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主题团日活动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本文旨在探索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团日活动中的具体运用,指导学生运用团体心理学的方法,科学地开展大学生团日活动,为探索团日活动的开展提供借鉴。
关键字:团体心理辅导; 高职院校; 团日活动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130-002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主题团日活动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是基层团组织开展的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基本形式。通过大学生团日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了解党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目前大学生的团日活动存在学生参与的兴趣不高、主题过于理想化等问题。如何指导团员干部科学合理地开展主题团日活动,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过程
本研究采用质的研究方法,通过访谈我院各系的学生代表,了解情况。调查表明,多数学生对于团日活动有较高的期待,他们期待在团日活动中增进对同学的了解,加深彼此的沟通。部分学生干部认为目前的团日活动使他们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
在问及团日活动存在哪些问题时,许多同学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是团日活动重“以理服人”,轻“以情感人”。有些团日活动内容过于理论化,同学的兴趣不高。学生普遍反映,团日活动的主题过高于生活实际,理论性太强,同学收获不大。二是团日活动开展的活动较为盲目,缺乏计划性。大多数团日活动内容的选择范围分散,缺乏系统性。三是文体活动较多,缺乏思想性。有些文体活动的形式能够一定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学生表示兴奋之后思想上的收获较少。四是团日活动的目标设定较少考虑个体差异。目前的大学生比较强调个性,对于一般的说教难以接受,甚至有本能的抵触情绪。五是大多数团日活动,都是少数的班干部参与组织,其他同学的参与热情较低。
三、讨论
高校的班集体是高校大学生群体的基本单位。团队既可能助人,成长又可能妨碍个人成长。班集体温暖、健康、支持的氛围能使其成员彼此信任、彼此激发、积极面对学习生活,反之冲突、消极的班级氛围,其成员较容易产生低落、抑郁、消极的情绪,不利于其心理健康及学习生活。团日活动对于班级体健康氛围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团日活动是引领班集体思想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团日活动是班级学生交流的重要平台。团日活动开展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健康。高校的团日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素质的基本途径,是构建学习型班级的重要方式,是构建大学生多元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
基本的团日活动的内容大概分为以下几类:一、思想道德的素养类;二、科技创新创业类;三、文化艺术于身心发展类;四、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类等。这四类活动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班级学生团队心理的发展,但由于许多班级在开展活动时没有根据这几类活动的特点以及班级团队的心理现状进行合理安排和分配,班级团队的信任感及凝聚力较差,班级成员对于团日活动的认可度也较差。因此团日活动需要引进团体心理辅导技术,结合几类具体的团日活动内容进行。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改善大学生心理品质的重要教育形式。它是在团体情境下,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其特色在于培养人的信任感和归属感。[1]实践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在加强大学生的情感交流,解决心理困扰,发挥个人潜力方面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在国外及我国的港台地区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发展,可用于学校、企业、医院、社区、司法等各个领域。大学生班级团体作为高校学生的基层团队组织,根据90后高职院校大学生班集体的特点,团体心理辅导对于团日活动的开展有独特的作用。
团体心理研究表明,任何团体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在团队建立的初始阶段,例如班团刚刚组建的初期,这一阶段团体成员最需要的是安全感,有些成员会担心自己不被人接受而小心翼翼,有些成员会故意表现出令人不快的言行,试试团里气氛是否安全,有些团队还会出现沉默尴尬的气氛。许多班级在形成的初期,没有开展合适的团日活动,相当多的班级就长时间的处于团队初始阶段,凝聚力较低,班级成员各行其事。第二阶段是团体的过渡阶段,各个团队成员初步了解彼此之后,会产生一定的价值取向的冲突,出现较强的抗拒心理,焦虑程度和自我防卫都较强,各个成员的归属感不足。第三阶段是团队的凝聚阶段。团体经过冲突之后,进入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随着互动的增加,成员间彼此接纳,形成共识,凝聚力增强,成员获得更多满足感。班级团体基本遵循这一规律,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方法使班级的团队心理顺利地从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及第三阶段。
