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缅跨境婚姻历史悠久,了解中缅跨境婚姻的现状,探究跨境婚姻家庭中妇女的日常生活和子女期望,对于准确掌握西南边境跨境婚姻的概况,为妇女和儿童争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边境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跨境婚姻;妇女;子女期望
本研究尝试采用深度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量化资料和质性材料,分别用于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70户跨境婚姻家庭中抽取31户作为研究对象(由于出外打工等原因,可供访谈的跨境婚姻家庭只有62户),藉此了解中缅跨境婚姻的现状,探究跨境婚姻家庭中妇女的日常生活和子女期望,准确掌握我国西南边境跨境婚姻的概况。
一、调查地点概况
草坝村地处卡场镇西南部,距政府所在地5公里,辖区面积为73.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3375亩,辖7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共466户2303人,其中景颇族330户1806人,傈僳族131户479人,汉族5户18人。人均收入2500元,吃粮水平达294公斤,国境线长24.8公里。其中草坝小组景颇族78户453人,无呀小组景颇族45户220人,盆都小组景颇族35户237人,傈僳族32户70人,腾拉拱小组景颇族60户315人,迈东小组景颇族52户251人,拱劳小组景颇族56户299人,东朋洋一组傈僳族75户307人,东朋洋二组傈僳族21户102人,东朋洋三组景颇族7户31人,汉族5户18人。
从草坝村的概况可以看出,景颇族和傈僳族所占的比重最大,而选择跨境婚姻的民族也局限在这两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在选择跨境婚姻时,比较倾向于选择同民族的女性作为伴侣。
二、跨境婚姻夫妻人口学特征
(一)年龄结构
女性结婚年龄(22.9677岁)总体上要小于男性结婚年龄(25.0968岁),平均小大约2岁。男性与女性当中均出现了较大的婚龄差距,但是女性结婚年龄标准差(5.52258)相对于男性结婚年龄的标准差(6.34221)要小,说明女性结婚年龄相对集中,而男性结婚年龄相对离散。
(二)教育程度
跨境婚姻家庭的男女性的文化程度都比较低。但是女性中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数占50%,并且没有较高层次的人才(高中占9.4%);男性中虽然存在3.2%的没有上学的人数,却有同样百分比的高中及以上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存在。
(三)职业构成
峰度系数(K)反映了样本分布接近或者远离标准正态分布的程度,K越接近0,说明样本分布越接近于标准正态分布,反之则越来越偏离标准正态分布。将男性婚前婚后职业分布的峰度系数分别记为Kn0和Kn1,女性婚前婚后职业分布的峰度系数记为Kw0和Kw1。
Kn0(12.860)、Kn1(24.596)、Kw0(12.860)、Kw1(31.000)都明显大于0,说明男性婚前婚后职业分布和女性婚前婚后职业分布都明显向某一数值集中。男性和女性的职业分布明显向“农民”集中,说明两性职业构成均以务农为主;两性婚后职业分布的峰度系数都明显扩大,说明两性婚后职业更加集中于务农。但是女性婚后职业分布的峰度系数(31.000)明显大于男性婚后职业分布的峰度系数(24.596),说明女性在婚后从婚前相对多元的职业选择变为单一的务农,也说明女性婚后把重点放在了家庭。 注:1务农2经商3打工4教师5技术工人
图1 :两性婚前婚后职业分布图 三、跨境婚姻家庭中的妇女和子女
(一)妇女的生活和医疗健康
1.生活
