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是个会意字,左边表示行动,右边意为心正、目不斜视,合起来即为行动要正。德本在于行,所谓德行、品行。那些关于道德的知识也应该更多的是在行动中获得的,是自己在行动中体验、体会、体悟、体认到的,由此才能悟出所谓的“道”,形成真正的道德素养。
对于品德学习的这个理儿,11岁的孩子本来是很明白的,可在为人师的妈妈的开导下“一转眼就化为乌有”。中国的孩子在成人面前,尽管有时会“据理力争”,但最终还是不得不屈服,屈服于家长和老师的权威,屈服于自己的年龄尚幼,这是中国儿童的不幸。当教师的“我”,在这之前,接受了书面的师德考试,看来是通过了,感觉也蛮好的,但在遭遇了孩子的质问后,重复着孩子的问题:“这一切的一切,是那一张试卷能考出来的吗?”答案很明确:“人世间有些东西确实不是考出来的。”准确地说应该是,有些东西,譬如师德,不是能用书面笔答的方式考出来的。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教师对品德学习、品德评价的应有方式本来也应该是明白的,无需费这样一番周折,也许是平时组织的考试太多了,对考试效能产生了不应有的迷信,忘却了对书面考试的反思;或者为了通过职称考核评定、完成继续教育学分,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考试比较多,习惯甚至是麻木了。当然,教师在打着“师德建设’’的旗号下接受检验,不敢也不再对上级领导的组织行为进行质疑,不仅是这种质疑易被误认为“身不正”而不会作任何改变,还因为接受这种标准化答案的书面师德考试执行的成本太低了,抄抄背背,轻松过关,与那些真正在行动中检验的师德——披星戴月教学、细致周到照顾学生、学高为师地完善自己相比,参加一场考试就能获得,何乐而不为呢?我们的教师是幸还是不幸?
由此提到师德考试的组织者,连11岁的孩子也明白的理儿,他们不会不明白,为什么却置之不理呢?当整个社会被嵌入到一个以人与人的激烈竞争为显著特征的市场中间的时候,教育迅速从使每一个人的内在禀赋在一套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得到充分发展的过程,蜕变为一个旨在赋予每一个人最适合于社会竞争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外部特征的过程,甚至蜕变为使每个活生生的人抽象成为可以相互比较的分数符号,这时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学校组织管理中的形式主义,不难预料书面师德考试反复出现。不过,下次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也许会发生一些变化,至少应该变得合理点。
道德的学习是个互动的过程,是两代人互相学习的过程。成人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着孩子道德的形成;另一方面,孩子的纯真、善良、诚实、幼稚也应该成为成人的一面镜子,值得成人无条件地学习,反思。
师德的建设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需要教育管理者更细致地和教师进行互动。在一个不断走向民主的社会里,我们的师德建设更要拒绝自上而下的粗线条、简单化的、带有一定专制色彩的命令考核方式。师德的建设要真正做到以师为本,与教师进行互动,听取教师的意见,并在此过程中反思自己的管理行为。如果说,真的想用什么来考,也许师德就是一种良心的拷问吧!
对于品德学习的这个理儿,11岁的孩子本来是很明白的,可在为人师的妈妈的开导下“一转眼就化为乌有”。中国的孩子在成人面前,尽管有时会“据理力争”,但最终还是不得不屈服,屈服于家长和老师的权威,屈服于自己的年龄尚幼,这是中国儿童的不幸。当教师的“我”,在这之前,接受了书面的师德考试,看来是通过了,感觉也蛮好的,但在遭遇了孩子的质问后,重复着孩子的问题:“这一切的一切,是那一张试卷能考出来的吗?”答案很明确:“人世间有些东西确实不是考出来的。”准确地说应该是,有些东西,譬如师德,不是能用书面笔答的方式考出来的。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教师对品德学习、品德评价的应有方式本来也应该是明白的,无需费这样一番周折,也许是平时组织的考试太多了,对考试效能产生了不应有的迷信,忘却了对书面考试的反思;或者为了通过职称考核评定、完成继续教育学分,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考试比较多,习惯甚至是麻木了。当然,教师在打着“师德建设’’的旗号下接受检验,不敢也不再对上级领导的组织行为进行质疑,不仅是这种质疑易被误认为“身不正”而不会作任何改变,还因为接受这种标准化答案的书面师德考试执行的成本太低了,抄抄背背,轻松过关,与那些真正在行动中检验的师德——披星戴月教学、细致周到照顾学生、学高为师地完善自己相比,参加一场考试就能获得,何乐而不为呢?我们的教师是幸还是不幸?
由此提到师德考试的组织者,连11岁的孩子也明白的理儿,他们不会不明白,为什么却置之不理呢?当整个社会被嵌入到一个以人与人的激烈竞争为显著特征的市场中间的时候,教育迅速从使每一个人的内在禀赋在一套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得到充分发展的过程,蜕变为一个旨在赋予每一个人最适合于社会竞争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外部特征的过程,甚至蜕变为使每个活生生的人抽象成为可以相互比较的分数符号,这时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学校组织管理中的形式主义,不难预料书面师德考试反复出现。不过,下次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也许会发生一些变化,至少应该变得合理点。
道德的学习是个互动的过程,是两代人互相学习的过程。成人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着孩子道德的形成;另一方面,孩子的纯真、善良、诚实、幼稚也应该成为成人的一面镜子,值得成人无条件地学习,反思。
师德的建设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需要教育管理者更细致地和教师进行互动。在一个不断走向民主的社会里,我们的师德建设更要拒绝自上而下的粗线条、简单化的、带有一定专制色彩的命令考核方式。师德的建设要真正做到以师为本,与教师进行互动,听取教师的意见,并在此过程中反思自己的管理行为。如果说,真的想用什么来考,也许师德就是一种良心的拷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