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这就要求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自由成长和自由发展的空间。而区角游戏正是以小组为形式的区域活动,活动具有自选性、自主性、自发性。这种独特的活动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性发展及与同伴交往的需要。但幼儿的游戏如果离开了老师的指导,便会失去应有的活力,对幼儿的发展也起不到相应的促进作用。所以游戏中教师是否能够适时、适宜的指导,对幼儿的游戏发展水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一、“放”
儿童是活动的主体,儿童是独立的发展着的个体,只有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儿童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与价值,更好地获得发展,因此,在游戏中,教师要提供给幼儿充足的自由活动、自由交流的空间,让幼儿在与同伴及环境的交往、实践中不断发展自己,保证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意愿自由选择游戏项目及游戏同伴,老师不要加以干涉,以保证幼儿在没有任何压力,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境下游戏,体验游戏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体验成功与失败带来的不同感受。
(一)自由选择游戏
在幼儿游戏中,为了保证幼儿在游戏中思维的活跃与情感的投入,为了激发幼儿的主动意识,我们应尽可能满足幼儿的意愿,给幼儿充分的选择游戏的自由,真正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游戏王国”里尽情玩乐。月月特别喜爱表演,只要学会故事,她就会带领几个伙伴按故事中的情节进行角色表演,别的孩子总是对他们投去羡慕的目光。有一次上级领导来园检查区角游戏的开展情况,老师为了保证游戏的效果,安排月月继续玩表演过的故事《小猴邮递员》,没想到月月却说她已经约好伙伴玩跳棋了。老师虽然担心其他的孩子表演不够精彩,但考虑到要尊重孩子,就没有再勉强月月。结果让老师意外的是,没有了月月的参与,其他的孩子竟然表演的同样精彩。这让老师非常感慨:不要让个别孩子的光芒遮住自己的视线,要善于发现被隐藏的亮光。
(二)自由选择同伴
区角游戏中有许多都是需要幼儿相互合作才能完成的,但如果老师给他们安排了他们不愿合作的伙伴,幼儿在游戏中就不能有很好的发挥和创造,不能够更好的分享合作带来的快乐。有了自己乐意合作的伙伴,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幼儿就会很享受与同伴一起合作的乐趣,感受合作带来的成功体验。
二、“导”
在区角活动中,幼儿是充满活力,不断活动的,往往易出现某些意外反应或偶发事件。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灵活应变能力,将指导的计划性与随机性结合,随时抓住适宜的指导时机,恰当、灵活的介入游戏,指导幼儿。我们通常在以下情况下介入:
(一)当幼儿不愿参与操作活动时
如在小超市游戏中,老师可以通过增加一些幼儿自己制作加工的环节或指导幼儿搞一些促销活动来吸引顾客,以此吸引幼儿的参与,并注意把握操作活动难易程度,用生动性、趣味性的教学语言激起孩子的兴趣与好奇心。
(二)当孩子操作发生困难时
孩子在游戏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他一些帮助,孩子不仅会印象深刻,还会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之情,这对孩子的一生发展都可能带来影响。
(三)当孩子操作马虎,不能反复尝试操作,甚至游离活动时
婷婷一会到理发店当理发师,一会到小医院当医生,一会又跑去玩积木。等她再次游离时,老师便以病人的角色介入游戏,“哎呀,我的肚子好痛,哪位医生能帮我看看?婷婷,你是医生吗?”婷婷一听,连连点头:“我是。”婷婷一边说着,一边赶紧扶着老师到小医院里坐下,又是询问,又是听诊,又是拿药,忙得不亦乐乎。老师及时对婷婷的热情、认真和专业的诊断给予评价。婷婷越听越开心,越听越起劲,又接着看了好几个“病人”,一直到游戏结束,婷婷再也没有离开过小医院。
(四)当幼儿不能独立思考,在区角活动中受同伴操作方式或操作过程影响时,老师可以用语言进行引导,打开幼儿的思路
