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学校恐惧症”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P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是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毛主席语录》
  可我常常觉得,我不属于这个世界,更别说它属不属于我。我的太阳很久不再升起,而在漫长的黑暗中,我一点一点再也不觉得黎明会到来。你们拽我、推我,我眼睁睁看着你们拉扯着我,但爸爸妈妈,我多想你们明白,我比任何人都想起来,可我怎么就办不到?
  也许对你们来说,一切的起源是在某个清晨,怎么叫我都不醒,我吵嚷着肚子痛,我不想去学校了。又或者是你们像往常一样,多说了我几句,而我却不像往常一样拖一拖就乖巧地去做,而是和你们吵起来,甚至比你们情绪还要激动。最开始你们说我青春期叛逆,说我越大越不懂事儿,我也能反驳几句,难道你们就做得十全十美吗?到后来,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我开始不愿意和任何人说任何事,我关上房门,戴上耳机,幻想着总有一天我要离开,彻底地离开这个世界。但我怕疼,我也不敢想如果我真的不怕疼的那一天来了,我会不会就真的走了,那时候你们一定会很伤心吧,或者会感到解脱。

“我”是如何

一点点回不去学校的


  有人说“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我能感觉到自己的裂痕很早就已经埋下,光却迟迟没见到,裂痕一天比一天大。但我起初也没当回事儿,权当上学太累了。同学们也都很辛苦,老师告诉我们高考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看到你们下班回家也是满面愁容,尤其是说不上几句话,你们就会吵起来,我也就没有说什么,摊开手边的数学模拟试卷,硬着头皮计算,但注意力好难集中。注意力不集中很要命,我上课走神的时间越来越多,回过神的时候,黑板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方程式,我忽然想哭,但是忍了回去。
  写作业的时候才是人间炼狱,我真的写不进去,越想到自己写不进去,就越是着急,你们坐在客厅,时不时送来水果,我知道实际上是在监督我。于是我忽然一股火儿上来,谁在就发泄给谁。大战之后,我面对没有写完的作业,想到明天课上讲作业更加不可能听进去,我真的希望有外星人可以把我带走。接下来,我一天比一天累,一天比一天听不进去你们的声音—“你怎么还不起来”“不就是穿个衣服吗”“你再这样下去,你就完了”“你看看你的成绩单”“没有人给你压力,只有你自己”;一天比一天不想去学校、无法完成作业、听不进去课、不想见同学—我觉得我没有脸面见任何人,羞愧到觉得自己不配活在世上。我也有不甘心,我曾经是“别人家的孩子”,这更加让我无可奈何。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停刷着手机,于是你们又给我起了个新的名字“网络成瘾患者”。
  我像是陷入了一个泥沼,越是挣扎就越是下沉,我无法逃脱,困在其中。我有时觉得自己完全没有任何问题,明天就能够立刻上学,成绩名列前茅。但第二天醒来,我发现世界依然是灰色的,我依然一事无成。对不起,我又让你们失望了,我在心里对自己说着无法对你们说出口的话,然后听到外面你们吵了起来,都是我的错。起初只是一场小雪,后来下起了暴风雪,再后来雪越积越厚,接下来或许就是一场雪崩……而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什么是“学校恐惧症”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因为“孩子厌学、不上学”的问题出现在心理咨询室,往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才能逐渐恢复,有些情况下孩子甚至再也无法回到学校。而这类问题在国外也早有发生,儿童青少年厌学或不上学在临床上被称为“学校恐惧症”,在国外这类儿童被称为“拒绝上学儿童”,是儿童对学校特定环境异常恐惧、强烈地拒绝上学的一种情绪障碍。



  国外报道学龄儿童中约有5%的发病率,我国学者曾对260例儿童情绪障碍进行分析,发现13.8%为学校恐惧症。可表现为对上学厌倦,以各种理由推诿不去上学,或不能在学校待上一整天,且常伴有明显的情绪障碍或行为障碍,如特定的恐怖、睡眠障碍、躯体化症状、同龄人交往障碍等不同的表现形式,以及蛮不讲理、冲动毁物等行为。具有学校恐惧症的患儿最常见的主诉不是焦虑、紧张或不愉快,而是躯体症状,表现为头痛、头晕、腹痛、哮喘发作、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出汗、手抖、尿急等,但这些躯体症状到医院后,查不出任何身体上的原因。

如何应对“学校恐惧症”


