,发现13.8%为学校恐惧症。可表现为对上学厌倦,以各种理由推诿不去上学,或不能在学校待上一整天,且常伴有明显的情绪障碍或行为障碍,如特定的恐怖、睡眠障碍、躯体化症状、同龄人交往障碍等不同的表现形式,以及蛮不讲理、冲动毁物等行为。具有学校恐惧症的患儿最常见的主诉不是焦虑、紧张或不愉快,而是躯体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腹痛、哮喘发作、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出汗、手抖、尿急等,但这些躯体症状到医院后,查不出任何身体上的原因。
拒学的原因是复杂的,严重的情况需要专业心理学工作者的帮助,而身为孩子的父母也有可以帮忙的地方,以下这些方法或许会有所帮助:
1适当地正视自己的情绪感受。你一定会着急、焦虑,会特别希望自己能帮上孩子,这些感受都是非常正常的。尤其看到孩子反复提出自己要回到学校,但又屡屡失败时,父母也会愈加挫败、失望和愤怒。值得注意的是,在厌学、拒学的过程中,孩子反复提出去上学而又无法回到学校是十分常见的。
2家长们可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行为是如何作用于孩子的,而不是过度关注孩子的问题。特别想帮上忙的家长,的确是可以帮助到孩子的,但要选择有效的方式方法。如果焦虑转化成了責备和争吵,那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和难以解决。
3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在试着去帮助孩子的过程中,当然可以寻求一些一般的理论支持,比如一些公益性的讲座,除此之外,也要考虑孩子的特殊性。当真正去倾听孩子时,父母要比专家们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4当问题难以通过自身解决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网上有这样一句话“当你不断批评孩子的时候,他们不会停止爱你,但他们会停止爱自己”。如果父母能够放下自己的焦虑,感同身受地去理解孩子,少一些责备,多一份鼓励,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因为这个时候,也是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时候。
——《毛主席语录》
可我常常觉得,我不属于这个世界,更别说它属不属于我。我的太阳很久不再升起,而在漫长的黑暗中,我一点一点再也不觉得黎明会到来。你们拽我、推我,我眼睁睁看着你们拉扯着我,但爸爸妈妈,我多想你们明白,我比任何人都想起来,可我怎么就办不到?
也许对你们来说,一切的起源是在某个清晨,怎么叫我都不醒,我吵嚷着肚子痛,我不想去学校了。又或者是你们像往常一样,多说了我几句,而我却不像往常一样拖一拖就乖巧地去做,而是和你们吵起来,甚至比你们情绪还要激动。最开始你们说我青春期叛逆,说我越大越不懂事儿,我也能反驳几句,难道你们就做得十全十美吗?到后来,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我开始不愿意和任何人说任何事,我关上房门,戴上耳机,幻想着总有一天我要离开,彻底地离开这个世界。但我怕疼,我也不敢想如果我真的不怕疼的那一天来了,我会不会就真的走了,那时候你们一定会很伤心吧,或者会感到解脱。
“我”是如何
一点点回不去学校的
有人说“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我能感觉到自己的裂痕很早就已经埋下,光却迟迟没见到,裂痕一天比一天大。但我起初也没当回事儿,权当上学太累了。同学们也都很辛苦,老师告诉我们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看到你们下班回家也是满面愁容,尤其是说不上几句话,你们就会吵起来,我也就没有说什么,摊开手边的数学模拟试卷,硬着头皮计算,但注意力好难集中。注意力不集中很要命,我上课走神的时间越来越多,回过神的时候,黑板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方程式,我忽然想哭,但是忍了回去。
写作业的时候才是人间炼狱,我真的写不进去,越想到自己写不进去,就越是着急,你们坐在客厅,时不时送来水果,我知道实际上是在监督我。于是我忽然一股火儿上来,谁在就发泄给谁。大战之后,我面对没有写完的作业,想到明天课上讲作业更加不可能听进去,我真的希望有外星人可以把我带走。接下来,我一天比一天累,一天比一天听不进去你们的声音—“你怎么还不起来”“不就是穿个衣服吗”“你再这样下去,你就完了”“你看看你的成绩单”“没有人给你压力,只有你自己”;一天比一天不想去学校、无法完成作业、听不进去课、不想见同学—我觉得我没有脸面见任何人,羞愧到觉得自己不配活在世上。我也有不甘心,我曾经是“别人家的孩子”,这更加让我无可奈何。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停刷着手机,于是你们又给我起了个新的名字“网络成瘾患者”。
我像是陷入了一个泥沼,越是挣扎就越是下沉,我无法逃脱,困在其中。我有时觉得自己完全没有任何问题,明天就能够立刻上学,成绩名列前茅。但第二天醒来,我发现世界依然是灰色的,我依然一事无成。对不起,我又让你们失望了,我在心里对自己说着无法对你们说出口的话,然后听到外面你们吵了起来,都是我的错。起初只是一场小雪,后来下起了暴风雪,再后来雪越积越厚,接下来或许就是一场雪崩……而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什么是“学校恐惧症”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因为“孩子厌学、不上学”的问题出现在心理咨询室,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才能逐渐恢复,有些情况下孩子甚至再也无法回到学校。而这类问题在国外也早有发生,儿童青少年厌学或不上学在临床上被称为“学校恐惧症”,在国外这类儿童被称为“拒绝上学儿童”,是儿童对学校特定环境异常恐惧、强烈地拒绝上学的一种情绪障碍。
国外报道学龄儿童中约有5%的发病率,我国学者曾对260例儿童情绪障碍进行分析,发现13.8%为学校恐惧症。可表现为对上学厌倦,以各种理由推诿不去上学,或不能在学校待上一整天,且常伴有明显的情绪障碍或行为障碍,如特定的恐怖、睡眠障碍、躯体化症状、同龄人交往障碍等不同的表现形式,以及蛮不讲理、冲动毁物等行为。具有学校恐惧症的患儿最常见的主诉不是焦虑、紧张或不愉快,而是躯体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腹痛、哮喘发作、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出汗、手抖、尿急等,但这些躯体症状到医院后,查不出任何身体上的原因。
如何应对“学校恐惧症”
拒学的原因是复杂的,严重的情况需要专业心理学工作者的帮助,而身为孩子的父母也有可以帮忙的地方,以下这些方法或许会有所帮助:
1适当地正视自己的情绪感受。你一定会着急、焦虑,会特别希望自己能帮上孩子,这些感受都是非常正常的。尤其看到孩子反复提出自己要回到学校,但又屡屡失败时,父母也会愈加挫败、失望和愤怒。值得注意的是,在厌学、拒学的过程中,孩子反复提出去上学而又无法回到学校是十分常见的。
2家长们可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行为是如何作用于孩子的,而不是过度关注孩子的问题。特别想帮上忙的家长,的确是可以帮助到孩子的,但要选择有效的方式方法。如果焦虑转化成了責备和争吵,那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和难以解决。
3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在试着去帮助孩子的过程中,当然可以寻求一些一般的理论支持,比如一些公益性的讲座,除此之外,也要考虑孩子的特殊性。当真正去倾听孩子时,父母要比专家们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4当问题难以通过自身解决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网上有这样一句话“当你不断批评孩子的时候,他们不会停止爱你,但他们会停止爱自己”。如果父母能够放下自己的焦虑,感同身受地去理解孩子,少一些责备,多一份鼓励,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因为这个时候,也是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