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爱故乡的杨梅》中的“爱”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same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教学《我爱故乡的杨梅》一课,在教会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故乡的特产、通过爱故乡的物产表达对家乡浓浓的爱的同时,我也对“爱“这一字眼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爱”在古代许多诗人、作者的笔下生发出来,使阅读的人产生无限的流恋、依恋,读后使人手不释卷、掩卷沉思,便产生无限的遐思、向往以及爱乡情结,这在《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中得到了印证。乍一看文章的题目,使人便产生了这样一种想法:杨梅是什么样子的?它的颜色和味道又会是怎样的?作者所要反映什么样的思想呢?这样,便引发了学生和我进一步阅读的欲望。“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刚读此句,使人自然而然地想起了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忆江南》中“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句,使人想起江南的美、江南的烟雨。那江南的杨梅又是怎样的呢?
  作者描写的杨梅树的美丽——伸展的枝条、四季常绿的叶子、在雨季中欢笑着,同时这样一幅美丽的图画,再加上如丝的细雨,犹如人间仙境,读“爱”这一字眼自然而然地便散发出来,如一幅江南春景烟雨图。
  杨梅树的美丽,再加上杨梅果的可爱,它的形状圆圆的——上面还有刺,和桂圆一样大小,使人在这种比较的方法下,更加明晰果实的形状,触在舌尖上的感觉,使北方的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再描写杨梅果的颜色(淡红—深红—黑),通过颜色的变化以及舌头上的汁水,怎不使人更加神往?杨梅果的味道,作者分别描写了熟透和还没熟透果实的味道,读来就像六月天吃了西瓜,又像读了成语故事——望梅止渴,喜爱之情油然而生。
  试想,作者如不爱它,怎能描写得如此细腻,富有真实感?正是因为作者认真观察、爱杨梅果,正是因为作者热爱故乡,才能将故乡的杨梅果写得如此真实。这只是缘于一个字眼——爱。
  掩卷沉思,淡淡的“爱”这一字眼,如在眼前,如印脑际,使人情感投入、久久不忘。
  
其他文献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基础教育的实质是素质教育。面对新世纪的挑战,面对国际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我们知道人才竞争将日趋激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站在培养祖国二十一世纪人接班人的高度,在教学中应随时有“如何育人,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考,以适应现代化教育。本人认为,要实施素质教育,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实施素质教育,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  要提高自身素质,首先
期刊
语文,顾名思义,是一门语言艺术学科,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的学科。而要形成这一能力,核心要件就是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尤其是中学语文的阅读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呢?我认为,讲究语文阅读策略是非常有效的途径之一。  就中学生而言,阅读范围较广,各种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都有涉猎。而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因此,我们就可以采用“文体法”来进行阅读。  所谓“文体法”,
期刊
兴趣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是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基础,能让学生以最佳方式接受教学信息。语文教学构建“需求—激励”的学习动力机制至关重要。它是激励学生交流信息和学习方法的一个行之有效的载体,也是从接受性学习到参与性学习到自主性学习再到创新性学习转变的一个标志性学习形式,因此它的功能颇值得研究。  一、创设新颖情境,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的前提是要渴望创新,即
期刊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
期刊
2l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不例外。因此,如何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其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在教学中,笔者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去实践:  一、改进教学方法,渗透创新教育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教一篇课文常常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系不大,因此也就谈不上什么创新教育了。由于没
期刊
等价转化思想是数学解题的中心环节。当面临的数学问题难以直接解决时,通过恰当的转化,往往能达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效果。下面对等价转化思想在解一些特殊、复杂的排列组合问题中的应用,加以说明。  一、化繁为简  例1:平面上有十个点,其中任意三点不共线,过这些点最多能有多少个圆?  分析与解:因为十个点中,无三点共线,因而过其中任意三个点都确定一个三角形,而每个三角形又能确定一个圆。因此
期刊
“体验”作为一种课堂取向,是出于对育人哲学的当代性思考及新主体教育观的确立。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感受。学生的体验问题引起了许多教育学者的重视。在新课标中,该词一共出现了十九次,几乎分布在各个部分中,可见其地位的重要。被称为“解释学之父”的哲学家狄尔泰说:“体验关涉到人对有限生命的超越和生活价值的反思,体验打开了人与我、我与世界的障碍。”由此可见体验的作用之大。  作为教育学的体验,是一种活动,也是一种
期刊
随着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不断实施,很多教师都积极地大胆实践、探索,参加课改,教学方法从原来的“灌输法”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内容从原来的陈旧、落后、脱离实际生活的教材改变到学生身边及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学手段从原来的小黑板、简单的教具发展到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等,这些变化都是可喜的。然而,我们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没有把握好《数学课标》的内涵和实质,出现了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法,盲目赶“时髦
期刊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必须最大限度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用英语进行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运用所学语言成功地达到某种目的后的愉快。这是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英语学科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要使小学生能够在40分钟的时间内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各种情景,做到教学情景化。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的:  一、运用多媒体手段,调动学生的视听感官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模拟表演创设的情
期刊
最近,学校安排我上了一堂语文公开教学课,无论从备教案和上台教学,总感觉自己的课堂模式与八、九十年代的课堂模式一样,没有创新和现代气息,究其原因,是我们教师过多地依赖教学参考书和一本备课资料。时值纷纷研讨《新课标》和大力提倡教学改革的今天,这种教学,我自己觉得真有些灌输式的嫌疑,因为在上课过程中,我总是不放心地两三次问自己的学生“刚才所讲的内容听懂了没有”。一堂课下来,我心情很沉闷,认为这是一堂不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