跨境婚姻家庭的妇女与中国境内的景颇族妇女有着共同的勤劳品质,她们承担着家庭劳动的绝大部分。景颇山的气候只有干季与雨季之分,并且雨季的时间持续得比较长。干季时节不适于农作物种植,所以她们可以有短暂的休息时间。平时的休闲娱乐方式十分单一,基本上就是看电视,看电视也成为缅甸妇女学习汉语的主要途径。雨季是景颇山农忙的时节,要到水田里插秧种植。由于水田分散且面积狭小,每天需要穿梭于各个山坡之间。据当地人讲,他们种植水稻的时间还不是很长,以前他们的食物都是由女性上山采集野菜野果维持。可以说,妇女承担了家庭主要的农活和家庭日常生活。
跨境婚姻家庭的妇女的交际圈仅限于家庭内部,但是周围家庭和村民对于她们的态度是很热情的。虽然和当地居民同为景颇族,在生活习惯和语言等方面有很多共通之处,但是跨境婚姻家庭的妇女并没有和普通家庭的妇女建立密切的关系。跨境婚姻家庭的妇女往往只会跟自己的丈夫、家人以及同样来自缅甸的老乡有很好的沟通,其交际的圈子被局限于家庭内部。他们认为远嫁到中国这些缅甸女性也是跟自己身份一样的景颇族,只是国籍不一样而已。
2.医疗健康
缅甸边境是东南亚地区艾滋病的高发区,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女性从事性服务行业的人数比较多,并且宣传预防的医疗条件落后。如果携带艾滋病病毒的缅甸女性嫁到中国就会增加中国境内艾滋病的发病率和病毒携带人数。但是从我们的调查中发现,草坝村的跨境婚姻家庭当中,只有一个家庭的夫妻包括子女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丈夫已经死去。当我们问其感染的途径时,村主任给出的回答让我们有些吃惊。他说,那个家庭的悲剧完全是由丈夫造成的,因为丈夫吸毒的恶习感染了艾滋病,并且还有境外嫖娼的经历。
虽然跨境婚姻家庭中艾滋病的发病率很低,但是我们并不能放松警惕。我们在与妇女的访谈中发现,她们绝大多数对于自己在缅甸的居住地周边是否存在艾滋病病人以及怎样预防根本不清楚,只是嫁到中国以后听到过政府和卫生机构的宣传。
(二)跨境婚姻家庭中的子女
1.自由的教育
通过了解得知,跨境婚姻家庭子女的最高学历是高中,但是政府对于该地区的教育投入是很大的。在村委会的后方建有云南省示范性小学——草坝小学。通过对学校的考察和跟老师的接触发现,学校拥有很好的硬件设施和教师队伍。对于高投入下的不太成比例的教育成果,笔者一直不能释怀。后来从与家长的访谈中找到了答案。跨境婚姻家庭子女的教育是听任子女的自由式教育。之所以说跨境婚姻家庭的子女教育是自由的,是因为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大多数没有明确的目标,通常的回答是“随孩子的意愿”。对于孩子以后的学业规划,家长并不会刻意去强求孩子,只是觉得尽家庭的最大能力供他们上学,但是具体能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却没有考虑过。 图2图2左边图表中的1、2、3、4分别表示随子女意愿、具体标准、越高越好和没想过。从图2可以看出,跨境婚姻家庭的父母对于子女有着较高的教育期望,但是对于孩子长远的教育目标缺乏具体的规划,而是随子女的意愿。
2.纠结的婚姻
图2中间的图表代表了跨境婚姻家庭父母对于子女未来选择跨境婚姻的态度,1、2、3分别表示支持、不支持和不予干预。从图表分析,父母反对子女选择跨境婚姻的比例比较高,因为跨境婚姻家庭中的妇女很难取得中国国籍,也就意味着各种权益的缺失。支持跨境婚姻和不予干涉的比例基本持平,从这点可以看出,父母对于子女的婚姻保持相对中立甚至顺应子女意愿的态度。
3.较高的职业期望
图2中右边图表表示跨境婚姻家庭父母对子女的职业期望,1、2、3、5、6分别代表的指标为铁饭碗、企业职员、务农、经商、孩子自己选择和没想过。从图表可以看出,跨境婚姻家庭的父母对于子女对于子女都有较高的职业期望,希望子女可以找到比较稳定的职业。这里的铁饭碗在当地人看来包括政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教育人员等,从中也暴露了家长在孩子职业期望上的一个误区,即没有考虑子女职业选择的多元化。
四、跨境婚姻动力学分析
(一)印象分析
