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岭人家

来源 :百花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pei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娘喊泉
  兴安岭上泉眼多的是。有这么一眼泉子,翻出的水声,极似当娘的在喊“回家嘞——回家嘞——”。有传说,一个格格,进了山,让声音引逗着,看到泉子,却迷了归路。于是,泉水喊一声“回家”,格格就应一声“额娘”;泉水一声“回家”,格格就一声“额娘”。一直喊着,一直喊着。
  人人知道娘喊泉只是个传说,可人人当真,对外人讲起这故事,个个心口热乎乎的。有那装不住话的直肠小尕儿说:“没有的事,编的。”当娘的立时撂下脸,耍上笤帚疙瘩:“呸呸呸——漱口水,远远地吐了。再说,麻绳杠针,縫了你的嘴。”
  白石屯是猎民屯。猎人认为,杀生取食是最伤德行的事,可为了活命,没有办法。因此,打猎规矩极多:不打孕育,不伤幼小,得了捕获不可嬉闹,一枪毙命不能折腾猎物,等等。白石屯老人说:“上刑场,还让犯人最后好好吃一顿,饮水的野物,须等水喝完了才能射击。”山野乡规,又不是官家条令,就是犯了,也不能上枷锁绑绳打板子,也就是从此谁也不跟这人说话,绕他房后走路;走了对头碰,就低头系鞋,仰脸看天。
  娘喊泉,甜,凉,爽,花鹿啦,山猪啦,狗獾啦,最愿意上这儿喝水。因为有山牲口喝水,这儿根本不是打猎的地界儿,也就没人来了。年头儿久了,泉子位置所在也说不清楚了,娘喊泉,真成了个神话。
  三布库的俊闺女发高烧,烧退了,却烧坏了眼睛,如清清亮亮的月亮,总蒙着一层云雾。闺女长腰身美人脸,却是黄连汤子苦水命,要多愁有多愁。
  全屯男女老少人人想法子淘弄偏方,可是全不顶用。
  这一日,何老汉忽地一拍大腿:“有啦!想起来了,三布库他哥,二布库,他上过娘喊泉呀!”
  白石屯还有一个传说,喝过娘喊泉的水,百灵鸟才是百灵鸟;没喝过的,就是沙嗓子恶楞鸟。喝过娘喊泉的水,金雕才是金雕;没喝过的,半明眼,抓不着猎物。娘喊泉水治百病。
  好好好,就找娘喊泉,就找娘喊泉。
  屯长、何老汉找到二布库。二布库见人一笑一红脸,一年说不到三百六十五句话。有那孤老伤病的,他挨家送柈子瓜菜,心眼透明着呢。
  可这回,他个二布库却脑袋瓜子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何老汉大怒:“话可是你自己用嘴说出来的,你说你到过娘喊泉!屙出的屎,你要坐回去?”
  “我……我那也就说说。”二布库一张脸忽红忽白,关公曹操变换着。
  屯长也怒了:“你还是白石屯的人不?白石屯还有说诳话的?说!到底去过没有?”
  “去……去……那也去过。”
  “去过就中,带路,找泉子!”
  “不不不,还是别让我去了。”二布库矮了身子,好像想找个能钻的缝儿。
  “你是闺女大伯,闺女是你亲侄女,你们血骨连筋。你还是人一撇一捺不?”屯长抡起胳膊在空中比画着。
  “那……那中……中,我去还不中吗?”
  对于打猎的人来说,路不难走,也不算远。一路上,人人纳闷儿:照理说,亲侄女的事,心热脸红的二布库,他不该这个熊样。照理说,进山找个泉子,二布库他不该蔫草……这算是个什么事儿?
  过二道河,过棒槌山,过连天峰,人人沉默不语,人人看着耷拉脑袋蹭鞋底的二布库,想进他心里解开谜语。
  进得一片大叶蒙古栎林,二布库忽然停脚了,指指前边,捂上耳朵。众人静下来细听:水声淙淙,如弦如歌。再细听,我的娘!如泣如诉,真听得出“回家”,真听得出“额娘”。
  屯长挥手:“走!快!”
  二布库却蹲着不动:“你们……你们去吧,路我就带到这儿了。”
  屯长真火了,大吼:“你个二布库,咋变成这样?有话你倒出来!不说,一脚踢死,扔到山上!”
  “屯长,屯长,老少爷们儿,老少爷们儿!我二布库干过对不起白石屯的缺德事儿呀——”
  “啊——啥事儿?”
  “我……我那年在娘喊泉,开了枪了,打了一头喝水的鹿。”
  “啊——”
  “现在要紧的是救闺女,那事儿回头再说!起来!走!”屯长牙一咬,嘎嘣一声,噎回怒火。
  “我走不动啊,我看叶子全是鹿耳朵翻翻着,树枝全是鹿蹄踢腾着。”
  “不就开错一回枪吗?那时你不是年少吗?”
