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为人和蔼可亲 但内心却很孤独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aj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我到美国去,无意中看到我女儿文蔷收藏的一个小册子,其中有一页是老舍的题字。
  这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当时,老舍和我都在四川北碚。老舍先是住在林语堂先生所有的一栋小洋房的楼上靠近楼梯的一个小房间里,房间很小,一床一桌,才可容身。他独自一人,以写作自遣。
  有一次,我问他写的小说进度如何,他说每天只写七百字,不多写。他身体不大好,患胃下垂,走路微微有些佝偻着腰,脸上显着苍老。他写作的态度十分谨严,一天七百字不是随便写出来的。他后来还说:“什么字都要想好久才落笔。”他的楼下住着老向一家,但是他们彼此往来并不多。老舍为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但内心却很孤独。后来,老舍搬到马路边一排平房中的一间,我记得那一排平房中,赵清阁住过其中的另一间,李辰冬夫妇也住过另一间。那个地方离我的雅舍很近,所以我和老舍见面的机会就多了起来。有一天,我带着文蔷去看他。那时候文蔷还在沙坪坝南开中学读初中,请人签名题字是年轻学生们的习气。老舍欣然提笔,为她写下“身体强学问好才是最好的公民”十三个字。虽然是泛泛的鼓励后进的话,但也可以看出老舍之朴实无华的亲切态度。他深知“身体强”的重要性。
  在这个时候,老舍得了急性盲肠炎。当时罹患盲肠炎的人很多,在朋友中,我首开纪录。由于当时缺乏消炎药剂,我两度剖腹,几濒于危,住院一个多月才抬回雅舍休养。老舍步我后尘,开刀也不顺利,据赵清阁传来的消息,打开腹腔之后遍寻盲肠不得,足足花了个把钟头,才在腹腔左边找到,普通盲肠都在右边,老舍由于胃下垂之故,盲肠换了位置。行手术后,他的身体益发虚弱了。
  抗战初,老舍和我一样,只身出走到后方,家眷由济南送到北平。他写信给朋友说:“妻小没办法出来,我得向他们告别,我是家长,现在得把他们交给命运。”后来,我曾问其夫人近况,他故作镇定地说:“她的情况很好,现服务于一所民众图书馆——就是中央公园里那个‘五色土’后面的那座大楼。”事实上,抗战到了末期,北平居民生活非常困苦,几近无以为生的地步。不久,老舍的夫人也来到了后方,在北碚住了不久便和老舍搬走了,好像是搬到重庆附近什么乡下去了。他离去不久有一封信给我,附近作律诗六首。诗写得不错,可以从而窥见他的心情,他自叹中年喜静,无钱买酒,半老无官,文章为命,一派江湖流浪人的写照!
  老舍之死,好久是一个谜。现在不是谜了。他死得惨。他的父亲也死得惨。老舍的夫人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的时候,他父亲死在南长街的一家粮店里。是舅舅家的二哥回来报的信,这个二哥也是旗兵……他败下阵来,路过那家粮店,进去找点水喝,正巧遇见了老舍的父亲。攻打正阳门的八国联军的烧夷弹把父亲身上的火药打燃,全身被烧肿,他自己爬到了这个粮店等死。二哥看见他的时候,他已不能说话,遍身焦黑,只把一双因脚肿而脱下的布袜子交给了二哥。后来父亲的小小衣冠冢中埋葬的就是这双袜子。当时老舍尚不足两岁。
  这段悲惨的家史是天然的小说题材,在老舍的一生中,不管走到哪里,它都一次又一次地回到他的记忆里,勾起他无限的辛酸和义愤。
  历史不能重演,然而,历史又往往那么酷似。老舍的父亲孤单而受尽苦痛地死在一间小粮店里,老舍本人也同样孤单而受尽苦痛地死在一个小湖的岸边;老舍父亲的墓冢中没有遗骨,只有一双布袜子,老舍本人的骨灰盒中也同样没有骨灰,只有一副眼镜和一支钢笔……
  老舍父子都是惨死,一死于八国联军,一死于“四人帮”的爪牙。前者以旗兵身份战死于敌军炮火之下,犹可说也。老舍一介文人,竟是死于“文艺黑线专政”论的毒箭之下,真是惨事。我们的了解是,他不是溺死在一个小湖的水里,他是陈尸在一个小湖的岸边。他的尸首很快地就被火化了,但是他的骨灰盒里没有骨灰!像老舍这样的一个人,一向是平正通达、与世无争,他的思想倾向一向是个人主义者、自由主义者,他的写作一向是属于写实主义,而且是深表同情于贫苦大众的。何况他也因格于形势而写出了不少的歌功颂德的文章,從任何方面讲,他也不应该是那样的结局。然而,不应该发生的事居然发生了。我没有话说,我想起了胡适先生引述“豆棚闲话”所载明末的一首“边调歌儿”:
  老天爷,你年纪大了,
  耳又聋来眼又花。
  你看不见人,听不见话。
  杀人放火的享尽荣华,
  吃素看经的活活饿杀!