如,在创意区进行太阳的光芒想象画时,有的幼儿总是照着同伴的作品模仿,老师就可以引导幼儿动脑筋,想一想太阳的光芒还可以变成什么样?以此拓展幼儿的思维,发挥幼儿的想象,同时多给予关注,再根据幼儿具体的作品给予指导。
(五)当幼儿发生创造性的行为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
(六)当孩子出现纠纷与行为问题时。教师应根据情况灵活、巧妙地化解矛盾,或将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到游戏情境中,促使游戏继续进行
《纲要》指出:“教师在游戏中要发挥观察者、组织者和协调者的作用,正确处理教师在游戏中的地位,注意角色身份的转换。”因此,游戏中,教师的身份要根据孩子游戏的需要灵活变化:当幼儿对活动缺乏热情时,教师以伙伴的角色出现,能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引导游戏的进程;当幼儿对游戏的玩法、规则、内容不熟悉时,教师可以以某种特殊的身份参与进行指导;当幼儿的游戏发生纠纷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情况,采取适宜的解决方法。总之,教师的介入要根据不同的幼儿、不同的情境,要根据观察、了解的实际情况进行,介入的结果是促使幼儿的游戏不断向进一步的方向发展。
三、“投”
通常情况下,老师在按照幼儿的兴趣或幼儿的发展需要创设区角时,都会一次性的投放非常丰富的材料,有效的增加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幼儿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材料,利用材料表现自己的思想、创造。但老师在投放材料时还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同时保证材料的鲜活性,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
(一)根据既定计划,逐步丰富
皮亚杰提出“儿童智慧源于操作”,儿童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的思维。教师在区角活动中应注重提供符合阶段目标和幼儿发展需要的材料,让幼儿尝试和探索。同时为保证区角活动深入的开展,教师应时刻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对幼儿表现出的兴趣倾向和提出的要求给予积极的回应,提供充足的新鲜、生动的游戏材料,持续的支持幼儿延伸和拓展区角活动的内容。如小班的进行分类游戏时,刚开始是给同一颜色同一形状的卡片按大小分类,接着是给不同形状的卡片按大小分类,再接着给圆形图片按颜色分类,再进一步是按颜色与形状分类等等。
(二)根据实际需要,不断调整。预先投入的区角活动材料随着幼儿游戏的深入与情节的拓展,已不再能够满足幼儿实际活动的需要,这时教师要及时观察和了解幼儿在当前游戏的需要,及时调整和投放适宜的玩具材料。在建筑游戏中,当幼儿已不再对单纯的积木搭建感兴趣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幼儿提供平面的材料或易拉罐等柱状材料供幼儿创意使用,会让幼儿继续保持对建筑游戏的兴趣。
(三)根据反馈信息,不断变化
游戏结束要进行及时的交流与评价,教师要根据幼儿反馈的信息而不断变化、调整游戏材料及学习内容,以此不断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在讨论智力游戏小动物找家中,有一个幼儿提到蚯蚓身体断了还能存活时,引起了其他幼儿的兴趣,老师抓住了这一切人点,及时提供了蚯蚓,和幼儿一起为蚯蚓造了一个家,供幼儿饲养,并提供图片资料,供幼儿研究。
四、“思”
因为孩子多、游戏项目多、材料多,因此每一次游戏时都有可能发生很多问题。如在游戏的选择,材料的使用,同伴间的争执,规则的遵守等方面。游戏结束后,老师通常会把这些情况做一个小结,但大多数是教师讲,幼儿听,而游戏的主人幼儿却很少有表达自己的机会。其实,区角活动后的游戏评价可以推动区角活动的不断深入进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愿望。因此,游戏结束后,教师一定要提供机会引导幼儿开展讲述、讨论、分析游戏的过程,帮助幼儿整理获得的零散经验,引导幼儿修正错误的经验。在交流中,幼儿不仅可以体验得到成功、满足的快乐;还可以感受到失败、不如意的情绪体验,同时在大家的帮助下找出失败的原因,便于下一次的再尝试,这样经历了失败后的成功幼儿会更珍惜,更有成就感。在这样的交流中,游戏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吸引力。