  “不光那个。我打那鹿,那是奶着崽子的呀——”
  村名又叫贼拉犟
  犟,全国通用,按字典释义理解就中。在黑龙江,犟得不普通,犟到了一定“度数”,就加个字,称为“贼犟”;若是犟到了极端,犟到了“吉尼斯”,就再加个修饰字,称为“贼拉犟”。贼拉犟指人而言,咋成了村庄之名?
  其实呀,这村子的官方名叫白杨村,“贼拉犟”算是外号。
  白杨村本是大河拧劲子拐弯后留下的白碱地,白花花,黏糊糊,菅草都不长,更别说树。清朝倒台子时,打山东来了批饿民。这些腰系麻绳的瘪肚汉子,犟得很,硬把白碱地弄成庄稼地,硬是插活青皮杨,硬是立了白杨村。
  白杨村人说话办事,跟别的地儿不一样。
  白杨村人卖豆子,豆是好豆,但价钱也高。有人说:“太贵。贱一贱,我多要。”卖豆的巴掌一晃:“一是一二是二,没谎!”那位还想抹价,白杨村人脸蛋子通红,一言不发,跺脚要砸墙的样子。白杨村没有陈豆子、石豆子、虫豆子,最后还得买白杨村的。
  一个城里人与白杨村人约好,十点十分汽车站见,有重要事。城里人晚了十分钟,见白杨村人迎面来了,脸对脸鼻子顶鼻子,可是,白杨村人仰脸朝天,径直往前走。城里人喊:“老乡,不是说好了见面吗?”白杨村的点点腕子:“晚了。”晚了十分钟,事就没得谈,事就没得办,不是急死人吗?
  白杨村有个犟人,院里多出一头小花猪崽儿。别人说,这是天上掉馅饼儿,张嘴吃就是了。犟人不,南找北找东找西找,硬生生打听丢猪的人家。可那家已搬迁至城里。犟人硬运头大花猪进了城。   人家说:“这事过头了。我丢的只是小猪崽子,你这是顶年的大猪,还我小猪才对。”
  犟人说:“换成别的猪,就不是这头猪,你失的是这头猪,不是别的猪。”
  有人说:“那也不能赶头大猪进城,顶多还钱也就是了。”
  犟人说:“他丢的不是钱,他丢的是猪。”
  要多犟是有多犟,周瑜气死诸葛亮。
  星蹦儿出几个犟种不算稀罕。奇的是,白杨村差点儿出了屠村骇事。


  “文革”稍前,有个老教员下放白杨村。白杨村人强壮黝黑,老教员瘦如衣架,动一动才知道那是个人;白杨村没一个戴眼镜,老教员那眼镜,玻璃片子加框子加缠腿儿胶布,上秤盘子得半斤往上;白杨村东北话掺山东味儿,老教员说南方话看外国字……老教员与白杨村,反之又反。
  “文革”开始,城里民兵要揪老教员批斗游街戴高帽子。白杨村人说:“不行不行就不行,不中不中就不中。摘云抓风俺不管,就是不许拿走老教员。”
  城里人说:“这人反革命,是大坏蛋。”
  白杨村人说:“咦——不对呀,他犟成这样的人,怎能是坏蛋?哪个敢动读书人,锄头杠子抡起来,砸狗头,折狗腿!”
  民兵朝天鸣枪,白杨村人锄头怼地往前上。
  反了!反了!白杨村反了!
  有人下令:“动绳动枪用铐子。”有人反对:“要制服白杨村,非把男女老少整个村子灭了不可。听说,在山東时,日本鬼子也没制服这些犟种。”
  谁都知道白杨村的脾气,谁都害怕被砸狗头。“革委会”主任说:“这白杨村真是犟,真是犟,简直是贼拉犟村。得了,得了,往后少惹这类犟种。”
  白杨村事件,他们就瞪眼装瞎眯下了。从此,官方也叫白杨村为贼拉犟村。白杨村人并不认可自己犟,他们说:“是别人该犟没犟,是他们的错,白杨村没错。”
  白杨村犟出了名,大忽悠、吹破天、花舌子、弯弯绕,离这儿百里就不敢往前,躲着走。
  割资本主义尾巴,村村割,就没割白杨村。干部说:“都犟回到原始社会了,还资啥本主啥义?”其实呀,白杨村正“资本”着,种黄烟,磨豆腐,编柳筐,得钱花。
  话说到了改革开放。整个县,富了一乡又一乡,发了一镇又一镇。
  换了新县长。新县长听说辖内有这么个贼拉犟村,就在会上说:“得解决,贼拉犟村的问题得解决。重要的是搞活,搞活才有钱,不可以再犟了。这么犟下去,恐怕要拖全县的后腿。得改,得学习,得提高认识。”
  乡书记说:“贼拉犟村犟是犟,可是,早就不穷了,招了商,引了资,过的是富日子。”
  县长疑惑:“这么直胡同子不拐弯儿,这么不懂灵活机变,焉能致富?”
