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andl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今,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教,更在于让学生获得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品质。本文就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创新能力这一点进行了简单论述。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 创新思维
  
  2006年6月,胡锦涛同志在两院院士大会中曾指出:“在尊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注重培育学生的主动精神,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为当今教育指明了方向,教师要实施创新教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作用,着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现今为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核心即是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人的创新能力培养应从学生时代抓起。数学是实践生活中运用最为广泛,运用最为灵活的知识学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启发学生去发现疑难,才能抛弃常解,另辟新径,促使学生在质疑中深入地探索,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思维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所谓创新教育,是指以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为指导,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手段,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和创造,使之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为宗旨的教育。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呼换。创新教育是当前课改对时代的回应。《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说明高中数学的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要从教学方法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教学中,应该重视数学思维方法的渗透以提高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让学生活学活用,全面发展。根据多位教师和我的教学经验,发现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需在教学方法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同时,教师自身也应具备创新意识。
  首先,引导学生对原有的知识进行复习导入,得以给学生一个明确的思维指向,减少盲目性。要及时扫除新知识学习的障碍。
  其次,很多数学概念的建立,需要时间充分和情境丰富的过程。所以要通过创设一些现实的情景来让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有许多种,如生活性问题情境、趣味性问题情境、开放性问题情境、实践性问题情境等。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以更换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将数学探索活动开展得富有生计,富有创造性,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还有就是,问题情境中隐含的问题,教师不要直接的给出,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学生发现的问题更贴近他们的思维实际,更能引发探究。
  最后,启发学生的想象,让他们发挥联想功能,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源于想象,想象力丰富与否一定程度上体现一个人的创新能力高低。想象是人脑在原有表象的基础上将其加工改造成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较好的发挥。想象可通过联想来实现,联想是问题的桥梁。教会学生如何联想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方法。教师在授课中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系所学知识,以沟通不同部分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对提高学生的思维素质和探索能力是大有益处的。
  三、数学的兴趣培养
  数学学科由于其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结论的确定性和应用的广泛性,决定了数学学习的难度。 数学的难度往往使学生视如畏途,而数学兴趣的培养是学生学习这一学科的自觉性与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它不仅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还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努力地去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成为创新思维的动力因素。
  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数学发展的历史、数学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上以生动、幽默的语言,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平时指导练习时注重探索解题技巧,通过巧题巧解,一题多解来培养学习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适当的语言鼓励、表扬,肯定同学的成绩,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一定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四、总结:
  在新课程标准改革的今天,创新是民族的灵魂,出于培养人才的迫切需要,现代数学教育越来越重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教授数学的目的已不仅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高中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纵观全局,充分协调教学中的各种因素,创设民主氛围,确保学生心理自由,采取教学技巧,激活思维能力,运用人格力量,弘扬学生个性.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立足教材,正确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提出自己的经验所得与思考总结。
  
  参考文献
  [1] 彭玉玲.《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 陈君.《试论研究性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3] 陈家耀.《创新能力的心理学分析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其他文献
在小学生眼中,成人身上有什么缺点,哪些毛病最难改?家长玩手机成为所有陋习之首。因为只顾着玩手机,餐桌上爸爸面前的饭菜不香了,妈妈陪孩子写作业变得心不在焉了。  很多人都知道这样一个事实:手机正在成为亲子生活的一个“杀手”。为了不耽误孩子的学习,不让孩子玩游戏上瘾,绝大多数父母都会严格控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或者干脆不给孩子碰手机,这当然没有什么错,但是多数家长在对手机和孩子进行隔绝的同时,却没有注意
自2004年以来,全国各省陆续实施高中教育课程改革,自始至终有着一条清晰的教育改革思路,即教育改革的基础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关键在课堂,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师理念认识。  虽然课程改革已几年,但是教育改革喊得多变得少,几乎停滞不前。数学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过多,既当导演又当演员,学生成了观众,没有了学生的参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二是学生的作业练习量大重复,以练代
[摘要] 新课程改革是一个重大举措,斯的物理教材充分体现新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针对性和时代性。然而农村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一直困惑着广大农村初中物理教师。针对农村物理教学的现状,如何让农村初中学生找回“自娥”,找到“信心”,使他们懂得怎样去学习并学会物理,是广大教师值得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农村学生;教师;初中物理;兴趣    农村学校好的生源流失已是大势所趋,导致农村学校群体的教学质量处于弱
[摘要]近年来,我国的高职高专发展很快,为实现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育培养目标,本文就《基础会计》这一入门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从完善课程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及改善教学考核方法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初步提出了改革建议。  [关健词]《基础会计》;教学改革;建议    《基础会计》是高职会计专业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
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说过:“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随着新课程实验的不断推进和发展,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数学生活化将数学学习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接,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当中,让数学变得可感知、可触摸,变得可亲可近。  
[摘要]近来,校园恶性杀人事件频发,如何有效地维护好校园安全,如何保护孩子的生存权,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谴责凶手的暴行和积极采取强有力安保措施的同时,还应当标本兼治,对造成社会问题的源头和深层次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本文通过归纳恶性案件的共同特点,对犯罪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解决校园安全问题的建议。  [关键词]校园;安全;标本兼治    近来,校园恶性杀人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愤慨,也使得
肥城市地理联片教研活动反思活动背景: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对老师的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一支专业化水平较高的队伍。专业人士曾经指出:“教师的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没有教师的成长,就没有高品质的教育。”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寻求教师共同发展的平台,提供教师成长的空间,让教师体验成长的快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老师之间的合作不仅变成可能与现实,学会合作,更成为了一种工作的必须,
高效的“活动单导学”模式下物理课堂的一般教学程序是:巧设情景,激发兴趣一探究活动,生成知识一暴露问题,合作学习一精讲点拨,释疑解惑一因材施教,全面提高一及时反馈,整体提升。具体表现为:    一、巧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颖的教学情景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让学生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身到学习中来。因此,在上课伊始,有必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在每节课的开始创设一种新颖、有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不关心家长的教育修养,任何教学和教育任务都是不可能解决的。”“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从学校问世以来,学校同家庭的关系问题,始终是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话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指出:“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对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在
多年的语文教学,我得出了一些经验,一直认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注重课外活动。因为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个性。  小学语文课外活动教学是训练语文基本功的重要阵地,好处不少。  一、利于加速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  通过多读一些适合儿童少年的阅读的书报,如《小星星》、《摇篮报》、《小猕猴》……,联系实际,对巩固课堂教学中获得的知识、技能、加速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