我们应培养班团的干部,对班级的基本情况做详细的科学调研,了解班级成员的性格、兴趣爱好、科学评估班级团队所处的心理阶段,确定班级的共同奋斗目标,根据不同的团队发展阶段,设计相应的团队活动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班级团队形成初期,为排除团队成员的陌生感,可设计一些营造温馨气氛的活动,或者开展一些促进身心发展的文体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生互相认识,互相熟悉,打破防御,开始接纳班级,融入集体。同时,了解班级成员的兴趣需要,共同讨论设定工作目标以及团日活动方向,为激发班级团队的内在动力打好基础。
在团队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对于团队来讲,培养团队成员间的归属感是十分重要的。团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和团体成员之间的吸引力,以及团体成员对于团队的满意程度即为团体凝聚力。团队成员通过共同的活动,发生认同,相互满足心理需要,就会产生亲密感和凝聚力;反之团体存在内在冲突,形成一些小团体,影响团队凝聚力的形成。在这一阶段,设计一些建立信任感的活动,如肢体互动的活动、情感连接的活动等,例如信任背摔、信任之旅等。情感的分享在这一阶段尤为重要。在各成员建立信任感之后,可以促进各个成员在表达内心的同时,适当的自我表露。也可开展一些思想道德类的团日活动,促进班级成员精神的升华。 当班级团队达到凝聚阶段,班级成员建立了较好的信任感,形成较强的凝聚力,可开展团队合作的一些团日活动,如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类,科技创新类的团日活动。可以根据班级目标来设计一些团日活动,也可以根据成员需求设计团日活动的内容。
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团日活动中的应用团体心理辅导,对于班干部的领导能力要求较高。在班级团日活动中,班干部承担着多重的角色,首先他是一个领导者,需要设计一套具体的班级团日活动的计划,提供适当的学习机会、控制整个场面,促进意见交流,使同学在活动中尽情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意见。活动前动员,活动中启发引导,活动后总结。其次是观察员的角色,他必须要及时发现班级团队成员间的表情及内心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第三是好朋友的角色。班干部须牢记的是自己并不是一个控制者,而是班级的一个普通成员,大家的好朋友,具有亲和力,对同学的倾诉表示尊重与理解。第四是小老师的角色。在团队中,常常需要他亲自为班级成员作示范,以适当的行为为团体成员提供模仿的榜样。
四、总结与建议
在团日活动中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辅导员及班主任在对于团队活动中正确定位,他们不是班级团日活动的策划者与管理者,而是团日活动的指导者与观众,既要摸清学生的心理现状,又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学生团队中的亮点与动力。采用启发、鼓励、疏导等方式开启学生的心扉,发现各个班级团队的动力所在,并积极地去推动鼓励学生团队往良性的方向发展。
其次,以团队心理辅导为依托,以团日活动的主题为载体,充分调动班级学生团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团体心理辅导式的团日活动,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团队活动中体验到班级集体的支持力量,使不同性格、不同才能的学生都能找到表现自己、取得成功的机会,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增强学生对班集体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在此基础上,通过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产生爱班级、爱学院、爱党、爱国家的美好情感。
第三,团日活动主题的选择尽量贴近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学习目标的制定、青春期情感教育、功利主义与攀比心理、党的事业与青年学生的成长等主题。在开展团日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人本主义的方法发现学生的真实想法,科学引导学生的一些错误想法,使他们积极思考,逐步改变。
第四,在团日活动中,提倡多采用体验式的活动,鼓励学生同情他人的感受,在团队中发现自己、观察自己、改变自己。每一位学生在班级团队中的人际状况直接体现为他们整体的人际状况。“90后”的大学生大多数以自我为中心,学生很少换位思考,在活动中,引导和鼓励学生角色扮演,在互动中观察他人,觉察自己,促使学生在班级团队之中学会沟通,学会合作。
第五,高职院校大学生实践的主动性较强,提倡班主任或辅导员尽量提供学生团体合作的任务。在参与活动的实践过程中,班级的学生有机会彼此合作,彼此了解,在实践中培养凝聚力与信任感。例如集体参加学院的比赛活动,或者分组组织开展团日活动,并进行小组评比。
综上所述,将团体心理辅导技术运用于班级团日活动,还需要高校思政教育的进一步摸索,要求辅导员与学生干部更加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将心理辅导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不断开拓创新,为高校思政教育创造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汤丽萍,严柏炎.主题团日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2009.11