  县长非要亲眼见证,将进村,见一辆一辆外地牌照大卡车往外拉货。县长停车打听。
  司机说:“这个村‘贼拉犟’牌的小杂粮、豆制品,特受欢迎。”
  “为什么?”
  司机说:“讲信用呗,无假货呗。一是一二是二,说什么是什么,不必担心有假虚,不用耍心眼子玩花头。”
  “哦——还能这样!”
  [责任编辑 王彦艳]
其他文献
摘 要:国务院发布支持政策来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戏曲,提出:“增加传统中国戏曲的推广和宣传,加强通识教育,结合现实的学校教育,并加强教育教学的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的中国戏曲的内容。”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共同发表《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的意见》指出传统歌剧保留传统民族文化的基因,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民族自豪感,有必要加强传统戏曲的教育。以诚信教育为根本任务的“校园文化
期刊
红二十五军的长征,以及在长征途中成功创建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不仅创造了史诗般的英雄壮举,而且留下了大量的红色歌谣。这些红色歌谣,产生于1934年11月8日至1937年4月的激情燃烧的岁月,读之让人激动不已,品之令人回味无穷。这些歌谣已经传唱了八十多年,是我们的革命先辈留给我们最宝贵的一笔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她,必将为我们在新的长征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产生积极的作用。 
期刊
时间:当代某天。  地点:云南某自然保护区。  第一部分  人物:  杨 亮——新警察,23岁,刚从警官学院毕业,年轻气盛,一开始不喜欢森林公安这个行业,后来被老警察用生命保护森林的精神所感动,最终爱上森林公安这个行业,并成长为新的森林公安基层所长。  王所长——老警察,56岁,从警校毕业后就一直在森林当森林公安,热爱森林,热爱森林警察行业,表面严肃,但内心感情丰富,关心下属。  幕启舞蹈画外音:
期刊
摘 要:本文以舞蹈创作的构思及选材为中心,借助舞蹈《水》来完成。通过了解编舞的社会功能,以及编写的灵感来源,确定舞蹈的题材,巧妙地应用观察生活、捕捉形象等方法进入构思,最终完成创作。  关键词:构思;选材;舞蹈;舞蹈创作  一、编舞的社会功能  人类社会的许多事物都是在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本体的自我完善和提升,如科学向高、精、尖发展;体育的口号是更快、更高、更强;医生提出要攻克不治之症等等;二、和
期刊
摘 要:美术领域催生的大批美术培训机构,在教师和家长急功近利的要求下,盲目追求短平快的教学效果,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发展,导致美术培训行业乱象丛生。此文对美术培训中的美感教育做了简单探讨,讨论在教给学生绘画技巧的同时,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及想象能力,从而实现美感教育的良好效果。  关键词:美感教育;美术欣赏;想象能力;诗画教学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以及学生教育理念的发展,美术领域催
期刊
摘 要:舞蹈作为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不管时代怎样变迁,一直以傲然的姿态站立于民族艺术殿堂之中。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几乎每个少数民族都有着属于自己独特的舞蹈创作艺术。少数民族舞蹈是各民族文化的凝聚,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具有非常珍贵的人文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少数民族的舞蹈艺术,可以了解到这個民族的整体精神面貌,对于民族舞蹈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少数民族;舞蹈艺术创作;发展状
期刊
摘 要:陕北文化在长时间的积淀和积累中,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民间舞蹈类型,其中陕北秧歌是陕北民间舞蹈的一种最具代表性的典型,不仅是陕北劳动人民祈福、消灾的一种传统,也是强身健体的一种方式,更是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的一种内在体现。文章结合子长秧歌的现状分析了陕北秧歌的传承和发展,并论述了陕北秧歌体现的时代精神,旨在让陕北秧歌得到更好地发扬和传承。  关键词:陕北秧歌;传承与发展;时代
期刊
向鸿霞  很多人都羡慕我,说我是石又山身边的红人,其实我这个侍卫副官,还不如他身边的那条恶犬。  我真的不如他身边的那条恶犬,那是一条纯种的欧洲罗威纳犬,头大如虎,双目似铃,凶残无比,所以石又山给它取名叫虎崽。  虎崽是条吃人肉的犬。  石又山处决人的方式都是活埋,他说这样很好玩儿,派几个人,挖一个坑,让侍卫搬一把太师椅,坐上去抽两口雪茄,悠悠地吐着烟圈儿,看着士兵一锨一锨地填土——先埋到人的脚踝
期刊
摘 要:通过实地考察、人物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综合分析与总结在互联网结构下非遗数据库建设和电商经济在当下的发展情况,探讨凉山彝族漆器髹饰技艺非遗数字化建设现存不足和进一步提升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互联网格局下凉山彝族漆器髹饰技艺非遗传承工作融合直播经济的可行性意见。  关键词:彝族漆器髹饰技艺;文化产业;数字化;电商直播  随着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越来越深刻,文化传承适应社会发展并且借科
期刊
高原之歌服装设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