  老天爷,你不会做天,你塌了罢!
  你不会做天,你塌了罢!
  老舍最后一部小说是《正红旗下》。1980年6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42页,97000字。
  这部小说作于1961年底和1962年。据老舍夫人的代序说,这部小说的遭遇很惨,经过也很曲折。小说以写满人为主,而且是清朝末年的满人,并且是以义和团那个时代的骚动为背景。所以在体裁上当然与所谓“现代体裁”不同。老舍所以敢动笔写这一部早就想写的小说,是因为他以为他已获得允许可以“在一定的大前提之下自由选择题裁”,但是他想错了。1962年下半年,起了一阵“现代文字狱妖风”,株连了一大批文艺工作者,“谁愿意莫名其妙地因写小说而被戴上‘反党’的大帽子呢?”“这些文艺政策上的不正常现象就构成了《正红旗下》既没写完,又没发表的原因。”
  《正红旗下》原稿164页成了无法见天日的违禁品,“被藏在澡盆里,锅炉里,煤堆里,由这家转到那家,由城里转到郊区,仿佛被追捕的可怜的小鹿。”我们现在读这部《正红旗下》,真看不出对任何人有违碍之处,也许其唯一可议之处是缺乏合于某些时尚的标语口号。也许这部小说是忠于历史、忠于人性、忠于艺术的写实作品,而不是什么为谁服务的东西,于是就犯了忌讳。总之是这部小说刚刚开了一个头,刚要写到义和团,刚要写到他父亲的惨死,便没了下文……
其他文献
10月21日是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在这样一个传统节日里,全社会都在倡导敬老爱老的道德风尚,孝道成为当下的热议话题。其实,节日不过是给了儿女一个孝敬长辈的契机,平日的陪伴和关心,了解他们的生活所需,丰富他们的晚年生活,更是我们应该做的。正如孙茜所说,“节日只是让我们在繁忙当中找的一个理由和借口,去问候爸妈,如果每天都能陪伴岂不是更好。”  重阳正值深秋,秋风徐徐,是登高望远的好时机。孙茜告诉记者,重
期刊
北京电视台文艺频道主持人龚宁和婆婆朝夕相处四年多,是婆婆眼中胜似女儿的好儿媳,一家人幸福甜美,其乐融融。谈到孝敬老人,龚宁认为不光要在物质上满足需求,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关心老人、爱护老人,让他们和这个社会齐头并进,生活丰富多彩。  龚宁的婆婆彭忠勤来自重庆,为了照顾孙女一个人来到北京,一待就是四年多。彭阿姨像她的名字一样勤劳,包揽了家中所有的家务活儿,而且毫无怨言,成为龚宁和丈夫范翔的坚强后盾。虽
期刊
在这个妈妈粉当道的时代,综艺节目《爸爸回来了2》播出后,Jagger凭借一双大眼跃升小萌神行列。而小萌神的家庭生活彻底曝光后,观众更是连连惊呼:刘芸和郑钧,他俩怎么会是一对?没错,直爽湘妹子遇上西北拧巴汉,他们是最不可思议的搭配,却磨炼成最契合的那把钥匙和锁。  60后和80后  对于郑钧,刘芸是他的光。  2008年,因为好友朴树的牵线,郑钧在KTV里见到了一身青春活力的刘芸。后来他在一次采访时
期刊
因为他俩都姓罗,又先后任第二纵队、红四军政委,同志们为了区别起见,便干脆称呼罗荣桓为“大罗”,罗瑞卿为“小罗”。  在红军时期,有这么两位人物,因他们都姓罗,又相继担任过红四军第二纵队和红四军政委,且关系密切、亲如兄弟,战友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们“大罗”“小罗”;长征到达陕北,他们同期进入著名的“抗大”学习,—起当过“原始天尊的弟子”。在长达34年的革命友谊中,他们既有革命战友间的生死与共,又有亲如兄
