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大量依靠煤和石油等能源。燃煤和燃油会造成60%的空气污染,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本文分析了雾霾等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得出能源问题是其产生的根本原因,而能源体制改革是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办法。最后,分别从长短期视角给出了能源体制改革和减少空气污染的一些基本意见:加速能源市场化改革,使用清洁煤炭,推广可再生能源,提高油品质量以及提升政府的监管。
关键词:能源体制改革;可持续发展;雾霾
1 引言
自柴静《穹顶之下》播出以来,雾霾等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片中指出,我国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大量依靠能源,主要是煤和石油。有研究表明,空气污染的60%以上来自于燃煤和燃油,因此雾霾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能源问题。解决雾霾问题,《穹顶之下》开出的药方就是能源体制改革。其实早在2013,能源体制改革就被列为全国能源工作会议的八项内容之一 。当前,能源体制改革是优化能源资源配置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绿色发展的制度保障,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有学者言明:“体制雾霾不除,大气雾霾难消。”
2 原因分析
从能源发展的一般规律看,以煤炭代替薪柴、油气代替煤炭是一个必须趋势。从英美等国空气污染治理的经验看,从煤炭时代过渡到油气时代是能源改革的基本方向。但是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能源的市场化改革还处在计划与市场并存的双重体制下,油气体制市场化改革严重滞后,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 。煤炭和原油价格已经由市场形成,电力、天然气和成品油价格仍由政府制定,价格杠杆还不能很好地引导资源配置,调节供需、鼓励竞争、节能减排、提高能效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二是以行政审批制为特征的能源项目管理模式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三是部分能源行业还存在严重垄断现象,社会资本不容易进入,新能源和分布式能源发展受到限制。2014年就有关于云南生物柴油制造商、民营企业盈鼎指控国有炼油商中石化拒绝销售生物柴油并垄断市场,使得云南省民营生物柴油企业举步维艰的新闻。此外,我国当前能源体制改革还面临管理与执法的困境。
3 基本建议
就上述问题,本文拟从国家长期视角和公民短期视角分别提出建议。从国家长期能源体制改革来看,能源的市场化改革迫在眉睫。从公民短期视角来看,我们可以从如清洁煤炭的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和油品质量的提高等入手。此外,从政府的监管角度也可以提出一些建议。
能源市场化改革。能源的市场化改革应重点在三个方面寻求突破:一是逐步放开电力、石油、天然气领域竞争性环节的价格,由企业自主定价,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二是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应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能源项目审批事项,加强市场监管,加强能源普遍服务。三是推进国有大型能源企业改革。对电力、油气行业,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细化区分竞争性环节和自然垄断环节,加强对自然垄断性业务的监管,放开竞争性业务 。
清洁煤炭的利用。从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看,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66%。当前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仍然会持续到未来二三十年。在这个时期,我们只能在加速石油天然气进程的同时,着手提高煤炭利用率,减少工业锅炉、炉窑及生活散烧燃煤,增加替代燃料的利用。同时,提高清洁煤电发展水平。清洁煤炭的利用,首先是加大煤炭的洗选力度,提高煤质。
可再生能源的推广。风能、太阳能、水能发电是世界公认的清洁能源,多用这些可再生能源等于少用煤炭,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雾霾。但是在我国,由于项目审批制度、电力体制和电力调度方式三方面的原因,电力并网困难。只有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抓紧出台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电网退出单边购买方的地位,真正实现发电方与用电方“多买多卖”的直接交易。取消各地自行下达的发电量计划,实行节能发电调度,按照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确保可再生能源无条件全部上网,才能改变当前可再生能源推广的尴尬局面。
油品质量的提高。虽然中国以欧洲汽油标准为参照,制定了国内汽油标准,但国内炼油厂生产的汽油品质难以达到标准要求。不达标汽油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废弃气体。国内汽油品质差强人意,原因有二,原料和技术。但是根本上,是油气流通领域的高度垄断造成了我国的油品现状。短期内,国产汽油品质短时间内恐难以赶超欧美,这就要求强制机动车辆安装相关环保设备已抵消油品质带来的环境污染。这点上又要求环保部门强有力地监管。
政府的监管。随着顶层设计的日益完善以及技术进步,我国环境产业并未呈现预期的快速发展,究其根本是环境监管主体不明确以及执法力度偏弱的原因,这本质在于对经济下行和就业的担忧依然束缚着政府决策和执行力。与此同时,发展与环境、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两大博弈制约着政府监管和执法力度,而不得不提的是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势力的利益博弈将贯彻经济转型始终,这是中国当前正在面临的机遇。要解决政府的监管问题,首先是明确法律监管主体,其次在于法律的执行,最后依赖市场监督。
4 结论
在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条件下,将市场的权利还给市场,近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注重政策引导,重视信息服务不只是对能源市场化改革的建议,更是对我国当前经济总体发展的建议。使用清洁煤炭,推广可再生能源,提高油品质量以及提升政府的监管在短期内可以有效控制雾霾等环境问题,长期内也有利于我国经济转型的平稳实现。
参考文献:
[1]史丹,冯永晟,李雪慧,深化中国能源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目标、思路与改革重点[J].中国能源,2013,(1).
[2]张国宝,深化能源体制改革 理顺煤电油气价格[J].化工管理,2011,(5).
