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9岁的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在北京昌平家中猝死!消息一经传出,人们震惊了。细数一下,近年演艺圈里,59岁的陈逸飞走了;68岁的古月走了;带给我们无数欢笑的高秀敏也在46岁时走了……一个个曾经显赫的名字在他们生命的黄金时期淡去,而原因竟都和两个字有关——猝死!
于是,人们在扼腕叹息的同时,不禁恐慌起来:这看上去遥不可及的两个字,究竟离我们有多远,猝死的高危人群有哪些?应该怎么做才能预防猝死?本期名医谈病,就让专家们告诉大家——
关于猝死的定义,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不同学者所定范围从瞬间即刻死亡直至24小时都有。著名国际大型心血管病研究“莫尼卡”方案则将猝死定义为:1小时内死亡、6小时内死亡和24小时内死亡三种。
猝死虽然是飞来横祸,但却不是无缘无故;虽然是突然发生,也并非无因可寻。猝死是由基本病理因素和诱发因素共同造成的。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可以将“基本病理因素”视为我们身体里的“地雷”,“诱发因素”则是“地雷”的引线。少了二者之一,则猝死都不可能发生。
“雷区”扫描
“雷区”一:大脑
“地雷”:动脉血管瘤、动静脉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
危险指数:★★★★★
事件回放:2005年10月19日,吉林省磐石市某中心小学年轻教师王辉参加学校开展的岗位竞聘演讲时,虽然已身感不适,但仍坚持演讲。没想到,演讲刚进行不久,他就因身体过于虚弱,不得不被两名老师搀下演讲台,随后被送往市医院抢救。经医生诊断,王辉为脑干出血,虽经全力抢救,14时许,王辉不幸去世。
点评:脑源性猝死的高危年龄为30~50岁,以40~50岁为高峰。最常见的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特别是脑干出血;较少见的是大面积脑干梗塞。
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是由于脑内血管异常,例如动脉血管瘤、动静脉畸形以及高血压动脉硬化;脑出血主要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动脉瘤;脑梗塞主要见于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病。脑源性猝死的首发症状多为突然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或者是突然抽风,继之出现不能说话、意识障碍,很快昏迷。
“雷区”二:心脏
“地雷”: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指数:★★★★★
事件回放:2007年6月23日傍晚18时30分左右,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在位于昌平沙河的家中突发心脏病。经999急救人员抢救40分钟,仍未能挽回侯先生的生命。据999急救中心副院长郭肃清介绍,侯耀文为突发心源性猝死。
点评:要说世界上哪类猝死发病率最高,那就要算心源性猝死了。而导致心肌梗死,从而易引起猝死的“罪魁祸首”,就是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及其所造成的心肌不同程度的缺血状态。
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位置、形态、数量,尤其是稳定性都有所不同。有些斑块表面包膜极薄,斑块内脂质又多,在血流冲击或血管痉挛时很容易破裂;有的很厚,从不破裂。体积较大的斑块使血管狭窄超过70%以上可引起心肌缺血,但这需要数以年计,或几十年计的缓慢过程;体积小的斑块,虽然不容易引起心肌缺血,但是一旦破裂,只要数分钟数小时,即可由血栓形成造成冠状动脉严重或全部堵塞,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
斑块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但临床上常见的30秒内的瞬间死亡则是由于心电紊乱造成的心室纤颤(占90%)或心脏停搏(占10%)所造成,其原因是突然的精神心理或体力运动负担造成心肌的严重缺血诱发心电紊乱、心律失常所致。