缅甸女性在选择跨国婚姻时很多时候并没有过多考虑经济和政治因素,而是根据家长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所作的决定,可是这样的分析也许会与许多研究跨国婚姻原因的说法有所出入。后来笔者在与这些缅甸女性的交谈中发现,他们在嫁到中国之前并不知道真实的情况,只是听别人说中国的环境要比缅甸好的多。但是,如果没有父母的要求或者自身的恋爱经历,跨境婚姻根本不会形成。所以,父母之命和自身的恋爱经历是跨境婚姻形成的先决条件,而经济和政治环境促进了跨境婚姻稳固。
在分析跨境婚姻原因的时候,很多学者都会从“推——拉”理论里面寻求解释,并且把经济因素作为重要的解释因素。但是从笔者此次对景颇族的跨境婚姻家庭的调查中发现,男方和女方并不是十分看重经济实力。至少从中国家庭来看,大多数跨境婚姻家庭中的男性都是家庭中的独生子或者小儿子,家庭的经济实力还是十分可观的,并不会因为考虑削减娶媳妇的费用而选择迎娶缅甸姑娘。
既然对跨境婚姻的解释并不能简单地从经济因素中寻求答案,那么详细了解该地区的具体情况就成为了解释的关键所在。
(二)跨境婚姻形成原因的定性分析
第一,中国景颇族跟缅甸克钦族同属一个民族,除了国籍的不同,他们在生活习惯和语言等方面没有很大差别,这是促成跨境婚姻的先天因素。
第二,中国许多年来的稳定和繁荣与缅甸战乱贫穷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和对比,许多缅甸的女性为了摆脱原来落后的境遇,选择远嫁中国,即使比不上中国大多数农民家庭的生活,但是却比自己以前的生活要好很多。
以上两个方面是基于跨境婚姻的普遍性分析,具体到盈江县卡场镇的景颇族来说,又存在特殊的因素。
第一,特殊的地理交通因素。中缅边境线较长,仅笔者所在的草坝村的边境线就长达24.8公里。卡场镇设有一个边境检查站,距离草坝村村委会约2.5公里,距离镇政府约2公里,位于卡场镇与草坝村中间。草坝村地处通往缅甸的中缅17、18号公路的起点,距离17号界桩约30公里,距离18号界桩约20公里,两个界桩就被埋在中缅边境的石竹河河床上。需要注意的是,这两条通往缅甸的主要通道的边界没有设立检查站,缅甸公民前往中国境内根本不存在任何障碍。只要他们不前往边检站方向,一般不会被拦下。这与中缅走动需要办理出境证的常识性说法是有出入之处的。
第二,良好的政策待遇。虽然根据定量研究的分析可以看出,嫁到中国来的绝大数缅甸妇女至今还不能取得中国国籍,但是当地政府给他们办理了医疗保险,只是养老保险不能参与,并且他们的子女基本上都有中国户口。笔者通过了解,跨境婚姻家庭的子女落户大概需要经过以下程序。首先办理夫妻的结婚证(普通家庭的男女结婚也是按照先办喜事后领结婚证的顺序。不同的是,跨境婚姻家庭的女性需要取得缅甸边境的出境证,建立跨境婚姻备案即可),其次前往缅甸的原居住地拿回缅甸的身份证明,接着出示准生证和子女的生产证明。把这些手续和证明送到当地边防派出所就可以办理孩子的户口。子女的办理程序只比普通家庭多一项,就是出示女方的身份证明。
通过对草坝村乡村医生和村主任的访谈,笔者发现,所有的缅甸籍女子全部免费参加了医疗保险,只是因为户口问题没有参加养老保险。在缅甸无处看病或者看病花费高的问题,在距离中缅边境不远的中国偏远农村就得到了解决。
第三,特殊的经历和个人特质。通过访谈笔者还发现,迎娶缅甸媳妇的一部分景颇族男青年还有特殊的教育经历。由于靠近缅甸,并且缅甸的学费比起国内来说要低得多,有一部分青年在小时候被送到缅甸读书。在一个地方学习生活的时间长了,自然会对当地的缅甸姑娘有了接触的机会,产生爱慕之情,结婚生子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缅甸女子在中国男性的眼中素有勤劳能干的印象,并且嫁到当地的缅甸妇女可以承担家中大部分的劳务,这也是当地人愿意迎娶缅甸女子作为媳妇的个人原因。
【参考文献】
[1]李海鹰.试论国际婚姻的跨境阶级效果与性别化阶级结构——以韩国的国际婚姻为例[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24).
[2]何跃,高红.文化安全视角下的云南跨境民族教育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2(4).
[3]李雪岩,龙耀.西南边境跨国婚姻子女社会化问题思考——以广西大新县隘江村为例[J].青年研究,2007,(5).