[3]苏光.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探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2
[4]贺芳.论高校学生团日活动的创,新文教资料,2009.11
[5]熊巍,樊国梁.把心理辅导融入高校思政工作,2009.07
关键字:团体心理辅导; 高职院校; 团日活动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9-130-002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主题团日活动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之一,是基层团组织开展的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寓教于乐的基本形式。通过大学生团日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了解党的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目前大学生的团日活动存在学生参与的兴趣不高、主题过于理想化等问题。如何指导团员干部科学合理地开展主题团日活动,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过程
本研究采用质的研究方法,通过访谈我院各系的学生代表,了解情况。调查表明,多数学生对于团日活动有较高的期待,他们期待在团日活动中增进对同学的了解,加深彼此的沟通。部分学生干部认为目前的团日活动使他们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能力。
在问及团日活动存在哪些问题时,许多同学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是团日活动重“以理服人”,轻“以情感人”。有些团日活动内容过于理论化,同学的兴趣不高。学生普遍反映,团日活动的主题过高于生活实际,理论性太强,同学收获不大。二是团日活动开展的活动较为盲目,缺乏计划性。大多数团日活动内容的选择范围分散,缺乏系统性。三是文体活动较多,缺乏思想性。有些文体活动的形式能够一定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学生表示兴奋之后思想上的收获较少。四是团日活动的目标设定较少考虑个体差异。目前的大学生比较强调个性,对于一般的说教难以接受,甚至有本能的抵触情绪。五是大多数团日活动,都是少数的班干部参与组织,其他同学的参与热情较低。
三、讨论
高校的班集体是高校大学生群体的基本单位。团队既可能助人,成长又可能妨碍个人成长。班集体温暖、健康、支持的氛围能使其成员彼此信任、彼此激发、积极面对学习生活,反之冲突、消极的班级氛围,其成员较容易产生低落、抑郁、消极的情绪,不利于其心理健康及学习生活。团日活动对于班级体健康氛围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团日活动是引领班集体思想的重要方式,另一方面团日活动是班级学生交流的重要平台。团日活动开展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与心理健康。高校的团日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大学生良好素质的基本途径,是构建学习型班级的重要方式,是构建大学生多元知识结构的重要途径。
基本的团日活动的内容大概分为以下几类:一、思想道德的素养类;二、科技创新创业类;三、文化艺术于身心发展类;四、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类等。这四类活动虽然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班级学生团队心理的发展,但由于许多班级在开展活动时没有根据这几类活动的特点以及班级团队的心理现状进行合理安排和分配,班级团队的信任感及凝聚力较差,班级成员对于团日活动的认可度也较差。因此团日活动需要引进团体心理辅导技术,结合几类具体的团日活动内容进行。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改善大学生心理品质的重要教育形式。它是在团体情境下,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其特色在于培养人的信任感和归属感。[1]实践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在加强大学生的情感交流,解决心理困扰,发挥个人潜力方面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在国外及我国的港台地区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发展,可用于学校、企业、医院、社区、司法等各个领域。大学生班级团体作为高校学生的基层团队组织,根据90后高职院校大学生班集体的特点,团体心理辅导对于团日活动的开展有独特的作用。
团体心理研究表明,任何团体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在团队建立的初始阶段,例如班团刚刚组建的初期,这一阶段团体成员最需要的是安全感,有些成员会担心自己不被人接受而小心翼翼,有些成员会故意表现出令人不快的言行,试试团里气氛是否安全,有些团队还会出现沉默尴尬的气氛。许多班级在形成的初期,没有开展合适的团日活动,相当多的班级就长时间的处于团队初始阶段,凝聚力较低,班级成员各行其事。第二阶段是团体的过渡阶段,各个团队成员初步了解彼此之后,会产生一定的价值取向的冲突,出现较强的抗拒心理,焦虑程度和自我防卫都较强,各个成员的归属感不足。第三阶段是团队的凝聚阶段。团体经过冲突之后,进入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随着互动的增加,成员间彼此接纳,形成共识,凝聚力增强,成员获得更多满足感。班级团体基本遵循这一规律,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和方法使班级的团队心理顺利地从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及第三阶段。