“雷区”三:胰腺
“地雷”:胰腺急性出血、坏死
危险指数:★★★★★
事件回放:2007年7月13日,重庆沙坪坝区公安分局陈家桥派出所25岁的刑侦民警冉茂画,在连续工作4天,马不停蹄侦办3起案件后,因极度疲劳突发急性胰腺炎,倒在工作岗位上救治无效不幸牺牲。
点评:猝死型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发生在胰腺急性出血和(或)急性坏死时,猝死是其临床特点,诊断常由尸检方能证实,其病情及预后极端严重,是消化系统疾病中最严重的急症之一。
急性胰腺炎引发猝死的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其导致休克、肺栓塞、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充血性心衰和肺水肿、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衰、心律紊乱、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综合因素有密切关系。
脑性猝死,谨防三种“地雷”
高血压对于中老年人群,导致脑性猝死第一大隐藏的“地雷”就是高血压。随着年龄的增长,内脏器官的功能也随之下降,加上饮食、工作紧张等因素,人的血脂代谢出现异常,血液流动比较缓慢,此时,舒张压就会升高。当血脂继续在大血管沉积,血管壁增厚,血管腔变得狭窄,形成动脉硬化,导致高血压。
高血压的预防主要是控制体重;讲究科学合理饮食,少吃动物类和动物性脂肪食品以及含胆固醇高的食品;不吸烟、酗酒;每天坚持适度运动;中老年人要多参加社会活动,培养广泛兴趣和爱好,保持乐观情绪。
脑肿瘤脑肿瘤亦称颅内肿瘤,约占肿瘤发病总数的2%,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20~50岁为常见。目前认为,诱发肿瘤发生的因素有:遗传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致瘤病毒。
对于脑肿瘤,应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清晨头痛、视力障碍、喷射状呕吐、精神异常、出现幻嗅、单眼突出、单侧耳聋等症状时,应及早到医院进行检查,以免耽误治疗最佳时机。
脑动静脉畸形脑动静脉畸形是由一支或几支弯曲扩张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而形成的一个血管团,小的直径不及1厘米,大的可达10厘米。由于畸形血管团内动静脉直接交通,脑组织得不到充分血液供应而萎缩,造成功能减退。
脑动静脉畸形多在16~35岁之间发病,会出现头痛、智力减退、颅内杂音、眼球突出等症状,如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以免延误诊治时间。由于畸形血管壁发育不良,加之大量血流冲击,极易导致破裂,引起脑实质内、脑室内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出现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等症状,严重的会引起猝死。
防心性猝死,“从娃娃抓起”
芬兰的北加里略地区,由于居民传统膳食中有大量的胆固醇和动物脂肪,冠心病病死率曾为全球之最,小学生中竟有1/3因此而失去父母。后经政府大力开展预防工作,20年后,冠心病病死率直线下降一半多,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北加里略的曙光”。而在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由于预防不到位,冠心病发病率节节上升,且发病年龄不断年轻化,从而导致心源性猝死发病率不断升高。
从芬兰的例子可以说明,冠心病的发生是可以控制的。
谨防4大“凶手”冠心病的形成有4大“凶手”: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糖尿病。这4大“凶手”心狠手毒,个个能独立致病,但外表却很低调,没有痛苦的症状,患者常没感觉,直至猝死。4大“凶手”每个都能使冠心病发病率增加1倍,如果联手,则相乘。比如高血压使冠心病发病率达原来的2倍,加上血脂异常即达原来的4倍,加上吸烟为8倍,如果还有糖尿病,则达16倍之多。因此对患者务必全面综合防治,才能收效。