此外,教师在聆听了幼儿的感受和心声后,也应该及时的分析和反思,一是游戏材料是否要作调整;游戏中的介入行为是否及时、适宜,对幼儿的游戏是否有推动作用。二是孩子的兴趣在哪里,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等等。有了分析、反思才能体现指导的价值,增加活动的生命力,从而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一、“放”
儿童是活动的主体,儿童是独立的发展着的个体,只有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儿童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与价值,更好地获得发展,因此,在游戏中,教师要提供给幼儿充足的自由活动、自由交流的空间,让幼儿在与同伴及环境的交往、实践中不断发展自己,保证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意愿自由选择游戏项目及游戏同伴,老师不要加以干涉,以保证幼儿在没有任何压力,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境下游戏,体验游戏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体验成功与失败带来的不同感受。
(一)自由选择游戏
在幼儿游戏中,为了保证幼儿在游戏中思维的活跃与情感的投入,为了激发幼儿的主动意识,我们应尽可能满足幼儿的意愿,给幼儿充分的选择游戏的自由,真正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游戏王国”里尽情玩乐。月月特别喜爱表演,只要学会故事,她就会带领几个伙伴按故事中的情节进行角色表演,别的孩子总是对他们投去羡慕的目光。有一次上级领导来园检查区角游戏的开展情况,老师为了保证游戏的效果,安排月月继续玩表演过的故事《小猴邮递员》,没想到月月却说她已经约好伙伴玩跳棋了。老师虽然担心其他的孩子表演不够精彩,但考虑到要尊重孩子,就没有再勉强月月。结果让老师意外的是,没有了月月的参与,其他的孩子竟然表演的同样精彩。这让老师非常感慨:不要让个别孩子的光芒遮住自己的视线,要善于发现被隐藏的亮光。
(二)自由选择同伴
区角游戏中有许多都是需要幼儿相互合作才能完成的,但如果老师给他们安排了他们不愿合作的伙伴,幼儿在游戏中就不能有很好的发挥和创造,不能够更好的分享合作带来的快乐。有了自己乐意合作的伙伴,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幼儿就会很享受与同伴一起合作的乐趣,感受合作带来的成功体验。
二、“导”
在区角活动中,幼儿是充满活力,不断活动的,往往易出现某些意外反应或偶发事件。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灵活应变能力,将指导的计划性与随机性结合,随时抓住适宜的指导时机,恰当、灵活的介入游戏,指导幼儿。我们通常在以下情况下介入:
(一)当幼儿不愿参与操作活动时
如在小超市游戏中,老师可以通过增加一些幼儿自己制作加工的环节或指导幼儿搞一些促销活动来吸引顾客,以此吸引幼儿的参与,并注意把握操作活动难易程度,用生动性、趣味性的教学语言激起孩子的兴趣与好奇心。
(二)当孩子操作发生困难时
孩子在游戏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他一些帮助,孩子不仅会印象深刻,还会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之情,这对孩子的一生发展都可能带来影响。
(三)当孩子操作马虎,不能反复尝试操作,甚至游离活动时
婷婷一会到理发店当理发师,一会到小医院当医生,一会又跑去玩积木。等她再次游离时,老师便以病人的角色介入游戏,“哎呀,我的肚子好痛,哪位医生能帮我看看?婷婷,你是医生吗?”婷婷一听,连连点头:“我是。”婷婷一边说着,一边赶紧扶着老师到小医院里坐下,又是询问,又是听诊,又是拿药,忙得不亦乐乎。老师及时对婷婷的热情、认真和专业的诊断给予评价。婷婷越听越开心,越听越起劲,又接着看了好几个“病人”,一直到游戏结束,婷婷再也没有离开过小医院。
(四)当幼儿不能独立思考,在区角活动中受同伴操作方式或操作过程影响时,老师可以用语言进行引导,打开幼儿的思路
如,在创意区进行太阳的光芒想象画时,有的幼儿总是照着同伴的作品模仿,老师就可以引导幼儿动脑筋,想一想太阳的光芒还可以变成什么样?以此拓展幼儿的思维,发挥幼儿的想象,同时多给予关注,再根据幼儿具体的作品给予指导。
(五)当幼儿发生创造性的行为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与鼓励
(六)当孩子出现纠纷与行为问题时。教师应根据情况灵活、巧妙地化解矛盾,或将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到游戏情境中,促使游戏继续进行