【课题项目】
本文系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西南边境跨国婚姻系列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2012xcx04)
【作者简介】
郭帅(1987— ),男,河南登封人,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2010级社会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社会学;李楠(1987— ),女,天津宝坻人,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2010级社会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南边疆社会问题研究。
【关键词】跨境婚姻;妇女;子女期望
本研究尝试采用深度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量化资料和质性材料,分别用于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70户跨境婚姻家庭中抽取31户作为研究对象(由于出外打工等原因,可供访谈的跨境婚姻家庭只有62户),藉此了解中缅跨境婚姻的现状,探究跨境婚姻家庭中妇女的日常生活和子女期望,准确掌握我国西南边境跨境婚姻的概况。
一、调查地点概况
草坝村地处卡场镇西南部,距政府所在地5公里,辖区面积为73.4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3375亩,辖7个自然村9个村民小组,共466户2303人,其中景颇族330户1806人,傈僳族131户479人,汉族5户18人。人均收入2500元,吃粮水平达294公斤,国境线长24.8公里。其中草坝小组景颇族78户453人,无呀小组景颇族45户220人,盆都小组景颇族35户237人,傈僳族32户70人,腾拉拱小组景颇族60户315人,迈东小组景颇族52户251人,拱劳小组景颇族56户299人,东朋洋一组傈僳族75户307人,东朋洋二组傈僳族21户102人,东朋洋三组景颇族7户31人,汉族5户18人。
从草坝村的概况可以看出,景颇族和傈僳族所占的比重最大,而选择跨境婚姻的民族也局限在这两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在选择跨境婚姻时,比较倾向于选择同民族的女性作为伴侣。
二、跨境婚姻夫妻人口学特征
(一)年龄结构
女性结婚年龄(22.9677岁)总体上要小于男性结婚年龄(25.0968岁),平均小大约2岁。男性与女性当中均出现了较大的婚龄差距,但是女性结婚年龄标准差(5.52258)相对于男性结婚年龄的标准差(6.34221)要小,说明女性结婚年龄相对集中,而男性结婚年龄相对离散。
(二)教育程度
跨境婚姻家庭的男女性的文化程度都比较低。但是女性中小学文化程度的人数占50%,并且没有较高层次的人才(高中占9.4%);男性中虽然存在3.2%的没有上学的人数,却有同样百分比的高中及以上教育文化程度的人数存在。
(三)职业构成
峰度系数(K)反映了样本分布接近或者远离标准正态分布的程度,K越接近0,说明样本分布越接近于标准正态分布,反之则越来越偏离标准正态分布。将男性婚前婚后职业分布的峰度系数分别记为Kn0和Kn1,女性婚前婚后职业分布的峰度系数记为Kw0和Kw1。
Kn0(12.860)、Kn1(24.596)、Kw0(12.860)、Kw1(31.000)都明显大于0,说明男性婚前婚后职业分布和女性婚前婚后职业分布都明显向某一数值集中。男性和女性的职业分布明显向“农民”集中,说明两性职业构成均以务农为主;两性婚后职业分布的峰度系数都明显扩大,说明两性婚后职业更加集中于务农。但是女性婚后职业分布的峰度系数(31.000)明显大于男性婚后职业分布的峰度系数(24.596),说明女性在婚后从婚前相对多元的职业选择变为单一的务农,也说明女性婚后把重点放在了家庭。 注:1务农2经商3打工4教师5技术工人
图1 :两性婚前婚后职业分布图 三、跨境婚姻家庭中的妇女和子女
(一)妇女的生活和医疗健康
1.生活
跨境婚姻家庭的妇女与中国境内的景颇族妇女有着共同的勤劳品质,她们承担着家庭劳动的绝大部分。景颇山的气候只有干季与雨季之分,并且雨季的时间持续得比较长。干季时节不适于农作物种植,所以她们可以有短暂的休息时间。平时的休闲娱乐方式十分单一,基本上就是看电视,看电视也成为缅甸妇女学习汉语的主要途径。雨季是景颇山农忙的时节,要到水田里插秧种植。由于水田分散且面积狭小,每天需要穿梭于各个山坡之间。据当地人讲,他们种植水稻的时间还不是很长,以前他们的食物都是由女性上山采集野菜野果维持。可以说,妇女承担了家庭主要的农活和家庭日常生活。