结交4个“朋友”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4个“朋友”一联手,能使冠心病发病率减少50%~75%之多。由于冠心病是一种起源于少年,植根在青年,发展在中年,发病在老年的慢性疾病,因此,每个人都要多交“朋友”,远离“凶手”,而且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小地方做起。
预防胰腺炎,注意生活细节
人体内胆管和胰管进入十二指肠前,两管合并成为一个呈“Y”字形长约5毫米的“共同通道”,在正常情况下,胰液和胆汁经“共同通道”流入十二指肠。由于胰管内的压力平时高于胆管,故胆汁不会进入胰管。只有当胆管内压力高于胰管时,胆汁才能进入胰管。一旦胆汁进入胰管,可激活酶原引起胰组织自身消化,于是就发生急性胰腺炎。
引发胰腺炎的因素
◇小结石(如原患胆结石,小结石可来自胆囊或总胆管)嵌顿在奥狄括约肌(位于胰管、胆总管和十二指肠的汇合部,由胆管括约肌、胰管括约肌和乳头肌组成)“Y”字形通道的下方部位,因胆汁不能进入十二指肠,即胆汁没有了出路,势必在胆管内大量蓄积,使胆管内压增高超过胰管内压。
◇胆管和胰管进入十二指肠前,两管合并成为一个呈“Y”字形长约5毫米的“共同通道”,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如果“Y”字形通道局部发生肿瘤,则可使通道发生阻塞。
◇急性胆管炎(胆管感染、肠寄生虫卵寄殖等)致胆管末端充血水肿狭窄,从而导致胆管内压增高。
预防措施
◇少进食高脂食物,由于这种食物需要足够的胆汁帮助其消化,于是肝脏大量分泌胆汁,过多的胆汁充盈胆管可使胆管内压增高。
◇少饮酒特别是不要酗酒,因酒精能刺激胆管系统,从而导致奥狄括约肌痉挛收缩,致胆管内压增高。
◇避免情绪激动,因为情绪激动使得内脏神经功能紊乱,奥狄括约肌痉挛,阻碍胆汁通过。胆管内压可能会高于胰管内压,胆汁便进入胰管。
远离“引线”
预防猝死,除了上面所述,避免在身体内埋下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地雷”,远离各种各样的诱发因素,不让它们成为“地雷”的“引线”也极其的重要。
“引线”之过度疲劳
某医科大学一位副教授在连续3天工作后,疲惫至极,站起来时,一阵头晕,倒地死亡。
点评:动物实验已证明,在幼猴身上,天气炎热、精神压力、睡眠不足可诱发动脉硬化、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猝死。因此,不宜提倡废寝忘食,带病工作,而应一张一弛,劳逸结合。
“引线”之情绪剧变
陈师傅和棋友像往常一样正在棋盘杀得天昏地暗,就在红黑胶着状态时,突然紧蹙眉头,握持棋子的右手颤抖几下,突然歪倒在地上,数秒钟后突然心跳呼吸停止。
点评:我国猝死者平均年龄为33±16.53岁,年龄分布高峰在40~79岁。脑源性猝死是因各种因素诱致血压或脑内压力增高,导致异常血管破裂,引起脑出血而致猝死,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突然情绪激动或劳累。
某中年男性,因领导找他谈话,要他交待问题,当晚辗转未眠,次日上午工作时,突然心脏骤停。
点评:现在一些年轻人心理压力大,承受能力差,在遇到紧急事件时,因为恐慌或者激动而造成心跳加速直至猝死。这可解释为什么有些几十年的老冠心病患者还健在,不发生急性心梗,而一些年轻患者反倒很快发生急性心梗或猝死,有的甚至生前毫无症状,而一旦突然发病,就是猝死。
“引线”之暴饮暴食
周老板最近刚开了家酒店,生意日渐兴隆,应酬也是每天排得满满的。一天,就在大家酒过三巡之时,周老板突感左下腹剧痛,还没等旁边的人反应过来,他已经倒地身亡了。
点评:酗酒和暴饮暴食可刺激胰腺分泌大量的消化酶和消化液,还可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和奥狄括约肌痉挛,导致消化酶和消化液的排泄不通畅,进而引起急性胰腺炎。
酗酒与饱餐还可造成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增多,诱发心律失常,引起心源性猝死。
“引线”之过量运动
某老人,用力搬书时,一憋气,心跳骤停,成了植物人。一位某机关干部,平时打网球没有任何不适,一次进行比赛,奋力拼搏,突发严重心绞痛,及时抢救后转危为安。
