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做为农牧区的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年少的花季,其情感世界更加脆弱。如果我们这些农牧区的老师们不关注他们的成长轨迹,不与学生进行情感互动,只是冷漠而片面地在乎学生成绩的好坏,分数的高低,那么我们如何才佩称之为“身正为师,学高为范”的人民教师呢?其实学生也渴望与老师进行情感交流,他们或许会在课堂上做一些动作、或许会在周记里写一些自己的困惑、挫折、心情。这些不就是希望得到老师关注和帮助的信号吗?如果我们教师心中时时装着学生,时时有着让学生成为朋友的意识,并不断寻找时机,抓住机会与学生交流,既教书且育人。那么,师生情感互动的效应也就随之成为现实了。
[关键词]情感交流 赏识学生 创设条件
做为一名农牧区的普通老师,从教十几年来,在和学生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使我深切感受到师生情感互动的重要性。
一、尊重学生情感的表达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使他人产生同样的或与之联系的情感,即情感共鸣,也可以寄情于他人或他物。教学中,教师要以情动人,用自己的积极情感去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首先教师应以为人师表的形象去感染学生,将对学生的爱渗透到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敬佩感和信赖感。从而由“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我的课堂上,我会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谈自己的见解;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也会给学生讲很多符合教学内容且贴切学生生活的案例,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务必要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中要注意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避免过分的解释、说明、分析,使学生失去自我表达的机会。无论学生说得多么幼稚可笑,教师绝不能取笑学生,而应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尽情地说出来。这样学生才会充分地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也是提高学习的一种效率手段。
二、关心和赏识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学比做“种子”,把学生比做“土地”,要想耕耘这片“土地”并收获丰硕的果实,他指出:“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给予希望,学生就会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诲。
欣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要知道学生的一点点不同于以往的积极表现,是克服了很多心理障碍的行为表现,教师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赞赏哪怕是一个肯定的眼神,对他们来说就是对他们付出努力最大的回报。教师的肯定能够让学生体验成功和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学生在学校不应只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应该学习做人的道理,学生在学校应该体验快乐、同情心、人情味这些人的最重要的情感。不能在學生幼小的心灵深处种下麻木冷漠的种子。反之,即便学生们的考试成绩斐然,但对社会又有什么用呢?
三、利用有利时机进行交流
有这样一位学生:叛逆、高傲、霸道、从不认错是他的特点。对他进行严厉的批评根本不管用。甚至有一次开家长会,他尽然当着众多家长的面向我吐口水、捶桌子。他的这种不服管教的性格让我觉得绝望和无奈。但是天无绝人之路。有一次学校开展篮球比赛。他的手受伤了。我急忙带他到学校医务室,校医说赶紧带到大医院拍个片子,看看有没有骨折。在带他到医院的路上,我想时机到了,我主动跟他聊天。没想到傲慢无礼、从不跟我主动说话的他竟然跟我交换了他的意见。比如关于他如何看待学习态度、师生关系及认识自己等的心里话。在交流过程中我并没有急于要改变他的想法,只是与他真诚地交流了一些想法。就这一次,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在交流过程中我了解到他其实很懂事,集体荣誉感很强,而且也有学好学习的愿望。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事后,不仅是我,还有任课老师和学生们都说他变了。无论是上课、交作业、背书都做得非常好,而且可喜的是他还帮着我管理班上的纪律。他的改变带动了其他学生的学习,因此也提高了班集的学习气氛。
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其实学生(再故作成熟的学生)还是孩子,他们童心未了,他们很希望得到长辈尤其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和肯定。只要你跟学生真诚地交流情感,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四、创设条件进行交流