我们应培养班团的干部,对班级的基本情况做详细的科学调研,了解班级成员的性格、兴趣爱好、科学评估班级团队所处的心理阶段,确定班级的共同奋斗目标,根据不同的团队发展阶段,设计相应的团队活动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班级团队形成初期,为排除团队成员的陌生感,可设计一些营造温馨气氛的活动,或者开展一些促进身心发展的文体活动,在活动中促进学生互相认识,互相熟悉,打破防御,开始接纳班级,融入集体。同时,了解班级成员的兴趣需要,共同讨论设定工作目标以及团日活动方向,为激发班级团队的内在动力打好基础。
在团队的过渡阶段,这一阶段对于团队来讲,培养团队成员间的归属感是十分重要的。团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和团体成员之间的吸引力,以及团体成员对于团队的满意程度即为团体凝聚力。团队成员通过共同的活动,发生认同,相互满足心理需要,就会产生亲密感和凝聚力;反之团体存在内在冲突,形成一些小团体,影响团队凝聚力的形成。在这一阶段,设计一些建立信任感的活动,如肢体互动的活动、情感连接的活动等,例如信任背摔、信任之旅等。情感的分享在这一阶段尤为重要。在各成员建立信任感之后,可以促进各个成员在表达内心的同时,适当的自我表露。也可开展一些思想道德类的团日活动,促进班级成员精神的升华。 当班级团队达到凝聚阶段,班级成员建立了较好的信任感,形成较强的凝聚力,可开展团队合作的一些团日活动,如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类,科技创新类的团日活动。可以根据班级目标来设计一些团日活动,也可以根据成员需求设计团日活动的内容。
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团日活动中的应用团体心理辅导,对于班干部的领导能力要求较高。在班级团日活动中,班干部承担着多重的角色,首先他是一个领导者,需要设计一套具体的班级团日活动的计划,提供适当的学习机会、控制整个场面,促进意见交流,使同学在活动中尽情表达他们的思想、情感、意见。活动前动员,活动中启发引导,活动后总结。其次是观察员的角色,他必须要及时发现班级团队成员间的表情及内心的变化,及时采取措施。第三是好朋友的角色。班干部须牢记的是自己并不是一个控制者,而是班级的一个普通成员,大家的好朋友,具有亲和力,对同学的倾诉表示尊重与理解。第四是小老师的角色。在团队中,常常需要他亲自为班级成员作示范,以适当的行为为团体成员提供模仿的榜样。
四、总结与建议
在团日活动中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辅导员及班主任在对于团队活动中正确定位,他们不是班级团日活动的策划者与管理者,而是团日活动的指导者与观众,既要摸清学生的心理现状,又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发现学生团队中的亮点与动力。采用启发、鼓励、疏导等方式开启学生的心扉,发现各个班级团队的动力所在,并积极地去推动鼓励学生团队往良性的方向发展。
其次,以团队心理辅导为依托,以团日活动的主题为载体,充分调动班级学生团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团体心理辅导式的团日活动,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团队活动中体验到班级集体的支持力量,使不同性格、不同才能的学生都能找到表现自己、取得成功的机会,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增强学生对班集体的信任感和归属感。在此基础上,通过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实践教育,产生爱班级、爱学院、爱党、爱国家的美好情感。
第三,团日活动主题的选择尽量贴近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例如学习目标的制定、青春期情感教育、功利主义与攀比心理、党的事业与青年学生的成长等主题。在开展团日活动的过程中,通过人本主义的方法发现学生的真实想法,科学引导学生的一些错误想法,使他们积极思考,逐步改变。
第四,在团日活动中,提倡多采用体验式的活动,鼓励学生同情他人的感受,在团队中发现自己、观察自己、改变自己。每一位学生在班级团队中的人际状况直接体现为他们整体的人际状况。“90后”的大学生大多数以自我为中心,学生很少换位思考,在活动中,引导和鼓励学生角色扮演,在互动中观察他人,觉察自己,促使学生在班级团队之中学会沟通,学会合作。
第五,高职院校大学生实践的主动性较强,提倡班主任或辅导员尽量提供学生团体合作的任务。在参与活动的实践过程中,班级的学生有机会彼此合作,彼此了解,在实践中培养凝聚力与信任感。例如集体参加学院的比赛活动,或者分组组织开展团日活动,并进行小组评比。
综上所述,将团体心理辅导技术运用于班级团日活动,还需要高校思政教育的进一步摸索,要求辅导员与学生干部更加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将心理辅导与思想教育有机结合,不断开拓创新,为高校思政教育创造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汤丽萍,严柏炎.主题团日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2009.11
[3]苏光.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探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2
[4]贺芳.论高校学生团日活动的创,新文教资料,2009.11
[5]熊巍,樊国梁.把心理辅导融入高校思政工作,2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