[3]刘刚,能源体制改革症结何在[J/OL].http://energy.southcn.com/e/2015-02/26/content_118901878.
html,2015-2-26
关键词:能源体制改革;可持续发展;雾霾
1 引言
自柴静《穹顶之下》播出以来,雾霾等环境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片中指出,我国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大量依靠能源,主要是煤和石油。有研究表明,空气污染的60%以上来自于燃煤和燃油,因此雾霾问题很大程度上就是能源问题。解决雾霾问题,《穹顶之下》开出的药方就是能源体制改革。其实早在2013,能源体制改革就被列为全国能源工作会议的八项内容之一 。当前,能源体制改革是优化能源资源配置的必然选择,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绿色发展的制度保障,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有学者言明:“体制雾霾不除,大气雾霾难消。”
2 原因分析
从能源发展的一般规律看,以煤炭代替薪柴、油气代替煤炭是一个必须趋势。从英美等国空气污染治理的经验看,从煤炭时代过渡到油气时代是能源改革的基本方向。但是在我国由于历史原因,能源的市场化改革还处在计划与市场并存的双重体制下,油气体制市场化改革严重滞后,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 。煤炭和原油价格已经由市场形成,电力、天然气和成品油价格仍由政府制定,价格杠杆还不能很好地引导资源配置,调节供需、鼓励竞争、节能减排、提高能效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二是以行政审批制为特征的能源项目管理模式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三是部分能源行业还存在严重垄断现象,社会资本不容易进入,新能源和分布式能源发展受到限制。2014年就有关于云南生物柴油制造商、民营企业盈鼎指控国有炼油商中石化拒绝销售生物柴油并垄断市场,使得云南省民营生物柴油企业举步维艰的新闻。此外,我国当前能源体制改革还面临管理与执法的困境。
3 基本建议
就上述问题,本文拟从国家长期视角和公民短期视角分别提出建议。从国家长期能源体制改革来看,能源的市场化改革迫在眉睫。从公民短期视角来看,我们可以从如清洁煤炭的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推广和油品质量的提高等入手。此外,从政府的监管角度也可以提出一些建议。
能源市场化改革。能源的市场化改革应重点在三个方面寻求突破:一是逐步放开电力、石油、天然气领域竞争性环节的价格,由企业自主定价,政府定价范围主要限定在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二是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政府应进一步取消和下放能源项目审批事项,加强市场监管,加强能源普遍服务。三是推进国有大型能源企业改革。对电力、油气行业,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细化区分竞争性环节和自然垄断环节,加强对自然垄断性业务的监管,放开竞争性业务 。
清洁煤炭的利用。从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看,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66%。当前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仍然会持续到未来二三十年。在这个时期,我们只能在加速石油天然气进程的同时,着手提高煤炭利用率,减少工业锅炉、炉窑及生活散烧燃煤,增加替代燃料的利用。同时,提高清洁煤电发展水平。清洁煤炭的利用,首先是加大煤炭的洗选力度,提高煤质。
可再生能源的推广。风能、太阳能、水能发电是世界公认的清洁能源,多用这些可再生能源等于少用煤炭,也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雾霾。但是在我国,由于项目审批制度、电力体制和电力调度方式三方面的原因,电力并网困难。只有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抓紧出台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电网退出单边购买方的地位,真正实现发电方与用电方“多买多卖”的直接交易。取消各地自行下达的发电量计划,实行节能发电调度,按照可再生能源法的要求,确保可再生能源无条件全部上网,才能改变当前可再生能源推广的尴尬局面。
油品质量的提高。虽然中国以欧洲汽油标准为参照,制定了国内汽油标准,但国内炼油厂生产的汽油品质难以达到标准要求。不达标汽油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废弃气体。国内汽油品质差强人意,原因有二,原料和技术。但是根本上,是油气流通领域的高度垄断造成了我国的油品现状。短期内,国产汽油品质短时间内恐难以赶超欧美,这就要求强制机动车辆安装相关环保设备已抵消油品质带来的环境污染。这点上又要求环保部门强有力地监管。
政府的监管。随着顶层设计的日益完善以及技术进步,我国环境产业并未呈现预期的快速发展,究其根本是环境监管主体不明确以及执法力度偏弱的原因,这本质在于对经济下行和就业的担忧依然束缚着政府决策和执行力。与此同时,发展与环境、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两大博弈制约着政府监管和执法力度,而不得不提的是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势力的利益博弈将贯彻经济转型始终,这是中国当前正在面临的机遇。要解决政府的监管问题,首先是明确法律监管主体,其次在于法律的执行,最后依赖市场监督。
4 结论
在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条件下,将市场的权利还给市场,近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注重政策引导,重视信息服务不只是对能源市场化改革的建议,更是对我国当前经济总体发展的建议。使用清洁煤炭,推广可再生能源,提高油品质量以及提升政府的监管在短期内可以有效控制雾霾等环境问题,长期内也有利于我国经济转型的平稳实现。
参考文献:
[1]史丹,冯永晟,李雪慧,深化中国能源管理体制改革——问题、目标、思路与改革重点[J].中国能源,2013,(1).
[2]张国宝,深化能源体制改革 理顺煤电油气价格[J].化工管理,2011,(5).
[3]刘刚,能源体制改革症结何在[J/OL].http://energy.southcn.com/e/2015-02/26/content_118901878.
html,201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