跨境婚姻家庭的妇女的交际圈仅限于家庭内部,但是周围家庭和村民对于她们的态度是很热情的。虽然和当地居民同为景颇族,在生活习惯和语言等方面有很多共通之处,但是跨境婚姻家庭的妇女并没有和普通家庭的妇女建立密切的关系。跨境婚姻家庭的妇女往往只会跟自己的丈夫、家人以及同样来自缅甸的老乡有很好的沟通,其交际的圈子被局限于家庭内部。他们认为远嫁到中国这些缅甸女性也是跟自己身份一样的景颇族,只是国籍不一样而已。
2.医疗健康
缅甸边境是东南亚地区艾滋病的高发区,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女性从事性服务行业的人数比较多,并且宣传预防的医疗条件落后。如果携带艾滋病病毒的缅甸女性嫁到中国就会增加中国境内艾滋病的发病率和病毒携带人数。但是从我们的调查中发现,草坝村的跨境婚姻家庭当中,只有一个家庭的夫妻包括子女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丈夫已经死去。当我们问其感染的途径时,村主任给出的回答让我们有些吃惊。他说,那个家庭的悲剧完全是由丈夫造成的,因为丈夫吸毒的恶习感染了艾滋病,并且还有境外嫖娼的经历。
虽然跨境婚姻家庭中艾滋病的发病率很低,但是我们并不能放松警惕。我们在与妇女的访谈中发现,她们绝大多数对于自己在缅甸的居住地周边是否存在艾滋病病人以及怎样预防根本不清楚,只是嫁到中国以后听到过政府和卫生机构的宣传。
(二)跨境婚姻家庭中的子女
1.自由的教育
通过了解得知,跨境婚姻家庭子女的最高学历是高中,但是政府对于该地区的教育投入是很大的。在村委会的后方建有云南省示范性小学——草坝小学。通过对学校的考察和跟老师的接触发现,学校拥有很好的硬件设施和教师队伍。对于高投入下的不太成比例的教育成果,笔者一直不能释怀。后来从与家长的访谈中找到了答案。跨境婚姻家庭子女的教育是听任子女的自由式教育。之所以说跨境婚姻家庭的子女教育是自由的,是因为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家长对于子女的教育大多数没有明确的目标,通常的回答是“随孩子的意愿”。对于孩子以后的学业规划,家长并不会刻意去强求孩子,只是觉得尽家庭的最大能力供他们上学,但是具体能不能达到一定的高度却没有考虑过。 图2图2左边图表中的1、2、3、4分别表示随子女意愿、具体标准、越高越好和没想过。从图2可以看出,跨境婚姻家庭的父母对于子女有着较高的教育期望,但是对于孩子长远的教育目标缺乏具体的规划,而是随子女的意愿。
2.纠结的婚姻
图2中间的图表代表了跨境婚姻家庭父母对于子女未来选择跨境婚姻的态度,1、2、3分别表示支持、不支持和不予干预。从图表分析,父母反对子女选择跨境婚姻的比例比较高,因为跨境婚姻家庭中的妇女很难取得中国国籍,也就意味着各种权益的缺失。支持跨境婚姻和不予干涉的比例基本持平,从这点可以看出,父母对于子女的婚姻保持相对中立甚至顺应子女意愿的态度。
3.较高的职业期望
图2中右边图表表示跨境婚姻家庭父母对子女的职业期望,1、2、3、5、6分别代表的指标为铁饭碗、企业职员、务农、经商、孩子自己选择和没想过。从图表可以看出,跨境婚姻家庭的父母对于子女对于子女都有较高的职业期望,希望子女可以找到比较稳定的职业。这里的铁饭碗在当地人看来包括政府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教育人员等,从中也暴露了家长在孩子职业期望上的一个误区,即没有考虑子女职业选择的多元化。
四、跨境婚姻动力学分析
(一)印象分析
缅甸女性在选择跨国婚姻时很多时候并没有过多考虑经济和政治因素,而是根据家长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所作的决定,可是这样的分析也许会与许多研究跨国婚姻原因的说法有所出入。后来笔者在与这些缅甸女性的交谈中发现,他们在嫁到中国之前并不知道真实的情况,只是听别人说中国的环境要比缅甸好的多。但是,如果没有父母的要求或者自身的恋爱经历,跨境婚姻根本不会形成。所以,父母之命和自身的恋爱经历是跨境婚姻形成的先决条件,而经济和政治环境促进了跨境婚姻稳固。
在分析跨境婚姻原因的时候,很多学者都会从“推——拉”理论里面寻求解释,并且把经济因素作为重要的解释因素。但是从笔者此次对景颇族的跨境婚姻家庭的调查中发现,男方和女方并不是十分看重经济实力。至少从中国家庭来看,大多数跨境婚姻家庭中的男性都是家庭中的独生子或者小儿子,家庭的经济实力还是十分可观的,并不会因为考虑削减娶媳妇的费用而选择迎娶缅甸姑娘。