点评:过量运动可伤害身体,诱发猝死,而且立竿见影,还不如不运动。因此适量运动益人,过量运动伤人,运动应因人而异,动静相宜。谨记“三不“:不攀比,不争强,不过量。
“引线”之豪饮冷饮
某29岁青年,下班途中在一小店豪饮冰啤1升,半小时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点评:酷暑天,豪饮冰饮料也是近年心梗常见诱因,因为食道在心脏后面,胃在心脏下面,冷饮经过食道和胃时会刺激心脏表面,心脏受冷刺激很容易诱发冠状动脉痉挛。
急救,让“猝”不及死
虽然各种“猝死”来势凶猛,只要及时发现并采取急救措施,仍然可以挽救。很多例子也证明,救护人员到达以前,旁人的一些急救措施,很大程度决定了患者的生死。
◇ 发现有旁人出现突然倒地、晕厥时,首先判断昏倒伤病员的意识情况(轻拍或呼唤)。
◇ 如昏倒伤病员呼之不应,说明意识丧失,应立即呼救,请附近的其他人员协助抢救并给急救中心打电话,自己不要离开患者去找人或打电话。
◇ 在呼救的同时,迅速将患者摆放于仰卧位,并放在地上或硬板上,解开衣服。
◇ 打开气道(仰头抬颈、下巴抬起),在抢救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保持口鼻畅通。
◇ 判断患者有无呼吸(看、听、感觉),如自主呼吸存在,虽然微弱,亦不必吹气,但要注意观察呼吸情况的变化。
◇ 如无呼吸,立即口对口吹气;如不成功则调整头部位置,再做尝试;如仍吹不进气,则应怀疑有呼吸道异物,要首先采取措施清除呼吸道异物再行人工呼吸。
◇经口对口人工呼吸患者仍未清醒,则在保持气道开放位置的情况下,用另一手检查颈动脉有无搏动。
◇ 如能触及颈动脉搏动,表明心脏尚未停止跳动,可仅做人工呼吸,每分钟10~12次。
◇ 如颈动脉无搏动,说明心脏已停止跳动,应立即在正确定位下做胸外心脏按压,每分钟按压80次左右。
◇ 每做15次胸外心脏按压,再作2次人工呼吸,然后重新定位,重复作胸外心脏按压,如此反复进行,直到协助抢救者赶来。
◇抢救1分钟后,检查一次颈动脉搏动,如无搏动则继续作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以后每隔4~5分钟检查一次,检查时间不要超过5秒。
◇ 如救护车赶到,在转运患者的途中不要停止心肺复苏。
经抢救,如患者的自主心跳和呼吸恢复,则将患者摆成正常体位维持气道通畅,严密监测呼吸、心跳变化。
单人心肺复苏各项操作要求时间如下:
判断意识0~5秒
呼救,同时摆好体位5~10秒
开放气道,判断呼吸10~15秒
人工呼吸2次15~20秒
判断脉搏(心跳)20~30秒
编后:大多数情况下,猝死是可以避免的。从根本上说,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健康心态是健康人生的钥匙,这把钥匙就在你手中。
于是,人们在扼腕叹息的同时,不禁恐慌起来:这看上去遥不可及的两个字,究竟离我们有多远,猝死的高危人群有哪些?应该怎么做才能预防猝死?本期名医谈病,就让专家们告诉大家——
关于猝死的定义,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无统一标准,不同学者所定范围从瞬间即刻死亡直至24小时都有。著名国际大型心血管病研究“莫尼卡”方案则将猝死定义为:1小时内死亡、6小时内死亡和24小时内死亡三种。
猝死虽然是飞来横祸,但却不是无缘无故;虽然是突然发生,也并非无因可寻。猝死是由基本病理因素和诱发因素共同造成的。用一个形象的比喻,可以将“基本病理因素”视为我们身体里的“地雷”,“诱发因素”则是“地雷”的引线。少了二者之一,则猝死都不可能发生。
“雷区”扫描
“雷区”一:大脑
“地雷”:动脉血管瘤、动静脉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
危险指数:★★★★★
事件回放:2005年10月19日,吉林省磐石市某中心小学年轻教师王辉参加学校开展的岗位竞聘演讲时,虽然已身感不适,但仍坚持演讲。没想到,演讲刚进行不久,他就因身体过于虚弱,不得不被两名老师搀下演讲台,随后被送往市医院抢救。经医生诊断,王辉为脑干出血,虽经全力抢救,14时许,王辉不幸去世。
点评:脑源性猝死的高危年龄为30~50岁,以40~50岁为高峰。最常见的是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特别是脑干出血;较少见的是大面积脑干梗塞。
