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校长教学管理的思考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utoumonnoko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学校教育改革以及发展的领导者与执行者,小学校长对教学管理的新问题、新趋势以及新走向要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提出能够与“新课改”发展相适应的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策略。通过将教学管理理念进行更新作为突破口,重点对教学管理制度进行重建或者优化,注重对教师管理的强化,并将改进教学管理评价机制,使“新课改”的顺利进行得到有力的保障。为了使新课程改革与现阶段的教学发展现状相适应,每一位教学工作者都应该积极主动的思考,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管理策略,科学有效的推进新课改。
  一、以更新教学管理理念为突破口
  教学管理理念其实质就是一种思维,对管理理念进行创新,本质上就是对管理者所秉持的已经不适应当前发展趋势的部分进行创新,最终能够对管理者的决策、执行以及监督提供重要的导向作用。作为一校之长,应该秉持开拓创新的思想,不能局限于以往的陈旧模式,要与时俱进,使教学管理能够更好的与当前的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人力资源永远将作为第一资源而存在。在传统的管理理念中,人往往是作为被管理对象的身份而存在,其管理的目标是将管理对象变成特定的身份。在教育方面,教师的地位不可替代,可以将其看成教育的生产力,在整个教学管理以及教学过程当中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作为学校的领导者以及各种政策的具体执行者,都必须将人的因素置于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
  在以往的学校管理中,存在着许多较为明显的弊端,虽然说它能够让被管理对象遵守制度,但是却抛弃了教育本应该具有的促进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使命。当前的社会发展正呈现多元化,为了能够和社会的多元发展相互协调适应,校长应该更新管理观念,树立多元化的管理理念,杜绝封闭式的管理理念,为学校管理的现代化发展做出最大的努力。在具体的管理实践过程当中,学校的管理者们应该善于抓住时机,积极地对社会进行科学广泛的调查,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并解决问题。作为管理者,不能被动进行改变,而应该主动出击,用探索管理模式代替循环管理模式,从而更好的体现出管理的科学性。管理者要善于研究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形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最终使得拥有不同文化背景、性格、气质以及天赋的学生都能够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特色。
  二、以重建或优化教学管理制度为抓手
  一所学校管理的核心因素是教学管理,是否具备科学的教学管理关系到一所学校管理的成败。“新课改”要求在教学管理中增加更多的新的管理模式,这些新的管理模式更有助于促进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创建,从而形成一种正向的激励。重建教学管理制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能够从根本上实现对教育观念以及教学实践的改变。“新课改”在旧的教学管理制度中不能够施行,因此很有必要对已有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审视,并对它进行重建或者优化。
  1、重建或优化教学管理制度
  在传统的教学管理中,往往将很多的精力放在了分数与规章中,将教学的终结性评价的地位摆在很重要的位置,从而边缘化了过程性评价,在管理的过程当中,出现了重分不重人、见章不见人的现象。这样的管理制度严重地抹杀了教师的个性,压抑甚至可以说是扼制了教师的创造性,严重地扭曲了教学的价值以及本性,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精神。因此,依照素质教育所提出的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从而保证新课改的顺利实施。重建教学管理制度,能够更好地明确教师参与的责任以及义务,有助于形成教师的主体意识,并使得教师能够更多的参与进来。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教学管理,一所学校的发展前途和其教学管理水平是息息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能够影响教学模式的确立以及选用,因此优化教学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2、重建、优化课程设置管理制度
  现行的很多小学课程设置中存在着教学知识技能和学习实践不能联系甚至是相互违背的现象,教材建设不能够和当前的专业发展要求相互适应,过度的强调记忆与理解,缺少强调将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或者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与解释自然现象中等等。课堂教学不能够和课程的实践紧密联系,科学知识技能与实践教学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甚至有时还出现脱节的现象。对获取知识的受用方学生来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本质上就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教育观,或者也可以称之为学习观,它对促进素质教育以及推进各门学科课改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3、优化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为教学管理,而学校教学管理活动的逻辑起点是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设,它们共同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基本保障。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应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重点的规范。加强师德建设,强化校本教研与培训,为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
  只有把深层次的新课改融入到小学教学管理中去,课程改革的内容才不会趋于形式。新的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丰富了课程改革的内容,并为课程深化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隐性课程,具有暗示性和渗透性的特点。校园文化对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无言的教育,是感化学生的熔炉,对学生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与显性课程相配合,成为学校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有效手段,也是学生实践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了解校园文化的层次、结构和功能,把握校园文化的特点,强化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显得格外必要和迫切。