《纲要》指出:“教师在游戏中要发挥观察者、组织者和协调者的作用,正确处理教师在游戏中的地位,注意角色身份的转换。”因此,游戏中,教师的身份要根据孩子游戏的需要灵活变化:当幼儿对活动缺乏热情时,教师以伙伴的角色出现,能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引导游戏的进程;当幼儿对游戏的玩法、规则、内容不熟悉时,教师可以以某种特殊的身份参与进行指导;当幼儿的游戏发生纠纷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情况,采取适宜的解决方法。总之,教师的介入要根据不同的幼儿、不同的情境,要根据观察、了解的实际情况进行,介入的结果是促使幼儿的游戏不断向进一步的方向发展。
三、“投”
通常情况下,老师在按照幼儿的兴趣或幼儿的发展需要创设区角时,都会一次性的投放非常丰富的材料,有效的增加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幼儿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材料,利用材料表现自己的思想、创造。但老师在投放材料时还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同时保证材料的鲜活性,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
(一)根据既定计划,逐步丰富
皮亚杰提出“儿童智慧源于操作”,儿童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的思维。教师在区角活动中应注重提供符合阶段目标和幼儿发展需要的材料,让幼儿尝试和探索。同时为保证区角活动深入的开展,教师应时刻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对幼儿表现出的兴趣倾向和提出的要求给予积极的回应,提供充足的新鲜、生动的游戏材料,持续的支持幼儿延伸和拓展区角活动的内容。如小班的进行分类游戏时,刚开始是给同一颜色同一形状的卡片按大小分类,接着是给不同形状的卡片按大小分类,再接着给圆形图片按颜色分类,再进一步是按颜色与形状分类等等。
(二)根据实际需要,不断调整。预先投入的区角活动材料随着幼儿游戏的深入与情节的拓展,已不再能够满足幼儿实际活动的需要,这时教师要及时观察和了解幼儿在当前游戏的需要,及时调整和投放适宜的玩具材料。在建筑游戏中,当幼儿已不再对单纯的积木搭建感兴趣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幼儿提供平面的材料或易拉罐等柱状材料供幼儿创意使用,会让幼儿继续保持对建筑游戏的兴趣。
(三)根据反馈信息,不断变化
游戏结束要进行及时的交流与评价,教师要根据幼儿反馈的信息而不断变化、调整游戏材料及学习内容,以此不断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在讨论智力游戏小动物找家中,有一个幼儿提到蚯蚓身体断了还能存活时,引起了其他幼儿的兴趣,老师抓住了这一切人点,及时提供了蚯蚓,和幼儿一起为蚯蚓造了一个家,供幼儿饲养,并提供图片资料,供幼儿研究。
四、“思”
因为孩子多、游戏项目多、材料多,因此每一次游戏时都有可能发生很多问题。如在游戏的选择,材料的使用,同伴间的争执,规则的遵守等方面。游戏结束后,老师通常会把这些情况做一个小结,但大多数是教师讲,幼儿听,而游戏的主人幼儿却很少有表达自己的机会。其实,区角活动后的游戏评价可以推动区角活动的不断深入进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愿望。因此,游戏结束后,教师一定要提供机会引导幼儿开展讲述、讨论、分析游戏的过程,帮助幼儿整理获得的零散经验,引导幼儿修正错误的经验。在交流中,幼儿不仅可以体验得到成功、满足的快乐;还可以感受到失败、不如意的情绪体验,同时在大家的帮助下找出失败的原因,便于下一次的再尝试,这样经历了失败后的成功幼儿会更珍惜,更有成就感。在这样的交流中,游戏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吸引力。
此外,教师在聆听了幼儿的感受和心声后,也应该及时的分析和反思,一是游戏材料是否要作调整;游戏中的介入行为是否及时、适宜,对幼儿的游戏是否有推动作用。二是孩子的兴趣在哪里,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等等。有了分析、反思才能体现指导的价值,增加活动的生命力,从而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