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是由于脑内血管异常,例如动脉血管瘤、动静脉畸形以及高血压动脉硬化;脑出血主要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动脉瘤;脑梗塞主要见于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病。脑源性猝死的首发症状多为突然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或者是突然抽风,继之出现不能说话、意识障碍,很快昏迷。
“雷区”二:心脏
“地雷”: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指数:★★★★★
事件回放:2007年6月23日傍晚18时30分左右,著名相声演员侯耀文在位于昌平沙河的家中突发心脏病。经999急救人员抢救40分钟,仍未能挽回侯先生的生命。据999急救中心副院长郭肃清介绍,侯耀文为突发心源性猝死。
点评:要说世界上哪类猝死发病率最高,那就要算心源性猝死了。而导致心肌梗死,从而易引起猝死的“罪魁祸首”,就是冠状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及其所造成的心肌不同程度的缺血状态。
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的大小、位置、形态、数量,尤其是稳定性都有所不同。有些斑块表面包膜极薄,斑块内脂质又多,在血流冲击或血管痉挛时很容易破裂;有的很厚,从不破裂。体积较大的斑块使血管狭窄超过70%以上可引起心肌缺血,但这需要数以年计,或几十年计的缓慢过程;体积小的斑块,虽然不容易引起心肌缺血,但是一旦破裂,只要数分钟数小时,即可由血栓形成造成冠状动脉严重或全部堵塞,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
斑块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但临床上常见的30秒内的瞬间死亡则是由于心电紊乱造成的心室纤颤(占90%)或心脏停搏(占10%)所造成,其原因是突然的精神心理或体力运动负担造成心肌的严重缺血诱发心电紊乱、心律失常所致。
“雷区”三:胰腺
“地雷”:胰腺急性出血、坏死
危险指数:★★★★★
事件回放:2007年7月13日,重庆沙坪坝区公安分局陈家桥派出所25岁的刑侦民警冉茂画,在连续工作4天,马不停蹄侦办3起案件后,因极度疲劳突发急性胰腺炎,倒在工作岗位上救治无效不幸牺牲。
点评:猝死型胰腺炎是急性胰腺炎的一种特殊类型,主要发生在胰腺急性出血和(或)急性坏死时,猝死是其临床特点,诊断常由尸检方能证实,其病情及预后极端严重,是消化系统疾病中最严重的急症之一。
急性胰腺炎引发猝死的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其导致休克、肺栓塞、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充血性心衰和肺水肿、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衰、心律紊乱、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等综合因素有密切关系。
脑性猝死,谨防三种“地雷”
高血压对于中老年人群,导致脑性猝死第一大隐藏的“地雷”就是高血压。随着年龄的增长,内脏器官的功能也随之下降,加上饮食、工作紧张等因素,人的血脂代谢出现异常,血液流动比较缓慢,此时,舒张压就会升高。当血脂继续在大血管沉积,血管壁增厚,血管腔变得狭窄,形成动脉硬化,导致高血压。
高血压的预防主要是控制体重;讲究科学合理饮食,少吃动物类和动物性脂肪食品以及含胆固醇高的食品;不吸烟、酗酒;每天坚持适度运动;中老年人要多参加社会活动,培养广泛兴趣和爱好,保持乐观情绪。
脑肿瘤脑肿瘤亦称颅内肿瘤,约占肿瘤发病总数的2%,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20~50岁为常见。目前认为,诱发肿瘤发生的因素有:遗传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致瘤病毒。
对于脑肿瘤,应尽量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清晨头痛、视力障碍、喷射状呕吐、精神异常、出现幻嗅、单眼突出、单侧耳聋等症状时,应及早到医院进行检查,以免耽误治疗最佳时机。