  一、充分发挥校歌、校训、班训等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为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我乡学校积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校管理,增强办学行为的科学化、规范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培养人才的摇篮,让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和影响。今年,我结合我班的实际研究制定了一年级的班训,即“净、静、敬、尽”四个子。“净”,既指学习环境的干净、清洁,又指人们的心灵要净化。当学生在卫生上不负责任时,我就对学生说:“我们的班训第一字就是‘净’字,它要求我们每天要认真打扫卫生,做到地面无纸屑,桌凳、门窗无灰尘,让人感到清爽、舒适。”开始时学生做得不到位,慢慢地,学生都积极地打掃卫生了,都愿为有一个有整洁、清洁、优美的学习环境而努力,我就趁机鼓励学生:“我们的教室很干净、很明亮,让我们像打扫卫生一样扫除思想上的灰尘,从小事做起,去争取更大的胜利,我相信大家今后一定会成功的!”渐渐地,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心灵得到了净化,不良习惯逐渐消失,学习成绩稳步提高。   二、秉承办学理念加强制度建设,通过规范行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规范行为功能校园文化是由校内师生自发组织创造和享有的精神文明和文化氛围。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校内师生的道德风尚、精神面貌、行为方式以及文娱活动的水平。另一方面校内师生在校园文化当中生活,必然受到有形的或无形的、有明文规定的或无明文规定的等各种规范的要求和制约。如各种社团的规章制度、各种活动的基本要求,以及师生的行为习惯、学校相关规定守则等,都对师生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制约的作用。即使是自发的文娱活动,如校园棋艺爱好者的课余活动,其相聚的时间、场所、规则等,虽无明文规定,却都能自觉遵守,秩序井然。如果某人不能守其规范或与之相悖,就会显得格格不入。另一方面,受群体效应和从众心理的影响,他会不断调控自己的行为,逐步融入到群体之中,最终成为群体中的一员。这种规范作用,有助于学生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要求自己,规范行为,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特别是校风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氛围力量和精神因素,这种无形的力量可以促使学生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三、悬挂名人画像和警句格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学校适当的位置悬挂名人画像、警句格言,不但能起到布置校园环境的作用,还能烘托氛围,引导、激励、启迪、警戒学生,作为学生的座右铭,作为治班的准则。以前,我班学生不懂得珍惜时间、利用时间,老师布置的作业到交时总是交不上来,针对这种情况,我就趁机引导他们:“你们注意到教室内的名人名言没有?门捷列夫说,‘没有比时间更容易虚掷,更值得珍惜的事,倘若没有时间,我们在世上将一事无成’。”经过我长时间地针对班上出现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室内外的中外名人名言和张贴在教室内的《班规》、《守则》和《规范》对学生进行耐心地开导,不久学生便很会安排时间、做时间的主人了。
  四、利用节日、纪念日组织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通过节日、纪念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使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例如,组织好党的生日、国庆节的庆祝活动,可以使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今年,我校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7周年为契机,在9月29日到10月9日组织开展“向国旗敬礼”活动,结合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重大主题宣传,生动形象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未成年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培育了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让国家观念、爱国意识在广大未成年人心中牢牢扎根。总之,利用节日、纪念日组织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是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着独特作用。
  五、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组织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构建能够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景和氛围,对建设良好的校风,养成学生良好的品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1、校园午间文艺演出展示才艺,接受德育教育。我校加强了对学生午餐的管理,使过去在校外用餐,乱花零用钱,学校门口垃圾满地的现象,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既培养了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又使学校周围环境得到明显好转。学校有一百多名学生中午在校就餐,为了让这些在校就餐的学生,能安全、健康、愉快地度过午休时间,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校园午间广场文艺演出”活动,有独唱、小组唱、讲故事、游戏、器乐、猜谜等节目。这样,使学校的午餐管理具有特色,更推动了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学校呈现出了勃勃生机。
  2、学校常规节日锻炼学生,升华德育教育。以“校园文化艺术节”、“读书节”、“体育健康节”传统节日为支柱,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校园文化艺术节”,内容包罗万象,有街舞表演赛、书法展览、儿童画展览、剪纸比赛、才艺擂台赛、英语情景短剧表演和文艺汇演等。这些内容都是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的艺术才能,既推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学校的文化氛围,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体验艺术的魅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体育健康节”:我们有学生健康小报设计比赛、健康知识竞赛、田径比赛、跳绳擂台赛等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读书节”有朗诵比赛、读后感征文、阅读小报设计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不光学生在各方面有了提高,我们的教师们也在活动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受益匪浅。