既然对跨境婚姻的解释并不能简单地从经济因素中寻求答案,那么详细了解该地区的具体情况就成为了解释的关键所在。
(二)跨境婚姻形成原因的定性分析
第一,中国景颇族跟缅甸克钦族同属一个民族,除了国籍的不同,他们在生活习惯和语言等方面没有很大差别,这是促成跨境婚姻的先天因素。
第二,中国许多年来的稳定和繁荣与缅甸战乱贫穷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和对比,许多缅甸的女性为了摆脱原来落后的境遇,选择远嫁中国,即使比不上中国大多数农民家庭的生活,但是却比自己以前的生活要好很多。
以上两个方面是基于跨境婚姻的普遍性分析,具体到盈江县卡场镇的景颇族来说,又存在特殊的因素。
第一,特殊的地理交通因素。中缅边境线较长,仅笔者所在的草坝村的边境线就长达24.8公里。卡场镇设有一个边境检查站,距离草坝村村委会约2.5公里,距离镇政府约2公里,位于卡场镇与草坝村中间。草坝村地处通往缅甸的中缅17、18号公路的起点,距离17号界桩约30公里,距离18号界桩约20公里,两个界桩就被埋在中缅边境的石竹河河床上。需要注意的是,这两条通往缅甸的主要通道的边界没有设立检查站,缅甸公民前往中国境内根本不存在任何障碍。只要他们不前往边检站方向,一般不会被拦下。这与中缅走动需要办理出境证的常识性说法是有出入之处的。
第二,良好的政策待遇。虽然根据定量研究的分析可以看出,嫁到中国来的绝大数缅甸妇女至今还不能取得中国国籍,但是当地政府给他们办理了医疗保险,只是养老保险不能参与,并且他们的子女基本上都有中国户口。笔者通过了解,跨境婚姻家庭的子女落户大概需要经过以下程序。首先办理夫妻的结婚证(普通家庭的男女结婚也是按照先办喜事后领结婚证的顺序。不同的是,跨境婚姻家庭的女性需要取得缅甸边境的出境证,建立跨境婚姻备案即可),其次前往缅甸的原居住地拿回缅甸的身份证明,接着出示准生证和子女的生产证明。把这些手续和证明送到当地边防派出所就可以办理孩子的户口。子女的办理程序只比普通家庭多一项,就是出示女方的身份证明。
通过对草坝村乡村医生和村主任的访谈,笔者发现,所有的缅甸籍女子全部免费参加了医疗保险,只是因为户口问题没有参加养老保险。在缅甸无处看病或者看病花费高的问题,在距离中缅边境不远的中国偏远农村就得到了解决。
第三,特殊的经历和个人特质。通过访谈笔者还发现,迎娶缅甸媳妇的一部分景颇族男青年还有特殊的教育经历。由于靠近缅甸,并且缅甸的学费比起国内来说要低得多,有一部分青年在小时候被送到缅甸读书。在一个地方学习生活的时间长了,自然会对当地的缅甸姑娘有了接触的机会,产生爱慕之情,结婚生子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缅甸女子在中国男性的眼中素有勤劳能干的印象,并且嫁到当地的缅甸妇女可以承担家中大部分的劳务,这也是当地人愿意迎娶缅甸女子作为媳妇的个人原因。
【参考文献】
[1]李海鹰.试论国际婚姻的跨境阶级效果与性别化阶级结构——以韩国的国际婚姻为例[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24).
[2]何跃,高红.文化安全视角下的云南跨境民族教育问题[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2(4).
[3]李雪岩,龙耀.西南边境跨国婚姻子女社会化问题思考——以广西大新县隘江村为例[J].青年研究,2007,(5).
【课题项目】
本文系云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项目“西南边境跨国婚姻系列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2012xcx04)
【作者简介】
郭帅(1987— ),男,河南登封人,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2010级社会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社会学;李楠(1987— ),女,天津宝坻人,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2010级社会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西南边疆社会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