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复习课选例尤其重要,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例题进行有效复习。选例时应遵循基础性、针对性、对比性、开放性、拓展性等原则。
【关键词】复习课 选例 原则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52-01
期末笔者跟随进修校的老师下乡进行教学常规检查,随堂听了十几节复习课。从中看出教师对复习课的例题选择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例题缺乏针对性;有的例题缺乏覆盖性;有的例题缺乏对比性;有的例题缺乏开放性等。因此,加强复习课的选例指导,势在必然。那么复习课的选例应遵循什么原则呢?
一、基础性原则
最基本的知识,往往是最重要的。因此,复习课的选例首先应遵循基础性。
“五律”“两性质”是运算律单元的最基本知识,是学生进行简便运算的依据。复习时,先让学生通过填表回忆,从举例到用字母表示,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再现运算律的意义,唤醒学生对运算律的理解,为下面运用运算律进行简算做好孕伏、铺垫。
二、针对性原则
要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选例必须具有针对性。即针对知识的重、难点,易混点和学生理解的难点、作业或考试的错误点等。从知识的难度来讲乘法分配律是一个难点;从学生应用知识的情况来看,乘法分配律的运用出错也是最高的。因此选例就要以乘法分配律为主,集中力量攻克难点,打好歼灭战。
例2:说说你在学习这个单元时,常犯的错误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让学生说说学习时常犯的错误,并举例说明,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自己不足在哪里,提高复习的有效性。有的学生说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常犯的错误是只用一个加数与乘数相乘,另一个加数便不乘啦,比如,18×(5+4)=18×5+4;有的学生说有的题目要先拆数才能简算,我不知拆那个数,比如,99×35;有的学生说用乘法的意义读算式,老是读不清楚,比如5×8+12×5,第一个乘法算式不知道是读5个8还是8个5;还有的学生说用减法性质简算老是犯错误,比如,172-(72+69)=172-72+69,知道用172-72,但不清楚是加69还是减69。
例3:计算下面各组题,并说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1、25×(40+8) (80-8)×125
2、102×45 98×42
3、56×42+42×44 56×142-42×56
4、342-(142+99) 432-(87+232)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例3安排了4道题组进行了补缺补漏,反馈交流时,重点抓住学生的易错点进行。
三、对比性原则
有比较,模糊的知识才能得以澄清,学生的数学理解和思维才会愈来愈深刻。比如,学生在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以后,常与乘法结合律发生混淆。针对学生学习的模糊点,设计对比性题组,让学生在对比中辨清异同。
例4:先说说下列题组中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再计算。
1、(25×19)×4 (25+19)×4
2、99×89+89 99×89+99
3、101×43 43×99
通过这些题组进行对比,第一题旨在帮助学生弄清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区别;第二题旨在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99×89+99,学生受99+1=100的影响,不假思索就算成了89×(99+1);第三题旨在帮助学生学会根据数的特点怎么拆数,有的拆成两个数的和,有的拆成两个数的差,如43×99,99个43 可以看成(100-1)个43,写成100个43减去1个43.
四、开放性原则
复习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的特点设计开放性的练习,以到达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之目的。运算律的复习可以从解法和条件上进行开放。
1、解法开放
运用多种解法计算35×18。35×18既可以运用乘法结合律简算,拆35或18都可以,方法有:35×18=35×2×9=70×9=630,35×18= 35×6×3=210×3=630,35×18=7×(5×18)=7×90=630;也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方法有:35×18=35×(10+18)=630, 35×18=(20-2)=630,35×18=(30+5)×18=630,35×18=(40-5)×18=630。让学生从中比较,多种方法的比较不外乎都是根据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沟通两个律之间的联系。选择哪个律进行简算要根据题目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条件开放
根据前一个乘法算式,补充后一个乘法算式,使它能用乘法分配律简算。如,32×16+ 。有的学生以32为共同乘数,想16与什么数相加能凑成整十或整百数,写出来另一个乘法算式:32×4、32×14…;有的学生以16为共同乘数,联想32与什么数相加能凑整,写出了16×8、16×18…16×78。通过开放性的练习,培养了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凑整意识。
五、拓展性原则
复习课承载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因此,选例要注重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运算律复习的拓展练习,可以从题目的多变的角度考虑。比如,加法结合律的拓展练习可设计:9+99+999+9999+4;乘法分配律的拓展练习可设计:36×98+72,360×54+540×64,199+99×99。这些习题从表面看好像都不能简算,但通过等和或等积变换之后,都可以运用运算律简算。学生在经历表面不会到实质会的过程,思路得以拓宽,思维得以拓展,积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经验。
总之,复习中的很多例题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设计。因此,复习课的选例就显得特别重要,它决定着复习的效率是否高效,决定着复习课承载的目标能否实现。
【关键词】复习课 选例 原则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52-01
期末笔者跟随进修校的老师下乡进行教学常规检查,随堂听了十几节复习课。从中看出教师对复习课的例题选择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的例题缺乏针对性;有的例题缺乏覆盖性;有的例题缺乏对比性;有的例题缺乏开放性等。因此,加强复习课的选例指导,势在必然。那么复习课的选例应遵循什么原则呢?
