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较高的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十分明确的要求,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上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对在小学科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能力进行了简单的阐述,以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为实例,详细探讨了如何在科学课教学活动中建立学生的质疑意识、质疑能力,通过开展实践活动,引导质疑探究,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质疑。
关键词:小学教育;科学;质疑
一、创设氛围,激发兴趣
(一)科学演示,引发质疑
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来说,小学科学课中的许多内容都需要通过课堂实验方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实验教学相比较传统课堂授课而言,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课堂投入度。教师可以以科学现象为实例,列举问题,并在课堂之中进行导入,以此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以及探究欲望,为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以苏教版教材中“吸热与散热”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两种吸热与散热性区别较大的不同物质,然后在课程教学中分别予以加热与冷却,在做好保护措施的情况之下,让学生亲自感受物体在加热与冷却结束之后的温度,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最后进行统一的答疑与评价,让学生明白不同物质吸热性与散热性所存在的差别。
(二)精彩导入,引发质疑
课堂导入环节是一节课的关键所在,优秀的课堂导入能够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如果能成功地通过课堂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进行质疑,那么对于提高学生课堂投入度与课堂专注度而言无疑是极为有利的,并且能够让学生以更加旺盛的精力与热情投入到课程的实践与探索之中,为课堂教学的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这个角度来说,导语的使用无疑是一门极为精妙的艺术,教师要精巧设计,引发质疑。以苏教版教材“蚕”的教学内容为例,当讲到“抽丝”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不妨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种诗词的方式导入教学。然后细述从文学艺术的角度上来讲,春蚕吐丝是执着与奉献精神的体现,那么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说,春蚕吐丝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活动,它又意味着什么?春蚕的丝又能用来做些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讲解的内容。
以此,学生的疑问纷纷涌出,并能够大胆提出质疑:“蚕丝是如何从蚕的身体中喷射而出的?”“如此细小的蚕丝,又如何用来制作丝织品?”由于养蚕是许多学生曾接触过且感兴趣的事情,加之教师精妙灵巧的导入设计,能够让学生更加专注于探究教学内容,产生质疑与思考的动力,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二、开展实践,引导质疑
小学科学相较于其他科目,更加具备严肃的科学性、缜密的逻辑性以及探求的实证性,这也是小学科学教师教学的基本理念。在小学科学课程之中,有不少的教学内容均会涉及实验,出于小学实验教材较为简陋或是实验方法不够规范等因素的考虑,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之中,往往会出现数据偏差的问题。对于这些偏差的数据,教师不能视而不见,或是随意带过,而应遵循实事求是的态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寻求真理。
三、综合评价,激励质疑
知识的传授只是教育的一个方面,而教育真正的艺术在于鼓舞与激励。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小学科学所涵盖的实验教学较多,对于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思想观念均有着较高的要求。甚至可以说,就科学这门学科而言,其学习、思考以及探究的过程,以及对于科学的热情等,远比知识的传授要重要得多。因此,教师必须妥善利用评价的作用,激励学生参与到科学实践中来。而在评价方式的选择上,应当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中单一成绩考核的评价模式,过于强调成绩与分数的评价方式,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抵触与反感情绪,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教师可采取综合评价的方式,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态、思维活动、探究实践、成果反思等多个因素进行评价,让所有学生均能突出自身,感受学习的乐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加深学生对科学学习的认知。
总而言之,小学科学的学习与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之中,教师需将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主体位置,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继而开展实践,引导质疑,并采取综合评价方式,激励学生进行质疑探索,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独立精神,塑造学生健康的科学态度。
参考文献:
[1]刘田华.体验探究,完善验证:浅谈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學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12):257.
[2]孙凤霞.浅析小学科学教学[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6:1.
[3]叶彩红.有疑必质,非疑不质,多疑能质:小学科学课学生质疑能力培养“三部曲”[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11,13(2):81-84.
编辑 郭小琴
关键词:小学教育;科学;质疑
一、创设氛围,激发兴趣
(一)科学演示,引发质疑
对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来说,小学科学课中的许多内容都需要通过课堂实验方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实验教学相比较传统课堂授课而言,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课堂投入度。教师可以以科学现象为实例,列举问题,并在课堂之中进行导入,以此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以及探究欲望,为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以苏教版教材中“吸热与散热”的教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两种吸热与散热性区别较大的不同物质,然后在课程教学中分别予以加热与冷却,在做好保护措施的情况之下,让学生亲自感受物体在加热与冷却结束之后的温度,然后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最后进行统一的答疑与评价,让学生明白不同物质吸热性与散热性所存在的差别。
(二)精彩导入,引发质疑
课堂导入环节是一节课的关键所在,优秀的课堂导入能够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如果能成功地通过课堂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进行质疑,那么对于提高学生课堂投入度与课堂专注度而言无疑是极为有利的,并且能够让学生以更加旺盛的精力与热情投入到课程的实践与探索之中,为课堂教学的展开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这个角度来说,导语的使用无疑是一门极为精妙的艺术,教师要精巧设计,引发质疑。以苏教版教材“蚕”的教学内容为例,当讲到“抽丝”这一章节的时候,教师不妨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种诗词的方式导入教学。然后细述从文学艺术的角度上来讲,春蚕吐丝是执着与奉献精神的体现,那么从科学的角度上来说,春蚕吐丝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活动,它又意味着什么?春蚕的丝又能用来做些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讲解的内容。
以此,学生的疑问纷纷涌出,并能够大胆提出质疑:“蚕丝是如何从蚕的身体中喷射而出的?”“如此细小的蚕丝,又如何用来制作丝织品?”由于养蚕是许多学生曾接触过且感兴趣的事情,加之教师精妙灵巧的导入设计,能够让学生更加专注于探究教学内容,产生质疑与思考的动力,成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二、开展实践,引导质疑
小学科学相较于其他科目,更加具备严肃的科学性、缜密的逻辑性以及探求的实证性,这也是小学科学教师教学的基本理念。在小学科学课程之中,有不少的教学内容均会涉及实验,出于小学实验教材较为简陋或是实验方法不够规范等因素的考虑,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之中,往往会出现数据偏差的问题。对于这些偏差的数据,教师不能视而不见,或是随意带过,而应遵循实事求是的态度,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寻求真理。
三、综合评价,激励质疑
知识的传授只是教育的一个方面,而教育真正的艺术在于鼓舞与激励。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小学科学所涵盖的实验教学较多,对于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思想观念均有着较高的要求。甚至可以说,就科学这门学科而言,其学习、思考以及探究的过程,以及对于科学的热情等,远比知识的传授要重要得多。因此,教师必须妥善利用评价的作用,激励学生参与到科学实践中来。而在评价方式的选择上,应当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中单一成绩考核的评价模式,过于强调成绩与分数的评价方式,会让学生产生一定的抵触与反感情绪,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教师可采取综合评价的方式,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状态、思维活动、探究实践、成果反思等多个因素进行评价,让所有学生均能突出自身,感受学习的乐趣,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加深学生对科学学习的认知。
总而言之,小学科学的学习与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之中,教师需将学生置于教学活动的主体位置,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继而开展实践,引导质疑,并采取综合评价方式,激励学生进行质疑探索,培养学生追求真理的独立精神,塑造学生健康的科学态度。
参考文献:
[1]刘田华.体验探究,完善验证:浅谈科学探究在小学科學教学中的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12):257.
[2]孙凤霞.浅析小学科学教学[A].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第三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6:1.
[3]叶彩红.有疑必质,非疑不质,多疑能质:小学科学课学生质疑能力培养“三部曲”[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11,13(2):81-84.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