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场显身手的“微波炉”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hao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复一日地操持锅碗瓢盆,实在耗费时间,上班族常常用快餐,厨具们也得以在家“休闲”。而被称为“都市新宠”的微波炉,因为方便快捷,可以大大提高厨房效率和人们的生活品质,成了一些家庭利用率最高的厨具。如今“微波炉”又跨出厨房,冲向NBA赛场,大显身手了。请看:
  (1)鲍比·杰克逊首次代表火箭出场,“微波炉”总共得到14分,其中8次出手命中5球。显然,鲍比·杰克逊的效率很高。(华奥星空2008年2月25日)
  (2)在这种情况下,阿联需要转变角色,当好微波炉。只要上场,就必须立刻作出贡献。否则,今后的数据会很难看。(新华网2008年2月26日)
  NBA赛事魔术般变幻无穷,用来报道赛事的体育新闻,在用词用语上也追求常变常新。微波炉以微波辐射的方式加热食品,效率高、速度快,一下子就能解决吃饭问题。“兵贵神速”,赛场上的“两军对垒”,不是也需要微波炉一样的球员吗?那么,把上场就能很快正常或超常发挥的球员称为“微波炉”,当然就是有理有据的了。“微波炉”成了NBA赛场上能担重任的角色。
  (1)(2)两例都直接把球员称为“微波炉”,从修辞上说,用的是比喻当中的借喻手法。而下面的“微波炉”则借助了形式上的标记:
  (3)圣安东尼奥成为斯科拉的福地,这场比赛,打到首节还剩下6分7秒的时候,斯科拉换下姚明,然后迅速“升温”,成为“微波炉”。刚上场半分钟,打进篮下上篮,一分多钟后,又露了一手中远距离的跳投功夫。(雅虎体育2007年11月19日)
  (4)阿德尔曼令旗一挥,三分射手诺瓦克粉墨出场,结果诺瓦克就如一个微波炉一样,上场就能够闪光,让黄蜂遭遇火箭冷箭。(华奥星空2008年3月9日)
  例(3)中的“微波炉”前用了标志性词语“成为”,是暗喻;例(4)则用了“如……一样”,是明喻。这就表明,“微波炉”和“赛场上快速发挥作用的球员”之间所建立的关系还有较强的临时性。下面的用例也能说明这种临时性:
  (5)或许连诺瓦克自己都想不到他会被起用,这个大个投手在17分钟的上场时间里4投4中得到10分,如果火箭的替补席上能有诺瓦克这样的奇兵,具备微波炉的状态,只要上场就能够发挥作用,那么火箭替补席位上的能量真的太可怕了。(人民网2008年1月29日)
  (6)作为阿联的主要竞争对手,维兰纽瓦在1月份的表现比去年12月进步许多,这也说明他正在凭借自己“微波炉”式的发挥,一点一点地蚕食原本属于阿联的部分上场时间。(《三秦都市报》2008年2月1日)
  例(5)把球员的竞技状态比作“微波炉的状态”,例(6)把球员的场上发挥比作“‘微波炉’式的”,这两例中球员和“微波炉”的联系是间接的。由此也可以看出,这样比是一种新颖的用法,两者的关系还没有稳固下来。
  目前“微波炉”这种用法主要见于有关NBA的体育新闻中,但其他领域也有,如:
  (7)相信贵公司也需要一个快速进入工作状态的“微波炉”,而不是一些慢性子的“煤炉”吧?(《教育与职业》2004年第8期)
  “微波炉”可能会跳出体育圈,去更多的地方发挥作用。
其他文献
早晨是人的记忆的"黄金时间",在这个阶段朗读英语、拼读单词、背诵课文或练习语音语调等,能在短时间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读"而言,重视加强这一环节的训练,能促进听、说
[摘要] 笔者结合教育教学的工作实践,阐述了新颖的师生关系主要包括:“互为朋友”的关系、“情同手足”的关系和“教学相长”的关系。结合实例,讲述了创建新颖师生关系的四个原则。  [关键词] 师生关系 教师角色 学生工作    当前,新课改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新形势下教师的角色悄然发生着变化,由居高临下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老生常谈”的师生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由过去班主任“统一化”、“命令式”变成
在现代汉语中,助词“等”及其叠用形式“等等”,常常置于表列举的词语或句子之后,表示列举未尽。据笔者观察,在这种用法中,“等”特别是“等等”前的标点常常出现使用混乱的情况。有必要作一些说明。    一、“等”前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用表示停顿的标点    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单音节的“等”,因在音节上不能自足,而总是像一个词缀似的附着在表列举的语句的最后,不管表列举的语句之间用了什么标点,它前面都不
多属性决策问题广泛存在于经济、管理、社会等各个领域中,如方案优选、工厂选址、资源分配、投资决策、项目评估、质量评估、科研成果评价、人才考核、产业部门发展排序、经济
下面是一道语文试题: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苏轼曾说:“嗟我乐何深?《水经》亦屡读。”(《寄周安孺茶》)为什么苏轼反复读《水经》(即指《水经注》)这部古代地理著作,会体会到深深的快乐呢?请简述理由。  (试题来源:中国教育考试资源网)  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