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教育的本真

来源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ter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我们所说的素质教育是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江总书记曾说过:“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最重要”。而《品德与社会》是对小学生进行系统的品德教育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有着一定的导向作用。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规范行为,即学会做人,最终实现教育的本质,即促进人的社会化,将自然人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
  实现教育的本质,回归教育的本真,就是要教学生活化!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教学中关注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使学生不停的在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中体验、感悟、成长。实施生活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社会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一方面拓展了学习的时空,另一方面把学习生活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学习,学会与社会、自然相融。
  一、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引进课程资源
  教材是教学的素材,是帮助学生学习的材料,不是束缚学生思维的枷锁。老师在教学中要大胆地抓住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道德需要、道德困惑、思想难题及学生中的热点问题,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增、删、添、改,充实教材,开放教材资源,科学地整合教学内容与资源,使教学内容与资源不再局限于传统意义的教材资源,而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为“社会”进入课堂奠定基础。小学思品教材不只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更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所凭借的话题、范例。学习教科书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调动学生进行心理活动、思想活动,促进学生的交际。及时把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都吸收到课程内容中,才能不断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换而言之,老师在实施课程的同时还担任着课程开发者的角色。浅层次的综合是将思想品德、自然、社会、生活、劳动等课程的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成为一门综合学科。如运用信息技术,大量的音像资料不光为学生学习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背景,而且让学生置身于宽松、优美的学习环境,学习充满美感;然后从这个意义上看,思品教育是一门综合课,必须回归生活。从更深层次讲,儿童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都离不开生活,不能脱离儿童整体的实际的生活经验,而生活本身就是综合的一大课程。
  如教学《家长关爱我成长》一课时:课前,我把春晚王铮亮演唱的《时间去哪儿了》和萌爸照片放给学生看,直观教学一下就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上课时,我用课件展示照片,请学生就照片中的事谈谈成长中的感受,让鲜活的生活现实与教科书结合成一体,引出了教学主题。再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别介绍一件自己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并讲一讲有关的故事,讲着讲着有些孩子眼中泛着泪花。从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中学生体会到父母在养育子女过程中所付出的艰辛,从而让他们在心中油然升起对父母的爱。
  由于我的教学设计让教材与儿童的真实生活之间建立起一种“互相进入”的通道,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因此,在课堂上的回归生活使学生能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拨动了学生的心弦,引发了学生的体验。
  二、品德来源于社会生活,德育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教育
  德育不仅仅在课堂上,它蕴藏在学生多彩多姿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件事令我不能忘怀。我们班有位同学掉了10元钱,到处找遍了也没有找到,问学生拿没拿一个也不承认,一个星期后一名学生主动承认自己偷拿10元钱的事,我诧异之余,深刻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其实,掉钱当天我就问其他老师,当初带他的班主任一口咬定就是他,苦于没有证据,为此我想过我如果当时严刑整顿的话,他也许会抵死不认,也许会当堂认罪,这样造成的结果会很糟糕。你想若他抵死不认,我也只好不了了之,那么孩子会想我做错了事情,只要没人发现,只要死不承认,老师就没什么办法,久而久之形成了偷窃的陋习;若当时承认会丢掉孩子的面子,破罐子破摔,我就是这样,你又能怎么的,毁了一个孩子的未来;或者让孩子生活在一种耻辱中,因为老师在众人面前将他剥脱的干干净净,他还有什么脸面,只能在自悲中过日子。
  现在我静静想来,心中不免感到庆幸与欣慰,因为我的思想工作不仅挽回了一个孩子的面子,更挽回了一个孩子的心。更加让我感到孩子不仅需要爱,还更需要一颗能为他们着想的心。
  三、课堂教学方式生活化
  《品德与社会》课程基于案例、基于生活、基于情境、基于问题,适宜开展活动学习。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让他们的心灵变得敏感起来,细腻起来。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这句话很明白地告诉我们:作为《品德与社会》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不能让学生成为听众,应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
  (一)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
  例如: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让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面对这种想法,我就适时引导学生去讨论怎样去争取实践的机会。
  有的学生说:“我就跟他们讲道理,如果不听我就给他们写一封信说明我的想法。”
  有的说:“我就偷偷地做,让他们瞧瞧我有能力做。”……
  我说:“确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一些困难,但我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它们。回去后,选择适合你的办法去试一试,也许就成功了。老师相信你们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有了老师的鼓励、同学的建议,再去实践,得到的可能会更多。   (二)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
  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些正确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知行统一才能发挥品德与社会课程的重要作用。
  (三)交互的动态讨论
  “在教学时要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课标》)动态式讨论正是体现了这一教学理念,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整个教学过程都是学生主动活动和自主探究,使课堂成为信息交流所。如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课,在从讲究营养、穿衣舒适简朴、锻炼身体的正面引导后,让学生分组讨论“不良的生活习惯还有哪些?我们应该怎样做?”使其交流互动,扩展认知范围,形成正确的认知与行为,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都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多样的情景表演。
  结合有关教学内容,采取讲故事、听歌曲、情景朗读、角色游戏、小品表演、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情景表演”。教学中分别让学生角色扮演,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很受学生欢迎。这种教学形式学生能充分参与、积极表现,比较自然地主动发展,从而深化道德意识,内化道德情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生认识交通标志时,当我扮演交通警察站在学生面前时,他们那种兴奋劲儿就别提有多高兴了!我现场演示交通手势,学生学做并弄清楚这些手势分别代表的意思。这种手把手的学习,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使学生有了真正实际的收获。这比老师空口说白话来的具体、实在,不仅拓宽了学生学习的空间,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学生留下的印象将是非常深刻、终身难忘。
  (五)采取先进的教学手段,激活课堂。
