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追求有效性一直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论专家余文森教授作过很通俗的解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学业上有收获,懂了、会了,产生兴趣了,问题就是这么简单明了。”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下面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实现地理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认真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正文简短,图、活动、案例增多,很多知识点到为止,内容常突出时代信息。设计的探索活动灵活新颖,学生很活跃,但由于活动过程多,一些活动需花费很长时间,如按常规教学模式,一节课很难讲完,往往按设计把试验做了,但后面的内容难以进行完,出现了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不足的现象。并且有些探索活动没有现成的答案。答案开放性过大,这对我们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因此,讲哪些、讲多少、讲多深、怎么讲,很难把握。在这种形式下,作為一线教师在业务上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教育理论与地理知识的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提高自己的地理教学能力,跟上新课程的时代步伐,进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落实。要加强集体备课、统一要求、集体讨论,按单元进行课时备课,对每一节课要讲的内容统筹安排(讲多少、讲哪些、讲多深、怎么讲)。并紧密结合实际、寻找生活中的一些和地理知识相关的案例,搜集相关地理教材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参考不同版本的教材,丰富相关知识点,发动学生观察现实生活和搜集相关材料。对于实验课等花费时间长这一点,在课前就对学生说明该实验的目的,操作过程,提前准备,如“沙尘暴的成因和风沙灾害的防治”。这样既不耽误时间,又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流畅性。
二、精心设置提问,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1、提问要新颖。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样一个问题,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艺术又不新颖,而是“老调重弹”,就不可能引起学生较强的注意,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方式和角度,学生自然会产生兴趣,被新奇之感所吸引,也会积极开动脑筋去思考。如在讲日界线时,可以这样进行提问:“在一艘航行在太平洋的轮船上,有一位英国的孕妇,分娩出一对双胞胎姐妹,后生出来的却成了姐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你能想到为什么吗?你又能提出什么问题?你有没有看过这样的例子呢?
2、提问要有启发性。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如何,取决于教师引导启发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富有启发性,达到激发思维,诱导思维的目的。教师提出问题后,要注意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以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同时注意设计展现思维过程的提问,根据学生的实际,准确地点拨,及时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越过思维障碍,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当我们讲解“地球的公转”时,不少学生对地球公转的特征及其产生的意义感到理解困难,一些空间想象力差的同学更是如此。为此,我在讲完有关内容后,提出一个假设:“如果黄赤交角为0,地球公转的特征及意义如何?”,在学生思考、议论的基础上,再进行演示讲解,学生的疑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3、提问要有针对性。提问应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向明确。不宜随意提问,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一节中,进行地质构造的模型演示之后,有的教师提问:什么是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有哪几种类型?学生沿着教师的提问思路回答:地质构造的概念,然后是褶皱和断层,再进一步就是褶皱又分为背斜和向斜,断层分为地垒和地堑。以上的提问,教师只是为了营造一种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专门提问一些事实性、记忆性的,却根本无须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表面上看整个课堂热热闹闹,而事实上只是为问而问,为活跃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并没有真正展开。教师并没有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结果把时间花在了细枝末节上,却一步一步地远离了真正的教学目的。似乎师生互动就是简单的一问一答,没有就“背斜和向斜、地垒和地堑在形成的地貌、判断的方法,以及与人类生产活动的关系”等问题做任何进一步的交流。
三、指导学法,是有效教学的保障
1、指导学生预习方法。预习不是看一遍书即可,教师可列出提纲让学生自学,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如在学习区域地理时,我要求学生带着“在哪里?怎么样?为什么?”这样的思路去学习。再如讲到区位时,我先和学生讲清楚区位包括四大类要素:自然要素、经济要素、社会要素、科技要素。其中自然要素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植被、土壤、水源、资源等七个要素,经济要素包括工业、农业、商业、交通、城市和市场等五个要素,社会要素包括政治、文化、历史、人口、民族和种族等五个要素,加上科技要素总共十八个要素。然后指导学生按照十八种区位要素,预习农业、工业、商业、交通、城市、港口等知识。
2、指导学生听课方法。为加强学生听课效果,在每节课的最后五分钟,我都让学生将这节课的知识点整理、归纳,尤其是重难点内容,要求学生书面整理材料,以备将来复习之用。
3、指导学生养成自我检查知识掌握情况的良好情况。现代教学论十分重视学生理解学习过程。要求学生不只是掌握学习内容,而是要注意自我观察,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自己理解知识,巩固知识;自我检验,自我校正,自我评价。通常的做法是:(1)一个学习阶段结束之后,让学生自拟知识提纲,进行知识归类。(2)为检查自己知识掌握情况,可请老师出题或从参考书中选择一些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然后对照答案,给自己打分。这是对自己学习情况一个总结。从中找出不足,再加深复习有关章节,弥补知识欠缺。