脑动静脉畸形脑动静脉畸形是由一支或几支弯曲扩张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而形成的一个血管团,小的直径不及1厘米,大的可达10厘米。由于畸形血管团内动静脉直接交通,脑组织得不到充分血液供应而萎缩,造成功能减退。
脑动静脉畸形多在16~35岁之间发病,会出现头痛、智力减退、颅内杂音、眼球突出等症状,如出现这些症状,应及时到医院检查,以免延误诊治时间。由于畸形血管壁发育不良,加之大量血流冲击,极易导致破裂,引起脑实质内、脑室内和蛛网膜下腔出血,出现意识障碍、头痛、呕吐等症状,严重的会引起猝死。
防心性猝死,“从娃娃抓起”
芬兰的北加里略地区,由于居民传统膳食中有大量的胆固醇和动物脂肪,冠心病病死率曾为全球之最,小学生中竟有1/3因此而失去父母。后经政府大力开展预防工作,20年后,冠心病病死率直线下降一半多,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北加里略的曙光”。而在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由于预防不到位,冠心病发病率节节上升,且发病年龄不断年轻化,从而导致心源性猝死发病率不断升高。
从芬兰的例子可以说明,冠心病的发生是可以控制的。
谨防4大“凶手”冠心病的形成有4大“凶手”: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糖尿病。这4大“凶手”心狠手毒,个个能独立致病,但外表却很低调,没有痛苦的症状,患者常没感觉,直至猝死。4大“凶手”每个都能使冠心病发病率增加1倍,如果联手,则相乘。比如高血压使冠心病发病率达原来的2倍,加上血脂异常即达原来的4倍,加上吸烟为8倍,如果还有糖尿病,则达16倍之多。因此对患者务必全面综合防治,才能收效。
结交4个“朋友”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4个“朋友”一联手,能使冠心病发病率减少50%~75%之多。由于冠心病是一种起源于少年,植根在青年,发展在中年,发病在老年的慢性疾病,因此,每个人都要多交“朋友”,远离“凶手”,而且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从小地方做起。
预防胰腺炎,注意生活细节
人体内胆管和胰管进入十二指肠前,两管合并成为一个呈“Y”字形长约5毫米的“共同通道”,在正常情况下,胰液和胆汁经“共同通道”流入十二指肠。由于胰管内的压力平时高于胆管,故胆汁不会进入胰管。只有当胆管内压力高于胰管时,胆汁才能进入胰管。一旦胆汁进入胰管,可激活酶原引起胰组织自身消化,于是就发生急性胰腺炎。
引发胰腺炎的因素
◇小结石(如原患胆结石,小结石可来自胆囊或总胆管)嵌顿在奥狄括约肌(位于胰管、胆总管和十二指肠的汇合部,由胆管括约肌、胰管括约肌和乳头肌组成)“Y”字形通道的下方部位,因胆汁不能进入十二指肠,即胆汁没有了出路,势必在胆管内大量蓄积,使胆管内压增高超过胰管内压。
◇胆管和胰管进入十二指肠前,两管合并成为一个呈“Y”字形长约5毫米的“共同通道”,开口于十二指肠乳头,如果“Y”字形通道局部发生肿瘤,则可使通道发生阻塞。
◇急性胆管炎(胆管感染、肠寄生虫卵寄殖等)致胆管末端充血水肿狭窄,从而导致胆管内压增高。
预防措施
◇少进食高脂食物,由于这种食物需要足够的胆汁帮助其消化,于是肝脏大量分泌胆汁,过多的胆汁充盈胆管可使胆管内压增高。
◇少饮酒特别是不要酗酒,因酒精能刺激胆管系统,从而导致奥狄括约肌痉挛收缩,致胆管内压增高。
◇避免情绪激动,因为情绪激动使得内脏神经功能紊乱,奥狄括约肌痉挛,阻碍胆汁通过。胆管内压可能会高于胰管内压,胆汁便进入胰管。
远离“引线”
预防猝死,除了上面所述,避免在身体内埋下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地雷”,远离各种各样的诱发因素,不让它们成为“地雷”的“引线”也极其的重要。
“引线”之过度疲劳
某医科大学一位副教授在连续3天工作后,疲惫至极,站起来时,一阵头晕,倒地死亡。
点评:动物实验已证明,在幼猴身上,天气炎热、精神压力、睡眠不足可诱发动脉硬化、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猝死。因此,不宜提倡废寝忘食,带病工作,而应一张一弛,劳逸结合。
“引线”之情绪剧变