  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说过:“最好的学习动因是学生对所学教材有内在的兴趣。”可见教师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班班通教学能将抽象的观点、道德观点形象化,能将枯燥的定义、理论化为美好的形象,电教媒体能以它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选用典型事例声、像结合,为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供很大的方便条件,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高尚行为的育人作用。以“孝敬父母”为例,教学中,我安排学生们听一段截至网上的录音《给妈妈的一封信》。在时而深沉舒缓,时而高亢铿锵的钢琴声中,黎平对母亲那深情的话语字字句句震人心弦:妈妈,那记载着辛勤劳动的白发和皱纹竟过早地爬上了你的头和脸,而那讨厌的病魔也终于缠上了你……。当录音机中传出《世上只有妈妈好》时,学生们也不由自主地跟着唱起来,课堂气氛也推上了高潮。所以,发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作用,往往能激发学生向上的信心和力量,在有情趣的教学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满足,对所学的事理能铭记不忘。
  四、开展实践,知行结合
  思品课的教学应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在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知道学校内、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着,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强调“做、学、教合一”。他说:“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思想品德课的实践,就是“做中学”的一种体现,促进儿童由“知”向“行”的转化,从而知行统一。
  五、学以致用,回归生活
  教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这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而真理是在实践中才能体验其价值和科学的,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中能得到广泛的认同,这是儿童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实践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儿童的一贯的、善良的思想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学校思品教学产生怀疑,薄弱了教育的引导功能。品德与社会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是怎么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怎样的评价?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课上的认识。做到学以致用,回归生活。
  “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古今中外教育家无不重视德育。孔子云:“弟子入则孝,出则悌,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他要求学生必先致力于道德修养,然后才学知识。小学是孩子们人生中必要的一个学习阶段,对人的一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做好育人工作。所以,我们对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在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且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的贯穿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德育工作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让我们的孩子迈好人生第一步,让未来的社会多一份安定和谐;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让他们乘坐“德”之风帆,为社会起航。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从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心理出发,把握情感迁移这一学习的非智力因素,从榜样力量、爱护学生、平等理解三个方面出发,实施语文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亮了学生的学习之光,大幅度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关键词:情感迁移;榜样示范;爱护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传授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这是我们常常探讨的问
期刊
摘 要:含幂不等式与的比较一直是数学中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采取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将该问题简洁明了地解决。  关键词:与;比较;解决  中图分类号:O178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中学数学中通常会出现比较含幂不等式与大小的问题,当正整数n给成较小的正整数时,该问题通过直接运算就得以解决,但是,当随着n的不断增大,如果仍采用传统的计算方法,运算量大,花费时间长,理论上是不可行的。魏瑶[1
期刊
小学英语阅读练习评讲的策略研究  张 倩  (宜昌金东方小学,湖北 宜昌 443000)  摘 要:在不断地完成阅读练习的讲评中,我们越来越发现学生做阅读的疲惫感,不愿意花时间来理解文章,所以我们要找出合适的办法来解决这一现象。  关键词:阅读练习;阅读评讲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  学生在做阅读的时候不能理解阅读是所学知识的一种积累的表现方式,同时
期刊
摘 要: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着人身安全缺乏保障、学习成绩不佳、性格缺陷、道德行为规范不良等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共同关注和共同解决,以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和发展。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中图分类号:D669.5 文献标识码:A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及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出现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他们的孩子大多
期刊
摘 要:新课改实施以来,大部分教师的思想观念已更新,但仍有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然性和重要性,下面我从观念更新、师资培训、教学资源、教学行为、评价制度、开发教材等六个方面,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实施课堂有效教育的途径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新课改;课堂;有效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自2001年推出新《课程标准》以来,我们玉林市玉州区在实验过程中经历了
期刊
摘 要: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的独特性要求在其整个教育过程中必须全方位地开展素质教育。本文仅就职业学校数学教育应当强化的理念谈几点认识。  关键词:职业学校;数学教学;理念;认识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一、优化师生关系,和语教学环境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建立和谐、民主的关系,形成良好的学习
期刊
“高中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是把综合探究引入高中政治课,努力探索“综合探究学习活动”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整合,利用高中政治教材提供的诸多适合开展“综合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素材和内容,让学生在自主选择的原则下,围绕某些课题或专题,依照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与规律,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帮助而主动地进行研究性、开放性学习,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课程。  高中教材《思想政治》的四个必修模块
期刊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进行交往而产生的并在教育活动中不断发展、变化着的一种特殊社会关系。在封建社会,强调师道尊严,学生处于绝对服从的被动地位。而在当前,我们应该有一种包含着成熟者与未成熟者、老一辈与新一辈、先知者与未知者的要求和期望,也包含着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关系是办好当前教学、提高素质教育成果的重要条件。  既然师生关系这么重要,那么我们应
期刊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曾几何时,一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在无数个孩子的心田激荡,点燃了多少个心灵中的梦想,激励着千百万幼苗茁壮成长。多少年来,大批优秀的少儿歌曲伴随着一代代少年儿童走出家门、走进校门、走向社会,成为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作贡献的栋梁。事实告诉我们,优秀的儿歌对少儿的成长,对下一代的培养,对祖国的未来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一、孩子们渴望唱自己的新歌 
期刊
在进行实用类人物传记阅读教学时总是习惯性先熟悉其考点,进而一一讲解每一种考题的解题思路以及答题方法;耳听面命又及其功利的割裂这么经典的文本,在静心思考之后,决定回归最初,仅仅止于文本阅读,并在此阅读中进行深度审读,即用现实的、独特的眼光去研读文本意蕴,联系现实感悟人生,得到生活的启迪和应用,于是以徐百柯的《刘文典:世上已无真狂徒》作了一次较为不成熟尝试。  一、首先,先了解课标要求:  “阅读古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