期刊
有人说,等我有钱了,我要让父母过上无忧的生活;等我有时间了,我会带着爸爸妈妈去环游世界。岳秀清说,孝敬父母不能等,等待就是一种遗憾。“我一直认为孝敬父母,应该是无条件的。他们对儿女尽了最大的爱心,作为儿女更应该对他们孝顺,而且是越早越好。等你有时间了,父母都老了。我们应该趁着父母能走动,腿脚尚好,多带他们出去走走,多抽出时间陪伴他们,不是只有在重阳节,而是应该把每天都过成重阳节。”  岳秀清、吴刚
期刊
在《爸爸去哪儿了3》中,刘烨和他中法混血儿的儿子诺一一出场,就让无数女性观众眼睛都看直了,那个能嫁给如此优级秀的老公、生出如此出色的儿子的女人,一定是上辈子拯救了银河系,并纷纷私下猜测:那得是个多么秀外慧中、体贴能干、十全十美的女人啊!  与其我们在这里胡乱猜测,不如听当事人讲讲,那就让刘烨自己来说说自己的这位法国太太吧……  一刻钟催熟香蕉  刘烨是2009年7月与安娜结的婚。但是婚后没多久,刘
期刊
象棋让九子——五兵双仕双相,你听说过吗?  1999年12月1日,在广州日报,中象特级大师许银川与围棋棋圣聂卫平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互让九子”的超级对话,吸引了上千棋迷前来观看。  赛前,聂卫平说:“象棋一方就16个子儿,变化也不是很多,让我9子,开什么玩笑!我的象棋水平就那么差吗?我还告诉你们说,在这个世界上,谁也让不动我双马,让我9子,我要再输了的话,那我可就真的没脸见人了。”  许银川则说
期刊
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人们只能通过广播和报纸了解天气。报纸上的天气预报很简短,《人民日报》上有北京地区的24小时预报。大家印象最深的就是“夜里,南转北风一二级;白天,北转南风二三级”。那时候,广播里天气预报的语速是非常缓慢的,是以记录速度进行播报的,有点像电视剧《潜伏》中余则成一边听、一边记录广播中的各种暗语。那时候广播中的天气预报,也的确有些暗语的味道。例如,5500米高空、冷涡、切变线、70
期刊
二战时期,中国女飞行员不像苏联、美国女飞行员那样成建制。苏联有3个女飞行员团,共1000余人;美国有约200人的女飞行员大队。而中国没有女飞行员团队,都是自发地、零散地为二战飞行。她们人数也很少,不到20人,但她们为二战所做的贡献却不可忽视,其中受伤与牺牲的有3人,她们是李月英、李霞卿、颜雅清,二战胜利的旗帜上也有她们血染的风采。  李月英为抗战加入美军  李月英是广东台山人,1912年8月24日
期刊
梁启超当年在清华大学任教时,学生们最喜欢听他讲授的古诗词课。熊佛西教授曾这样描述他授课时的情景:“先生讲学的神态有如音乐家演奏,或戏剧家表演,讲到幽怨凄凉处,如泣如诉,甚至痛哭流涕;讲到慷慨激昂处,则手舞足蹈,怒发冲冠;讲到得意处,声音愈来愈高,语句愈来愈快,深陷于自我陶醉中,不能自拔!总之,他能把他整个的灵魂注入他要讲述的题材或人物中,使听者忘倦,身临其境。”  又据闻一多回忆:一次,梁启超为学
期刊