陈师傅和棋友像往常一样正在棋盘杀得天昏地暗,就在红黑胶着状态时,突然紧蹙眉头,握持棋子的右手颤抖几下,突然歪倒在地上,数秒钟后突然心跳呼吸停止。
点评:我国猝死者平均年龄为33±16.53岁,年龄分布高峰在40~79岁。脑源性猝死是因各种因素诱致血压或脑内压力增高,导致异常血管破裂,引起脑出血而致猝死,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突然情绪激动或劳累。
某中年男性,因领导找他谈话,要他交待问题,当晚辗转未眠,次日上午工作时,突然心脏骤停。
点评:现在一些年轻人心理压力大,承受能力差,在遇到紧急事件时,因为恐慌或者激动而造成心跳加速直至猝死。这可解释为什么有些几十年的老冠心病患者还健在,不发生急性心梗,而一些年轻患者反倒很快发生急性心梗或猝死,有的甚至生前毫无症状,而一旦突然发病,就是猝死。
“引线”之暴饮暴食
周老板最近刚开了家酒店,生意日渐兴隆,应酬也是每天排得满满的。一天,就在大家酒过三巡之时,周老板突感左下腹剧痛,还没等旁边的人反应过来,他已经倒地身亡了。
点评:酗酒和暴饮暴食可刺激胰腺分泌大量的消化酶和消化液,还可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和奥狄括约肌痉挛,导致消化酶和消化液的排泄不通畅,进而引起急性胰腺炎。
酗酒与饱餐还可造成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心肌耗氧增多,诱发心律失常,引起心源性猝死。
“引线”之过量运动
某老人,用力搬书时,一憋气,心跳骤停,成了植物人。一位某机关干部,平时打网球没有任何不适,一次进行比赛,奋力拼搏,突发严重心绞痛,及时抢救后转危为安。
点评:过量运动可伤害身体,诱发猝死,而且立竿见影,还不如不运动。因此适量运动益人,过量运动伤人,运动应因人而异,动静相宜。谨记“三不“:不攀比,不争强,不过量。
“引线”之豪饮冷饮
某29岁青年,下班途中在一小店豪饮冰啤1升,半小时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点评:酷暑天,豪饮冰饮料也是近年心梗常见诱因,因为食道在心脏后面,胃在心脏下面,冷饮经过食道和胃时会刺激心脏表面,心脏受冷刺激很容易诱发冠状动脉痉挛。
急救,让“猝”不及死
虽然各种“猝死”来势凶猛,只要及时发现并采取急救措施,仍然可以挽救。很多例子也证明,救护人员到达以前,旁人的一些急救措施,很大程度决定了患者的生死。
◇ 发现有旁人出现突然倒地、晕厥时,首先判断昏倒伤病员的意识情况(轻拍或呼唤)。
◇ 如昏倒伤病员呼之不应,说明意识丧失,应立即呼救,请附近的其他人员协助抢救并给急救中心打电话,自己不要离开患者去找人或打电话。
◇ 在呼救的同时,迅速将患者摆放于仰卧位,并放在地上或硬板上,解开衣服。
◇ 打开气道(仰头抬颈、下巴抬起),在抢救的全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保持口鼻畅通。
◇ 判断患者有无呼吸(看、听、感觉),如自主呼吸存在,虽然微弱,亦不必吹气,但要注意观察呼吸情况的变化。
◇ 如无呼吸,立即口对口吹气;如不成功则调整头部位置,再做尝试;如仍吹不进气,则应怀疑有呼吸道异物,要首先采取措施清除呼吸道异物再行人工呼吸。
◇经口对口人工呼吸患者仍未清醒,则在保持气道开放位置的情况下,用另一手检查颈动脉有无搏动。
◇ 如能触及颈动脉搏动,表明心脏尚未停止跳动,可仅做人工呼吸,每分钟10~12次。
◇ 如颈动脉无搏动,说明心脏已停止跳动,应立即在正确定位下做胸外心脏按压,每分钟按压80次左右。
◇ 每做15次胸外心脏按压,再作2次人工呼吸,然后重新定位,重复作胸外心脏按压,如此反复进行,直到协助抢救者赶来。
◇抢救1分钟后,检查一次颈动脉搏动,如无搏动则继续作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以后每隔4~5分钟检查一次,检查时间不要超过5秒。
◇ 如救护车赶到,在转运患者的途中不要停止心肺复苏。
经抢救,如患者的自主心跳和呼吸恢复,则将患者摆成正常体位维持气道通畅,严密监测呼吸、心跳变化。
单人心肺复苏各项操作要求时间如下:
判断意识0~5秒
呼救,同时摆好体位5~10秒
开放气道,判断呼吸10~15秒
人工呼吸2次15~20秒
判断脉搏(心跳)20~30秒
编后:大多数情况下,猝死是可以避免的。从根本上说,健康的生活方式与健康心态是健康人生的钥匙,这把钥匙就在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