  校园是个大家庭,搞好校园的文化建设是每个小学生应尽的义务,也是每个学生品德修养最好的见证。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语言本来就是交流工具,而口语交流是最重要、最普遍的交流方式。因此汉语口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西藏农牧区汉语教学中,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如何提高呢?经验告诉笔者,语言学习主要靠口语练习。那么,如何提高农牧区学生汉语口语交际能力呢?下面,笔者就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谈一点看法和认识。  [关键词]西藏 农牧区 汉语 口语表达能力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老师应该在课
期刊
我认真阅读了庄传超老师《中学班主任工作常见问题与解决策略》一书,书中关于在做好班主任工作中常见的问题与解决方法使我产生了很多感想。从他所列举的一些事例中觉得做好班主任工作以下几点是关键  一、做一个有爱心的班主任  爱心是架起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师德之魂在于“爱”,爱是师生交往中的粘合剂,作为班主任,要懂得热爱学生,因为爱生之心是教育的前提,是教育力量之所在。教师对学生的爱和理解,可以使学生
期刊
[内容摘要]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创造力是幼儿能力的最高表现。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是儿童创造性的源泉,也是幼儿最喜爱、最重要的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最佳载体和方式。我们必须要重视在游戏中培养创造力。适宜的游戏环境是开展创造性活动的前提条件,必须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和宽松的精神环境。教师还要学会转变角色,介入游戏,给予指导,要激发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注意幼儿的个性差异,做幼儿的“大朋友”。教师要对
期刊
课堂是教学活动展开的主要场所。无论何时,课堂教学都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效率是师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即投入的时间、精力与“产出”的关系,它是衡量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指标。用尽量少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学习效益的课堂教学,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自身素质的根本所在。向课堂要效率是教师们一直关注并执著追求的目标。笔者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作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应“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可见,小学语文教学,加强对学生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的培养,意义十分重大。而小语教材中很多课文写得具体、生动、形象,无不是作者细致观察的结果。因此,阅读教学与观察能力的培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下面谈谈本人在阅读教学中的具体做法和体会。  一、引导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激发观察的兴
期刊
在小学藏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始终是教师关注的焦点,是形成有个性的教学风格的主阵地。对我而言,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引导学生“读进去”——加强学生对语言材料的深刻体验:引领他们沉入情境,感受形象、领悟意蕴、产生情感共振;采取一些手段,让学生为一些词句的色彩所吸引,为语言节奏的强弱所震撼,为情调和风格特色所倾迷。一言以蔽之,阅读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移情审美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日新月异,新的
期刊
数学日记让学生把社会当作学习数学的大课堂,既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把抽象的数学形象化,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是有价值的”。总之,学习数学并不是让学生做各式各样的习题,不是要拘泥于课堂,而是要延伸于课外,让学生会用数学解决实际生产生活问题,数学日记让数学走出了班级小课堂,走向了社會这个大课堂。  通过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的尝试,我觉得有以下几点益处:  1
期刊
[内容摘要]做为农牧区的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年少的花季,其情感世界更加脆弱。如果我们这些农牧区的老师们不关注他们的成长轨迹,不与学生进行情感互动,只是冷漠而片面地在乎学生成绩的好坏,分数的高低,那么我们如何才佩称之为“身正为师,学高为范”的人民教师呢?其实学生也渴望与老师进行情感交流,他们或许会在课堂上做一些动作、或许会在周记里写一些自己的困惑、挫折、心情。这些不就是希望得到老师关注和帮助的信号吗?
期刊
在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对少年儿童而言,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强大动力。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就更主动积极。在限有课堂时间内完成目标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率,更要在“趣”字上做文章。激发小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有诸多途径,下面就根据我的教学经验和体会,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课堂导入和质疑中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最容易被新奇和新鲜的事物所吸引。所以教师在
期刊
目前,中职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自信心的相对缺乏。中职学校中的大多数学生都是普通高中录取完成之后,甚至在入学时没有分数线的要求入学的,因此这些学生的无论是学习习惯还是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都会差一点。在学习中就会出现较多的困难,不少学生出现了厌学的情绪,家长对孩子也逐渐失去信心,孩子对自己更没有自信心了。反过来这种不良心理又对他们在学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如何增强中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