一、基础性原则
最基本的知识,往往是最重要的。因此,复习课的选例首先应遵循基础性。
“五律”“两性质”是运算律单元的最基本知识,是学生进行简便运算的依据。复习时,先让学生通过填表回忆,从举例到用字母表示,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再现运算律的意义,唤醒学生对运算律的理解,为下面运用运算律进行简算做好孕伏、铺垫。
二、针对性原则
要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选例必须具有针对性。即针对知识的重、难点,易混点和学生理解的难点、作业或考试的错误点等。从知识的难度来讲乘法分配律是一个难点;从学生应用知识的情况来看,乘法分配律的运用出错也是最高的。因此选例就要以乘法分配律为主,集中力量攻克难点,打好歼灭战。
例2:说说你在学习这个单元时,常犯的错误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让学生说说学习时常犯的错误,并举例说明,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自己不足在哪里,提高复习的有效性。有的学生说用乘法分配律计算,常犯的错误是只用一个加数与乘数相乘,另一个加数便不乘啦,比如,18×(5+4)=18×5+4;有的学生说有的题目要先拆数才能简算,我不知拆那个数,比如,99×35;有的学生说用乘法的意义读算式,老是读不清楚,比如5×8+12×5,第一个乘法算式不知道是读5个8还是8个5;还有的学生说用减法性质简算老是犯错误,比如,172-(72+69)=172-72+69,知道用172-72,但不清楚是加69还是减69。
例3:计算下面各组题,并说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律?
1、25×(40+8) (80-8)×125
2、102×45 98×42
3、56×42+42×44 56×142-42×56
4、342-(142+99) 432-(87+232)
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例3安排了4道题组进行了补缺补漏,反馈交流时,重点抓住学生的易错点进行。
三、对比性原则
有比较,模糊的知识才能得以澄清,学生的数学理解和思维才会愈来愈深刻。比如,学生在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以后,常与乘法结合律发生混淆。针对学生学习的模糊点,设计对比性题组,让学生在对比中辨清异同。
例4:先说说下列题组中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再计算。
1、(25×19)×4 (25+19)×4
2、99×89+89 99×89+99
3、101×43 43×99
通过这些题组进行对比,第一题旨在帮助学生弄清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分配律的区别;第二题旨在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99×89+99,学生受99+1=100的影响,不假思索就算成了89×(99+1);第三题旨在帮助学生学会根据数的特点怎么拆数,有的拆成两个数的和,有的拆成两个数的差,如43×99,99个43 可以看成(100-1)个43,写成100个43减去1个43.
四、开放性原则
复习课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师可以根据知识的特点设计开放性的练习,以到达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之目的。运算律的复习可以从解法和条件上进行开放。
1、解法开放
运用多种解法计算35×18。35×18既可以运用乘法结合律简算,拆35或18都可以,方法有:35×18=35×2×9=70×9=630,35×18= 35×6×3=210×3=630,35×18=7×(5×18)=7×90=630;也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简算,方法有:35×18=35×(10+18)=630, 35×18=(20-2)=630,35×18=(30+5)×18=630,35×18=(40-5)×18=630。让学生从中比较,多种方法的比较不外乎都是根据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沟通两个律之间的联系。选择哪个律进行简算要根据题目的实际情况,灵活应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2、条件开放
根据前一个乘法算式,补充后一个乘法算式,使它能用乘法分配律简算。如,32×16+ 。有的学生以32为共同乘数,想16与什么数相加能凑成整十或整百数,写出来另一个乘法算式:32×4、32×14…;有的学生以16为共同乘数,联想32与什么数相加能凑整,写出了16×8、16×18…16×78。通过开放性的练习,培养了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凑整意识。
五、拓展性原则
复习课承载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思维。因此,选例要注重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运算律复习的拓展练习,可以从题目的多变的角度考虑。比如,加法结合律的拓展练习可设计:9+99+999+9999+4;乘法分配律的拓展练习可设计:36×98+72,360×54+540×64,199+99×99。这些习题从表面看好像都不能简算,但通过等和或等积变换之后,都可以运用运算律简算。学生在经历表面不会到实质会的过程,思路得以拓宽,思维得以拓展,积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经验。
总之,复习中的很多例题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设计。因此,复习课的选例就显得特别重要,它决定着复习的效率是否高效,决定着复习课承载的目标能否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