总之,有效教学的实现依赖于有效课堂,而有效课堂的形成必须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只有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才能更好的推进有效课堂,促进有效教学的实现。当然要真正做到有效教学,需要的努力还很多,这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要不断的探索、总结经验教训。
一、认真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
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正文简短,图、活动、案例增多,很多知识点到为止,内容常突出时代信息。设计的探索活动灵活新颖,学生很活跃,但由于活动过程多,一些活动需花费很长时间,如按常规教学模式,一节课很难讲完,往往按设计把试验做了,但后面的内容难以进行完,出现了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不足的现象。并且有些探索活动没有现成的答案。答案开放性过大,这对我们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因此,讲哪些、讲多少、讲多深、怎么讲,很难把握。在这种形式下,作為一线教师在业务上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教育理论与地理知识的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提高自己的地理教学能力,跟上新课程的时代步伐,进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落实。要加强集体备课、统一要求、集体讨论,按单元进行课时备课,对每一节课要讲的内容统筹安排(讲多少、讲哪些、讲多深、怎么讲)。并紧密结合实际、寻找生活中的一些和地理知识相关的案例,搜集相关地理教材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参考不同版本的教材,丰富相关知识点,发动学生观察现实生活和搜集相关材料。对于实验课等花费时间长这一点,在课前就对学生说明该实验的目的,操作过程,提前准备,如“沙尘暴的成因和风沙灾害的防治”。这样既不耽误时间,又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流畅性。
二、精心设置提问,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1、提问要新颖。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样一个问题,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艺术又不新颖,而是“老调重弹”,就不可能引起学生较强的注意,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方式和角度,学生自然会产生兴趣,被新奇之感所吸引,也会积极开动脑筋去思考。如在讲日界线时,可以这样进行提问:“在一艘航行在太平洋的轮船上,有一位英国的孕妇,分娩出一对双胞胎姐妹,后生出来的却成了姐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你能想到为什么吗?你又能提出什么问题?你有没有看过这样的例子呢?
2、提问要有启发性。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如何,取决于教师引导启发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富有启发性,达到激发思维,诱导思维的目的。教师提出问题后,要注意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时间,以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同时注意设计展现思维过程的提问,根据学生的实际,准确地点拨,及时帮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越过思维障碍,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当我们讲解“地球的公转”时,不少学生对地球公转的特征及其产生的意义感到理解困难,一些空间想象力差的同学更是如此。为此,我在讲完有关内容后,提出一个假设:“如果黄赤交角为0,地球公转的特征及意义如何?”,在学生思考、议论的基础上,再进行演示讲解,学生的疑难点也就迎刃而解了。
3、提问要有针对性。提问应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向明确。不宜随意提问,否则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地壳运动与地表形态”一节中,进行地质构造的模型演示之后,有的教师提问:什么是地质构造?地质构造有哪几种类型?学生沿着教师的提问思路回答:地质构造的概念,然后是褶皱和断层,再进一步就是褶皱又分为背斜和向斜,断层分为地垒和地堑。以上的提问,教师只是为了营造一种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专门提问一些事实性、记忆性的,却根本无须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表面上看整个课堂热热闹闹,而事实上只是为问而问,为活跃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活动并没有真正展开。教师并没有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结果把时间花在了细枝末节上,却一步一步地远离了真正的教学目的。似乎师生互动就是简单的一问一答,没有就“背斜和向斜、地垒和地堑在形成的地貌、判断的方法,以及与人类生产活动的关系”等问题做任何进一步的交流。
三、指导学法,是有效教学的保障
1、指导学生预习方法。预习不是看一遍书即可,教师可列出提纲让学生自学,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听课。如在学习区域地理时,我要求学生带着“在哪里?怎么样?为什么?”这样的思路去学习。再如讲到区位时,我先和学生讲清楚区位包括四大类要素:自然要素、经济要素、社会要素、科技要素。其中自然要素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植被、土壤、水源、资源等七个要素,经济要素包括工业、农业、商业、交通、城市和市场等五个要素,社会要素包括政治、文化、历史、人口、民族和种族等五个要素,加上科技要素总共十八个要素。然后指导学生按照十八种区位要素,预习农业、工业、商业、交通、城市、港口等知识。
2、指导学生听课方法。为加强学生听课效果,在每节课的最后五分钟,我都让学生将这节课的知识点整理、归纳,尤其是重难点内容,要求学生书面整理材料,以备将来复习之用。
3、指导学生养成自我检查知识掌握情况的良好情况。现代教学论十分重视学生理解学习过程。要求学生不只是掌握学习内容,而是要注意自我观察,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自己理解知识,巩固知识;自我检验,自我校正,自我评价。通常的做法是:(1)一个学习阶段结束之后,让学生自拟知识提纲,进行知识归类。(2)为检查自己知识掌握情况,可请老师出题或从参考书中选择一些题,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然后对照答案,给自己打分。这是对自己学习情况一个总结。从中找出不足,再加深复习有关章节,弥补知识欠缺。
总之,有效教学的实现依赖于有效课堂,而有效课堂的形成必须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只有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才能更好的推进有效课堂,促进有效教学的实现。当然要真正做到有效教学,需要的努力还很多,这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要不断的探索、总结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