  拒学的原因是复杂的,严重的情况需要专业心理学工作者的帮助,而身为孩子的父母也有可以帮忙的地方,以下这些方法或许会有所帮助:
  1适当地正视自己的情绪感受。你一定会着急、焦虑,会特别希望自己能帮上孩子,这些感受都是非常正常的。尤其看到孩子反复提出自己要回到学校,但又屡屡失败时,父母也会愈加挫败、失望和愤怒。值得注意的是,在厌学、拒学的过程中,孩子反复提出去上学而又无法回到学校是十分常见的。
  2家长们可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行为是如何作用于孩子的,而不是过度关注孩子的问题。特别想帮上忙的家长,的确是可以帮助到孩子的,但要选择有效的方式方法。如果焦虑转化成了責备和争吵,那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和难以解决。
  3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在试着去帮助孩子的过程中,当然可以寻求一些一般的理论支持,比如一些公益性的讲座,除此之外,也要考虑孩子的特殊性。当真正去倾听孩子时,父母要比专家们更了解自己的孩子。
  4当问题难以通过自身解决时,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网上有这样一句话“当你不断批评孩子的时候,他们不会停止爱你,但他们会停止爱自己”。如果父母能够放下自己的焦虑,感同身受地去理解孩子,少一些责备,多一份鼓励,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因为这个时候,也是孩子最需要父母的时候。
其他文献
东东是一名4岁男孩,被诊断为孤独症谱系障碍,有社会交往障碍、言语表达障碍和行为障碍等问题。  东东刚进院时,医生就特意和我交代了他的特点—完全不能忍受人唱歌的声音,不知是出于对声音本身的排斥还是家人唱歌不好听的原因,请我关注一下。我做特殊儿童音乐治疗有11年了,遇到过对音乐有不同喜好的孩子,但是完全无法听人唱歌声音的孩子,还是第一次见到。好奇驱使着我,要好好了解一下这个孩子。不喜欢音乐的孩子怎么做
期刊
2020年12月15日,四川泸州一小区内,一名学生留下字条后跳楼。字条上写着:“我活得太累了”“我早已绝望”等文字。这则“小学生留绝望字条后跳楼”的新闻曾经轰动一时。关注儿童心理健康是时代进步的呼唤,在2019年印发的《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中,就已明确指出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非常重要。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提到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首先是家长和老师都重视的学习
期刊
2021年4月23日,知名个人成长作家张德芬女士的新书《情绪自由人生更轻盈》在各平台上正式上架,《情绪自由人生更轻盈》为张德芬重磅新作,直击现代都市人的情绪困境,献上深化、务实、入世的情绪疗愈指南。  书中有一句对于德芬老师来说很特别的话:目前我们生命中的困境,让我们痛苦纠结的人、事、物,真的都是我们自己内在原来就有的情绪感受带来的,我们只是找个身边的或是看得见的人、事、物挂靠上去,然后发泄出来而
期刊
在应试教育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教师群体显然是当下的高压人群之一。我的教育记者、教育研究者、心理咨询师的多重身份,使我在工作中有机会接触各类学校的教师群体和个体,能够了解到他们在学校教育工作之外的个人生活和婚姻家庭生活状况。我的个人交往圈里也有许多教师朋友,我同他们经常就职业心理健康、家庭教育、亲子关系、婚姻关系等问题进行探讨。  通过交流我发现,教师朋友的生活与心理状况大致呈现三大特点:  1职业
期刊
小陈是一名高一女生,她来心理门诊的原因是遇到了选择困难,纠结自己是参加艺考还是参加高考。选择的背后,既有对自我的迷茫,更有对未来结果不确定的担心。心理困扰被打破的平静  第一次在心理诊室见到小陈,她衣着得体,彬彬有礼,简单自我介绍后,就开始讲述自己的困惑。原来,最近一周她生活和学习状态不是很好,白天上课听不进去,下课后完全记不得老师在说什么,整个人处于一种异常焦虑的状态;作业也不想做,晚上很难入睡
期刊
如果您经常带孩子在小区里玩,可能会看到这样一幕:父母或者是祖父母一边看着孩子并提醒“注意安全”“慢点儿”,一边可能在拿着手机刷短视频或回微信信息。又或者在新冠疫情笼罩之时,成年人“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宅在家里玩着手机或其他电子设备。我们可能思考过“科技改变生活”,但是否有思考过“科技影响育儿”?移动互联网的时代  我们生活在一个移动互联的世界。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
期刊
日本小说家伊坂幸太郎有一句名言:“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我最近对这句话有所体会,但原因并不在我的父母或其他养育者身上,而是我自己。  具体来说,是在我准备养猫的时候。  我在知乎上搜索到一个问题:养猫需要做什么准备工作?  浏览量高达百万。其中一个比较高赞的回答来自知名编剧柏邦妮,她一共回答了2630个字,罗列了24点注意事项。  一家猫舍的主理人则在这个问题下
期刊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在追求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也越来越注重精神世界的健康。在这个信息化时代,对于抑郁症的科普宣传铺天盖地,如果没有专业医护人员的保驾护航,很容易造成大众对抑郁症的“草木皆兵”。抑郁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哪些  抑郁症的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核心症状及其他相关症状,其中核心症状主要为心境低落、兴趣丧失以及精力缺乏。抑郁症患者在心境低落的基础上常常还伴有其他认知、生理及行为症状,
期刊
我遇到过这么一个咨询案例,一个女大学生失恋了,情绪很低落,一直走不出失恋的悲伤。这时候为了达到心理平衡,她启动了补偿心理机制,开始疯狂购物、不受控制地暴饮暴食、随便找个替代对象然后火速分手……显然,这样的补偿机制不利于她走出悲伤的阴影,不然她也不会走进我的心理咨询室了。  补偿心理是一种关乎人心理平衡的心理机制。有人通过补偿心理机制超越自身缺陷,获得积极内在动力取得最终的成功;也有的人因为过度补偿
期刊
对于小林,我印象比较深刻,我翻看咨询记录,显示高二下半学期他曾前来寻求帮助,一共咨询了三次。小林个性温和有礼貌,爱学习,成绩优异,但是性格比较敏感脆弱。他被诊断出中度焦虑  “老师,我觉得我的脑子转不过来了。”他的眼睛直直地看着我说到。语气平缓,表情也生硬。这是我对于小林最初的印象,他被医院确诊为中度焦虑,目前正在服药治疗。因为服药的缘故,他的思维有点迟缓,学习效率下降,思考问题感到吃力,成绩也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