由于我兼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很了解学生可能不会主动跟进行情感交流,于是我想出了通过书信、手机短信交往的方式。起初是在学生作业本上根据他们不同学习情况写一些评语或是感言,得到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后来学生会主动给你发短信,问一些学习方法、心理问题、交友烦恼等。通过与学生们的交流,不仅了解了学生的思想动态,增进了互相情感,更重要的获得了彼此之间的一种信任。有了这种情感基础,师生就会达成理解,师生间但要注意的是,评语不是那种没有人情味的批评和责骂;是一种对学生爱的表达,也只有这样的评语学生才会重视,才会细细看,慢慢体味,学生才会觉得你是在关心他,而不是对他指手画脚的人。
[关键词]情感交流 赏识学生 创设条件
做为一名农牧区的普通老师,从教十几年来,在和学生们朝夕相处的日子里,使我深切感受到师生情感互动的重要性。
一、尊重学生情感的表达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一个人的情感可以使他人产生同样的或与之联系的情感,即情感共鸣,也可以寄情于他人或他物。教学中,教师要以情动人,用自己的积极情感去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首先教师应以为人师表的形象去感染学生,将对学生的爱渗透到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去,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敬佩感和信赖感。从而由“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我的课堂上,我会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谈自己的见解;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看法;也会给学生讲很多符合教学内容且贴切学生生活的案例,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务必要给学生交流的机会,在教学中要注意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避免过分的解释、说明、分析,使学生失去自我表达的机会。无论学生说得多么幼稚可笑,教师绝不能取笑学生,而应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尽情地说出来。这样学生才会充分地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尊重,也是提高学习的一种效率手段。
二、关心和赏识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学比做“种子”,把学生比做“土地”,要想耕耘这片“土地”并收获丰硕的果实,他指出:“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给予希望,学生就会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从而乐意接受教师的教诲。
欣赏学生的点滴进步,要知道学生的一点点不同于以往的积极表现,是克服了很多心理障碍的行为表现,教师给予一定的肯定和赞赏哪怕是一个肯定的眼神,对他们来说就是对他们付出努力最大的回报。教师的肯定能够让学生体验成功和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学生在学校不应只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应该学习做人的道理,学生在学校应该体验快乐、同情心、人情味这些人的最重要的情感。不能在學生幼小的心灵深处种下麻木冷漠的种子。反之,即便学生们的考试成绩斐然,但对社会又有什么用呢?
三、利用有利时机进行交流
有这样一位学生:叛逆、高傲、霸道、从不认错是他的特点。对他进行严厉的批评根本不管用。甚至有一次开家长会,他尽然当着众多家长的面向我吐口水、捶桌子。他的这种不服管教的性格让我觉得绝望和无奈。但是天无绝人之路。有一次学校开展篮球比赛。他的手受伤了。我急忙带他到学校医务室,校医说赶紧带到大医院拍个片子,看看有没有骨折。在带他到医院的路上,我想时机到了,我主动跟他聊天。没想到傲慢无礼、从不跟我主动说话的他竟然跟我交换了他的意见。比如关于他如何看待学习态度、师生关系及认识自己等的心里话。在交流过程中我并没有急于要改变他的想法,只是与他真诚地交流了一些想法。就这一次,改变了我对他的看法。在交流过程中我了解到他其实很懂事,集体荣誉感很强,而且也有学好学习的愿望。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事后,不仅是我,还有任课老师和学生们都说他变了。无论是上课、交作业、背书都做得非常好,而且可喜的是他还帮着我管理班上的纪律。他的改变带动了其他学生的学习,因此也提高了班集的学习气氛。
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影响。其实学生(再故作成熟的学生)还是孩子,他们童心未了,他们很希望得到长辈尤其老师对他们的关注和肯定。只要你跟学生真诚地交流情感,就会有意外的收获。
四、创设条件进行交流
由于我兼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很了解学生可能不会主动跟进行情感交流,于是我想出了通过书信、手机短信交往的方式。起初是在学生作业本上根据他们不同学习情况写一些评语或是感言,得到学生对自己的信任。后来学生会主动给你发短信,问一些学习方法、心理问题、交友烦恼等。通过与学生们的交流,不仅了解了学生的思想动态,增进了互相情感,更重要的获得了彼此之间的一种信任。有了这种情感基础,师生就会达成理解,师生间但要注意的是,评语不是那种没有人情味的批评和责骂;是一种对学生爱的表达,也只有这样的评语学生才会重视,才会细细看,慢慢体味,学生才会觉得你是在关心他,而不是对他指手画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